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5 毫秒
1.
时事概览     
《世界知识》2022,(14):8-9
<正>英国首相约翰逊将辞去保守党领导人职务7月7日,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表示将辞去保守党领导人的职务,但将继续担任首相直到今年秋季。据报道,今年夏季将举行保守党领导人竞选,新首相将在10月举行的保守党大会上就职。6月6日,约翰逊在保守党党内针对他举行的不信任投票中涉险过关,保住首相和保守党领袖职位。但“聚会门”事件不断发酵引发英国舆论对约翰逊的广泛质疑,反对党和保守党党内要求约翰逊辞职的压力与日俱增。  相似文献   

2.
张蓓 《世界知识》2022,(2):46-47
<正>近段时间以来,英国政坛丑闻频出,首相约翰逊地位不稳的传言甚嚣尘上,甚至有消息称保守党议员已有意挑战约翰逊的党内地位,谋划取而代之。那么,约翰逊及其政府执政前景将如何?丑闻和负面消息频出2019年12月约翰逊带领保守党在大选中取得决定性胜利后,将履行脱欧承诺作为执政重点之一。约翰逊宣称要开启英国脱欧后的全新时代,被一些英国民众称为"脱欧英雄"。但是,近期约翰逊政府丑闻和负面消息频出,涉及多位高官和议员,使其形象严重受损。2021年11月,保守党议员欧文·帕特森被曝"有偿游说",引发舆论轩然大波,最终帕特森辞去议员职务,  相似文献   

3.
角逐经过三个月前,七月二十八日,英国保守党更换了领袖。原党魁道格拉斯—霍姆下台,由爱德华·希思替代。保守党领袖易人,酝酿已久。一九六三年十月,麦克米伦因内外政策失败而被迫辞去首相和保守党领袖职务时,党内各派争夺首相和党魁位置的斗争十分激烈。实力较强的巴特勒,同受到保守党元老、“星期一俱乐部”等右翼势力支持的黑尔什姆,两人相持不下,结果以霍姆的出任,暂时缓和了一下党内冲突。  相似文献   

4.
工党政策向保守党靠拢促生新的『共识政治』,反映了英国社会的变化和选民的求变心理。 5月1日是全世界劳动者的节日。同时,今年的5月1日对英国劳动者来说又别有一番意味,因为这天打着民主社会主义旗号的、属于左翼政治力量的英国工党在大选中以绝对优势获胜,执掌了英国政权;它的领袖、年仅44岁的托尼·布莱尔入主唐宁街10号,成了英国185年来最年轻的首相。而立志要使保守党实现“五连冠”的前任首相约翰·梅杰则在大选后辞去了保守党领袖职务。  相似文献   

5.
在9月中旬的瑞典大选中,社民党受挫下台。议长彼特松授权保守党主席卡尔·比尔特筹备组织了由保守党、人民党、中央党和基督教民主党四党联合政府。10月3日瑞典议会以163票支持、147票反对决定任命保守党主席卡尔·比尔特(CARLBILDT)为瑞典玉国首相,同日举行权力交接仪式。年仅42岁的比尔特是近60年来瑞典王国第一位保守党首相。出身平凡家世显赫比尔特于1949年7月15日出生于瑞典南部城市哈姆斯塔德。他的父亲当过军人,后在政府部门任  相似文献   

6.
梅杰在外交、内政、经济方面的建树,确立了保守党在大选中的优势。优势能变成胜势吗? 梅杰出任英国首相已经半年。在此期间,他由于在海湾战争中的突出表现赢得了“战后英国最受欢迎的首相”之美称。一时间,英国上下普遍认为,梅杰很可能趁此良机提前举行大选,实现保守党的四连冠。然而,政坛风云变幻无常。海湾战后在英国举行  相似文献   

7.
在英国工党領袖的爭夺中,曾經两次敗北的哈罗德·威尔逊,今年2月終于击敗了他的对手布朗,被推选为英国工党領袖。由于英国保守党最近几年来在內政外交上一系列的失敗和英国人民对保守党的不滿,在野已經十二年的工党有可能在下届大选后登台执政,这样威尔逊就将成为英国首相的继任人,虽然这是今秋或明春大选以后才会見分曉的事,然而威尔逊出任首相的可能性已引起西方舆論的注意。对許多活着的工党“元老”来說,威尔逊是晚生后辈。他現年  相似文献   

8.
“肯尼迪的外交政策的象征”在肯尼迪葬礼后,美国新总统约翰逊曾举行招待会,向从各国前来吊唁的总统、王子、首相和外长表示感谢。在招待会上,紧紧地跟随着约翰逊的是一个胖胖的、秃顶的人,这就是美国国务卿迪安·腊斯克。当时他引起了人们的特别注意,因为据说他将继续担任约翰逊政府的国务卿。不出人们所料,腊斯克果然继任国务卿,成为约翰逊政府继续执行“肯尼迪的外交政策的象征”。其实,腊斯克在肯尼迪活着的时候,还不能说是白宫的头等红人。大家都知道,肯尼迪曾经搜罗了一大批以哈佛大学教授邦迪为首的“智囊”,在白宫里面建立了一个“小国务院”。许多外交政策方针都出自这个“小国务院”,而并不由国务院提出。不仅如此,在“古巴危机”时期,肯尼迪还曾对腊斯克有过一些不满。  相似文献   

9.
一连串丑闻激怒公众,保守党内也乱了阵脚;是去是留今后几个月便能见眉目。梅杰真可谓生不逢时。他当首相不过三年挂零,麻烦事接踵而至。先是被持续衰退的经济搅得寝食难安,后又被保守党的内江搞得焦头烂额。  相似文献   

10.
10月18日英国女王接受了首相麦克米伦的辞呈以后,接着任命外交大臣霍姆组织新阁。20日新阁成立,保守党内部领导权的一场争夺战暂告一段落。这次首相宝座的争夺历时十多天,参加角逐的有代理首相巴特勒、枢密大臣黑尔什姆,外交大臣霍姆、财政大臣莫德林,情况激烈,尤以巴特勒和黑尔什姆两人旗鼓相当,相持不下。保守党领导集团急于打破僵局,以便迷惑选民,利用国内经济有些好转的局面以及三国禁试条约的骗局,继续保住手中的政权,只好赶紧捧出霍姆来稳住局势。霍姆的任命也曾经过剧烈的搏斗。副首相巴特勒、保守党主席麦克劳德、财政大臣莫德林、教育大臣波义耳、卫生大臣鲍威尔都力表反对,据说麦克  相似文献   

11.
梅杰似乎还能支撑到明年大选:布莱尔将登上首相宝座几乎已成定局。春暖花开的5月仿佛已成了英国保守党的伤心月。自1993年以来,英国保守党在每年5月的地方选举中均遭败绩。在今年5月2日英格兰(伦敦除外)的地方选举中,执政的保守党同样受到重创,从而再次确认了工党在英国政坛的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12.
大选惨败,更换衡人;重整旗鼓,力图振兴——英国工党流年不利,自1979年在大选中败于保守党后,一直与白金汉宫(首相官邸)无缘。在以后的两次大选中(1983、1987)工党屡战屡败。今年4月9日大选之前,工党行情普遍看好,直到大选前一周的民意测验,工党尚领先保守党好几个百分点,谁知到头来入主自金汉宫的心愿还是成了“南柯一梦”。英国国内舆论指出:工党如果想获胜,就必须改革,抛弃不吸引人的老政策,提出新思想。在经过3个多月的磋商协调后,工党于7月18日召开了党的特别会议,选举出约翰·史密斯为新领袖,决心“改错、变革,”以图东山再起。  相似文献   

13.
英国保守党的前身是1679年成立的托利党(Tory),1833年改称保守党。其最高领导人称领袖、副领袖。党主席是第三号人物。在保守党执政时,其领袖出任首相。英国保守党领袖选举规则是1965年2月由当时该党党魁霍姆勋爵制订的。按照规则,保守党领袖由保守党下院议员投票选举产生。任何候选人在第一轮投票必须获得过半数、并且要比对手领先总票数的15%的票才能当选。如果第一轮选举产生不出领袖,就必须举行第二轮选  相似文献   

14.
撒切尔夫人有效的经济政策和对外政策,使保守党在大选中获胜,她成了英国150多年来头一位赢得三连任的内阁首相。  相似文献   

15.
形势貌似有利于保守党,实际有许多隐患,因此不提前大选并非梅杰的缓兵之计。正当英国舆论界纷纷猜测保守党可能在今秋11月提前大选时,梅杰首相干9月9日表示,他并不急于举行大选。这一下把人们打入了闷葫芦。有关提前大选的议论并非空穴来风。9月1日《星期日泰晤士报》公布莫里民意测验结果,保守党在工党后面紧追慢赶5个月之后,首次领先两个百分点。9月5日《每日电讯报》刊登的盖洛普民意测验又将两者距离拉大到4.5%。民意测验一直被视为英国政府能否举行大选的晴雨表,于是有关提前大选的“风”便吹了起来。无独有偶,政府紧接着又于9月4日宣布今年以来第八次削减利率,将基本利率从  相似文献   

16.
新事 新言     
《世界知识》2008,(10):11-11
“我当选首相的可能性与在火星上发现‘猫王’的可能性或者我转世为一棵橄榄树的可能性差不多。” ——伦敦新当选的市长、保守党人约翰逊如是说,这位伦敦未来的市长在踏入政坛之前,是一名新闻从业人员,即使当了议员,他还在电视台的反讽节目中担任主持人他诙谐幽默的言语、不按牌理出招的作风,早已为民众所熟悉。  相似文献   

17.
湘溪 《世界知识》2013,(4):68-68
“英国人民作决定的时候到了,我们解决英国和欧洲问题的时候到了!”1月23日,英国首相卡梅伦以这样高调的语言宣布要与欧盟重谈英国“留欧”的条件,承诺如果他所在的保守党在2015年大选中胜出,将积极争取重订英国与欧盟的协议,减少欧盟对英国的约束,谈判完成后将在2017年至2018年问让英国民众公投决定是否接受新协议。对此,除了英国之外的整个欧盟都有一丝冷眼旁观的味道,主流媒体特别是德法两个欧盟“发动机”的主要报纸几乎都用“豪赌”来形容卡首相的决定,第一是赌园内政治,第二才是赌与欧洲关系,两者之间又有千丝万缕的关系。赌周内政治,盘算的当然是两年后的大选。保守党在上世纪80年代撒切尔夫人时代可谓风光一时,但到T90年代却丢掉了政权,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在欧洲政策上的失误。自打工党在前苗‘相布莱尔带领下崛起后,保守党一在野就是十多年,直到两年半前卡悔伦在大选中杀人唐宁街十号。不过卡氏上台后英国经济表现欠佳,大幅削减公共预算开支更是弄得怨声载道,最近的民调显示,在野的工党支持率已经领先。自欧债危机以来,向来对欧盟没有多大好感的英国人的“脱欧”情节就更为严重,去年11月《观察家报》网站的调查显示,超过半数的英国人货成“脱欧”,而在十年前,这个数字是19%。卡悔伦瞅准机会打“脱欧牌”,并把“脱欧”与大选捆绑,确是煞费苦心。  相似文献   

18.
历史如车轮,碾过的轨迹总是惊人的相似。布莱尔和撒切尔夫人,一个是工党现任首相,一个是保守党前领袖,两人都率领本党同仁连续夺下三届议会大选,两人又都令人惊讶地创造了连任三届首相的辉煌记录。但正如撒切尔夫人最后在党内梅杰派的打压下不得不在第三任期还没届满时就腾出首  相似文献   

19.
<正>8月28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正式批准首相鲍里斯·约翰逊的请求,宣布议会夏季休会结束后将从9月中旬再次开始休会,复会日期由10月2日延后至14日。约翰逊让议会延迟复会,意在对内阻止有关无协议脱欧的辩论,避免政治内耗;对外则释放英国以破釜沉舟之决心向欧盟"彻底摊牌"的信号。那么,约翰逊强推脱欧、  相似文献   

20.
保守党——代表垄断资本和大地主利益的政党,十九世纪中叶由托雷党转化而成。该党的领袖都出身于资产阶级,该党分子特别在殖民统治和外交机构中占有高级职位。党员总数二百八十万零五千名(一九五三年三月)。保守党公开奉行帝国主义的政策,敌视民主进步力量。伟大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保守党曾煽动与组织反苏干涉。在干涉失败后,保守党仍不断组织帝国主义集团以挑拨新的侵略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保守党张伯伦政府标镑“绥靖政策”,召开慕尼黑会议,纵容希特勒德国侵略,从而促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战后,保守党采取追随美国的政策,宣传“在实力的基础上进行谈判”,从事扩军备战,极力鼓吹武装西德;同时对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实行欺骗和镇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