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1 毫秒
1.
【目的】为了研究北方寒区饱和冻土场地在高铁激励下的振动衰减问题。【方法】本研究采用现场观测法对大庆市冬季饱和冻土场地进行现场观测试验。【结果】对饱和冻土场地的地表振动加速度数据进行时程分析、功率谱分析、振动级衰减分析。【结论】得到高铁荷载下饱和冻土场地的加速度时程和加速度振动级衰减的主要频率范围和距离范围,并总结出饱和冻土场地的振动衰减特性。  相似文献   

2.
轴承是直升机传动系统中关键的部件之一,在飞行过程中易出现性能快速退化和故障失效,危害飞行安全。发展直升机轴承的性能退化监测和故障预测技术,对于提升直升机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直升机轴承退化特征的提取问题,采取基于卷积自编码器的深度学习模型,设计了基于卷积自编码器的最优退化特征提取方法,从轴承全寿命退化数据中提取出最优退化特征,通过对比实验和加噪仿真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廖耀青 《河南科技》2023,(10):48-53
【目的】为避免无人机飞行中出现严重的气动弹性问题,针对无人机机翼刚度分布设计不合理之处,开展无人机机翼模态分析与结构优化设计。【方法】基于正交试验设计提出一种基于模态分析的机翼变截面结构布局轻量化设计研究方案。【结果】基于无人机机翼有限元仿真模型,开展机翼约束模态仿真分析,发现机翼在翼梁、翼肋等方面需要进行尺寸优化设计,进而改善机翼刚度。并提出一种变截面翼梁结构,通过TOPSIS方法进行排序获取了最优解。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机翼结构质量降低34%,机翼约束模态频率得到极大改善。【结论】通过模态分析开展无人机机翼结构优化设计,可在满足刚度合理分布的同时,大幅度降低机翼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解决地铁运行时因列车门噪声过大而导致故障诊断难的问题,以列车门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基于改进麻雀搜索(SSA)算法的变分模态分解(VMD)振动信号降噪法,并通过支持向量机来对故障进行诊断。【方法】首先,利用Hénon混沌映射来初始化种群,将非线性权重因子引入群体行为阶段,并通过Levy飞行策略及柯西变异对位置进行更新。其次,通过改进的麻雀搜索算法对变分模态分解算法中的惩罚因子α和模态分解数K进行全局寻优,确定参数分解并重构,得到降噪信号。最后,使用主成分分析法(PCA)来提取特征,并利用支持向量机(SVM)来诊断故障。【结果】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振动信号的降噪效果明显,故障诊断准确率达91%,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结论】该方法能有效克服传统VMD去噪参数难以选取的问题,对列车门故障诊断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了保证DNQ1型前向散射式能见度观测仪能稳定运行,提高保障技术人员维修能见度观测仪的效率。【方法】本研究基于海西州7个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能见度观测仪的运行情况和故障案例,利用观测仪工作原理、线路检测、数据读取等方法,从ISOS业务观测软件、电源系统、ZQZ-PT1硬件综合集成控制器、主采集器、RS485通信线、能见度传感器等出发,对能见度观测仪的故障解决和校准维护方法进行系统性分析。【结果】本研究形成一套完整的能见度观测仪故障解决方法,从而为台站保障技术人员的维修工作提供参考。【结论】通过对能见度观测仪的故障与校准进行分析,进一步提高地面气象观测自动化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随着我国地震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和规模不断增加,其已成为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因素,提升地震地质灾害预报的准确性、及时性显得尤为重要。【方法】在分析我国地震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国家、省级和市级等三个层面提出了地震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共享机制建设思路与建议,并设计出一种地震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共享机制。【结果】通过对建设地震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网络基础设施、完善地震地质灾害数据采集与处理软件系统、搭建地震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共享平台、保障措施等进行研究,从而形成完整的地震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共享机制体系。【结论】该体系的应用能提高数据采集和处理能力及数据分析和决策水平,为我国地震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化建设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7.
韩迪  王辉 《河南科技》2023,(20):144-148
【目的】分析济宁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本地培育和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对策建议。【方法】收集、整理济宁市科技型中小企业相关数据,从企业数量、区域分布、行业分布、职工人数、研发投入、创新产出、融资能力等7个方面进行横向、纵向对比分析。【结果】济宁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存在体量规模小、研发投入不足、创新产出不高等问题。【结论】提升济宁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及质量,建议从加大政策宣讲及落实、推动科技创新创业、激发企业创新动能、加强人才引进及培育、深化科技金融服务等方面着力。  相似文献   

8.
严娟  扈孟德 《河南科技》2023,(11):140-143
【目的】通过梳理工业革命发展的历史进程和基本逻辑,探寻智能制造时代制造业的特征和本质,在智能化时代下提出促进洛阳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方法】通过访谈等实地调研的方法分析洛阳市制造业智能化改造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探索相应的解决方案。【结果】存在中小民营制造业企业智能化投入有限、意愿不强,制造业企业智能化改造进展缓慢,制造业发展营商环境欠佳等问题。【结论】从夯实企业基础创新能力、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融合、优化营商环境三个方面给出具体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2000年以来江西省颁布的涉及科研院所科技活动的政策进行研究,以期帮助政府更好地规划科研院所科技活动,激励科技创新,促进科研院所发展。【方法】筛选江西省2000年以来104份科研院所发展相关政策文本,参照NATPI政策分析框架从政策发文数量、政策发布主体、政策类型、政策力度、政策工具5个方面对政策文本内容及其演进趋势进行分析。【结果】政策发文数量呈整体上升趋势;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财政厅、江西省政府、江西省科技厅是发文的核心主体,但联合发文频率低;政策类型多样,但法规规章较少,政策力度偏弱;政策工具使用频率不高。【结论】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加强发文主体间合作、加强顶层设计、增强政策力度、优化政策工具组合的建议,以期提升科研院所发展能力,完善科技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10.
李青芝 《河南科技》2023,(9):107-111
【目的】探究西安市土地生态安全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区域土地资源的生态安全改善及可持续利用提供建议。【方法】基于“自然-经济-社会”模型,选取20个指标构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体系,运用综合指数法计算西安市2013—2019年的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综合值,并采用因子分析法探究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西安市土地生态安全水平变化趋势:2013—2014年、2016—2018年处于上升期,2014—2016年、2018—2019年处于下降期,始终在临界安全水平内波动变化;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以及环境质量是影响西安市土地生态安全的重要因素。【结论】西安市土地生态安全状态发展较稳定,后续可以从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及环境质量等方面提高土地质量,从而不断改善土地生态安全状态,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开展建筑工程项目岩土勘察安全风险评价分析,为工程项目安全风险综合管理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以甘肃省合作市某建筑工程项目为例,从环境、设备和技术三个方面选取了恶劣气候环境等12个安全风险指标因素构建了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层次分析法开展项目安全风险评价。【结果】结果表明:技术因素对建筑工程项目岩土勘察安全风险影响程度最大;人工挖孔钻探、勘察设备使用和野外作业温度三个指标因素是影响该项目安全风险管理的主控因素。【结论】层次分析法能够有效地用于建筑工程项目岩土勘察安全风险评价,可以解决安全风险程度高、管理难度大等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2.
郭栋  黄立鑫 《河南科技》2023,(13):78-81
【目的】针对传统既有建筑绿色改造过程中设计参数复杂、设计效果可视化低及建筑性能分析不准确等问题,基于BIM技术对甘肃省兰州市区内某单位的行政办公楼进行既有建筑绿色改造的应用研究。【方法】通过收集获取既有建筑属性信息,建立建筑实景三维模型,用于绿色方案设计选择,主要从外墙、屋面和窗户三个方面进行了既有建筑的绿色改造分析。【结果】结果表明:经过绿色改造后外墙的热系数为0.038,屋面的传热系数小于0.30,窗户的传热系数为1.750,均满足国家标准规范要求。【结论】研究成果为BIM技术在西北地区既有建筑绿色改造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我国著作权网络侵权案件中适用“通知-删除”规则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完善建议,以促进网络著作权的保护。【方法】从“中国裁判文书网”筛选相关51个案例作为研究对象,对“通知-删除”规则在这些案件中的适用情况进行整理、总结。【结果】尽管“通知-删除”规则是处理著作权网络侵权问题的主要规则,但仍然存在适用主体标准不清、有效通知要件不明、必要措施限度不清和对重复侵权适用不灵等问题。【结论】我国可以通过以“服务和控制”为基础确定适用主体、从“形式和实质”两方面明确有效通知、以“目的和限度”为基础设定必要措施和鼓励以“自愿”为基础的过滤措施等方面来完善“通知-删除”规则。  相似文献   

14.
刘晓倩  张宏峰  王旭 《河南科技》2023,(12):154-157
【目的】致力于现代科研院所的高质量发展和创新团队的发展,通过组织创新为现代科研院所注入创新的生机与活力。对科研院所的创新团队进行研究,分析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问题为导向,针对问题提出现代科研院所创新团队共同体建设策略。【方法】运用团队管理、组织结构管理的相关原理,在创新团队共同体的建设思路方面,从新理念、新思维、新实践、新路径几个方面进行论证。【结果】提出现代科研院所创新团队共同体的具体建设策略,通过更新发展理念、加强政府引导、鼓励企业参与、开展实践研究、加强团队建设、建立信任关系、坚持开放发展等策略高水平推进现代科研院所创新团队共同体建设。【结论】创新团队共同体主要由科研机构、政府、企业等多方主体联合组建,共同体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不断提升的过程。未来共同体的内部工作流程、工作重点和工作氛围营造等方面还需要继续优化和改进。创新团队共同体核心人才的培养、创新团队共同体的文化内涵、科研成果的评价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