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不同热处理对棉籽饼中棉酚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探讨不同形式棉酚含量的变化规律,采用L9(34)正交试验,分析了加热时间、温度和湿度不同组合处理对棉籽饼中总棉酚、游离棉酚和结合棉酚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棉籽饼在加热处理条件下,加热时间、温度和湿度对消除总棉酚、游离棉酚和结合棉酚含量均有极显著(P0.01)影响,对游离棉酚而言,其主次效应因素顺序为湿度、时间和温度;而对总棉酚和结合棉酚而言,其主次效应因素顺序为温度、湿度和时间。三因素间具有极显著(P0.01)的组合效应,其中A3B3C2处理为最优水平组合,即加热时间30min、温度120℃、湿度50%。2)棉籽饼在加热处理过程中,游离棉酚含量的降低主要是由于加热时间、温度和湿度的交互作用,游离棉酚绝大部分被分解消除,未形成结合棉酚,从而达到脱毒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低酚棉是指棉仁中的棉酚含量低于国际卫生标准(O.02~0.04%)的棉花新品种。棉酚又叫棉毒素,对人和单胃动物有毒,能破坏胃粘膜,危害神经、心血管和生殖系统。一般棉花品种的棉仁含棉酚1.6~2.8%,所以不能食用。低酚棉除了棉纤维外,副产物棉仁、棉仁饼、棉籽壳、茎叶等可分别用于食品、油脂、饲料和培养食用菌等,全身都是宝,是一种棉、粮、油、饲、菌等多功能的新型作物,很有发展前景。一、低酚棉品种的选育概况近半个世纪以来,国内外先后开展了低酚棉的选育工作。五十年代初,美国在普通棉中发现了低酚棉突变体,并利用了印第安野生的一株无酚棉,通过杂交和回交转育,于1959年培育成CG102和CG104等低酚棉新  相似文献   

3.
棉酚的制备可以从棉仁粉、棉籽饼粕和棉籽油皂脚中得到,先将游离棉酚转化为苯胺棉酚、醋酸棉酚,然后经水解精制得到纯棉酚.  相似文献   

4.
棉酚的制备可以从棉仁粉、棉籽饼粕和棉籽油皂脚中得到,先将游离棉酚转化为苯胺棉酚、醋酸棉酚,然后经水解精制得到纯棉酚。  相似文献   

5.
饱和甲醇的己烷溶液浸出棉仁提油脱酚的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简化双液相溶剂浸出棉仁的流程,探讨了应用饱和甲醇的己烷溶液一步脱除棉仁中棉油和棉酚的可行性,并用串级试验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此设想是可行的.在浸出温度50℃、4级浸取、溶剂与棉仁比值8.7L/kg的条件下,棉粕中残油质量分数低于1.3%,游离棉酚和结合棉酚含量可分别低于450mg/kg和4000mg/kg,达到了饲料标准.  相似文献   

6.
利用微生物将棉籽中游离棉酚脱毒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本文通过添加棉酚的培养基进行微生物的自然筛选和诱变育种,获得5株对棉酚有高脱毒率而不产黄曲霉毒素的霉菌,对未经榨油的棉籽仁粉的微生物脱毒率达60%—74%。它们分别属于梨孢帚霉属(Scopulariopsis sp.)、曲霉属(Aspergillus sp.)、串珠霉属(Monilia sp.)和红曲霉属(Monascus sp.)。通过测定经固态发酵脱毒处理后棉籽仁粉、饼粉中游离棉酚的残留量证实棉籽饼脱毒后游离棉酚含量达到安全标准。对发酵后棉籽仁粉、饼粉的动物毒性试验和营养分析,结果也表明发酵后的棉籽仁粉、饼粉毒性大为减少而营养价值却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7.
棉籽饲料技术 目前我国棉籽产量为1000万吨.棉籽粕产量达600万吨,但绝大多数为有毒饼粕,需脱去游离棉酚后才能做为饲料(棉籽饼中含粗蛋白28~30%,目前每公斤0.50元)。  相似文献   

8.
棉籽粕脱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热水、热碱、硫酸亚铁、米曲霉4种方法,对棉籽粕进行脱酚实验,确定热碱法去酚效果最佳。通过正交试验,热碱法脱酚的最适条件为pH值8~9、温度60℃、时间3h,最终棉籽蛋白液棉酚含量为12×10-5,完全低于联合国咨询委员会规定的食用棉籽蛋白质中游离棉酚含量≤006%的标准。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以乙醚为溶剂,使用萃取的方法自棉籽中提取棉酚;棉籽首先脱脂再用乙醚萃取,萃取液与冰醋酸的反应,制得醋酸棉酚,在室温下直接水解,可得黄色的游离棉酚。此法简便易行,产品纯度高,产率大,溶剂可循环使用,适于推广批量生产。  相似文献   

10.
微生物发酵对棉籽壳营养成分及游离棉酚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由纤维分解菌、乳酸菌与酵母菌等主要有益菌组成的复合菌发酵棉籽壳。测定发酵前后游离棉酚及主要营养成分粗蛋白(CP)、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的变化,对发酵后微生物细胞数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棉籽壳发酵后游离棉酚含量降低,脱毒率达75.4%,CP提高了2.29%,NDF降低了18.21%,ADF降低了16.04%,微生物细胞数量达到9.85×109个/g,与发酵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用该方法处理棉籽壳,棉籽壳营养价值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1.
食用棉籽蛋白中总棉酚与游离棉酚含量测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间苯三酚比色法测定食用棉籽蛋白中总棉酚(TGP)与游离棉酚(FGP)含量时,将棉籽蛋白中结合棉酚(UGP)水解,提取后测定TGP。以丙酮浸提棉籽蛋白,浓缩后测定FGP,同时以HPLC法对照。测得值结果表明:棉籽蛋白总棉酚测定准确简便,间苯三酚比色法可灵敏准确定量FGP,并与HPLC法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2.
双液相溶剂浸出棉籽中棉子糖和棉酚的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石油醚和甲醇双液相溶剂浸取棉仁粉,提取棉仁粉中的棉子糖和棉酚。通过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考察甲醇溶液的浓度、萃取温度和萃取时间对棉子糖与棉酚萃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甲醇体积分数95%,提取温度35℃,提取时间40 min。在最优工艺条件下,棉子糖和棉酚的浸出率分别为85.2%和83.1%。萃取后得到的棉粕中游离棉酚含量低于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所规定的标准。  相似文献   

13.
通过研究棉酚对宫颈癌Hela细胞的增殖抑制与凋亡作用,探讨棉酚的抗肿瘤作用机制。本实验采用MTY法检测棉酚对Hela细胞生长抑制率的影响;采用AO/EB双染色法、流式细胞仪进行细胞凋亡形态的观察和凋亡率的检测;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Bcl-2、Bcl—xL蛋白表达水平。研究结果表明棉酚对Hela细胞增殖有显著抑制作用,且呈剂量及时间依赖性;棉酚能明显诱导Hela细胞凋亡;棉酚降低Hela细胞内Bcl-2、Bcl—xL蛋白表达水平,表明棉酚可抑制宫颈癌Hela细胞的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4.
程志军 《甘肃科技》2010,26(15):42-43,37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植物油中氧化剂BHA(叔丁基羟基茴香醚)、BHT(二叔丁基羟基甲苯)和有毒物质游离棉酚的方法;采用C18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磷酸水(3+300)=84+16;流速:1.2ml/min;检测波长:230nm。此3种物质分离良好,BHA、BHT和游离棉酚的最低检出量分别为5ng、10ng和5ng,回收率为90.7%~105.1%,相对标准偏差为0.93%~1.7%;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及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15.
对棉籽低温浸油、脱粉、提取棉籽蛋白的工业化生产进行了分析。采取本工艺生产的棉籽蛋白含量大于或等于90%(干基);游离棉酚含量小于200ppm,总棉酚含量小于1.2%。  相似文献   

16.
棉粕中游离棉酚含量在畜禽料上的合理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石河子垦区是产棉花大区,其副产品棉粕是畜禽配合饲料中最好的植物蛋白饲料来源,含蛋白质40%以上,赖氨酸1.59%,蛋氨酸0.52%.棉粕是棉籽经脱壳、加热、压扁成薄片用溶剂已烷浸出油后,所余下的副产品.就就地取材而言,棉粕是我区畜禽饲料非常有价值的一种原料.鉴别棉粕质量的好坏,通常我们都以粗蛋白、游离棉酚含量这两项指标来判断.近几年来我所做监测分析的垦区棉粕样,大部分其粗蛋白含量在40%-44%之间,而游离棉酚含量差异较大.下面就根据我区送检的棉粕样,分析其理论上在畜禽上的应用,从而进一步讨论在实际应用中的最大利用率.  相似文献   

17.
于小鼠妊娠第3天每侧子宫角内注入0.18mg醋棉酚混悬液(0.05mL),对照组注入等量溶剂,结果表明,醋酸棉酚对小鼠有显著的抗生育作用,抗生育率为93%,抗着床率为77%,钙调素(CaM)含量的测定表明,实验组子宫组织的CaM含量明显低于对照,证明子宫内CaM的降低是局部用棉酚抗生育作用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8.
针对如何降低酚醛泡沫中的残余单体(游离酚、游离醛)进行了研究.考察了不同酚醛比,反应温度,碱催化剂用量对残余单体的影响;添加尿素作为甲醛捕集剂对降低游离甲醛效果明显;采用醛酚比为 2.2,反应温度为 92℃,添加少量尿素(3 g尿素/100 g苯酚),制备出游离酚为 0.09%,游离醛小于 0.1%的酚醛泡沫,且其物理化学性能与通常条件下制备的酚醛泡沫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9.
棉酚夺一些植物种子的萌发及幼苗生长有抑制效应,随棉酚浓度增大,处理时间的延长,植物种子萌发率降低,玉米幼革蒸腾率,叶面积,相对叶片扩展率均下降。在处理开始几天呼吸强度增加,随后下降。  相似文献   

20.
黑龙港地区是黄淮海平原的干旱中心,四季均可发生干旱,尤以春旱最严重;这里辐射资源丰富,但形成的作物产量不高;本文引入相对光合速率、呼吸消耗率和水份影响函数,分别对黑龙港地区农作物的光能生产潜力、光温生产潜力和气候生产潜力进行了计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