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利用1961-2020年赤峰市巴林左旗站、赤峰站、林西站共3个站点的气象资料,使用气候倾向率、累计距平法和信噪比法等方法对赤峰市近60a年季平均地温(0cm高度)、平均气温(200cm高度)的变化趋势、年代际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对气候因子的突变年份进行了判定,并对地温与气温和降水量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61-2020年赤峰市地温和气温均呈波动性上升趋势,三站点地温平均气候倾向率为0.39℃/10a,气温平均气候倾向率为0.29℃/10a,冬季地温对气温升高响应最为强烈。1961-2020年来赤峰市地表温度和气温均经历由“冷”—“暖”的变化趋势。突变年份集中在1986-1996年间,地温突变相对滞后于气温突变。1961-2020年赤峰市3个气象站采集的年累计降水量均存在二次突变的现象,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降水突变与地温突变具有一定的负相关性,当降水量发生突变呈减小趋势后,0cm地温则有升高趋势,这种现象在夏季(雨季)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2.
山西省近50年气温和降水变化基本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山西省近50年(1959-2008)108个地面气象观测站的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系列数据,采用参数线性回归检验(LR)和非参数Mann-Kendall检验(MK)两种方法,从观测站、地级市、全省和山西省黄土高原地区综合治理地区4个层面,对山西省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MK结果表明,(1)在108个地面站中,除河曲县站的年平均气温呈不显著减少趋势之外,其余107个站的年平均气温均呈升高趋势(+0.034~+0.896℃/10a("a"即"年";以下同).其中97个站的年平均气温显著升高,10个站的年平均气温升高不显著.除曲沃等8个站的年降水量呈不显著增加趋势之外,其余100个站的年降水量均呈减少趋势(-0.154~-57.750 mm/10a).其中16个站的年降水量显著减少,84个站的年降水量减少不显著.(2)11个地级市的年平均气温均表现出非常显著的升高趋势(+0.181~+0.417℃/10a).各市的年平均降水量均呈减少趋势(-6.954~-33.681 mm/10a).其中晋城、晋中、临汾和吕梁4市的降水量显著减少,太原、大同、阳泉、长治、朔州、运城和忻州7市的降水量减少不显著.(3)山西省的年平均气温呈极显著升高趋势(+0.295℃/10a),其年降水量呈显著减少趋势(-20.486 mm/10a).(4)山西省17个综合治理地区的年平均气温均呈显著升高趋势(+0.126~+0.375℃/10a).这17个地区的年平均降水量均呈减少趋势(-2.619~-34.417 mm/10a).其中5个地区的降水量呈显著减少趋势.总之,山西省的气温和降水在整体上分别呈显著升高和显著减少趋势,在较低层面上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对比分析同时表明,LR和MK所得的结果,就气温而言一致性非常高;就降水而言一致性则不确定(因研究层面不同很高或较低).  相似文献   

3.
近48年新疆博州地区气候变化趋势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线性回归、Molet小波和Mann-Kendall突变检测等方法,对博州地区所辖4个气象台站1961-2008年的年平均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和平均风速以及年潜在蒸散量和湿润指数等要素的变化趋势和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近48年博州地区年平均气温、降水量呈升高(增多)趋势,日照时数和年平均风速呈减少(小)的趋势;2)博州地区潜在蒸散量与年平均气温、日照时数和平均风速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与年降水量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受其综合影响,潜在蒸散量呈减小趋势而湿润指数呈增大趋势;3)博州地区年平均气温、降水量和湿润指数分别在1972年和1971年发生了突变性的升高,年日照时数、平均风速和潜在蒸散量分别于1979年、1970年和1978年发生了极显著的突变性减小,综合气温、降水和湿润指数的突变特征,可以认为,博州地区气候在1971-1972年发生了"暖湿化"的突变;4)各气候要素和潜在蒸散量、湿润指数分别存在不同时间尺度的周期性变化。  相似文献   

4.
温室效应引起全球变暖是近几十年来气候变化的主要特征,探讨辽宁朝阳地区气候变化趋势,是研究该区域生态环境变化的重要内容,本文利用1960-2009年辽宁省朝阳市气温和降水资料,对近50年来朝阳地区的气候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60年以来,朝阳地区年、季平均气温均呈明显上升趋势,气温最高年份大多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后;1970年以来,该区平均年降水量呈减少趋势,季平均降水量也呈显著减小趋势,其中夏季减小趋势最为明显,降水量的线性趋势率达-1.51 mm/a。气温上升,降水量减少,使辽宁朝阳地区气候呈暖干化趋势。  相似文献   

5.
根据1990-2013年研究区13个气象台站年均温和年降水量数据,运用线性趋势分析、Mann-Kendall突变检测法分析近25年来典型喀斯生态脆弱区的气候变化状况及时空特征.结果表明:1研究区内年均温呈不显著升温趋势,线性升温率为0.0126/年,冬季均温变化最为显著;除贵阳站年均温在2000年出现突变外,其余各站点年均温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并呈5年左右小时间尺度周期变化.2研究区年降水量呈显著下降趋势,线性下降率为12.359mm/年,夏季降水量变化对全年降水量变化趋势的贡献最大;各月降水量除12月以外其余月份研究时段内都呈减少趋势;3突变检测发现,研究区1990-2013年间年均温未现明显突变,年降水量在1998-2000年间存在突变点,这可能与当年的厄尔尼诺现象有关.4总体看,研究区1990-2013年间气候呈暖干趋势变化并在夏、冬季最为突出,这将对喀斯特生态脆弱区生态发展轨迹产生较大影响,生态修复过程中应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6.
开封市近60年温度和降水年际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晓君 《河南科学》2012,30(9):1327-1330
研究基于开封市1951—2010年逐日气温和降水量资料,采用滑动平均、趋势分析和Yamamoto检验法,探讨了开封近60年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开封市年及四季平均气温均呈上升的趋势,年平均气温在1993年发生了一次突变,其后气温达到一个更显著的增暖时期,21世纪头10年是开封市近60年以来的最高温期.开封市年及各季降水量除秋季外均呈上升趋势,以夏季降水增多最为明显,研究时段内无明显的突变过程.开封市未来几年气候存在着向暖湿变化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利用1951-2005年酒泉市肃州区气象观测站平均气温和降水量资料,运用多年趋势线、5a滑动趋势线、Mann-Kendall突变检验、滑动t检验和小波分析等方法对肃州区气候变化的主要特征、突变特点和周期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55a来,肃州区年平均气温呈明显上升趋势,年降水量呈微弱减少趋势.年平均气温和年平均降水量均有明显的突变,前者突变年份在1992年,后者突变年份较多,以1995年最显著.Morlel小波及其功率谱分析表明,年平均气温和年平均降水量的变化周期具有多尺度、多层次和多分辨的特性结构.其中,年平均气温存在21a和7.14 a(P≤0.16)的优势周期,年降水量存在21a,10.87a,9.09a和6.41a(P≤0.1)的显著周期,且中长期优势周期一致,中短周期不同.  相似文献   

8.
利用河池气象站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观测数据,文章分析了44 年来河池市区气候变化的趋势和特征,并对未来的变化趋势作了预测. 44 年来河池市区气候变化的趋势主要有:年、夏季和秋季均温上升趋势显著,春、冬季均温呈上升趋势;年降水量和春、夏、秋季降水量呈减少趋势,冬季降水量呈增加趋势;年、夏季、冬季日照时数呈减少趋势,春、秋季日照时数呈增加趋势. 气候变化存在周期性特征:年、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气温均存在23 年的变化主周期,年、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降水量变化主周期分别为23 年、21 年、21 年、26 年和23 年,年、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日照时数存在22~23 年的变化主周期. 过去44 年期间,气候变化的突变特征是:年、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气温均发生显著的突变增加;年和夏季降水量未发生明显突变,春、秋、冬季降水量发生显著的突变减少;年、夏季、秋季和冬季日照时数未发生明显突变,春季日照时数发生显著的突变增加. 通过R/S 分析,对未来的气候变化趋势作出预测:年、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气温和降水量未来变化趋势与过去44 年变化趋势一致;年、春季、夏季和秋季日照时数未来变化趋势与过去44 年变化趋势一致,而冬季则相反.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8个高山站近50年逐日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和平均气温资料,分析了高山站近50年来气温的年变化、四季变化、无霜期及年平均气温的突变特征并探讨了城市化发展对气候的影响。通过探讨发现:(1)近50年来8个高山站的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日最高气温和年平均日最低气温都有升高的趋势,且呈现出一定的非对称性,纬度较高高山站的平均气温和日最低气温增温趋势大于纬度较低高山站。(2)8个高山站冬季气温都有明显的增温趋势,而且冬季气温的增温趋势大于春、夏、秋三季;庐山夏季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日最高气温和年平均日最低气温有微弱的降温趋势。(3)除天池外,近50年来,7个高山的无霜期天数及无霜期变化趋势率呈现除南高北低的现象,且无霜期天数都有增长的趋势;绝大多数高山年平均气温变化突变点和年平均气温显著上升起始年大都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4)近50年来,人类活动及城市化只是在一定范围内对气候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并不是很大。  相似文献   

10.
广州市近50年来气候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广州市1951~2004年的气温、降水、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和风速等资料,运用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各气象要素进行统计,分析了近50年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0年来广州市气候趋向变暖,特别是80年代以来,年平均气温升高明显.近50年来平均气温增长率为每10年上升0.13℃.近50年来年平均气温上升的主要季节在湿季,并且主要是与1~3月干季平均气温的变化有关;年平均降水量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周期性的现象.除了秋季降水减少以外,夏、冬、春季降水都有增加,其中夏季降水量每10年增加3.82 mm,在四季中增加速率最快,对年降水量影响较大;平均风速的年际变化较小,长期变化呈现下降趋势并具有阶段性,四季中冬季平均风速最大,对年际变化影响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河套灌区近50年气候变化特征及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河套灌区为研究区,收集、整理和分析了河套灌区由西向东的磴口、杭后、临河、五原、前旗5个区域近50年的气候资料:包括降水量、气温、日照总时数、无霜期、平均风速、蒸发量等,分别运用线性趋势法、Mann-Kendell法和小波分析等手段,研究了该地区不同时段、不同区域的气象因子的趋势性、突变性和周期性.结果显示:近50年来灌区年平均气温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并且通过了M-K显著性检验.50年间增温幅度约为2℃,各月极端气温差约为41℃,且各月气温呈明显的升高趋势,突变点为1990年;灌区年降水量在波动中呈微弱增加的线性趋势,增加总量不足10mm;而灌区年蒸发量自2000年以来呈现出明显的增加趋势,增加的蒸发量体现在春季的2、3、4月份;灌区年平均风速有明显的降低趋势,突变点为2000年;年日照总时数有变短、年无霜期有增加趋势,但二者变化趋势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利用楚雄市1961~2010年50 a的气候和水资源等资料,分析了楚雄市近半个世纪以来气候的变化及其对径流、水资源变化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50 a来楚雄市各季和年平均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年平均气温以0.33℃/10 a速率上升,冬季平均气温增暖速率最为显著;近50 a来楚雄市年降水量有增多的趋势,以21.26mm/10 a的速度在递增.春季和夏季降水量增加较多;而冬季和秋季平均降水量则呈缓慢增多的趋势.水资源总量、地表水径流量、地下水呈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13.
近60年西安市极端气温事件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西安市近60年极端温度事件的变化特征以及极端温度指数与气温的关系。选取1951—2010年西安市逐日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以及日最低气温资料,采用世界气象组织(WMO)公布的极端温度指数,利用Mann-Kendall(M-K)方法进行极端气温事件分析。认为近60年来,西安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呈上升趋势,20世纪90年代增温尤为明显;3种气温的变化趋势除夏季平均最高气温呈下降趋势外,各季节均为上升趋势;年平均气温与极端气温指数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暖夜日数和暖昼日数呈上升趋势,而霜冻日数、冷夜指数和冷昼日数呈下降趋势,冷夜指数减小、暖夜指数增大的幅度远大于冷昼日数减少的幅度,夜间气温的上升对增暖的贡献更大;极端气温指数的变化存在明显的年际变化特征,并伴有突变发生,西安市气温升高主要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  相似文献   

14.
利用1955-1997年陕西渭北旱塬地区5个县,市的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和季平均气温,季降水量资料,对近43年来陕西 北地区降水量与气温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本区全年,夏季,春季降水量与全年及夏季,春季的平均气温之间有极显著的相关性,温度越高,降水量越少,二者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量化表示,冬季降水量与冬季平均气温之间有显著相关性,降水随温度升高呈指数式减少。  相似文献   

15.
长江三角洲地区气候变化趋势及突变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对上海、杭州和南京3个气象站1951~2001气温与降水器测资料,利用Mann-Kendall法对3站年均气温及年降水量序列作突变分析.同时利用滑动t检验以及Yamamoto法(子序列n=10年)对突变研究结果作进一步验证,结果表明,该区年均气温有显著升高趋势,且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发生明显突变,而年降水量变化不显著.该区四季气温和降水变化趋势存在明显差异,其中春、秋季和冬季气温均显著上升,而夏季增温趋势不明显;夏季降水量明显增多,而秋季降水量则呈明显减少趋势.这些结果对进一步研究长江三角洲地区气候及其未来预测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为研究全国甚至全球气候变化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6.
基于1961年以来发生的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和山东省气候资料,分析了1961年来山东省气候变化特点,并对降水量、气温、干旱灾害事件与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之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初步揭示了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对山东省气候的影响.结果表明:1961年以来山东省气温呈现明显波动增高趋势,年降水量呈现明显波动减少变化趋势,但是波动程度有差别;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对山东省气温、降水和干旱灾害影响显著,厄尔尼诺年降水减少,降水量低于正常年降水量87.11mm,发生干旱灾害的可能性较大,一般给山东省工农业生产带来不利影响;拉尼娜年降水增多,高于正常年降水量53.37mm,气温仅比正常年份平均气温低0.1℃,发生干旱灾害事件的可能性减少,通常给山东省工农业生产带来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17.
根据阿克陶县气象站的1960-2009年历年月平均气温,降水量,日照数,蒸发量等资料,利用回归分析、趋势分析法分析了阿克陶县50年来气候变化的特征.分析结果表明:(1)近50年来阿克陶县的年均气温总体呈下降趋势,年均气温线性倾向率-0.11℃/10 a.年内气温变化存在季节差异,春、夏和秋三个季节气温均呈下降趋势,冬季气温略呈上升趋势.(2)近50年来全阿克陶县的年降水量变化呈増湿趋势,变化倾向率为8.74mm/10 a,年内四季均呈增长趋势,其中,夏、秋两季降水量增长比较明显,春、冬两季不是很明显.(3)近50年来阿克陶县的日照时数呈减少趋势,变化倾向率分别为-102.24 h/10 a.对当地的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农业经济发展等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应用线性趋势法、方差分析和M-K检验法就盘龙河流域1961-2005年的气温和降水进行了变化趋势、年际和年代际变化及突变特征分析.结果表明:该流域近45 a来年均温呈上升趋势,与其他季节相比,冬季增温趋势显著,幅度最大,气温倾向率为0.232℃/10 a;年降水量与季节降水量变化趋势不明显,降水量倾向率均未通过95%的信度检验;气温和降水量年际和年代际变化显著;气候突变时段多集中于20世纪60至70年代和90年代以后,主要表现为上世纪60至70年代的降温突变和降水量增加突变,90年代以后以增温突变和降水量减少突变为主.  相似文献   

19.
利用昌宁国家一般气象站1961~2010年的观测资料,采用数理统计、趋势拟合等方法,分析了昌宁近50 a气温、降水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0 a昌宁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四季平均气温均呈上升趋势,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气温增温非常明显,气候变暖主要来自秋、冬气温增高的贡献;降水量呈缓慢下降趋势,夏、冬下降趋势最为明显.过去50 a昌宁县气候存在凉湿—凉干—暖湿—暖干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20.
根据中国1:400万草地资源图(1980年代),将内蒙古全区草地划分为优质草地、中质草地、劣质草地和高产草地、中产草地、低产草地;基于内蒙古全区23个中国地面国际交换站气象资料(1957-2014年),采用Mann-Kendall法对各类草地的年降水量和平均气温进行趋势分析和突变性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优质、中质、高产、中产草地年降水量呈减少趋势,劣质和低产草地年降水量呈增加趋势;各类草地平均气温均呈增加趋势。劣质和低产草地年降水量的离散程度以及优质和高产草地平均气温的离散程度较其他草地更大。各类草地的年降水量和平均气温在研究时期内均发生突变。不同类型草地的降水量和气温有不同程度的差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