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体"噬菌"病毒酷似外星生物这张图片看起来可能像外星人登月或科幻电影里的外星世界,但其实它显示了被称为"噬菌体"的病毒正在攻击细菌,这是经常发生在我们体内的事情。这些只是寄居在我们人体内或身体部位的100万亿左右的非人类有机体,它们对我们没有伤害,甚至还帮助我们生存下去。从普通感冒到艾滋病毒到天花,都是病毒惹的祸。然而,有些病毒可能是天然的医务人员,它们就是噬菌体。不像那些破坏人体细胞的讨厌病毒,噬菌体看起来像小型月球着陆器,攻击细菌。它们把自己的DNA注入细菌,把它作为一个宿主产生更多的病毒,在这过程中摧毁细菌。  相似文献   

2.
动态点击     
《科学24小时》2012,(5):40-41
人体"噬菌"病毒酷似外星生物这张图片看起来可能像外星人登月或科幻电影里的外星世界,但其实它显示了被称为"噬菌体"的病毒正在攻击细菌,这是经常发生在我们体内的事情。这些只是寄居在我们人体内或身体部位的100万亿左右的非人类有机体,它们对我们没有伤害,甚至还帮助我们生存下去。从普通感冒到艾滋病毒到天花,都是病毒惹的祸。然而,有些病毒可能是天然的医务人员,它们就是噬菌体。不像那些破坏人体细胞的讨厌病毒,噬菌体看起来像小型月球着陆器,攻击细菌。它们把自己的DNA注入细菌,把它作为一个宿主产生更多的病毒,在这过程中摧毁细菌。  相似文献   

3.
<正>噬菌体的发现历史 什么叫噬菌体?它是一种侵袭细菌的病毒,寄生在人体细菌内。只要有细菌生存的地方就有它的身影。噬菌体很小,呈多种形状,大多形似蝌蚪。它由核酸和蛋白质两种物质构成,这两种物质相互保护。核酸只有一种类型,即DNA或RNA,双链或单链,环状或线状。噬菌体分毒性噬菌体和温和噬菌体。毒性噬菌体产生于病菌之中,繁殖能力极强。温  相似文献   

4.
病毒的世界     
正睁开双眼去看这个不可思议的病毒世界,可以帮助我们预防疾病,了解生命的起源,甚至可以让我们洞察、预见未来自然世界可能发生的变化。想象某个漂浮在太空中的外星生物体,它不能凭自己的力量生长,除非感染宿主,它漂泊不定,没有活力。我们对它知之甚少,只知道当它进入一个适合它的星球的大气层时就开始繁殖。那么,它是活的吗?它很危险吗?这听起来像是一个不可能的存在,但它几乎就是对病毒的描绘,病毒只不过是一些基因物质,它们只有在宿主体内才能复制。病毒看似不像是地球生物,但它们却是地球上最丰富、最重要的有机体。它们几乎无处不在,从海洋到森林,到你周围的人群,都是病毒的栖息处。当然,病毒也存在于你的身体表面,潜藏在你的身体里。这个由奇怪的准生物(quasi-living)组成的世界被称为病毒圈。这是一个神秘的世界,因为我们对病毒的了解比任何其他生命形式都要少,但这种情况正在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5.
正作为感染细菌细胞的小型病毒,噬菌体首次发现于1915年,百年以后的今天,这些噬菌体对基础生物学、生物技术和人类健康的科研贡献仍然行之有效、没有减退,它们的百年华诞值得我们庆贺。1915年,细菌学家弗雷德里克·图尔特(Frederick Twort)发表了第一篇描述噬菌体类病毒的论文,它们可以感染细菌,在细菌体内繁殖自己并杀死细菌细胞。从那以后,对这些病毒的研究,给生物学带  相似文献   

6.
<正>噬菌体是生态系统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因为它们捕食细菌,改变其新陈代谢,传播抗生素耐药性,并携带在动物和人类中导致疾病的化合物。噬菌体是专门感染细菌的病毒。噬菌体和其他病毒并不被认为是活的有机体。  相似文献   

7.
这非常像一艘太空飞船,实际上它只是在显微镜下看到的一种小小的水藻——硅藻,图片中的影像是其实际大小的4000倍。人类一直都没有停止过对深邃的外太空的不断探索,人们希望了解外星生命的形式。然而,你可曾想过在我们身边就有许多“外星人”——奇异的微生物。这些“外星人”通常被称为“原生生物”或“单细胞生物”。它们能够蛰伏在包囊里,用脚来进食,用眼点来看,甚至还能在沸水里生存。它们通常以细菌为食,没有神经系统,但同样可以有感觉。它们以自体分裂的方式来繁殖,在任何时候都可能死去,但决不会衰老。虽然它们没有我们所知的思维,但…  相似文献   

8.
它们是如此奇特--鼻子就像一朵盛开的花.在它们探路行进时,会让人觉得它们的头部就是由这奇特的鼻子构成的,难怪人们会把它们和"外星生物"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9.
正噬菌体生物学不仅仅是一种模式生物系统,还是有助于人体健康的一种治疗方法,人们称之为"噬菌体疗法2.0版"。所谓噬菌体疗法,是使用噬菌体——感染细菌并在其内部复制的病毒——来治疗致病性细菌带来的疾病。这种方法在西方医学的前分子生物学时代有短暂的历史,在20世纪中期前后消亡,其原因主要是来自美国医学会对其效果的批判和化学抗生素药的发明应用。现在,全球抗生素耐药性危机和对人  相似文献   

10.
上海科技馆科普影视创作部近年正在拍摄"中国珍稀物种"系列科普电影。2012年的拍摄主题是文昌鱼,而孵化过程是其中重要的一项内容。文昌鱼虽然名义上也叫"鱼",却没有脊椎,这让它们看起来更像虫,而不像鱼。  相似文献   

11.
受好奇心驱使,越来越多的人相信外星生命的存在。 欧美为探索外星生命,已花费上百亿美元的资金,却迟迟没有结果。 近日,一家英国媒体对3000公众进行问卷调查,相信外星人一定存在的有58%。 一位美国科学家的惊人发现,给很多人泼了一瓢冷水:将来我们找到的外星生命很可能就来自地球,是我们在浑然不知的情况下把它们捎带而去的——  相似文献   

12.
在北美洲东部,居住着一种十分奇特的小动物。从外表看,它们就像在地球上定居的“外星生物”,其最大特点是鼻子长在头部,在鼻子周围还环绕着11对粉红色的肉质“触手”,就像一朵盛开的花。这种动物在探路行进时,会让人觉得它们的头部就是由这奇特的鼻子构成的。难怪人们会把它们和“外星生物”联系在一起,还有人觉得这种动物的鼻子更像一颗星星,因此又形象地称它们为星鼻鼹。那么,星鼻鼹究竟是如何靠鼻子探路、谋生的呢?科学研究人员揭示了其中的秘密。  相似文献   

13.
在北美洲东部,居住着一种十分奇特的小动物.从外表看,它们就像在地球上定居的"外星生物",其最大特点是鼻子长在头部,在鼻子周围还环绕着11对粉红色的肉质"触手",就像一朵盛开的花.这种动物在探路行进时,会让人觉得它们的头部就是由这奇特的鼻子构成的.难怪人们会把它们和"外星生物"联系在一起,还有人觉得这种动物的鼻子更像一颗星星,因此又形象地称它们为星鼻鼹.那么,星鼻鼹究竟是如何靠鼻子探路、谋生的呢?科学研究人员揭示了其中的秘密.  相似文献   

14.
观察病毒的装配几十年来 ,科学家们一直把噬菌体作为模拟感染人类病毒的材料。然而 ,对于噬菌体如何制造更多的噬菌体 ,迄今仍神秘莫测。现在 ,加利福尼亚大学(UC)的生物物理学家们第一次捕捉到了正在进行自我装配的噬菌体。他们利用微球和激光技术 ,观察了病毒是如何把自身的基因组装填入蛋白质外壳 ,以及它们是如何与其DNA展开激烈的争夺战的。结果显示 ,担负DNA包装任务的显微曲柄 ,是迄今所测到的最有力的分子发动机。一位研究噬菌体的生物学家D·安德森 (D .An derson)说 :“长期以来 ,我们总是结合应用生物化学和遗…  相似文献   

15.
仅仅一个基因就可能使一些细菌逃避人体的防御而引起疾病。鼠伤寒菌便是这样一种细菌,它能引起人体食物中毒,还能在老鼠中引起类似于人类伤寒的疾病。它能躲避突然袭击,因为它对于巨噬细胞具有免疫力。当巨噬细胞入侵人体时,它们通常吞没或杀死微生物。位于加里佛尼亚的斯格里普斯诊所和拉求拉研究基地的帕特丽西娅·菲尔兹和她的同事,分离了三株  相似文献   

16.
最近,英国科学家首次发现,个体对艾滋病病毒的易感性存在遗传性差异。艾滋病研究专家和遗传学家认为,这一发现对揭示艾滋病病毒是如何侵袭人体以及人体是如何防御艾滋病病毒攻击之谜可能殊有意义。艾滋病研究先驱、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的分子生物学家盖洛博士说,他期望这一发现将为艾滋病研究开辟一条重要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7.
桑昱 《世界科学》2014,(12):21-22
<正>就职于日本高知县大学医学院的微生物学和感染系副教授松崎茂伸,助理教授内山纯平,临床医疗技术专家竹村-内山伊与表示,是时候再次使用病毒杀死细菌。细菌噬菌体,简称"噬菌体",是指可以感染和在某些情况下破坏细菌细胞的病毒。在19世纪初,科学家已经开始使用噬菌体作为一种医治手段。然而,在上世纪40年代这项技术不被重用了,主要是由于抗菌药物的引入,因为抗菌药物可治疗更多种  相似文献   

18.
20年前,一部好莱坞科幻电影《南极怪物》曾风行欧美,影片讲述这样的一个故事:在南极科学基地里,科学家在对一颗陨石带来神秘的外星病毒研究时,意外的事件发生了,密封在试管内的神秘病毒魔鬼般地逸出,感染了这种病毒的人变异成外星生物并向人类发动攻击……  相似文献   

19.
人类有与地外文明交流的强烈愿望。多年来,各种所能想像到的、且在技术上能够实现的努力不断尝试着!其中被认为最可能产生成果的一个努力,就是搜索宇宙中的无线电波。我们一厢情愿地认为外星智慧生物掌握了无线电技术,并像我们一样每天都坚持不懈地试图侦听到宇宙嘈杂的背影辐射中一丝由智慧生命发出的信号。我们在不断地发射信号和捕捉信号。这看起来就像是有人在风雨交加的夜晚,戴着墨镜,靠着明灭不定的火柴光,在一个异常庞大的草堆中努力地搜寻一根缝衣针。  相似文献   

20.
乐树云 《科学通报》1983,28(24):1521-1521
近年来随着DNA顺序测定方法的改进,已经积累了一定的DNA序列资料。自1977年测定了第一个完整的DNA分子噬菌体φ×174 DNA后,人们已经陆续测定了细菌质粒PBR 322,动物病毒SV40,噬菌体T7,fd、M13、f1等DNA序列。它们在基因工程中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