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8 毫秒
1.
杨健  丁银磊  姜军 《科技信息》2012,(27):417-417,449
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是国家强制推行的先进适用技术装备,为规范和促进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的建设、完善和管理工作,根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要求,结合兴隆庄煤矿实际,开发设计了临时避难硐室,以供发生灾变时人员安全避险使用。建设临时避难硐室,为避险人员及时躲避灾难赢得救援时间,增加生存机会,挽救遇险人员生命,最大限度降低灾害伤亡人数。  相似文献   

2.
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模型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煤矿井下安全避险体系建设难题,采用归纳与对比方法,研究产煤发达国家紧急避险理论和典型案例.结合国内煤矿安全防护体系现状,分析紧急避险系统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系统建设需解决的关键难题:安全避险理念确立、系统建设立法保障、紧急避险标准制定及布置原则等.依据现代事故致因理论和方法,设计了基于“人-物-管理”层面紧急避险体系结构模型.基于脆弱性观点和海因里希因果连锁理论,构建了以避险系统为基础的“多米诺”安防救援新模型.紧急避险体系结构与安防救援模型提供了解决系统建设难题的方法,可为完善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3.
大屯徐庄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提出以紧急避险设施为基础的煤矿新型紧急避险系统,给出了紧急避险系统构建的依据及其原则,通过在井下布置避难硐室、救生舱与矿井各系统结合形成煤矿安全避险系统,可在事故中为被困作业人员提供应急避难空间,降低煤矿事故死亡率.以大屯徐庄煤矿为实例进行紧急避险系统构建的研究,指出避难硐室、救生舱在矿井实际条件中的设置方法,为国内煤矿紧急避险系统构建提出指导性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有效预防煤矿井下水害事故,提高煤矿应急救援水平,实现对水害事故紧急避险系统的定量评价,建立煤矿井下水害事故紧急避险系统逻辑模型和系统可靠性数学模型,分析水害事故发生时各单元件间逻辑关系,并对其进行任务效率评价,计算各单元件及系统的可靠度.工程应用结果表明:在相同约束条件下,系统中各单元件并联时的可靠性大于串联时的可靠性;井下37#右采区发生水害事故时,系统可靠度为良.该研究为紧急避险系统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任艳 《科技信息》2012,(10):343-343
提高煤矿安全保障能力,完善煤矿安全保障体系。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高速度推进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以加强标准化管理作为有效手段。本文论述了煤矿建立井下紧急避险系统标准是推进系统建设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是指在煤矿井下发生紧急情况下,为遇险人员安全避险提供生命保障的设施、设备、措施组成的有机整体,为无法及时撤离的遇险人员提供生命保障的密闭空间。  相似文献   

7.
通过大柳煤矿有限公司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建设实践,根据安监总煤装[2011]33号文件要求,通过对监测监控、人员定位、压风自救、供水施救和通信联络五大系统的完善建设,结合矿井实际情况,重点对"紧急避险系统"进行了示范建设,探索出煤矿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建设方法,对推广建设具有很好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8.
煤矿井下安全问题至关重大,尤其是中小企业技术落后,死亡人数占全国煤矿井下死亡人数的七成。本文针对该问题,根据射频识别技术RFID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煤矿井下安全报警系统,它由井下安全检测传感器、报警装置、标签、读写器、中继器、总线、计算机等组成,来检测井下各个地方的安全情况,在出现灾害前及时通知有关人员避险;在出现灾害后能确定井下人员的位置,便于及时、准确抢救受灾人员,它的研究对煤矿安全生产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对国内外安全避险和应急救援研究现状进行总结,概述国内安全生产领域关于六大系统建设的情况。以北京昊华能源公司木城涧煤矿井下安全避险系统为例,阐述系统集成平台的选择及“三维数字化矿山建设平台”实施方案的设计。介绍木城涧煤矿人员定位系统、压风自救系统和供水施救三大系统的集成平台建设,系统三维功能的实现以及关键的三维GIS技术。该平台实现了煤矿井下各类信息系统的统一集成和三维可视化管理,提高了煤矿安全避险系统的整体联动和应急响应能力。  相似文献   

10.
辰州矿业于2012年2月建成了国内最先进的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由监测监控系统、人员定位系统、紧急避险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通信联络系统及系统集成平台构成,可以实时展现井下安全生产状态,实现安全危害事前预警、安全事故事后自救和救援,进行安全资源调度管理,实现井下人员防灾、自救、逃生等整体避险功能,从而达到从源头上控制安全风险、从根本上提升矿山安全  相似文献   

11.
基于完善我国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构建新型应急救援体系需要,采用对比与归纳方法,研究加拿大、南非、美国等产煤发达国家紧急避险理论和应急救援典型案例,总结紧急避险体系功能定位与组成,归纳避险设施布置及维护要求,提炼紧急避险体系建设相关参数要求.研究国内煤矿紧急避险体系建设现状,提出国内紧急避险体系建设对策:通过立法形式确...  相似文献   

12.
我国正在强制推行煤矿、非煤矿山井下避险系统和避险设备的安装与建立。根据国务院23号文件,煤矿、非煤矿山要在3年之内建立安装监测监控、井下人员定位、紧急避险、压风自救、供水施救和通信联络等六大矿山井下避险系统,逾期未安装的,将面临相应惩处。至此,我国构筑矿山企业新型安全防护体系的战役正式打响。近期,我们对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刊发系列报道,本期为大家介绍的是井下人员定位系统。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正在强制推行煤矿、非煤矿山井下避险系统和避险设备的安装与建立。国务院23号文件要求,煤矿、非煤矿山要在3年之内建立安装监测监控、井下人员定位、紧急避险、压风自救、供水施救和通信联络等六大矿山井下避险系统。本期介绍有"矿难救星"称号的井下紧急避险系统。  相似文献   

14.
辰州矿业沃溪坑口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从实时展现井下安全生产状态,安全危害事前预警,安全事故事后自救和救援,信息资源调度管理4个方面实现井下人员自救、逃生、防灾等整体避险功能,提升矿山安全保障能力,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相似文献   

15.
矿井监测监控系统:"第三只眼"助力矿山安全生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正在强制推行煤矿、非煤矿山井下避险系统和避险设备的安装与建立。国务院23号文件要求,煤矿、非煤矿山要在3年之内建立安装监测监控、井下人员定位、紧急避险、压风自救、供水施救和通信联络等六大矿山井下避险系统,逾期未安装的,将面临相应惩处。至此,我国构筑矿山企业新型安全防护体系的战役正式打响。本期开始,我们将对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做一些简要介绍,希望能帮助大家增进对"六大系统"的认识和了解。  相似文献   

16.
孔庆宇 《科技信息》2013,(10):481-482
煤炭生产属于高危行业之一。由于煤矿地理环境一般较为复杂,井下作业环境恶劣,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很容易发生事故。因此,对井下作业进行全面、有效的监控,是保障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利用现有网络资源掌握各个设备机房的安全和生产情况,要求建立了一套生产监测信息系统,将各个设备运行的实时监测监控数据集成在调度室,形成一级的安全生产监控网络,使煤矿从上到下各个部门以及领导都可以随时掌握各个设备机房的生产状况和安全状况,并可以进行综合性动态分析,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实现资源共享。  相似文献   

17.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无线传感器网络随之发展起来,传统的RFID技术不能满足井下人员的全方位定位的要求,为了提高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以及井下人员的急救措施,实现人员的分布定位,无线传感器网络提供了技术基础,实时获取井下工作人员的行走路径、设备的部署位置等相关信息,必能提高采矿行业的日常管理工作,加快事故发生时的紧急救援速度。因而,如何实现煤矿监测系统中无线传感器节点的高效性定位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8.
王喜平 《科技信息》2011,(36):I0105-I0105
随着计算机在各行各业中的不断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特剐针对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来说,各种影响煤矿安全的不利因素都可以得到有效控制,使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有了质的飞跃,真正为实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高了煤矿生产效率,保障了井下煤矿工人的人身安全。文章提出了煤矿井下作业人员定位的计算机监控系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正在强制推行煤矿、非煤矿山井下避险系统和避险设备的安装与建立。国务院23号文件要求,煤矿、非煤矿山要在3年之内建立安装监测监控、井下人员定位、紧急避险、压风自救、供水施救和通信联络等六大矿山井下避险系统,逾期未安装的,将面临相应惩处。本期介绍的是矿井供水施救系统和通信联络系统。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正在强制推行煤矿、非煤矿山井下避险系统和避险设备的安装与建立。国务院23号文件要求,煤矿、非煤矿山要在3年之内建立安装监测监控、井下人员定位、紧急避险、压风自救、供水施救和通信联络等六大矿山井下避险系统,逾期未安装的,将面临相应惩处。本期介绍的是矿井压风自救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