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日本东临太平洋,西环日本海, 是个群岛国家。岛与岛之间有许多海峡,宗谷、津轻、对马三个海峡, 尤为重要。宗谷海峡是日本北海道最北端宗谷岬和苏联库页岛南端克里利昂角之间的海峡。宽约四十五公里, 最窄处四十二公里。宗谷的地名源于日本当地少数民族阿伊努语,意为“岩石之城”。宗谷湾的海岸边耸立着“日本最北端之地”的界桩式大理石建  相似文献   

2.
北欧是世界上最富裕、最宁静的地区之一,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一向为苏美必争之地。苏联的波罗的海舰队必须通过斯卡格拉克海峡和卡特加特海峡才能进入北海,它的北海舰队则需经格陵兰——冰岛——英国海峡方能进入大西洋。苏联的海上生命线系于此,对该地区尤为重视。戈尔巴乔夫在进行外交新思维和实行外交新战略时,自然也不会忽视北欧地区。继海参崴讲话的六点建议去年10月1日,戈尔巴乔夫在视察北方摩尔曼斯  相似文献   

3.
改变我们的地球,使它四季长春,这不仅是人们的幻想,也是一些科学家日夜思考的课题。苏联的工程师罗曼诺夫在设想,如果把库页岛改成半岛,也就是说在库页岛和亚洲大陆之间的涅维尔斯克海峡建立堤壩。那么就能利用太平洋北部的暖流改变这一地区的气候,那时候,苏联太平洋沿岸、中国的北部和日本的居民将会忘记冰雪是个什么样子了。但是,有更多的各国的科学家在讨论苏联另一个工程师波里索夫的方案——隔断白令海峡的  相似文献   

4.
苏联霸权主义者掀起的黑海滚滚浊流,穿过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涌向地中海,卷起重重恶浪,冲击着地中海沿岸各国的和平生活,引起了沿岸人民的普遍不安。地中海连接欧、亚、非三大洲,沟通大西洋、印度洋两大洋,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一向是列强争霸角逐之地,今天更是如此。  相似文献   

5.
一苏联和平外交之史的发展和平外交在苏联看来,是抵抗国外侵略的一种精神上的国防,也是鼓起国际反战运动最有力的号角。虽然在苏联外交史上,对外政策经过了许多次的变迁,可是“为和平而奋斗”这一外交路线是和苏联政权的历史一样长久的。大家都知道,俄国人民对於和平的要求,是俄国革命胜利的重要推动力之一。这种和平要求立刻由对内的革命口号发展成为对外的一般政策,新政府不管协约国的  相似文献   

6.
11日英舰开进马岛主岛之间的海峡.12日,英阿双方发生激烈海空战.14日,苏联抗议英封锁马岛周围公海,英拒绝苏指责.英首次出动地面部队袭击马岛.15日,英舰袭击马岛的卡尔德隆港.阿总统加尔铁里重申将继续对话并对抗英军事行动.16日,英机袭击马岛海峡内的两个海湾——索罗湾和达尔文湾.17日,欧洲共同体决定把对阿的  相似文献   

7.
八十年代悄悄地来到了日本。虽说新年里照例热闹了一番,但气氛毕竟不同了。苏联军事力量在日本周围频繁活动的讯息,给日本人添了一桩心事。来自北方的威胁在升级多次舆论调查结果表明,近年来,日本人对苏联的担心增加了。他们通过大量的报道看到,来自苏联的军事威胁正在升级:苏联在东方加紧部署它的军事力量。这里的陆军已达三十一个师,空军有二千零五十架飞机。目前,苏联正加紧开发库页岛、千岛群岛和堪察加半岛,以便把这些地方作为出入太平洋的海军基地和作战基地。据日本防卫厅估计,苏联太平洋舰队现有各种舰艇七百七十艘,总吨数为一百四十六万吨,约为美国第七舰队和日本海上自卫队海军总实力的一倍。日本海的制海权正落在苏联手中,日本列岛的宗谷、津轻、对马三个海峡已成为苏舰南进的自由通道。苏联不仅继续霸  相似文献   

8.
苏联扩张三管齐下社会帝国主义对中东地区一直虎视眈眈,当前它加紧南下扩张是中东动乱的主要根源。苏联利用中东地区存在的各种矛盾,采取三路并进的战略,攻势咄咄逼人。第一个战略目标是地中海。苏联为保证其黑海舰队(包括航空母舰)能够通过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长驱直下地中海,利用土耳其政局动荡、经济困难的局面,多方进行威逼利诱。它一面在苏土边境屯以重兵,一面又积极拉拢,近几年来答应向土耳其提供30多亿美元贷款,每年供应12亿度电力和300万吨石油,企图离间土美关系,拉土耳其脱离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苏联为谋求在地中海沿岸建立军事  相似文献   

9.
正当全世界人民怀着忧虑和希望的心情,面对动荡不安的国际局势,将要跨入八十年代前夕,苏联悍然派遣大量的军队,在阿富汗演出了一场军事政变的丑剧。接着,把一批又一批数以万计的军队开进阿富汗,实行军事占领和血腥镇压。苏联这一赤裸裸的侵略行动引起了世界各国人民和政府的极大愤慨和谴责,声讨苏联社会帝国主义霸权行径的浪潮之广泛、强烈、迅猛,是空前的。要求苏联立即从阿富汗撤兵的,不仅包括一般群众组织和各界知名人士,不仅包括为苏联所敌视或向来对苏联具有戒心的国家,并且包括一些原来与苏联较接近的国家。总之,除开极少数在苏联卵翼下的应声虫之外,几乎所有的国家都明  相似文献   

10.
土耳其地处欧亚之交,在亚洲的西部边缘和欧洲巴尔干半岛的东南角,总面积七十八万多平方公里,相当于法国和西德之和。亚洲部份叫安纳托利亚半岛,又称小亚细亚;欧洲部份古称东色雷斯。欧亚两部分被黑海海峡(又称土耳其海峡,包括博斯普鲁斯海峡、马尔马拉海、达达尼尔海峡)隔开。  相似文献   

11.
苏联入侵阿富汗,是它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中的重要一环。其目的之一,就是以阿富汗为跳板,南下波斯湾,从而把西起红海和阿拉伯半岛,经过马六甲海峡,直至它在东南亚的军事基地这一弧形地带连接起来,形成迂回包抄西欧、威胁美国和日本的战略态势;以便控制西方生命线的石油运输航道,加强它夺取基地和资源、争霸全球的战略地位。为此,我们发表如下一组小知识,简要介绍从红海到印度洋的几个具有战略重要性的海峡和岛屿。  相似文献   

12.
苏联入侵阿富汗,是它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中的重要一环。其目的之一,就是以阿富汗为跳板,南下波斯湾,从而把西起红海和阿拉伯半岛,经过马六甲海峡,直至它在东南亚的军事基地这一弧形地带连接起来,形成迂回包抄西欧、威胁美国和日本的战略态势;以便控制西方生命线的石油运输航道,加强它夺取基地和资源、争霸全球的战略地位。为此,我们发表如下一组小知识,简要介绍从红海到印度洋的几个具有战略重要性的海峡和岛屿。  相似文献   

13.
苏联入侵阿富汗,是它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中的重要一环。其目的之一,就是以阿富汗为跳板,南下波斯湾,从而把西起红海和阿拉伯半岛,经过马六甲海峡,直至它在东南亚的军事基地这一弧形地带连接起来,形成迂回包抄西欧、威胁美国和日本的战略态势;以便控制西方生命线的石油运输航道,加强它夺取基地和资源、争霸全球的战略地位。为此,我们发表如下一组小知识,简要介绍从红海到印度洋的几个具有战略重要性的海峡和岛屿。  相似文献   

14.
苏联入侵阿富汗,是它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中的重要一环。其目的之一,就是以阿富汗为跳板,南下波斯湾,从而把西起红海和阿拉伯半岛,经过马六甲海峡,直至它在东南亚的军事基地这一弧形地带连接起来,形成迂回包抄西欧、威胁美国和日本的战略态势;以便控制西方生命线的石油运输航道,加强它夺取基地和资源、争霸全球的战略地位。为此,我们发表如下一组小知识,简要介绍从红海到印度洋的几个具有战略重要性的海峡和岛屿。  相似文献   

15.
苏联入侵阿富汗,是它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中的重要一环。其目的之一,就是以阿富汗为跳板,南下波斯湾,从而把西起红海和阿拉伯半岛,经过马六甲海峡,直至它在东南亚的军事基地这一弧形地带连接起来,形成迂回包抄西欧、威胁美国和日本的战略态势;以便控制西方生命线的石油运输航道,加强它夺取基地和资源、争霸全球的战略地位。为此,我们发表如下一组小知识,简要介绍从红海到印度洋的几个具有战略重要性的海峡和岛屿。  相似文献   

16.
《网络营销》是电子商务专业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更要求学生能够在学习中熟练使用网络营销的方法和工具。以福州海峡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讨学校《网络营销》课程的改革模式,以期能适应社会对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需求。  相似文献   

17.
乌克兰民族与俄罗斯民族都是古罗斯族的分系。苏联解体后,俄乌关系经历了复杂曲折的发展过程。亚速海和刻赤海峡本就是两国的敏感地带,此次俄乌堤坝危机使乌再度感到自身安全问题仍然受到威胁。  相似文献   

18.
8月19日以来,苏联局势发生急剧变化。苏共中央被要求“自行解散”,波罗的海三国独立,还有8个加盟共和国宣布独立,联盟面临解体的危险。西欧舆论兴高采烈,欢呼苏联的威胁进一步降低,以西欧为主导的全欧统一进程将加快,苏联的变化使西欧在全欧事务上的发言权增大……然而兴奋之余,西欧也有不少舆论清醒地估计  相似文献   

19.
南极日记     
《世界博览》2013,(18):76-79
穿越西风带与企鹅同游无论是在船上畅游冰河,走到陆地上感受千年沉淀的冰雪,还是与企鹅来一场亲密接触,都会仿佛让人进入无比奇妙的境界。说起前往南极必须经过的德雷克海峡或者西风带,绝大部分去过南极半岛的朋友会皱起眉头,唏嘘不已,而没有去过南极的朋友往往闻之色变,将之视为前往南极圆梦的最大障碍。  相似文献   

20.
正2017年11月,吉布提总统伊斯梅尔·盖莱访华,中吉两国元首一致同意将双边关系提升为战略伙伴关系,此举标志着中国在非洲之角的影响力向更高层次提升。非洲之角是非洲大陆东部伸进阿拉伯海域的一个半岛,包括吉布提、埃塞俄比亚、索马里、厄立特里亚四国。这片区域东眺印度洋,与阿拉伯半岛隔着一条狭窄的曼德海峡,战略位置极为重要。近年来,中国以政局相对稳定、基础条件较好的吉布提和埃塞俄比亚为优先重点,深耕非洲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