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郭磊 《科学24小时》2001,(10):36-37
自1957年10月4日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后,沉寂了几亿年的浩瀚太空,就再也无法平静了. 起初的航天器比较简单,发射上天一般不能收回,更谈不上军事应用.1960年8月10日,美国的"发现者13号"照相侦察卫星被成功收回,开创了军事利用空间的先河.1962年,美国"电星l号"利用中继通讯技术,开创了卫星通信的新纪元.从70年代~90年代末,各种军用航天器如侦察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卫星、气象卫星、测地卫星、资源探测卫星、宇宙飞船、空间站、全球定位系统等,迅猛发展,竞相问世.目前世界各国发射的4000多颗航天器、卫星等,星罗棋布于蔚蓝色星球上空,使军事侦察、通讯、测绘、导航、预警、定位、监视和气象预报能力空前提高,一个崭新的太空时代向我们走来.  相似文献   

2.
在当今“发现就意味着摧毁”的现代战争中,侦察监视对抗在作战行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愈显突出。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技术的发展,军事侦察监视装备有了长足的发展,侦察监视装备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家族。游荡太空的“幽灵”太空“幽灵”是指安装在航天器上用以获取侦察情况的光电遥感器和无线电接收机等侦察设备。1957年10月4日,当苏联率先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入太空时,人类便跨入了航天时代,从此,太空便成为各国竞相开发的新领域。40多年来,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太空已与世界各国的经济、科技、文化和军事产生了越来越密切的关…  相似文献   

3.
<正>2019年年初,美国官方发布了题为《太空安全面临的挑战》的报告,大肆渲染中、俄在太空安全方面的威胁,提出美国要致力于提升太空战攻防能力。太空战一般被认为是在地球大气层之外的真空区域,使用天基武器系统夺取太空制霸权的一种军事行动。那么,太空战是怎样的一种形态?在科幻影片《星球大战》中,交战双方分别操控航天器在太空缠斗,这是"天-天"武器系统之间的对弈。而在科幻小说《三体》中,"水滴"打击地球的"引力波发射器",这  相似文献   

4.
自1957年人类开始航天事业以来,世界各国共发射了4000多个形形色色的航天器。它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为开拓太空作出了重要贡献。航天器可分为无人和载人两大类。无人航天器包括人造地球卫星、空间探测器和空间平台等。载人航天器包括载人飞船、空间站、航天飞机、空天飞机等。人造卫星和空间探测器人造卫星是最早也是目前发射数量最多、用  相似文献   

5.
今年2月22日升空的美国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于2月25日再次在太空释放系绳卫星。它引起世界各国航天专家的广泛注意,因为这种新型航天器别致新颖,是一种用系绳或链与航天飞机、空间站或宇宙飞船相连,可以施放和回收的人造地球卫星,很像在太空放风筝。1992年8月4日,美国航天飞机曾首次在太空释放了美国和意大利合作研制的 TSS—1系绳卫星,用于研究地球磁场、等离子电动力学、系绳发电等科学项目。实验项目是使系绳卫星在高速穿过地球磁场时产生5000伏电压,研究高压条件下空间材料与电离层离子体的相互作用。该星重517公  相似文献   

6.
天星 《科学24小时》2013,(11):10-13
<正>神秘的航班世界标准时间1990年2月28日7时50分22秒,美国"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从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第39-A号发射台升空,执行"STS-36"次航班飞行任务。这是一项美国国防部的秘密任务,执行这次任务的是一支完全由美国海军和空军组成的太空部队。这些军人已在美国约翰逊航天中心、美国国家侦察局和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接受了为期一年的技术训练。美国国防部给这次航班和宇航员的秘密任务是:施放代号为"USA-53"的侦察卫星。  相似文献   

7.
数字     
正37年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官网报道,其旅行者1号航天器上搭载的一组推进器,在"沉睡"了37年后,于太空深处成功完成点火测试。旅行者1号是NASA飞得最远、速度最快的航天器,也是恒星际空间唯一的人造物体。这个1977年从地球出发飞行了40年的航天器,基本靠调姿推进器来定向。但自2014年以来,工程师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太空的高真空、高洁净、强辐射等自然条件对人体来说是一个致命的环境,人一旦暴露在太空中,就将面临失压、缺氧、低温和辐射损伤四大危险,所以,人要离开航天器进入开放的太空,必须使用复杂的出舱活动系统硬件和软件来克服空间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一、空间天文学发展状况 空间——太空,是地球稠密大气层之外的范围(100~120公里高之外),是除陆地、海洋和大气层之外,人类的第四环境。空间——太空,是包括地球卫星、太阳系飞船、星际飞船等的活动范围。从一定意义上讲,空间天文活动包括气球和火箭,甚至包括机载天文仪器的探测。本文仅涉及航天器天文的活动范围,即第四环境中的天文探测。 1957年至1993年9月30日,全世界成功的空间发射为3548次,  相似文献   

10.
美国和俄罗斯等国联合研制的阿尔法国际空间站不久将升入太空代替超期服役的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为建成阿尔法国际空间站,在把它的零部件运上太空后,宇航员要走出航天器在太空中把它组装起来。至少要在太空中工作上百次才能完成组装任务,日后还要出舱维修,因此一个合适的高质量的太空工作服是必不可少的。 太空工作服的正式名称是舱外活动设备。它不同于宇航员在航天  相似文献   

11.
空间站,是一朵绽放在太空的美丽花朵,闪耀着人类智慧和科技的光芒.空间站又被称为"太空站"、"轨道站"或"航天站",是一种在太空中长时间运行、支持宇航员长期生活和工作的载人航天器.它的目标,是在较长时间飞行的同时进行各种科学实验,并接待其他航天器的停靠和访问.  相似文献   

12.
美国的空间卫星侦察系统主要包括照相侦察、电子侦察、导弹预警和海洋监视4类专业侦察卫星和其他辅助侦察的卫星等。美国已将这类侦察系统视为其战略武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近几场局部战争中立下汗马功劳。  相似文献   

13.
当今掌握航天器太空对接技术的只有美国和俄罗斯。它是建设空间站,乃至国际航空大国的一个重要标志。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掌握此项技术的第三个国家——2011年11月3日凌晨1时36分和14日20时00分,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八号飞船先后成功实现首次和第二次交会对接,标志着我国在突破和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这无疑是中国航空航天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自然引起世界舆论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4.
如果一个人单从报纸上的大标题看问题,似乎科学在本千年末并没有留下精彩的印记。当3个探测器──“火星气候轨道器”、“太空2号”和“火星极地着陆者”探测器神秘地失去音讯时,关于火星的新发现的希望就成了泡影。而当一只陀螺失效时,哈勃太空望远镜便不得不闭上它的眼睛,等待航天飞机去修理。 然而这些令人沮丧的事件只不过是整个事情的一部分。回眸20世纪最后一年,显然远非是不堪回首的,几乎在所有的领域都取得了些许突破,这得益于知识的不断积累。 尽管遭受了一些挫折,但航天器仍继续进行着对太阳系的探测和对宇宙的探索。其中不乏对通往太空的方式的思索:从空中呼吸器和太空气球,到超轻型的航行。科学家们继续进行关于机器人或人是否首先应该探索太空的辩论,并且考虑人类如何才能在星球间赚钱。而在人问,《科学美国人》杂志编纂了一份探索另外的世界的网络指南。  相似文献   

15.
自古以来,人们总喜欢死后安葬在风景幽美的地方,但美国人现在则不同,他们喜欢被葬在太空,称之曰『太空葬』。进行『太空葬』的办法是发射天葬卫星。天葬卫星也是人造卫星,和侦察卫星、通信卫星、气象卫星等同属一类。不同的是用途不同,是专门用来存放骨灰盒的;高度亦不同,一般发射到距地球表面3000多公里处的环球轨道上。一般卫星不去那  相似文献   

16.
人类要驾光飞行?这并不是一个神话。科学家们正在进行一项研究,打算用激光作为未来太空飞行器 的动力。这项研究将为小型人造卫星在环地球低轨道 飞行打下坚实的基础。也许驾光飞行不会再是遥远的 梦想。 美国航空航天局和美国空军热衷于此项研究,他们致力于一种叫“激光航天器”的研制工作。最近,他们设计的最新型激光航天器就要进行升空发射试验 了。他们还将在美国新墨西哥州的白沙导弹基地进行一系列的试验。到那时,在这个四周一片荒漠的基地里,一束明亮的激光将推动着航天器冲上蓝天。根据设计,航天器的尾部将安装一个厚厚的反…  相似文献   

17.
2013年2月28日,世界首位太空旅客、美国富豪丹尼斯·蒂托和位于亚利桑那州普拉根的太空发展公司首席执行官泰伯·麦克卡勒姆,在华盛顿的美国新闻俱乐部宣布的灵感火星计划称,他们正筹划着在2018年火星距离地球最近的时候开展一次由私人资助的火星之旅,届时将会通过航天器送两名航天员绕火星飞行一圈,随即踏上返回归途,整个旅程长达501天.这一消息被媒体报道后立刻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  相似文献   

18.
打扫太空     
正在太空轨道上,每个人造飞行器与太空垃圾发生灾难性碰撞事件的几率为3.7%,发生非灾难性撞击事件的可能性为20%。以此计算,今后每5~10年就可能发生一次太空垃圾与航天器相撞事件,到2020年将达到2年一次。这里有一个惊人的数据——从1957年人类第一颗人造卫星进入太空起,世界各国现在已经发射了5000多个卫星、火箭和探测器等航天器。随着航  相似文献   

19.
1967年7月,美国用来监测前苏联太空核试验的侦察卫星突然探测到了两个γ射线闪光.在一阵紧张之后,科学家们很快发现这两个高能爆发并非来自核爆炸.  相似文献   

20.
在如今的航天器发射过程中,火箭成本是很大的一笔一次性开销,岗为火箭升空的过程就是自我牺牲的过程。一次航天发射任务之后.火箭便只剩下没有多少利用价值的残骸。美国一家民用太空探索公司决定改变火箭的命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