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提出了一种基于简易序列搜寻法的阻尼器优化布置方法,通过估算结构的等效阻尼比,确定结构的附加阻尼参数,进而以层间位移的控制为目标,采用特定的规则调整阻尼器位置直到达到减震目标。最后,选择某12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分别采用三种常见的阻尼器优化布置方案并提出黏滞阻尼器配置方案,对不同阻尼器配置结构在多遇和罕遇水准地震下的响应进行了分析对比。结果表明提出的改进方案减震效果最优,可供实际工程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满足社会发展需求,越来越多的钢结构建筑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其中地震灾害是任何建筑物都要克服的困难。【方法】本研究通过介绍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理论,并以现有的多层钢结构为模型,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Etabs对多层钢结构减震设计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建立三种减震结构模型,对其进行模拟分析。根据规范要求选取三条地震波,并对其进行多遇、罕遇地震下的动力时程分析,并对比三阶振型,均满足规范要求。【结论】通过对比结构的层间位移、顶点加速度,发现增加屈曲约束支撑后的钢结构的减震效果明显,能有效提升结构的性能。  相似文献   

3.
结合工程实例,对加层后抗侧刚度不足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采用布置屈曲约束支撑的办法来满足结构弹性位移角限值的设计要求.首先运用ANSYS软件输入地震波对加层结构进行动力时程分析,然后对不满足规范要求的层间位移角限值的楼层布置屈曲约束支撑,再对加支撑结构进行多遇和罕遇地震下的抗震验算.结果表明,布置屈曲约束支撑后,加层结构的层间位移角均能满足规范的要求,最大减幅可达27.5%;罕遇作用下屈曲约束支撑在大部分时间屈服从而达到应力屈服强度(108 Pa),具有良好的耗能减震性能.  相似文献   

4.
以某20层的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为研究对象,利用ETABS软件建立普通框架-核心筒结构和带BRB支撑的框架-核心筒两种结构模型,分别采用反应谱分析和非线性时程分析的方法对两种模型进行计算分析对比。结果表明,在多遇地震下,带BRB的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在层间位移角、最大楼层位移等方面均有一定的控制效果,而且可以提高结构的抗侧刚度和抗扭刚度。在罕遇地震下,带BRB的结构具有很好的耗能效果,能够较好地改善结构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了提高自复位桥墩的抗震性能,本研究在传统自复位桥墩的基础上,更改接头组件的连接方式,并在桥墩外部设置可更换的扇形铅黏弹性阻尼器,提出外置扇形铅黏弹性阻尼器的自复位桥墩。【方法】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别建立传统自复位桥墩、嵌入式自复位桥墩和外置扇形铅黏弹性阻尼器的自复位桥墩。在验证传统自复位桥墩模拟方法可行性的基础上,分别对嵌入式自复位桥墩和外置扇形铅黏弹性阻尼器的自复位桥墩进行低周循环加载,研究二者的抗震性能。【结果】结果表明:将平齐接头更改为嵌入式接头有利于提高自复位桥墩的承载力和耗能能力,提供更为可靠的传剪机制。【结论】将扇形铅黏弹性阻尼器设置在嵌入式自复位桥墩两侧,累计耗能较传统自复位桥墩有显著提高,抗震性能优越,对自复位桥墩实现“韧性抗震”设计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考虑到地震动具有随机性,利用过滤白噪声地震动模型,采用虚拟激励法对粘滞阻尼结构在随机地震下进行响应分析,建立粘滞阻尼结构的状态空间方程,在状态方程中求解减震结构的响应统计值,对减震结构和非减震结构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粘滞阻尼器能将楼层位移减小28%,楼层速度减小32%~45%,层间位移减小28%.并得出使用虚拟激励法能高效快捷求出结构的随机响应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带BRB的不规则框架抗震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规则结构,当结构的刚度中心与质量中心偏差较大时,应考虑扭转的不利影响.针对高烈度区抗侧刚度与抗扭刚度不足的不规则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通过布置屈曲约束支撑以满足弹性位移角的设计方法进行研究.结合工程实例,对不满足要求的楼层加屈曲约束支撑.对结构在多遇地震和罕遇地震下进行了动力时程分析.结果表明,加屈曲约束支撑后结构的层间位移角满足规范的要求,并且可以有效地控制不规则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扭转变形,具有良好的耗能减震性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酒店结构常常会因为建筑使用功能的要求首层层高做得很高,随之而来的是首层会出现薄弱层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必然会在首层应力集中,加剧结构的破坏。【方法】对于这类问题,本研究以实际的酒店工程为例,通过有限元软件ETABS,对纯混凝土框架结构和增加屈曲约束支撑刚度比为0.5、1.0、1.5、2.0的结构建模分析,并按规定选取二条天然波和一条天然波,对其进行动力特性分析及动力响应分析。【结果】从分析中可知,随着抗侧刚度比的增加,结构的层间位移角、楼层位移等都有明显的减小趋势,当抗侧刚度比为1.0时,效果最明显。继续增加抗侧刚度比,结构的动力特性减小不再显著,但顶部楼层的动力响应有增大趋势。【结论】因此,通过合理设置支撑与结构的抗侧刚度比可以实现很好的耗能减震效果。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粘滞阻尼器的力学特性及工作机理进行分析,建立了桥梁使用液体粘滞阻尼器的地震反应分析模型及方程.以某高速公路一连续梁桥为背景建立Midas有限元分析模型,采用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法进行地震响应分析,并且对不同的阻尼器布置方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粘滞阻尼器在连续梁桥的抗震设计中有优越的性能,使梁端的位移、固定墩墩底剪力和固定墩墩底的弯矩明显减小;阻尼器的布置方案对桥梁抗震性能影响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
结合实际工程,对大底板多塔楼结构基础隔震建筑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特性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混合隔震控制的新型设计方案,建立了大底板多塔楼结构混合隔震控制体系的运动方程,方程中给出各塔楼与隔震层之间的阻尼矩阵,并考虑了地震作用下结构的非线性.通过在上部结构附设粘滞性阻尼器并建立结构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可以看到在地震发生时由于所设粘滞阻尼器与隔震层的协同工作,建筑物的地震响应有明显改善.研究中对添加了粘滞阻尼器与叠层橡胶支座相结合的混合控制与单纯基础隔震的减震控制效果加以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这种混合隔震体系可以有效地减小大底板多塔楼结构的地震反应,提高其抗震安全性,取得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1.
对于底部框架部分侧向刚度小,上部剪力墙部分侧向刚度大的框支剪力墙结构,提出在结构底部框架部分安装粘滞阻尼器的方法进行耗能减震控制,提高其抗震性能.运用大型有限元结构分析软件SAP2000建立了1栋21层框支剪力墙结构模型,对其进行了纯底部框架结构、普通落地剪力墙结构和安装耗能阻尼器状态下结构的地震时程分析,结果表明,耗能阻尼器能够有效地降低整个结构的地震反应,地震时输入结构的大部分能量由安装于底部的阻尼器耗散,从而保护了主体结构,耗能减震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由于人们旅游出行所携带的东西过重,遇到坑洼地面时行李箱振动会过大,容易损坏箱内易碎物品,且大多数车站和机场较为空旷,拖拽行李箱不方便出行。为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一款灵活可代步的电动行李箱。【方法】该行李箱的运动系统采用麦克纳姆轮,能提高行李箱的灵活性,减震系统采用弹簧减震和气缸减震的双重减震方法。【结果】该设计能使行李箱实现平动,无须转弯半径,并能成为一种短途代步工具,方便人们出行。【结论】应用Solidworks技术对灵活可代步的电动行李箱进行整体设计,通过Ansys对其主要受力部位进行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灵活可代步的行李箱设计合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不同高度隔震层对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方法】基于某高层框架结构,运用SAP2000有限元软件对非隔震模型进行建模,并在此基础上分别建立基础隔震、6层隔震、12层隔震、18层隔震及22层隔震结构模型。【结果】对于上述结构模型进行反应谱和时程分析,通过软件运算得到模型在地震波下的基本周期、层间剪力以及层间位移,使其之间相互对比,探究不同隔震层位置对结构受力的影响。【结论】研究表明,随着隔震层高度的上升,基本周期在逐渐缩小,层间剪力和层间位移逐渐增大,在隔震层接近顶层时,基本周期、层间剪力和层间位移接近非隔震结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楼梯间是结构抗震设计的关键和薄弱环节。楼梯构件的抗侧刚度决定着地震作用的分配,是结构抗震计算中的重要参数,目前还没有合适的计算方法。【方法】以框架结构的楼梯间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楼梯间的开间、进深和层高等作为影响因素,采用有限元分析的方法,建立分析模型,改变相关参数,通过对楼梯间施加层间侧移,分析得出楼梯抗侧刚度的相关数据。【结果】结果表明:当其他影响因素不变时,减小楼梯间的层高和开间宽度都可以提高楼梯的抗侧刚度。【结论】最后,本研究采用拟合回归的方法,建立了楼梯抗侧刚度的计算公式,为框架结构中楼梯的抗震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袁棪 《河南科技》2023,(7):74-78
【目的】通过对现行装配式组合结构梁柱节点形式的调研分析,结合理论计算提出一种新型螺栓连接节点。【方法】采用有限元程序对高强螺栓受力性能和节点试件进行模拟分析,验证了设计方法的可行性。【结果】研究发现高强螺栓节点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且增设牛担板抗剪,提升了节点的承载力、刚度和耗能能力。【结论】为装配式框架节点的研究分析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橡胶支座对水电站厂房动力特性的影响。【方法】通过建立某岸边式水电站厂房三维有限元模型,对比分析了在地震作用下铰支座、铅芯橡胶支座以及高阻尼橡胶支座三种不同支座型式对水电站厂房上部结构的耗能减震效果。【结果】铰支座方案自振频率最高,地震作用下响应最大。除了下游侧柱底外,铅芯橡胶支座方案排架柱的其余部位均是最安全的。【结论】综合考虑,铅芯橡胶支座的耗能减震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了提高盾构扩挖地铁车站结构的力学性能,提出了一种可用于连接装配式盾构管片和现浇车站主体结构的Y型装配式节点。【方法】采用ABAQUS有限元数值软件,建立了Y型装配式节点的三维非连续弹塑性损伤模型,对节点在拟静力作用下的破坏机理、滞回特性、刚度退化特性等进行了研究。【结果】结果表明:(1)节点破坏主要原因为接触位置管片底部混凝土被压碎破坏,管片与墙柱接触位置的中上部出现塑性流动现象;(2)节点滞回曲线呈现非对称性,滞回环呈现较为明显的捏拢效应;(3)节点骨架曲线呈反S形,且呈现明显的非对称特性。【结论】研究揭示了Y型装配式节点的抗震特性,可为今后类似节点的设计及施工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周恒芳 《河南科技》2023,(20):58-62
【目的】针对某既有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厂房由于变更生产线,楼面恒、活荷载增加,原有钢筋混凝土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不满足要求而进行梁的加固设计研究。【方法】采用PKPM计算模拟法、对比分析法对各种加固方案进行分析,采用价值工程模型优选加固方案。【结果】经综合分析,梁正截面加固最终采用部分粘贴碳纤维布、部分增大截面的混合加固方案。【结论】采用混合加固方案可以根据工程具体情况在考虑安全性的前提下兼顾经济性及工期,并且加固计算中应适当考虑梁中受压钢筋的作用,按双筋梁对PKPM的计算结果进行调整,优化加固设计。  相似文献   

19.
张翠兰 《河南科技》2023,(13):47-51
【目的】介绍核电站核岛电气配电间的布置原则及电气设备平面布置规范,阐述电气设备布置设计过程中的工作流程逻辑和设计改进经验,为其他核电站电气设备布置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方法】以某核电站为例,结合现场实际安装情况,介绍核岛电气配电间内变压器、开关柜等设备的平面布置规范,分析设计过程中要注意的事项。针对现场遇到的问题,进行设计改进,并进行总结。【结果】详细阐述了核电站核岛电气配电间的布置原则、电气设备的平面布置规范及电气设备布置设计过程中的逻辑工作流程。通过发现和解决现场问题,总结相关的设计改进经验,提高设计能力。【结论】在核电站电气设备布置设计过程中,要遵循合理布局、安全可靠、实用高效的设计原则。根据实际需要,对布置方案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进,确保电气设备布置的安全性、可靠性和高效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提高四足机器人在复杂地面行走时的稳定性,对四足机器人结构进行设计,并对其步态进行仿真。【方法】基于哺乳动物的腿部结构,在SOLIDWORKS软件中构建四足机器人的三维模型,使用D-H模型法构建出腿部结构的运动学模型,通过运动学分析,得到四足机器人的足端运动轨迹图,并以Walk步态在V-REP仿真软件中进行仿真分析。【结果】本研究设计出一种结构简单、具有十二自由度的四足机器人。【结论】仿真结果证明,该机器人的机构设计有效,能实现稳步行走。本研究的研究成果为该类机器人的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