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石悦萱 《河南科技》2023,(11):115-120
【目的】随着人工神经网络、深度学习等机器学习算法的逐渐成熟,人工智能生成成果与人类创作作品在外观上并无差别,通过对“独创性”这一核心要素进行剖析,积极应对人工智能生成成果可否获得作品资格认定并受到著作权保护的难题。【方法】比较分析作者权体系和版权体系国家独创性标准的理论基础及司法实践,为我国独创性判断标准的选择提供思路。【结果】在当前传统人格理论不断受到冲击的背景下,应当采取独创性客观标准。【结论】基于对人工智能创作效率和我国著作权体系建设的考量,适当提高客观标准的创作高度,更有助于人工智能产业长期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2.
陈红雪 《河南科技》2023,(12):115-120
【目的】探索与我国数字版权竞争市场相匹配的版权平台竞争企业利益平衡机制。【方法】从著作权法市场主义视角对“转换性使用理论”进行法律分析,探究其在我国“合理使用制度”中的可行性。【结果】版权平台竞争企业需要转变经营理念,在版权的保护与流通中引入第三方介入机制——集体管理组织。【结论】通过第三方组织的协调,使得版权人、使用人能够较好地解决版权作品的供求问题,创新企业经营管理模式,明确企业责任,拓宽数字化版权作品的传播渠道,推动各方利益平衡。  相似文献   

3.
史辉 《河南科技》2023,(23):116-122
【目的】人工智能技术对第四次工业革命产生了强大的推动力,对相关行业的变革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人工智能创作主体能否成为著作权法上的作者,对现行著作权法律制度提出了挑战,亟待解决。【方法】主要分析了作品的逻辑起点、作品与思想的关系和作者的人格特征,并运用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理论,分析了人工智能主体交互实践中技术理性价值的特点。【结果】现有的权利保护体系无法解决人工智能技术对著作权法带来的冲突。因此,需要重新思考技术与制度之间的关系,并从作品的历史性概念入手研究。【结论】提出了明确人工智能生成物的法律地位、建立合理的权利归属和利益分配机制、加强版权保护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平衡等措施。  相似文献   

4.
巩守泽 《河南科技》2023,(3):132-136
【目的】通过分析NFT数字作品的著作权法律性质,为我国数字版权法律理论发展及司法审判实践提供建议。【方法】通过文献研究,梳理NFT数字作品及交易的法律性质,总结数字版权适用发行权的学界争议,并对“NFT侵权第一案”进行案例研究。【结果】现行版权法难以涵盖与应对NFT数字作品引发的难题与冲击,简单套用信息网络传播权容易引发理论分歧。【结论】我国数字版权法律应当及时摒弃“发行权仅适用于有形载体”的思维定式,在符合相应条件的基础上,NFT数字作品应当适用发行权及其权利穷竭原则。  相似文献   

5.
【目的】演绎作品行使版权是可版权性与行使版权或有“侵权性”的统一,克服或有“侵权性”是著作权领域值得研究的课题。【方法】借鉴专利法中的开放许可制度,著作权法应构建引入开放许可制度。【结果】著作权开放许可制度主要由著作权开放许可的公告(要约)与获得(承诺)范式、开放许可声明撤回及其不溯及既往在先给予开放许可的效力构成,但许可费标准应以著作权价值为基础合理确定。【结论】基于演绎作品,开放许可制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去“侵权性”、降低谈判成本,使权利行使有了可期待的最高费用标准。  相似文献   

6.
人工智能技术近年来一直处于飞速发展阶段,我国对于人工智能创作物的规定较为模糊,学界也对此没有统一的观点。通过对人工智能创作物在版权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批判性思考,对人工智能创作物的权利性质进行界定以及对其权利归属的认定,人工智能这一高端科技能够纳入到法律的调整范围,并为人类社会创造丰富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7.
薛佳 《河南科技》2023,(5):120-124
【目的】在现有版权制度框架下,构建用户弹幕版权的适用规则,确立其版权保护的权利边界,并为版权制度的完善提供思路。【方法】以B站用户弹幕为例,立足法理论证,从研究背景与发展现状、现实问题、用户弹幕版权设置的理论思考及用户弹幕版权制度构建层面,厘清相关概念,界定用户弹幕版权主、客体及权利归属,明确用户弹幕版权的法律属性及权利关系。【结果】用户即弹幕的版权主体,可以利用版权制度规制用户弹幕内容,明晰了用户弹幕的可版权性。【结论】将用户弹幕纳入版权规制范围具有合理性、正当性及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余海洋 《河南科技》2023,(10):128-133
【目的】分析版权基础证券化的法律路径与困境,为我国版权基础资产证券化之进路提出建议。【方法】通过文献研究,梳理版权基础资产证券化的直接路径与间接路径,总结目前版权基础资产证券化的实践困境与学术争议,探究不同法律困境之中的发展进路。【结果】基础资产问题视角下,版权证券化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权利人关系错综复杂、可重复授权性、权项多元、基础资产池维持等困境。【结论】有必要从版权证券化路径、基础资产有效性审查、资产集中安排、基础资产价值池维持上探寻法律进路,有效防范证券化过程中的经济风险与法律风险。  相似文献   

9.
戚笑雨  秦炜杰 《河南科技》2023,(17):111-115
【目的】数字出版可以有效实现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版权赋能是提升数字出版产品价值的主要路径。【方法】在数字人文视域下系统分析当前传统文化数字出版的版权现状。【结果】传统文化数字出版存在着数字化许可壁垒、产品内容独创性不足、数字化阶段产权归属不清晰和平台运行不规范等版权问题。【结论】有必要改革合理使用制度,将转换性使用纳入立法规范;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内容,突出创造性;厘清数字化开发利用阶段的版权归属,赋予数字化开发利用者以演绎权;按照事前—事中—事后三个环节明确数字交易平台责任。  相似文献   

10.
张路 《河南科技》2023,(4):132-136
【目的】针对智能算法推荐产生的版权侵权风险,探究其背后成因,在此基础上按照平衡原则、平等原则和效能原则为防范这一风险提供科学的对策建议。【方法】探究平台使用算法编辑向用户推荐高适配性内容带来的算法技术不确定、认知不确定的侵权风险与规则的制度掣肘,剖析其在传播过程中的作用与地位,分析侵权风险的原因。【结果】算法推荐平台具有反“技术中立”立场与可责难性,其具有对算法推荐机制规制的前提和基础。【结论】我国需要在法律层面与社会层面形成合力,着力提升算法推荐平台的协同治理能力,以防范其使用算法推荐带来的版权侵权风险,促进相关制度规则在多元主体利益的动态平衡中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1.
肖海  刘磊 《河南科技》2023,(4):127-131
【目的】NFT即非同质化代币,其非同质化、不可篡改等技术特质可以运用于版权归属和流转情况的确认,为我国数字版权保护机制的完善提供建议。【方法】NFT模式结合区块链技术与数字版权,可将其用于打造新型数字版权管理体制。【结果】新机制能够改善版权登记效率、增强审查效力、保障对等地位和助推数字信用体系建设。【结论】对于NFT,未来还须加强研判,以法治框架推进新型数字版权保护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12.
王世奇 《河南科技》2023,(17):100-104
【目的】通过分析区块链技术在版权领域广泛应用而产生的“链上侵权”“无视法定许可、合理使用”等灰色地带,探究法律应如何回应。【方法】调查当前国内区块链版权行业现状,分析区块链与版权领域灰色地带的成因。【结果】区块链平台存在审查流程不规范,智能合约的法律性质不清晰等问题。【结论】可从行业规范的角度统一区块链平台的登记程序和标准入手,完善相关法规,明晰合理使用和法定许可的边界,强化区块链技术服务提供者的义务。  相似文献   

13.
张璐 《河南科技》2023,(13):120-123
【目的】著作权法中对于委托作品的署名权能否约定转让、著作约定不明时是否归属于受托人未做明确规定,需要加以完善。【方法】通过对著作权法及有关法律规范中委托作品署名权的本意探究,联系署名权在实践中呈现的效果,概念化解读立法对于委托作品著作权归属的规定。【结果】得以证实署名权不具有转让属性,提出面对著作权约定不明时立法可规定委托人和受托人共同享有著作权。【结论】可通过协商一致、禁止权利滥用、共有人优先受让和约定受限等规则以实现著作权人的最大效益。  相似文献   

14.
白蕾  王赟潇 《河南科技》2023,(11):155-158
【目的】进一步实现建设工程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与产业的有效对接,解决目前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推进1+X证书制度的有效实施,使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及行业发展充分融合。【方法】通过调研发现目前高职院校建设工程管理专业存在人才培养模式不注重未来岗位面向、课程设置缺乏统一标准、专业学习缺少有效引导、“双师型”教师资源匮乏等问题。【结果】通过对与建设工程管理专业相关的“X”证书的梳理与分析,可利用1+X证书制度实现解决目前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论】可从基于“X”证书对应工作岗位进行项目化教学、创建网络资源库、大力推进“三教”改革、灵活设置考核方式等方面构建建设工程管理专业课证融通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5.
戴维理  辛雪 《河南科技》2023,(15):124-127
【目的】明确“人工智能+医疗”的相关专利的申请趋势和全球重点创新主体。【方法】通过产业链构成及市场竞争主体两个方面对相关产业整体概况进行分析,同时结合相关专利申请的整体态势情况及重点申请人进行了专利技术发展脉络梳理。【结果】外国企业在相关领域已经形成竞争优势,并垄断高端市场;国内相关企业在专利布局上有待进一步加强。【结论】国内企业应当进一步在应用场景中完成专利突破。  相似文献   

16.
王瑾娴 《河南科技》2023,(2):126-130
【目的】分析短视频平台的性质,反思“避风港规则”适用的困境,为平台版权治理建言献策。【方法】以短视频平台自身的“新角色”为研究对象,结合互联网技术趋于成熟的大背景,辩证平台的“技术不能”和“技术中立”,进一步分析注意义务和审查义务的层级关系。【结果】短视频平台以其服务和技术为自身攫取了更多的流量和市场竞争优势。在此条件下,理应对用户的侵权行为负有更高的注意义务,即主动履行版权审查义务。【结论】为避免短视频平台的版权治理向“避风港规则”逃逸,立法者可以考虑具体化注意义务,将审查义务纳入注意义务的范畴,同时兼顾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7.
易浩晗 《河南科技》2024,(2):121-126
【目的】对自媒体洗稿的行为属性进行界定,分析传统著作权侵权认定规则——“实质性相似+接触”应用到自媒体洗稿问题上存在的困境,探究更具操作性的自媒体洗稿侵权认定方法。【方法】从自媒体洗稿行为的表现形式入手,并进行相关概念辨析,明确自媒体洗稿行为本质。结合国内外实践案例,分析不同的“实质性相似”判断方法的认定思路。【结果】洗稿行为是指通过各种方式来变换表达,但仍与原文基本意思保持一致的行为。在对洗稿作品进行侵权认定时,实践中的“整体观感法”“抽象分离法”和“结合法”,各有利弊。【结论】在对作品进行侵权比较时,可考虑将作品逻辑链作主要参考因素。对“结合法”进行改良,先对作品内容进行抽象概括,再以普通读者的视角对作品的逻辑链进行比较,看洗稿作品是否会对原作品产生替代。  相似文献   

18.
刘旻觜 《河南科技》2023,(22):120-125
【目的】分析欧盟的版权改革方案背后的立法逻辑,为我国今后版权立法引入过滤义务提供启发。【方法】以网络服务提供者版权过滤义务为研究对象,梳理其规则变动的国际走向,以比较法的视野分析并总结欧盟版权改革指令存在的问题。【结果】欧盟版权改革指令对避风港规则进行开创性的突破,但其立法框架内部问题及法律实效问题不容忽视。【结论】我国在未来的版权立法中要转变立法理念,包括注意立法与技术衔接,纠正对过滤义务性质的错误认知,平衡各方利益。同时,通过设置过滤标准差别性应对机制和完善事后救济措施,以细化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从专利审查和专利申请的角度出发,对修改后的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均在原始申请文件中具有明确记载的修改情形,给出判断思路和撰写建议。【方法】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了不同修改情形中需要重点考量的因素,探讨了修改超范围法条的理解与适用。【结果】对于在权利要求中增加“重新组合”的技术特征的情形,需重点考虑多个技术特征之间是否紧密联系,并根据所属领域的公知常识和说明书整体进行考量;对于合并并列技术方案的情形,需要逐一对修改后的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核查;对于将背景技术部分的内容补入权利要求中的情形,需要站位本领域技术人员,结合原始申请文件来整体判断其是否修改超范围。同时,申请人应重视申请文件,特别是具体实施方式部分的撰写,为修改权利要求提供依据。【结论】通过以上分析,以期促进审查质量和效率的提升,确保专利权人权利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孙洁 《河南科技》2024,(5):122-125
【目的】解决短视频配音中的侵权纠纷问题。【方法】通过梳理相关案件,结合著作权法的相关法律法规等,对短视频配音在著作权上的独创性和合理使用进行分析。【结果】相关案例的判决结果表明,短视频配音的独创性结论和短视频独创性判定一致,高原创性的配音作品可被认为是合理使用。【结论】认定短视频配音作品满足的独创性标准在于“独创性”的有无,而不该上升到“艺术性”;短视频配音作品的合理使用,关键在于获得许可和增强作品独创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