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几年来,瑞典海军大力研 制各种新型潜艇,先后推 出独具匠心的“西约特兰” 级、“哥特兰”级,并正在全力研制“2000”级潜艇,真可谓“好艇连台”。 “哥特兰”级潜艇和将于21世纪初加入海军序列的“2000”级潜艇无论与以往的潜艇相比,还是与其他发达国家潜艇相比,都有许多重大的甚至是划时代意义的突破。 别出心裁的动力装置 首先是潜艇的动力装置。传统的常规动力潜艇主要动力采用蓄电池组和柴油机,在水下以高速航行时,只能持续航行很短的时间;即使以低速航行,也才维持数十小时至少上百小时。瑞典研制的这两级潜艇,都属于常规动力潜艇,但其动力装置却别出心裁,即在柴电动力装置的基础上加装了一斯特林发动机系统,从而大大提高了潜艇时间。  相似文献   

2.
所谓常规潜艇,就是除了以核为动力的核潜艇以外的所有潜艇。那么,什么是潜艇呢?顾名思义,潜艇就是隐蔽的艇,说得再具体一点,就是能在水下潜伏航行的船。潜艇这个名词主要是从潜水艇一词引伸过来的,与早先包含潜水船的潜艇的含义已不太吻合。就是说,现代所称的潜艇就是在水下航行的军用作战船只的统称。  相似文献   

3.
在纳米技术所允诺的成果中,微型纳米机械总是非常引人注目。它们的吸引力是显而易见的。宏观世界中的机械——飞机、潜艇、焊接机器人、烤面包机——毫无疑问是非常常用的。如果有人带着设计这些机械的理念去设计尺寸非常小的装置,又有谁知道它们能干什么呢?想象一下两种微型纳米机械——第一种微型纳米机械是和上述宏观世界的机械类似,比如一个纳米尺度的潜艇,长度仅有数十亿分之一米——这大约是数十个或者数百个原子的长度,这种机器尽管存在着争议,然而可以应用在医学方面,它可以在血液中穿行,寻找患病的细胞然后杀死它们。  相似文献   

4.
在细胞中航行的“潜艇”英国化学家设计出可在细胞膜内漂浮的分子“潜艇”,其“潜望镇”由一个化学官能团组成,能透过膜上下运动,可用来探测氢离子。这种分子游艇是由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的的普拉撒纳·德·西尔瓦(PrasanadeSilva)领导的小组开发的.这...  相似文献   

5.
2000年8月21日,一个谁也不愿意听到的消息传向了全世界:救援俄罗斯“库尔斯克”号的3名挪威潜水员于当天清晨7时45分成功地打开了“库尔斯克”号潜艇后部外舱,发现舱内早已进满了海水。这一消息无疑宣布了“库尔斯克”号核潜艇上118名官兵无一幸免于难,给善良的盼望着能出现奇迹的全世界人民以当头一棒。 潜艇在海战过程中受损以及在日常航行中出现各种各样的失误而造成潜艇遇难是不可避免的,据不完全统计,从1900年至1989年的90年间,国外潜艇就发生了495起非战斗海损事故,导致84艘潜艇沉没,其中核潜艇7艘。为此,各国海军在不断提高潜艇作战技术能力的同时,都十分重视潜艇救生技术,并使水下脱险成为每个潜艇艇员必须  相似文献   

6.
海底世界     
韩沛 《科学之友》2002,(9):42-42
海洋是现在世界上最大的未知部分,它覆盖着约71%的地球表面,对于这广阔无垠的辽阔水域尚有许许多多亟待发现及待开发之处。在海洋地理学中最有趣的工程之一就是绘制海床图。目前仅有很小的一部分已经绘制出来。对于仅在地球的洋面上航行的船只来说,海床图并不重要,但是对于潜艇里的人来说,它却是生死攸关的东西。  相似文献   

7.
最早的人力潜艇世界上最先对人力潜艇进行研究的是意大利人伦纳协,他于公元1500年就提出了"水下航行航体结构"的理论。半个多世纪后的1578年,英国海军中尉威廉完成了设计。到1620年,荷兰人科尼利斯·范·德  相似文献   

8.
尹飞 《科学之友》2006,(5):60-61
颜色并非只是一种简单的装饰,在海洋军事世界里,颜色在军舰上的妙用可谓大有作为。军舰外衣——伪装色现代军舰的舰体、上层建筑及装备都涂成灰蓝色或浅灰色,这不仅使军舰显得更加威武雄壮,而且,因为它与海水颜色相近,尤其在阴雨天或低能见度条件下,不易被敌人发现。相比而言,潜艇则一般漆成深色,因为海水具有一定的透明度,如果潜艇色彩太鲜艳,即使在水下20m潜水航行,也很容易被飞机从空中发现。潜艇涂上黑色或较深的颜色,就能使潜艇与暗礁或深度海水的颜色一样,从而提高了潜艇的隐蔽性。利用人们对颜色深浅的错觉,军舰颜色的深浅也有一定的…  相似文献   

9.
猎潜艇是一种近海小型反潜装备,是专门用来攻击潜艇的。它体积小,重量一般为100~800t;航速高,一般是18~30节;机动灵活,能连续航行1852~6482km;反潜能力强,能在比较大的风浪中对敌作战。人们要问,潜艇比猎潜艇大得多,有的还装有十几枚洲际导弹,  相似文献   

10.
未来的外科医生把一艘装有极其微小机组人员的微型潜艇注入人体的血液。并输送到人体的内部来完成一项难以置信的任务──实行精细的外科手术。这听起来好象是1966年美国科幻片“奇异的航行”的剧情。但这令人惊奇的一幕将成为科学事实。日本的研究人员正在设计一种微...  相似文献   

11.
猎潜艇是一种近海小型反潜装备,是专门用来攻击潜艇的.它体积小,重量一般为100~800 t;航速高,一般是18~30节;机动灵活,能连续航行1 852~6 482 km;反潜能力强,能在比较大的风浪中对敌作战. 人们要问,潜艇比猎潜艇大得多,有的还装有十几枚洲际导弹,或4 ~ 10座鱼雷发射管,怎么会怕这区区小艇呢?道理很简单,因为猎潜艇体积小、机动性好,用洲际导弹和鱼雷来对付它,命中率低,而且不合算.另外,猎潜艇是集群使用,由数艘至十几艘组成一个大的编队,潜艇一旦被”盯”上就难逃脱,只要中一枚深水炸弹或鱼雷,就会遭到毁灭性打击.因此,潜艇碰上了猎潜艇,大多数情况下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三十六计走为上,逃之夭夭.这样,人们就给猎潜艇起了个美名——海上”猎手”.  相似文献   

12.
一个奇特的现象,一个不解之谜,在东北某海区的驻军和渔民中,引起了极大的轰动。潜艇航行至此,无线电波无法发射,声纳装置失灵,水下兵器也在此失去它原有的威力。驻地渔民视这片海域为魔窟,出海捕捞误入此区,便被一种神奇的力量所驱使。关于这里的神话传说,一个比一个惊心动魄。为了揭开这个神秘的谜底,一个小分队进入这一海区  相似文献   

13.
茫茫大海,时而波涛汹涌,时而平静如仪。就在这面似和平宁静的海洋下面,超级大国围绕着水下潜艇进行着你死我活的竞争。他们互相监视,互相侦察,互相将对方假设为不共戴天的死敌,虎视耽耽,将本应和平安宁的海洋深处变成了炫耀武力和争夺霸权的竞技场。水下互争雄自从水下潜艇诞生以来,世界各国都看准了它  相似文献   

14.
拖曳线列阵声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浩瀚大海上,一艘苏联潜艇故意撞击正在游弋的英国潜艇,致使后者拖曳的“长尾巴”被扯断。这条“长尾巴”被苏联潜艇劫掠而去。苏联潜艇为什么对这条“长尾巴”如此感兴趣呢?原来,这神秘的“长尾巴”不是别的,正是为适应反潜战的需要而专门设计的拖曳线列阵声纳(towed array sonar systom)。如今,在美国、英国海军一些舰艇尾部,都能发现它的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中国海军潜艇和潜艇部队的发展与壮大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这是中国人民经过了40多年的艰苦努力才取得的成绩。这里重点介绍中国海军常规潜艇多年来走过的发展道路。 引进技术 1950年,中国政府批准了海军在近期内组建以鱼雷快艇部队、潜艇部队和海军航空兵部队为主,相  相似文献   

16.
在1966年由拉奎尔·韦尔奇(R·Welch)和唐纳德·普莱森斯(D·Pleasence)主演的科幻电影《神奇之旅》中,一支医疗团队和他们的潜艇被缩小为如同人的细胞般大小,并被注射到科学家的体内以清除其大脑中的血块。影片获得了很大的成功,潜艇在人体内部航行的壮观场面以及部分镜头——如向血液中的白细胞所发起的攻击——令人非常难忘。一次在法国原子能委员会(CEA)下属的磁聚变研究所(IRFM)内,由本岛主任率领的一群来自于国际热核聚变试验反应堆(ITER)的访客,受邀作了一次  相似文献   

17.
潜艇是海军作战的主力之一,以出其不意地攻击杀伤敌舰在海上称雄,对航空母舰的威胁相当大。它在昏暗的海底世界游弋,一旦遇上被击伤、机械事故、错误操作,甚至卡在洞穴、礁石之中失去了自行上浮的能力,这对于每一个潜艇兵都是一场噩梦。这个噩梦并不是从1776年潜艇诞生的那一刻起就开始的,而是在100多年以后,才引起了人们的重视。这主要是由两个原因造成的:一是早期潜艇的数量、应用规模还不大,很多问题还没有暴露出来;二是早期潜艇一旦被击中或者失事,在很短的时间内便艇毁人亡,艇内有生还者的情况非常罕见,也就没有潜艇水下脱险之说。事情…  相似文献   

18.
1968年3月12日,苏联太平洋舰队司令部里的气氛异常紧张,因为一艘编号为K-129号的弹道导弹潜艇没有按照计划向指挥部进行汇报。10天过去了,进入战斗执勤区域的潜艇仍然没有一点消息,再也坐不住的苏联人开始派出大批舰艇进行搜索,但是这艘潜艇最终却被美国人找到了。  相似文献   

19.
潜艇史上的新突破 潜艇潜望镜,作为潜艇的主要观察上具随潜艇一并诞生,已有80多年历史。其间,潜艇几经换代,性能不断提高,潜望镜也不断更新,从单纯的光学系统发展到当前复杂的光学系统与光电传感器相结合。但潜望镜本身作为穿透潜艇壳体的整体变化却不大。潜艇潜望镜,这个长10多米,直径200~300毫米的细长管子,象一根顶天柱,从潜艇中部凸起的指挥台围壳穿过潜艇密封壳  相似文献   

20.
关键词     
仿制坦克日前,供职于杭州市余杭区一家民营制造企业的郝金喜,花费资金40余万元,和工友一起利用5个多月的时间,仿制出一台重达10t的坦克。图为参观的游客及摄影爱好者在观看坦克。仿真版二战潜艇英国兰开夏郡居民赛瑞尔·霍华斯今年79岁,在花费了数万英镑后,终于将一艘狭长的普通铁船改装成了一艘逼真的德国潜艇。这艘潜艇长约21.3m,从指挥塔到鱼雷发射管,完全仿照二战时击沉3000多艘盟军船只的德军潜艇而制,十分威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