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究陕西省城市土地利用的生态、经济和社会三方面综合效益状况,促进当地城市的土地合理利用。【方法】以陕西省为研究区域,构建由18个指标构成的土地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熵值法对各指标项进行赋权,进而对下辖的十个地级市进行城市土地效益的评价研究。【结果】(1)陕西省内城市土地效益与当地地势有关,关中地区表现最佳,陕北位于中间水平,而陕南则处于较为落后的状态。(2)陕西省内城市土地效益差异明显,西安市和榆林市的土地利用效率大幅度领先其他城市,其他地级市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结论】由生态方面得分可知,注重经济发展而忽略生态环境保护的情况依然存在,应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标准控制废气排放,加大修建废气治理设施力度,提高城市绿化覆盖面积,解决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尽可能提高排名较低城市的土地利用效率,促进陕西省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陈冠泓 《河南科技》2023,(2):112-116
【目的】分析广州市城市更新的模式和效率,为我国城市更新提供建议。【方法】通过采集2010—2020年广州市的社会经济数据,以基础建造投资和财政支出数据为基础,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对全市城市更新工作在经济、环境和居民生活三个方面进行绩效评价。【结果】广州城市更新除2010、2013年外,其余9年均为DEA有效,表明广州市城市更新大部分年份投入产出均衡。但是2013、2019、2020年处于规模递减状态。【结论】因此广州市政府应当合理控制投入规模,在更新时应加强对居民生活环境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基于生态补偿的研究背景,从水资源、空气质量、农村环境和生态农业4个层面选取8个指标构建环境效益评价体系,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安徽省大别山区的安庆市和六安市2009—2018年的环境效益进行评分.研究表明,2009—2011年安庆市和六安市的环境效益都处于较低水平,2012年安庆市环境效益出现回升趋势,而六安市效益水平持续下降,2013—2014年安庆市和六安市的环境效益得到很大的改善.自2014年安徽省出台大别山区水资源生态补偿政策后,安庆市和六安市的环境效益都处于小幅度波动状态,改善效果不是十分明显,但能将环境效益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且较高的水平也间接体现出了生态补偿政策的巨大效用.  相似文献   

4.
在城镇化的背景下,利用PSR模型,结合熵权法,从人口变动、土地利用和产业结构3个方面入手,对湘潭市的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构建,对比分析得出:湘潭地区从2002年至2011年土地生态安全指数虽呈平稳上升趋势,但基本处于危险甚至恶劣状态,造成这一状态的主要原因是产业结构不合理,土地发展与城市化发展不配套.最后提出建议:优化产业结构,减小资源环境负荷,生态环境建设要与城市化进程协调一致.  相似文献   

5.
常亚婷  金波 《河南科技》2023,(15):98-103
【目的】查清绿豆坪滑坡形成原因,对其进行治理,以减少当地居民生命财产损失。【方法】在进行现场详细勘查及资料收集的基础上,采用物探、钻探及样品分析等手段,对绿豆坪滑坡影响因素逐一进行分析,并对其稳定性进行定量评价。【结果】影响滑坡失稳的主要因素为降雨,且该滑坡在天然状态、饱水状态、地震状态及暴雨+地震工况下处于不稳定-基本稳定状态,严重威胁当地居民生命财产安全。【结论】研究结果为该工程及类似工程的治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张雨晴 《河南科技》2023,(13):99-104
【目的】研究土地利用变化和生境质量及两者之间的联系,为保持及提高区域生境质量提供参考。【方法】以陕西省为研究对象,采用2005、2010、2015、2020年15年间四期的土地利用数据,应用InVEST模型的Habitat Quality(生境质量)模块对陕西省生境质量进行评估。【结果】(1)2005—2020年间陕西省建设用地、林地、草地面积增加,耕地面积显著减少;(2)陕西省高生境质量区域分布于秦岭山地部分及陕北山区,低生境质量及较低生境质量区域集中在关中西安市及周边城市区域。【结论】生境质量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在进行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应注意生境质量的保护和提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利用高分卫星监测大别山区西段林草湿地覆盖变化,对其生态环境进行定量评估,为后续生态环境保护及修复提供相关数据支撑。【方法】针对大别山西段典型生态屏障区,基于Landsat遥感影像,综合运用遥感图像处理技术制作了1980—2018年6期1:25万卫星遥感影像图和1:25万土地利用、覆盖遥感解译图。在此基础上,对大别山西段土地利用/覆盖各地类的面积进行统计计算,并对林草湿地覆盖的空间格局及时空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从1980—2018年变化趋势来看:研究区内耕地总量持续减少,总面积减少了781.42 km2;草地呈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总面积减少了23.77 km2;湿地呈现先减少后快速增加的趋势,总面积增加了168.43 km2;林地面积呈波动变化,但整体上处于下降趋势;总面积减少了142.68 km2。【结论】通过多期次遥感图像分析能够获取该地区土地利用和覆盖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变化趋势,可为当地土地规划、利用和保护提供基础数据支撑,为生态保护和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张媛媛  张雪  于晓明 《河南科技》2023,(12):140-144
【目的】为衡量河南省域内城市群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清晰展现河南省域内城市群数字经济发展的时空特征演变史。【方法】运用熵值法,构建适用于河南省地级市的数字经济指标体系,测度河南省2011—2020年地级市的数字经济指数,并对地级市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及其时空特征进行分析。【结果】研究发现,河南省域内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性明显,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动态波动性。【结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对周边城市的辐射作用有待提升,协同发展仍是河南省数字经济水平提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选取2005,2010和2016年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各县域统计数据,计算产业结构提升系数,揭示县域产业结构时空演变的基本特征,并利用地理探测器分析产业结构演变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05—2016年,研究区产业结构水平整体处于提升状态,且阶段性特征显著;产业结构水平有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且产业结构高水平的县域呈"C型"包围低水平县域的态势,被包围地区基本处于紧邻省界线的县域和中心地带,深刻反映出省际边界地区的"切变"效应对产业调整的影响;产业结构演变是人口、市场和技术等因素的综合表现,整体而言,人口和市场要素对研究区产业结构演变的影响力较高,不同自然单元分区的主导因素存在差异,在区域合作的背景下,初步呈现出区域内在动力向外部要素转变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产业结构是影响经济体系中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的基本因素,直接影响着环境容量利用效率。随着污染物排放标准的逐步加严,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不断进步,末端治理减排空间逐步缩小,在目前资源供给紧缺,环境承载能力弱化的现实下,产业结构对于环境质量的影响更为直接和明显。本文通过收集分析河南省产业结构与环境质量相关数据,旨在探究产业结构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1.
GM(1,1)模型的改进及其在西安市人口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规模对大中型城市的发展非常重要,为提高人口预测模型的预测精度,分析了GM(1,1)和等维递补动态预测模型的特点,并以2007—2012年西安市人口数据资料为依据,应用灰色系统理论构建等维递补GM(1,1)动态预测模型,预测了西安市2013—2016年城市人口规模,结果分别为859.757 3万人(2013年),864.010 6万人(2014年),868.285 0万人(2015年),872.580 5万人(2016年)。统计检验和误差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方法简便可行,预测精度高,结果符合实际,可靠性强,为市域经济发展的研究和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从狭义的土地资源安全方面入手,选取建设用地安全指数和粮食安全指数作为土地资源安全的评价指标,采用城镇化率和非城镇化率为两指标的动态权重,构建土地资源安全评价模型,并在Arc GIS软件技术支持下,对福州市2012年的土地资源安全指数进行了计算.研究结果表明,福州市13个区县中,土地资源处于临界安全状态以上的区县有7个,占国土面积的93.18%,但其中处于临界安全状态的区县就占了4个,占61.13%;处于不安全和极不安全状态的区县有2个,占6.82%.说明福州市土地资源安全整体上处于安全状态,但超过60%的面积处于临界状态,近期仍需采取积极措施保证和提高土地资源的安全状态.  相似文献   

13.
张联锋 《河南科技》2023,(3):142-149
【目的】近十年来河南经济高速发展,国内生产总值11年间增长一倍多,从2010年的23092.36亿元上升到2020年的54 977.07亿元,科技创新在河南经济增长进程中占据核心地位,笔者主要研究科技创新在促进河南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本研究使用熵权法计算两个子系统的综合得分并分析两者的耦合协调度,然后论述科技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因素。【结果】河南18个地市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整体上呈上升势头,虽然2010—2012年濒临失调,2013—2020年一直是初级协调、中级协调和高质量协调阶段。【结论】成果转化率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效益指数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科研经费和人员的投入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因投入过大而产生负面作用,所以尽量控制科技创新的粗投入,应该鼓励科技成果的转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阳城自然保护区林火活动的特征进行分析,有助于对森林火灾的发生及蔓延做出有效预判,为保护区林火防治工作提供一些基础性建议。【方法】利用2001—2016年阳城自然保护区林火燃烧面积数据,采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Morlet小波分析和Pettitt突变点检验等方法,对保护区林火活动的趋势、周期和突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2001—2016年阳城自然保护区燃烧面积呈增加趋势;燃烧面积的主周期为12月,并于2010年4月发生突变。【结论】2001年以来阳城自然保护区林火活动主要集中春夏和初秋季节;林火活动变化受温度影响最大,受相对湿度和风速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影响智慧工地建设的因素,提高智慧工地建设水平。【方法】在文献研究法的基础上识别并确定20个智慧工地建设影响因素,之后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SNA)对因素及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智慧工地管理平台完善程度、软硬件设备购买及维护成本、培训人员及管理成本、复合型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企业高层支持程度、各组织和专业协同程度、激励或扶持政策制定等7个因素为关键影响因素。【结论】通过完善智慧工地管理平台、降低软硬件成本、降低培训人员及管理成本等措施,进一步提升智慧工地的建设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较全面掌握川西高原植被NDVI动态变化及驱动因素。【方法】以MODIS-NDVI为基础数据,借助Sen+MK和地理探测器模型对其2000—2020年变化规律展开探讨。【结果】(1)川西高原植被NDVI整体呈现自西南向东北方向倾斜,植被NDVI数值整体相对更高;(2)近20年,全域植被NDVI数值无显著变化趋势的地区全域面积占比约75%;(3)高程、年平均气温和土壤类型主导了川西高原植被NDVI的空间布局,解释力在35%以上。【结论】川西高原近20年植被整体生长状态良好,自然因素对其植被空间布局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7.
王新  任伟  尹君 《河南科技》2023,(14):142-146
【目的】R&D活动是科技创新在行动上的首要表现,通过研究河南省各地市对科研活动的投入,了解各行业科技创新绩效水平,以使本地区在创新主导的大环境下具备更高水平的价值创造能力。【方法】基于DEA-Malmquist评价模型,对2013—2021年河南省18个地市的R&D投入产出效率进行测度分析。【结果】结果发现:不同地市的R&D活动投入产出效率有些差距,多数地市的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提升空间。【结论】绝大部分地市R&D活动投入产出效率在不断提升,发展态势良好,应着力破解制约因素,有效提升供给效率。  相似文献   

18.
基于秦皇岛市1990和2010年2期TM遥感数据,通过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和土地利用变化类型生态贡献率等方法,对该市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及生态环境效应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1990—2010年,秦皇岛市耕地、草地、水域和未利用地呈减少趋势,林地和建设用地呈增加趋势.在土地利用类型相互转化中,草地向林地和耕地,耕地向建设用地和林地转变的规模最显著.1990—2010年,秦皇岛市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指数从0.506 6下降到0.506 4,生态环境改善和恶化2种趋势并存.草地和耕地转化为林地以及未利用地的开发利用是秦皇岛市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主导因素.耕地、林地和草地转化为建设用地,林地、草地和水域转化为耕地以及草地内部转化是秦皇岛市生态环境质量恶化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深入剖析河北省建筑业、城镇化与经济协调关系的发展现状。【方法】通过构建建筑业—城镇化—省域经济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基于河北省2011—2020年建筑业、城镇化和省域经济的面板数据,并采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河北省建筑业—城镇化—省域经济的协调程度开展实证分析。【结果】研究结果表明:三大系统间的耦合协调度呈逐年稳步增长态势,但增长速度较为缓慢,仍处于失调水平和起步阶段。【结论】基于此,有针对性地提出推动河北省建筑业、城镇化、省域经济耦合协调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以可持续发展为准则,分析黄河流域的景观生态风险时空演变特征,为黄河流域的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1990—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计算景观生态风险指数。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在空间上探索景观生态风险指数与驱动因素的空间相关性。并设定自然发展、耕地保护、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四个情景,采用Markov-Flus模型对未来景观生态风险指数进行预测。【结果】研究区内,榆林市、渭南市以及咸阳市北部的景观风险较高,近年来高风险区、较高风险区逐渐收缩;整体的分布呈现“南冷北热”的特点。【结论】不同区域的景观生态风险收缩或扩张情况不同,应以可持续发展为准则,在不同地区采取不同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