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深部煤层气因其储层地质复杂及开发方式不成熟是目前开采效率低的主要原因,需对其开发方式进行研究。【方法】针对深部煤层气开发特点及复杂性,基于理论分析、压裂试验和现场应用等研究,证明深部煤层气在大规模缝网压裂工艺下可高效开发。【结果】研究表明,深部煤储层中割理和酸可溶物比例为缝网压裂提供了前提,储层中割理越发育、脆性矿物越多及水平应力差越小,越有利于裂缝的扩展与延伸,施工作业中低黏度压裂液、大排量压裂、适量的加砂量与酸液用量可增大储层改造的体积,有利于缝网大规模形成。【结论】将进一步增大施工排量、提高用砂量及采用组合型支撑剂等措施应用到鄂尔多斯DJ区块,可促进深部煤层气高效开发。  相似文献   

2.
王启予 《河南科技》2023,(2):97-102
【目的】通过对风城地区油砂储层物性及孔隙结构研究,为油砂矿的勘探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新疆风城地区油砂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油砂岩石薄片观察,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及黏土矿物成分分析等测试手段对油砂储层发育特征进行分析。采用高压压汞(MIP)、低温液氮吸附法(LTN2A)等测试手段对风城油砂孔隙结构开展具体研究。【结果】新疆风城油砂储层具有中—高孔隙度,中—高渗透性的特点,平均含油率为10.5%。油砂孔隙类型以原生粒间孔为主,其次为剩余粒间孔,溶蚀孔。通过联合液氮-压汞法表征,得出油砂的孔容主要分布于孔径10~100μm,阶段孔比表面积主要集中分布于微孔、过渡孔以及10~100μm超大孔中。【结论】新疆风城油砂储层物性较好,具有良好的开发潜能,后期可结合其物性特征及孔隙结构选择适合的开采手段。  相似文献   

3.
富有机质页岩大多发育有纹层结构,不同的纹层结构对页岩的储集性能有着不同的影响。以沧东凹陷孔二段页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对X射线衍射测试数据、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氩离子抛光-场发射扫描电镜、AMICS等资料的分析,根据矿物纹层组合关系,总结出3种页岩纹层结构类型,分别为长英质-碳酸盐-黏土型纹层结构、黏土(有机质)-碳酸盐-方沸石型纹层结构、长英质-有机质-黏土(有机质)纹层结构。研究表明,长英质-有机质-黏土(有机质)纹层结构纹层平直且层厚较小,互层现象明显;层理缝与矿物解理缝发育较多且后期被白云石充填,有机孔与粒间孔大量发育,溶蚀孔与晶间孔也少量发育,有机质孔与矿物颗粒间的边缘微裂缝构成了良好的孔-缝联通体系;孔隙度较为均匀的分布在0~6%,孔径介于微孔与宏孔间,孔容最大,储集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4.
孙林  郭鸿 《河南科技》2024,(5):39-42
【目的】煤层气储层的物性特征是进行煤层气开发研究的关键因子。【方法】重点对海孜煤矿深部勘探区域中组煤储层的物性参数进行调查,以对井田内中组煤储层物性特征进行研究。【结果】研究表明,煤层的物性特征适宜开采,其中有机显微组分占优,无机显微组分次之。该煤层含气量多,虽然煤层渗透率相对较小,但符合煤层气开采条件。煤层开采时的吸附作用一般,但有利于煤层气储集和缩短煤层气的开发周期。【结论】研究结果可为该研究区煤层气抽采提供可靠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核桃坪矿区位于秦岭中央复合造山带的商丹缝合带南部南秦岭构造带内,矿区主要矿体赋存在白龙洞组、两岔口组中,多与区内石英脉体共生,受构造控制明显。【方法】通过野外实地调研,发现矿区石英脉体与裂隙方位基本一致。通过区内节理方位统计分析得出,该区石英脉体可大致分为近EW向和NE—NNE向两组,同时NE—NNE向石英脉多形成时代较晚且与成矿过程关系密切;选取成矿期石英脉进行包裹体测温研究,测得该区成矿流体均一温度、冰点温度,进一步估算矿区成矿流体盐度、成矿压力和成矿深度等数据。【结果】核桃坪矿区成矿流体具有中-高温、中-高盐度、低密度流体特征,矿床成矿过程中流体性质变化较大。【结论】流体混合作用可能对钨矿化形成起到了有利作用。  相似文献   

6.
天草凹陷下白垩统储层岩石类型以长石岩屑砂岩为主,岩屑含量高,长石次之,石英含量最低,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低,胶结物主要为方解石,次为泥质.储层的孔隙类型有粒间充填剩余孔、次生孔隙、晶间微孔及微裂缝,以次生孔隙为主.孔隙度集中在3%~15%内,渗透率以小于1×10-3 μm2为主,属于低孔特低渗储层,孔隙和喉道的配置关系较差,喉道较细,产出能力较低,但在局部层段发育孔隙结构较好的中高渗储层.沉积相、碎屑组成、压实作用、碳酸盐胶结作用以及方解石、长石和岩屑等的溶蚀对储层性能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火成岩层对地震波有屏蔽和吸收作用,使得火成岩下伏地层的地震资料品质较差,储层边界难以识别。【方法】通过正演模拟不同火成岩在速度、厚度、与砂体距离等方面对下伏地层的影响,定量分析影响砂体尖灭点识别精度的因素,寻找恢复真实储层边界的描述方法。利用分频滤波去噪、弱信号恢复等解释性处理技术,压制火成岩干扰,提高弱反射储层的识别能力。在解释性处理的基础上,再综合测井、地质等多信息,建立井控多属性融合储层定量预测技术。【结果】综合利用以上技术成果,针对玉皇庙地区夏41-商97构造带,开展储层精细刻画,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结论】利用处理后的地震资料,对研究工区沙三上3砂组边界进行重新识别描述。处理后的剖面,砂体反射特征连续性更好,砂体边界继续向东延伸,较原始砂体尖灭线向东前移25道。将砂体描述结果与实钻井数据进行对比,描述吻合率达到85%。  相似文献   

8.
【目的】峨眉山大火成岩省(ELIP)是我国最早被国际地学界承认的大火成岩省。本研究旨在分析峨眉山地幔柱的鉴定方法及其影响,为更多学者研究地幔柱提供参考。【方法】对峨眉山地幔柱喷发的原因、过程及其影响进行分析和探讨,分析并总结了前人的研究成果。【结果】ELIP地区存在大规模火山作用前的地壳抬升、放射状岩墙群、显著的火山作用以及典型的地幔柱产出岩浆的化学组成,为峨眉山地幔柱的鉴定提供了依据。峨眉山地幔柱的喷发对四川盆地油气储层形成和生物大灭绝具有显著影响。【结论】峨眉山地幔柱已有四种鉴定方法,不同的鉴定方法仍需更多的证据支撑。峨眉山地幔柱上涌、多旋回喷发以及地幔柱活动对四川盆地油气储层空间发育具有一定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周迎  易武  刘朝  敖亮  贲琰棋 《河南科技》2023,(12):101-105
【目的】探究不同地层岩性崩塌体的破坏特征,并提供出相应的防护措施。【方法】以鄂州鄂城区白雉山林场崩塌与鄂西兴山县下公堡崩塌为典型代表,结合现场实地调查一手资料对不同运动路线的崩塌落石滚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不同岩性落石破坏过程和坡脚的微地貌存在直接相关关系,寒武系覃家庙组白云岩落石滚动路线为三条近似平行直线,运动过程可以划分为裂隙扩张阶段、消能阶段、破坏解小阶段;粉质黏土夹碎石及中~微风化的闪长岩滚落的路线是发射状,运动过程可以划分为岩块风化阶段、崩落阶段、破坏解小阶段。【结论】崩塌体所处斜坡坡面地质特征存在差异性,崩塌体能量消耗过程、运动过程均不相同,因此防治措施也应因地制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海水侵蚀环境下水泥土所表现出的抗拉强度劣化特性。【方法】选用镍铁渣粉和矿渣作为复合外掺料,通过开展劈裂间接抗拉试验,研究不同镍铁渣粉掺量、不同养护环境(清水与海水)对水泥土的抗拉强度、表观侵蚀以及破坏性状的影响。【结果】清水环境和海水环境水泥土中掺入镍铁渣粉,可提升其抗拉强度,其抗拉强度随掺量增加先增大后减小,最优镍铁渣粉掺量为45%,且两种养护条件下均表现为脆性破坏。【结论】研究成果可为沿海地区软基处理工程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炭厂沟泥石流爆发时的危险性。【方法】以炭厂沟1:5 000等高线、50年降雨数据和掩膜作为基础,结合现场勘察情况,运用FLO-2D和GIS软件,模拟炭厂沟在不同降雨频率下(10%、5%、2%和1%)泥石流的运动堆积过程。【结果】以1%降雨频率为例,模拟出的最大泥石流流速为20.97 m/s,最大泥石流流深为7.7 m,堆积面积为33 175 m2。极端危险区范围占比81.8%,具有极高的危险性。对比模拟计算流速与公式计算流速来验算精确度,结果显示可靠性高。【结论】通过选用流速和泥深作为泥石流危险度分区的定量指标,得到炭厂沟泥石流的危险性分区图,为该流域的灾害防治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吴起-安塞地区的延长组下组合包括长8、长9和长10共3个层段,普遍以低-特低孔、特-超低渗为主。通过铸体薄片镜下观察、压汞测试、微米CT扫描、包裹体测温、荧光等方法进行分析,发现储层孔隙类型主要有次生的粒间孔、长石粒内孔、粘土矿物晶内孔、颗粒的铸模孔、浊沸石溶孔等。随着储层孔隙度减小、渗透率降低,长石粒内孔和铸模孔所占比例上升,粒间孔比例下降。以铸模孔为主的储层孔隙多呈粗歪度,但不发育较大的粒间孔隙,孔隙喉道少,配位数低,空间形态上呈孤立状,孔壁光滑或偶见极少石英微晶紧贴孔壁生长,内部具有荧光显示。成岩作用分析表明,铸模孔形成于砂岩强烈压实之后和储层致密化之前,随着烃源岩成熟并排出酸性流体,砂岩储层中的颗粒和杂基会逐渐被溶蚀形成孔隙,部分长石颗粒甚至被完全溶蚀成铸模孔。而后在碳酸盐胶结物充填孔隙发生致密化过程中,位于流体运移主通道边缘上的部分粒内孔、铸模孔因被少量油气充填,而在储层致密化过程中保留下来,其余孔隙和喉道大部分被碳酸盐矿物胶结,因此形态孤立。铸模孔的大量出现是储层先成藏后致密的典型标志。  相似文献   

13.
结合野外产状,通过对塔子山新生代玄武岩及其地幔捕虏体在显微镜下进行详细系统的岩相学研究,得到玄武岩为块状构造,斑状结构,大斑晶矿物主要是橄榄石、辉石;基质呈玻晶交织结构或间粒-间隐结构,主要是长柱状长石、双锥状六边形橄榄石、辉石、少量副矿物和玻璃质。玄武岩携带的尖晶石二辉橄榄岩捕虏体,以镶嵌不等粒状结构为主,主要由橄榄石、单斜辉石、斜方辉石和少量尖晶石组成。  相似文献   

14.
郭立军 《河南科技》2023,(19):73-76
【目的】地下工程在施工时常面临着反复加卸载和酸腐蚀的双重影响,导致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发生劣化,对工程造成不良影响,有必要开展相关研究。【方法】为了探究水化学环境下岩石反复加卸载力学性能劣化机理,选取在不同水化学溶液浸泡后的花岗岩进行反复加卸载试验,分析破坏形式并研究pH值和腐蚀时间以及加载次数对应力、应变影响的规律。【结果】结果表明:在水化学溶液腐蚀和反复加卸载双重耦合作用下,随着腐蚀作用加强,破坏形态由剪切破坏向劈裂破坏转变,由脆性向塑性转化比较明显;轴向应变和轴向应力随加载次数的增加逐渐增大,随着水溶液pH值的减小其峰值强度没有减小,反而有小幅上升。【结论】在水化学溶液腐蚀和反复加卸载耦合的作用下,花岗岩力学性能劣化明显。研究结果可为岩体工程在酸腐蚀和循环加卸载耦合作用下的长期稳定性的评价提供试验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揭示塔中志留系柯坪塔格组下沥青砂岩段碎屑岩油气储层成岩作用特征及其对储层物性的影响,寻找有利的储层发育区,应用测井、录井、岩心、薄片等资料,对储层的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孔隙特征和物性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储层岩性主要为岩屑净砂岩和亚岩屑砂岩,长石以钾长石为主,岩屑主要为变质岩岩屑和岩浆岩岩屑。胶结物主要为碳酸盐胶结物和硅质胶结物。碳酸盐胶结物以方解石为主,具有连晶状、颗粒状、灰泥状等分布类型;硅质胶结物主要以石英次生加大的形成存在。储层整体为特低孔特低渗储层。储层物性好坏受到碎屑颗粒成分、粒度和成岩作用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的小秦岭金矿田是仅次于胶东金矿田的第二大金矿田,有着重要的经济与战略价值。【方法】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综合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不同类型金矿床进行划分,从区内金矿床的时空分布入手,统计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区内主要金成矿的定年数据,概括总结区域内金的成矿规律。【结果】本研究以断裂构造对金矿的控制为主线,将金矿床划分为石英脉型、蚀变千糜岩型和破碎蚀变岩型。将小秦岭金矿田金矿由西自东分为四个矿带,分布特点为南北成带,东西展布,构造控制,脉型为主。成矿年龄统计显示小秦岭金矿的成矿年代主要集中在237~204 Ma和161~120 Ma两个时间段。【结论】研究表明:(1)区域上的重大构造事件(印支、燕山两期构造运动)和区域内主要的两组EW、NE向断裂共同造就了如今金矿床的空间分布及矿体的产出特征,两组断裂叠加部位为接下来找矿预测的重点。(2)将区域内金成矿分为两期,第一期中晚三叠世(印支期)237~204 Ma为金矿床的初步富集,印支期造山作用导致区内EW向构造体系;第二期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燕山期)161~120 Ma为金矿床的改造再富集,燕山运动叠加改造形成区...  相似文献   

17.
【目的】电渗法是通过在土体中施加低压直流电来加速排水固结的处理方法。在电场中,液体在外加电场的影响下通过膜的运动称为电渗。【方法】鉴于电渗法的特点,它通常联合堆载预压法、真空预压法和化学法共同使用来治理软黏土,本研究对黄河范县段的淤筑土采用单独电渗法、电渗联合堆载预压法、电渗联合化学法的比较试验,通过累积排水量、含水率、抗剪强度、能耗等结果来对比三种方法的效果。【结果】与未施加电渗法的三组对照试验相比,电渗试验无论是排水速率还是累计排水量相比于传统单一的方法都有了明显的提升,电渗联合堆载预压法处理后土样的强度最高。【结论】在各种方法当中电渗联合堆载预压法的提升效果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强降雨作用是诱发滑坡变形及古滑坡复活等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之一。通过研究强降雨条件下滑坡失稳变形机理及特征对开展滑坡灾害气象预警及监测意义重大。【方法】以贵州省仁怀市茅台镇仁文村海椒坪大型古滑坡为例,基于现场勘测的多源数据融合及室内试验成果,深入分析强降雨作用下该滑坡的复活变形演化规律。【结果】滑坡区较大的汇水面积及降雨持时过长,导致水沿中后缘滑塌区拉裂缝和右侧缘倾向节理与老崩滑堆积体接触带向下渗透。高含水率导致岩土体强度参数劣化,其中内摩擦角对坡体稳定性的影响系数是黏聚力的5~7倍。粉质黏土的过饱及富水环境为动水压力触发滑坡启动创造了条件,中后缘次级剪出部分已处于欠稳定状态,在短期强降雨条件下极易发生整体滑动并形成堰塞湖。【结论】可为该类滑坡的气象预警与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综合物探技术在三维地质模型构建中的作用。【方法】以松阳县小西村滑坡为研究对象,通过地质雷达与高密度电法刻画滑坡地层信息,利用钻孔数据对反演结构进行修正,构建小西村滑坡可视化的三维地质结构体,并进行稳定性评价。【结果】(1)融合地质雷达、高密度电法及钻探资料,构建了小西村滑坡的三维地质结构模型;(2)该滑坡地层结构从上至下可分为含砾粉质黏土、强风化花岗岩与弱风化花岗岩三层;(3)滑动区域主要位于模型的右半边部分,其中位移量发生变化较大的位置位于潜在滑坡体的右上方,包含潜在滑坡体右上角的一部分,潜在滑坡体整体的位移量较小,滑坡整体的安全稳定系数为1.387。【结论】可以推断出潜在滑坡整体趋于稳定状态,局部处于不稳定状态,整体发生滑坡的可能性小。  相似文献   

20.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山西组山2段砂岩储集空间以次生孔隙为主,有机质成熟过程中产生的有机酸对砂岩中不稳定组分的溶解作用极大地改善了储层的储集性,被溶物质主要是长石。岩性不同,溶解强度也有所差异。石英砂岩抗压实能力强,有利于原生孔隙的保存和酸性流体的流动,溶蚀作用强;岩屑砂岩中,强烈的压实使大量孔隙丧失,后期酸性流体难以进入砂岩中,溶蚀作用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