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三峡工程自开工建设以来,进展顺利,可以按照国家批准的建设方案和进度完成各项建设和移民搬迁安置任务,使工程发挥其巨大的综合效益。 三峡工程自提出至今,一直备受国内外的关注,有些专家不断为三峡工程建设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在1986年再次进行的由全国各行业专家412人参加的近3年的重新论证工作中,更是集中了全国专家的意见,研究解决了工程建设中的各项关键技术问题,确定了工程建设方案。三峡工程建设论证时间之长、论证范围之广、参加人员之多、决策程序之慎重严密,在国内工程建设史上是独一无二的,在国外也难见一二。  相似文献   

2.
三峡工程自开工建设以来,进展顺利,可以按照国家批准的建设方案和进度完成各项建设和移民搬迁安置任务,使工程发挥其巨大的综合效益。 三峡工程自提出至今,一直备受国内外的关注,有些专家不断为三峡工程建设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在1986年再次进行的由全国各行业专家412人参加的近3年的重新论证工作中,更是集中了全国专家的意见,研究解决了工程建设中的各项关键技术问题,确定了工程建设方案。三峡工程建设论证时间之长、论证范围之广、参加人员之多、决策程序之慎重严密,在国内工程建设史上是独一无二的,在国外也难见一二…  相似文献   

3.
简讯二则     
(1) 1988年11月21~30日三峡工程论证领导小组召开第九次扩大会议。审议了三峡工程重新论证工作中14个专题论证小组的最后二个论证报告,即综合规划与水位专业报告和综合经济评价专题报告。至此,三峡工程重新论证工作已全部完成,即将由论证领导小组最后  相似文献   

4.
三峡水利枢纽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混凝土建筑物,混凝土总量近2 800×104 m3,除满足稳定性要求外,还需要满足泄洪、发电、航运等方面的特殊要求,具有结构复杂、施工强度高、技术标准高等特点。通过10年的工程实践,三峡工程建设管理初步形成了具有三峡工程特色的管理模式。为保证混凝土优质快速施工,研究和决策了若干新技术和新工艺,论述了三峡工程的管理模式和三峡工程混凝土工程技术。  相似文献   

5.
泥沙问题是长江三峡工程的关键技术问题之一,直接关系到工程综合效益的发挥。简要评述了三峡工程论证和可行性研究阶段特别是三峡工程开工建设以来泥沙问题研究的主要成果;针对三峡工程投入运用后的新情况,就三峡工程“十一五”泥沙研究提出应实现从预测性研究为主向、以原型观测资料的分析和研究为中心的转变,重视和加强大坝下游河道演变问题的研究,将泥沙问题纳入生态与环境范畴,注重整治工程的实际需要,重新列入国家科技攻关序列,加强部门间的协调与分工合作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举世瞩目的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也是中国有史以来建设的最大型水利水电工程。2010年10月26日,三峡水库蓄水首次达到设计水位175 m,这标志着其防洪、发电、航运等各项功能达到设计要求。三峡工程从构想、论证、设计、建设至竣工全面投入运行历时近百年。当初兴建三峡工程的构想是如何提出的?三峡工程究竟起什么作用?存在什么分歧意见?是如何进行论证的?论证的结论怎样?这是许多人关心而又不太了解的,笔者在文中做了扼要的介绍,以纪念世纪之梦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三峡工程是我国、也是世界最大的多目标开发的水利枢纽工程。三峡工程的施工质量,国家领导人十分重视,曾多次作过重要指示,全国人民也非常关心。本文将对工程开工6年多以来的施工质量作一简要回顾,并探讨进一步改进的主要措施。一、已建工程施工质量总体良好,满足设计要求,但距世界一流水平尚有差距三峡工程总工期17年,1993年开始施工准备,1994年12月正式开工。1997年11月8日成功实现大江截流,标志着第一阶段施工的顺利完成和第二阶段工程的开始。目前,第二阶段工程施工正紧张进行中。截止1999年5月底,…  相似文献   

8.
三峡工程规模宏大,举世瞩目,具有巨大的防洪、抗旱、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是开发治理长江的骨干工程.它的建成,促进我国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相互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三峡工程对生态与环境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它的有利影响主要在长江中下游,能有效地控制洪水、防涝抗旱、提供清洁能源、改善长江航运;不利影响主要在库区,形成库区淹没和大量移民.三峡工程建设要使有利影响得到充分发挥,并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可行性论证、环境影响评价、阶段性评估、后评估和后续工作,使不利影响得到减免.环境保护是一项基本国策.可持续发展是满足当代人及其子孙后代需求能力的发展.我国制订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它是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性文件.三峡工程已于1993年12月开工,1997年11月大江截流,2003年6月水库蓄水、永久船闸通航,7月第一批机组发电;2009年全部工程竣工投产.三峡工程将促进西部大开发与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对中国的能源和经济建设做出最大的贡献,也是对长江流域最大的生态与环境保护.三峡工程是一项可持续发展工程.  相似文献   

9.
长江三峡工程是当今世界特大型多目标的水利枢纽工程,规模宏大,工程技术问题难度很大。经过近70年的规划、论证、决策以及10年的工程建设实践,工程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论证和决策的结论基本准确,有些问题如泥沙问题、环境问题和移民问题尚待在以后的运行中经受考验。文章论述了三峡工程的科学决策及实践。  相似文献   

10.
三峡水利枢纽规模宏大,举世瞩目,具有巨大的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是开发治理长江的骨干工程.三峡工程从提出到基本完工长达90年.早在1919年,孙中山先生第一次提出修建三峡大坝,装机2 240万kW;1944年9月美国萨凡奇博士规划在长江三峡修建225 m高坝,装机1 522.5万kW.1956、1957年毛泽东、周恩来先后提出修建长江三峡水利枢纽.40年来历经反复规划论证与设计,于1992年4月3日经七届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三峡工程从此进入实施阶段.三峡工程论证是一个系统工程,其目的是充分论证三峡工程在技术上的可行性与经济、财务上的合理性;其方法是列出论证专题,成立专家组,通过现场勘测、规划,专家与群众相结合分析、论证;最终提出论证结论和可行性研究报告.三峡工程论证是科学化、民主化决策的典范,它凝聚了从孙中山到萨凡奇,从毛泽东到党的几代中央领导集体的远见卓识,凝聚了广大知识分子和劳动人民的心血与智慧.三峡工程的兴建,长江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必将促进长江流域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相互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中国经济的进一步腾飞.  相似文献   

11.
关于长江三峡工程,本刊于1986~1988年先后发表了十余篇文章,海内外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所涉及的技术、经济、效益等问题作了学术性的探讨,并提出了各种建议和意见。现据了解,从1986年开始的对三峡工程可行性重新论证已于今年初基本结束。十四个专家组提出了各自的最后论证报告,在此基础上重新编写了三峡工程的可行性报告。我们特约请三峡工程论证综合经济评价组组长游吉寿同志撰文,就目前争论最多的几个问题,综合介绍经专家们论证得出的结论。同时,为了使读者能更全面地了解情况,特将专家组中部分专家的不同意见摘录于后。当然,三峡工程是早上,还是缓上,还是不上,还有待决策者根据国家现实情况,广泛听取各方面不同意见,以对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审慎作出最终决策。这一期里还刊载了本刊美方编委谢定裕教授《50年内不造三峡高坝》一文,反映了海外部分学者、专家的意见。  相似文献   

12.
与时俱进,建好用好三峡工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水电工程。三峡工程研究论证了数十年,最终才在1992年七届人大五次大会上表决通过。该工程1994年正式开工,2003年实现初期蓄水、通航、发电三大目标,目前正顺利进行三期工程,预期2008年全部机组可以投产,可望提前1年竣工,发挥设计预定效益。经过十多年艰苦卓绝的奋战,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三峡工程已取得巨大成就,工程建设呈现出质量优、进度快、造价低、环境美诸多特点;尤其是工程质量,一期比一期提高,三期工程数百万立方米的大坝混凝土中未出现一条裂缝,创造了世界大坝建设的新记录和奇迹,成…  相似文献   

13.
三峡工程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等巨大综合效益。三峡工程规模巨大、技术复杂,经过16年的建设实践,在我国水电建设管理体制、机制方面取得了宝贵经验,其建设管理模式对于国内基本建设管理体制有着重要的影响。文章结合三峡工程建设管理实践,深入总结三峡工程建设管理体制、机制的特点,并对现阶段水电开发体制和建设管理模式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兴建长江三峡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破解百万工程移民难题举世瞩目。宜昌和为三峡工程所在地,抢抓三峡工程建设和移民开发机遇,提出了实施三峡开发战略,建设世界水电旅游城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15.
三峡工程永久船闸高边坡工程系从左岸山体内开挖形成,两侧高边坡最大开挖深度达170 m,其下部为68 m高的直立墙,是三峡工程建设的重大技术难题。文章对三峡永久船闸高边坡设计原则和轮廓,施工程序,防渗及排水系统,高边坡加固支护措施,高边坡稳定分析以及永久船闸高边坡变形预测和高边坡监测资料验证等的研究结论和工程的重大科技成就做了介绍。  相似文献   

16.
三期RCC围堰工程项目是确保三峡工程2003年蓄水、通航和发电目标按期实现的关键项目,也是右岸厂房坝段和右岸电站厂房等后续施工项目安全施工的保障。受施工通航、施工场地及工期条件等限制,三期RCC围堰的混凝土施工强度和上升高度均超过目前现有施工水平,针对这些难点开发出有效的处理工艺,保证了围堰工程的实施。  相似文献   

17.
<正>《科学世界》2011年第9期曾刊登"聚焦三峡"专刊,科学、理性又浅显易懂地系统介绍了长江三峡工程的历史背景、论证过程、综合效益、兴利除害和生态环境效应,加深了读者和社会公众对三峡工程的认识。时间又过去了5年多,三峡工程已蓄水运行13年,实践证明三峡工程已全面达到了论证和设计的预期目标。三峡工程是人类在世界第三大河流上的巨大造物活动,必然引起国内外的广  相似文献   

18.
三峡工程规模巨大,技术复杂。文章介绍了三峡工程建设在大江截流和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技术、大坝混凝土快速施工新技术、船闸高边坡施工技术、电站大型钢衬钢筋混凝土压力管道和蜗壳保温保压技术、沥青混凝土心墙、船闸金属结构、水轮发电机组等重大技术问题上的突破。  相似文献   

19.
三峡工程是超载型水利枢纽工程,集防洪、发电、航运及流域开发为一体,对自然地理环境和人类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从人地关系协调出发,论证三峡工程与自然地理环境与人类社会的对立统一关系,对三峡库区协调人地关系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0.
制约三峡工程效益的主要矛盾是水沙问题,因此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应是三峡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三峡工程论证中完全忽视森林植被对改善长江水沙状况的功能。据此作者提出了防护林建设中需要澄清和处理好的几个问题;30年来由于上游植被破坏,长江泥沙量在逐年增加;防护林建设应与耕作方法改变紧密结合;水土保持措施要依靠农民的积极性。作者还提出了当前应当着重研究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