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王世轶  李尊雨  王健 《科技信息》2009,(20):I0323-I0323
当代,地域性建筑创作出现了多样化繁乱的趋势,本文通过挖掘建筑与自然最本质的联系,提出了用地域性建筑来解决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冲突,同时也将地域性建筑创作回归到本原,通过碰撞和交融实现地域建筑文化的时代更新之路,提出了契合自然环境、融入传统基因、展现时代魅力、追求整合价值等创作理念和手法。地域性建筑创作原本是指建筑创作回归到朴素的本原,是试图将建筑的发展引向一条以"实事求是"为原则,以"脚踏实地"为作风的稳定发展道路上,也以此对抗科技全球化造成的趋同现象,本文提出了重新审度地域性建筑创作的积极作用,希望在建筑领域里以地域性建筑的创作来缓解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针对当前建筑创作领域的现状,结合笔者多年的工程实践,提出并深入阐释了"两观三性"的建筑创作理论,即建筑要坚持"整体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建筑创作要体现"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的和谐统一;并分析了在该理论指导下带领团队完成的包括2010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等在内的一批当代建筑的创作实践.  相似文献   

3.
建筑创作过程中的建筑思想、创作意图和设计理念等意识的存在和运行呈现出一种"流"式,具有"多层次、动态性、综合性"的特征.文章通过对其3方面特征的剖析和梳理,试图能提供一个较综合、系统的建筑创作意识理论,用以支持建筑创作;同时还从意识层面提出建筑创作中的诸多相关问题,即感性与理性结合、挖掘生活、借鉴历史及尊重自然生态等.  相似文献   

4.
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世界各地出现了一些引人注目的解构主义建筑作品。它们的数量不多,影响力却不小,直接原因就是这些作品以完全违反常规的方式和手段来处理建筑形式问题,人们的传统价值观和审美标准等产生了一定冲击。从解构主义建筑产生的思想来源来阐述解构主义建筑的建筑意象和审美价值,为大家理解解构主义建筑提供一点参考。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地处民族地区建筑创作案例的分析,阐述建筑设计如何在作品中反映建筑形式的复杂性,揭示建筑师在进行建筑创作时建筑语言形成的背景和关注来自各方面复杂影响的重要性。讨论了建筑创作中应对其复杂因素的种种思考和策略,表明了建筑设计作品的形成是有多层含义的综合体。  相似文献   

6.
对于建筑特有的艺术质量和精神功能,这就象音乐或抽象造型那样,也许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使得建筑的审美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现如今传统美学强调的一系列原则正逐渐被解构主义全盘否定,现代主义建筑思潮的兴起,使人们开始对自身的建筑传统文化展开了深刻反思,建筑的多元化,多样化,民族化问题开始引起了人们广泛兴趣.文章就建筑艺术的形式美进行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7.
论建筑创作中的环境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阳  魏薇 《工程与建设》2006,20(6):722-723
随着建筑事业的发展,环境意识在建筑创作中显示出重要意义。建筑创作要奉行环境优先的指导思想,强调环境的整体性、历史性及可持续发展,导出建筑创作中的环境图式:“建筑环境-环境建筑-建筑环境”,并作了详尽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建筑的整体设计是建筑设计的新概念,建筑创作和综合技术是建筑整体设计中不可忽视的元素。本文对建筑创作及综合技术的各个方面分别提出了论述。  相似文献   

9.
破坏与建构     
文章从现代建筑发展史上有代表性的大师们的理论和作品入手,分析和探讨当代建筑创作思潮和创作理论的生成发展进程,阐述了对现代建筑发展进程的看法以及现代建筑思潮对中国当代建筑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建筑创作中城市表现的4种构成要素:城市格局的表现、城市空间的表现、城市交通结构的表现、城市文脉的表现进行分析,阐述了建筑创作具体的表现方式,为提高城市建筑环境质量及建筑与城市一体化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解构主义的理论指导下,探究语用解释策略在翻译学中的具体应用,结合语用学理论与解构主义理论对翻译的"信达雅"标准进行了重新认知。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中国现代建筑风格雷同,千城一面现象内在原因的分析,指出新地域主义建筑创作是中国现代建筑创作的必然方向;并分析了新地域主义建筑的特征及其创作方法,指出新地域主义建筑的创作应根据不同的建筑类型区别对待,要用发展的眼光对待新地域主义建筑.  相似文献   

13.
如何在山地中进行建筑创作,怎样协调山地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是建筑师常遇见的问题.文章通过对潜山县交警四中队综合办公楼设计过程的剖析,探索在山地建筑创作中如何利用当地的环境因素,同时从环境因素的角度对山地建筑设计影响做出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建筑设计对地域性的考虑是体现建筑特色和地域性文化的关键.当前西方建筑文化对中国建筑产生了重要影响,如何继承和发扬中国地域建筑文化特色,树立自己的建筑创作观尤为重要.分析了当前中国地域性建筑面Il缶的问题和困境,阐释了程泰宁先生自然建筑观中“三个合一”和“三个立足”的内涵与要义,并总结了它对中国地域性建筑创作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李立 《工程与建设》2006,20(4):322-324
文章结合建筑历史流派与思潮对建筑审美与评价进行了分析,从功能、形式、意义三个层次论述了建筑的审美,并通过对审美的分析,引导出建筑审美对建筑创作的影响,强调建筑表达象征意义的重要性,呼唤创造出有生命力的建筑。  相似文献   

16.
王维 《科技资讯》2010,(28):64-64
解构主义建筑是一个从1980年代晚期开始的后现代建筑思潮。它的特点是把整体破碎化(解构)。主要想法是对外观的处理,通过非线性或非欧几里得几何的设计,来形成建筑元素之间关系的变形与移位,譬如楼层和墙壁,或者结构和外廓。大厦完成后的视觉外观产生的各种解构"样式"以刺激性的不可预测性和可控的混乱为特征。  相似文献   

17.
模块化建筑是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的建筑思想与建筑技术的结合。在当代高技术条件下思考空间问题,模块化建筑节约资源,在材料和物理性能方面多样化,体现了现代设计的简洁性和功能性,在较大程度上能解决目前存在的空间与可持续发展问题。选择这个方向做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期望通过对模块化建筑空间设计的研究,完善对当代我国模块空间的认识,总结出当代建筑空间设计的动态性新概念,以助于对建筑创作现状的反思及对建筑创作的展望。  相似文献   

18.
建筑造型设计手法渊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思想观念、建筑技术、自然环境及生活方式等方面对建筑造型手法产生的渊源进行了客观的分析与阐述,指出作为建筑创作中存在的过程或方法,手法在建筑创作中的重要性不可低估,并且会随着各种条件的变化而发展。  相似文献   

19.
姚瑶  苏继会 《工程与建设》2011,25(2):178-181
文章通过对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与柏林犹太人纪念馆的比较来研究纪念性建筑的创作方法,并探究中西纪念性建筑艺术表达上的差异及审美差异性的文化根源,以及在中西文化融合的基础上进行纪念性建筑创作的创新.  相似文献   

20.
解构主义是对结构主义及形而上学传统中"二元对立"和"唯一真理"的否定,其旨在建立一种多元、宽容、开放的体制。解构主义思潮与读解观察对翻译研究产生了巨大影响,并随之出现了解构主义翻译流派,其代表人物韦努蒂关于原创与翻译、流畅与抵制、主流与剩余等的相关论述引人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