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刘健  赵苗苗  刘晟源 《河南科技》2023,(17):136-140
【目的】数字经济已成为新时代的鲜明特征,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金融与科技创新深度融合,对发展科创金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在河南省推动数字赋能科创金融的发展。【方法】在分析河南省数字赋能科创金融现状的基础上,明确发展方向,加快推进河南省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具体措施包括搭建基于区块链的产业数字金融、知识产权和供应链金融平台,以及完善数字金融服务机制。【结果】通过实施上述方法,打造出一种数字赋能科创金融新模式,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河南省乃至全国的科技创新事业。【结论】为推动科创金融发展,河南省应积极探索数字化转型,建立基于区块链的金融平台,完善金融服务机制,从而为国家创新高地建设提供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2.
张中  郑春蕊 《河南科技》2023,(14):151-154
【目的】分析河南省深入实施制造业技术改造的现状,提出数字化转型推动河南省制造业企业技术改造的实践进路。【方法】从创新驱动的视角,结合数字化转型的理论背景和发展态势,对照技术改造的重点、难点,提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阶段性任务。【结果】河南省制造业技术改造呈现较好发展态势,技术改造投资成为经济发展重要支撑、数实融合加速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政策体系完备有效支撑数字化转型生态建设,但也存在一些不足,技术改造的核心关键技术能力不足、中小制造业企业技术改造积极性不高、支持技术改造的服务体系不完备、制造业技术改造资金使用效益较低。【结论】需要深入实施数字化转型战略,支持头部制造企业创新示范、鼓励中小制造企业智改数转、推动制造业绿色化服务化转型、强化技术改造产业生态培育,充分激发河南省制造业发展新优势。  相似文献   

3.
严娟  扈孟德 《河南科技》2023,(11):140-143
【目的】通过梳理工业革命发展的历史进程和基本逻辑,探寻智能制造时代制造业的特征和本质,在智能化时代下提出促进洛阳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方法】通过访谈等实地调研的方法分析洛阳市制造业智能化改造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探索相应的解决方案。【结果】存在中小民营制造业企业智能化投入有限、意愿不强,制造业企业智能化改造进展缓慢,制造业发展营商环境欠佳等问题。【结论】从夯实企业基础创新能力、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融合、优化营商环境三个方面给出具体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隋欣  曹颖  张婧思 《河南科技》2023,(7):145-149
【目的】为加快推动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进程,解决数字化制造不充分、智能化制造不全面、创新性不足的问题。【方法】以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为分析对象,采用对比法,对比省内外数字化转型特点,借鉴有关省份两化融合措施,借此寻找黑龙江省突破方向,分析缺失要素,并采用文献法对近期政策扶持及有关文章进行梳理分析。【结果】在我国经济国际化迅速发展以及全球制造业提升背景下,我国装备制造业水平得到了全新的升级与发展,东北地区具备良好的装备制造业发展基础,兼有国家政策大力扶持,利用数字化转型探究东北地区装备制造业信息化发展具有重大理论及现实意义。【结论】数字化制造将极大推动装备制造业高速发展,促进产业升级,基于数字化的信息化进程将打破技术壁垒,推动全产业链整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推进河南省生物医药创新型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为河南省乃至我国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提供行之有效的驱动机制方案。【方法】本研究对河南省生物医药企业数据进行分析,采用实地调研、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结果】河南省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发展初步形成,全产业链体系逐步完善,政策环境优势初现。但河南省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还存在企业聚而不合、品牌建设意识淡薄、内生创新动力不足、人才引进培养机制缺失、基础配套设施不完善等问题。【结论】通过完善产业链布局,形成生物医药大产业集群、加大技术投入,转变绿色发展方式、积极培育人才,加强人才引进、提高高级生产要素的投入,强化创新转型发展、提高产业集聚区服务质量,营造投资兴业新环境等措施,打造具有国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生物产业创新高地和产业集群。  相似文献   

6.
李哲辉  郑春蕊 《河南科技》2023,(10):151-154
【目的】分析目前河南省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一些针对性建议。【方法】依据火炬统计数据,本研究对16家河南省火炬特色产业基地的经济运行情况、创新人才、研发创新投入产出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6家特色产业基地内存在骨干企业偏少、创新人才缺乏、创新创业服务能力偏弱等问题。【结论】需要加大特色产业基地内骨干企业的培育,构建完整产业链;集聚科技创新资源,聚焦火炬特色产业。为企业营造创新创业良好氛围,推动特色产业基地朝高端化、集群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7.
李松涛  轩建举 《河南科技》2023,(12):150-153
【目的】了解河南县域制造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的现状和问题,助力河南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方法】通过文献研究和资料分析,归纳河南县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的特点。【结果】研究表明,河南县域制造数字转型面临制造业广而不强、数字驱动力薄弱、县域企业数智建设水平较低、数字人才支撑不足等问题。【结论】提出以下对策建议:完善顶层设计,加大资金投入,优化数字生态,夯实数字新基建,搭建公共服务平台,赋能中小企业数字化,打造数字人才梯队。  相似文献   

8.
王婧 《河南科技》2023,(5):134-137
【目的】分析河南省科技型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面临的困境,为河南省科技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企业创新发展提供建议。【方法】立足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模式,借鉴国内北京、上海、武汉为代表的先进省市经验,对照分析各自特点与适应性,结合河南省省情分析科技型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存在问题。【结果】河南省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外部环境虽有所改善,但还面临企业自身融资能力欠缺、抗风险能力差,金融机构产品有待创新、参与积极性弱等困境。【结论】河南省需要优化融资外部环境、提高科技型企业自身融资与经营能力、改革创新金融机构,以促进河南省科技型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发展。  相似文献   

9.
肖海  刘磊 《河南科技》2023,(4):127-131
【目的】NFT即非同质化代币,其非同质化、不可篡改等技术特质可以运用于版权归属和流转情况的确认,为我国数字版权保护机制的完善提供建议。【方法】NFT模式结合区块链技术与数字版权,可将其用于打造新型数字版权管理体制。【结果】新机制能够改善版权登记效率、增强审查效力、保障对等地位和助推数字信用体系建设。【结论】对于NFT,未来还须加强研判,以法治框架推进新型数字版权保护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10.
【目的】生物质能源被广泛应用于清洁发电、供热领域中,是优良的可再生能源。提高生物质能的利用率是低碳转型发展的重要途径。【方法】结合生物质能供热发展状况、面临的主要问题,从生物质能源的形式出发,对不同供热方式进行阐述,并结合生物质供热应用项目,分析河南省生物质能发展利用情况。【结果】研究表明,生物质能供热低碳环保、经济可行,利用河南省资源禀赋和农业优势,可因地制宜发展生物质热电联产,潜力巨大。【结论】加快推进城乡及农村地区生物质能供热,推动生物质成型燃料产业化,对加快我国能源低碳转型、实现清洁供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逯瑶 《河南科技》2024,(2):154-158
【目的】数字经济背景下,建筑业在“十四五”期间实现整体的数字化转型是大势所趋。针对河南省建筑行业的发展特点,分析驱动其数字化转型的要素,并制定出实现建筑业数字化转型的实施路径。【方法】结合政策工具理论、Citespace对国内外的建筑业数字化研究热点进行分析,在TOE分析框架下,初步识别了17个主要驱动要素,并运用专家积极系数、Kendall’Wa以及专家意见集中度等指标对专家问卷调查的原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结合专家访谈最终选取了13项重要的驱动因素,并针对筛选结果,在技术、组织、环境三个层面上对政府、建筑相关企业、科研院所及高校从多维度提出了10条助力河南省建筑业数字化转型实施路径的建议。【结论】以此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帮助企业走出转型困境,助力河南省建筑业实现转型升级及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面对环境中不断发现的新污染物,分析污染治理存在的难点,厘清固废资源利用水平、污染渠道和市场化程度,目的是以新的治理理念超前设计新污染物防控机制,最终实现新污染物的高质量治理目标。【方法】通过解析新污染物危害特性,从危机干预的动力机制设计入手,在大环境治理上不断优化新污染物危机预防和干预的举措,是推进经济社会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技术进步的关键。【结果】在新污染管控方面,政府与责任主体必须借助构建多途径、多点面、多环节的事前预防、事中抑制、事后修复体系,达到多层次和多元化的政策保障。【结论】提高新污染物危机干预治理实效,一方面要利用后置性的危机干预、追责机制设计,达到新污染物修复与补偿的高质量规制水平,另一方面要投入前置性的技术进步和政策资源,保证市场化治理体系高质量运转,完善减污降碳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和标准体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十四五”规划提出要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为了落实文旅产业发展的新任务,促进对天津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文旅产业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提供建议。【方法】通过梳理我国科技与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背景,总结国内外研究及实践进展、发展趋势及特点,立足天津市的政策、产业和文化基础。【结果】提出推动天津市科技与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主要路径。【结论】天津应提升科技赋能水平、培育新业态、构建新场景、打造新格局,实现“政策协同-创新驱动-区域联动”产业融合发展,激发区域发展新动能。  相似文献   

14.
王林  吴碧莹 《河南科技》2023,(3):125-131
【目的】随着工业化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显现,新能源技术对缓解能源问题、提高创新能力、推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方法】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对2013—2021年我国新能源技术专利申请量、专利申请人数据以及大量沉睡性专利、专利的转化和实施不充分等问题进行分析。【结果】提出了构建从内外部作用于团体标准的专利标准化制度、专利优先审查与专利预审联动机制、专利标准化的政府补贴机制等,最终提高新能源技术领域的市场竞争力。【结论】新能源技术的创新与发展关键在于技术的自主创新,而自主创新又要依靠专利技术的保护。同时,专利标准化也是促进新能源技术专利化发展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产业结构是河南省产业政策的重点问题,新形势下,技术创新更加凸显为产业结构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方法】本研究针对新形势下河南省产业结构升级及技术创新发展现状,研究技术创新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相关机理。【结果】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促进河南省产业结构升级的相关政策建议。【结论】提高研发投入强度、推动技术创新成果化、完善区域合作机制、人才跨市场流动等相关对策,对于产业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基于专利数据对起重领域的发展形势进行具体分析,明晰了河南省起重设备产业的发展态势,为相关起重企业的发展方向和专利布局提供参考。【方法】以专利分析为工具,依据主要分析指标,结合研究需要,绘制出各种类型的用以描述相关指标状况与趋势的图表。【结果】通过对图表的分析与解读,围绕申请趋势、地域分布、专利申请流向、国外在华专利申请布局等维度,对河南省起重领域的专利信息统计分析。【结论】目前河南起重企业在其专利申请中实用新型占主要部分,专利布局及保护意识仍有待提高,在技术研发力量和专利布局战略仍比较薄弱。  相似文献   

17.
王新  任伟  尹君 《河南科技》2023,(2):149-153
【目的】河南省高度重视创新发展,支持科研事业单位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科研事业单位创新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现代科研发展和科技水平进步。【方法】笔者以河南省18个地市科研事业单位作为研究对象,以反映科技创新能力的主要指标作为数据支撑,运用因子分析的方法构建适合科研事业单位的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结果】根据评价结果,提出加强河南省各地区科研事业单位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结论】有助于科研事业单位调整科研方向和力度,实现科技管理工作分类指导。  相似文献   

18.
苗子羽  董戈  郭甜 《河南科技》2023,(6):140-144
【目的】梳理河南省电池产业的发展态势以及在国内电池产业中所占的地位,为相关电池企业的发展方向和专利布局提供参考建议。【方法】从河南省近年来电池产业的发展、创新现状及知识产权服务存在的问题出发,对国内电池产业及河南省电池产业相关的专利信息进行检索、分析和研究。【结果】分析了河南省电池产业在全国所处的位置,以及河南省电池产业的整体情况和各地市电池产业布局情况。【结论】河南省电池产业发展水平处于国内各省市的中上游,但是相较于国内电池产业头部省份,仍有相当大的差距,企业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有待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意识需要加强。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河南省科技贷运行主体进行全面分析,提出河南省科技贷优化路径。【方法】结合河南省科技贷现行政策体系,从贷款纾困和创新驱动的角度对河南省科技贷进行优化设计和改造。【结果】通过对河南省科技贷业务运行主体的剖析,发现河南省科技贷业务在运行过程中存在企业担保方式单一化等问题。【结论】针对河南省科技型企业的特点,提出河南省科技贷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20.
王燕 《河南科技》2023,(4):155-158
【目的】提出河南省科技创新与数字经济协同发展路径,为中部地区缝合经济与科技“两张皮”,促进中原崛起战略的实施提供建议。【方法】以河南省科技创新、数字经济领域的发展现状为研究内容,通过数据搜集、分析和整理,对比国内北京、广州等科技创新与数字经济发展较为先进的省份,比较分析河南省科技创新与数字经济协同发展的关键性难题。【结果】河南省科技创新与数字经济已经取得不少成就,但还存在科技创新的适应性有待提高、可操作性不具体、与经济协同融合不够、数字化覆盖面不广、发展不均衡的问题。【结论】河南省需要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大力吸引高新技术人才,优化体制机制,拓展核心城市或重点领域的辐射力,以促进科技创新与数字经济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