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王琳  张雨婷 《科技资讯》2012,(14):233-233
书籍的装帧设计好比人的衣服,是书籍的"脸面",好的装帧设计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并且在很大程度上会吸引读者的目光。因此,精妙恰当的书籍装帧设计对书籍具有很大的增色作用,下面本文将重点探讨书籍装帧设计对于书籍的"加法"作用。  相似文献   

2.
刘阳 《科技咨询导报》2012,(32):144-144
本文对高校装帧课程教学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进一步提出书籍装帧教学方法的改革措施,以培养学生的个性化思维以及本土化意识为目标,对高校书籍装帧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分析与探讨,提出书籍装帧课程的教学改革措施,使其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3.
李文东 《甘肃科技》2013,29(13):70-71,110
通过对装帧材料肌理的表现形式、视觉特征的分析,阐述了肌理的运用对于书籍装帧设计的重要意义,并结合装帧材料的视觉特征,总结装帧设计中肌理创意和创新的主要手法,从而使书籍设计作品更具艺术表现力和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书籍装帧是关于书存在的形式美的艺术,而版式设计是体现装帧设计美的一个重要的因素;书籍版式设计是视觉传达的一种表现方式,是在有限的空间上将文字、图片等元素有机的排列组合;成功的版式设计,是将技术设计与艺术设计融合在一起,达成一种相辅相成的效果。在未来的书籍设计发展中,清新,自然的版式设计,会受到大多数读者的喜爱,这就要求书籍装帧的版式设计要更加简洁、大方、明快,自然,体现美的气息。  相似文献   

5.
论中国书籍装帧设计的文化元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书籍的装帧设计是中华民族在漫长的生产实践和社会活动中形成和创造的文化艺术成果。本文探讨了中国书籍装帧设计的历史潮流及其蕴含的艺术理念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6.
周峰 《科技信息》2009,(24):231-232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度发展,人们审美需求也更加多元化。对书籍的整体设计要求也越来越高。这种审美的高要求带来的变化就是新型印刷工艺和装帧材料的的开发、引进和应用。本文通过对书籍装帧设计中特殊工艺形式、创新的材料的说明,意在从装帧设计中工艺形式和材料运用的角度造就书籍之美。  相似文献   

7.
中国书籍的装帧设计是中华民族在漫长的生产实践和社会活动中形成和创造的文化艺术成果。本文探讨了中国书籍装帧设计的历史潮流及其蕴含的艺术理念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8.
根据现代装帧的流行趋势,论述了民族艺术特色是现代装帧艺术的生命力,提出了地方民族出版社现代装帧中融入民族艺术特色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9.
赵红芳 《科技信息》2013,(2):480-481
书籍的出现使人类从蒙昧走向文明,而书籍的装帧也是伴随着书籍的产生而产生,随着书籍的发展而发展,并随着时代进步而走向成熟。中国古籍的装帧在这漫长的历史时期因为不同文字的载体、书写材料、书籍制作等原因而兴起、发展,最终走向了成熟。以中国的两大发明作为中国古籍装帧分期划分的标志,将中国古籍装帧的分期划分为三个阶段:萌芽期、发展期、成熟期,进而全面展示中国古籍的装帧形式。  相似文献   

10.
江星 《咸宁学院学报》2007,27(5):234-235
书籍装帧是人们用美的规律创造的以阅读和使用为实用目的的物质载体。现代书籍装帧整体设计的思考和认定,改变和拓宽了书籍设计的内涵,把书籍设计的各个方面看做一个完整的创意去创造书籍整体之美。  相似文献   

11.
装饰是现代艺术设计的重要基础概念,本文旨在探讨现代艺术观念与装饰观念的结合,研究装饰教学中需要解决的装饰观念问题和装饰形态及语言两个关键性问题,对增强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创作能力将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
为建设现代化图书馆,提出了以人为本打造开放空间、合理分区以实现功能多样化、采用自然通风和采光进行生态设计、选择环保材料进行合理装修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摘枝花在陶瓷装饰中,就整体而言,是必须具备一定的完整性,所指的完整性并不是指纹样中的某一花或某一叶必须完全落到实处、有始有终地交待清楚,那就过于写实了,同时也就谈不上"花"这个概念了。所谓摘枝花的完整性主要是指,把装饰以及造型、主题以及背景、黑白关系及色彩作为一个整体来设计。  相似文献   

14.
《现代汉诗的百年演变》展现出的叙史方法和诗歌观念,既强调诗歌的本体要求,又关注现代经验对诗歌行程的裹挟,富于创见地打破了习常的线性、平面编排诗歌历史的套路,深入揭示了隐含在破坏期、建设期、分化期等阶段背后的重大诗学问题该书以“诗形”、“诗质”贯穿新诗演变的问题史,这种以历时性为经、以共时性为纬的研究方法,使之成为近年来新诗研究中具有超越性和独创性意义的一部重要论著。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构件,瓦当融实用与美观为一体,是中国建筑装饰艺术的缩影。本文从瓦当的类型及功用谈起,详细介绍了不同时期瓦当纹饰的风格特征,并初步探讨了瓦当纹饰艺术渊源与我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西周时期,一方面,统治者制定的一系列的礼仪制度,思想家提出的“衣服有制”的人文理想,要求服饰具有“昭名分,辨等威”的作用;另一方面,这一时期丰富的纺织原料、高超的纺织工艺、印染技术又为服饰通过纹饰展现礼仪这一要求提供了物质保障和技术支持,为此产生了十二章纹的纹饰。  相似文献   

17.
应制诗的装饰美学效果通过“添饰”和“秩序感”来实现。色彩、空间词本身具有装饰性和图案效果,添饰主体后突出和映衬了主体的特征;本身不具备图案性的名词、数量词添加到主体名词前,很好地衬托了主体,起到极佳的装饰效果。装饰美和秩序感有紧密的联系,“秩序”是营造装饰美的重要手段。应制诗人通过对诗歌结构的精心安排、时间和空间的合理配置及诗歌内在感情的逐层递进,形成充满节奏的秩序感,召唤读者对秩序感的本能审美需要,形成富有装饰意味的心理构图。  相似文献   

18.
关于中国近代史上限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一词有两种含义,指时间或社会发展形态。中国史学界“近代”、“现代”说法的指称对象虽渐趋一致,但实际教学、科研中,二者相混,难以硬性规范。“近代”应明确为指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史,其上限以雅片战争为标志,但只具相对意义,近代史时段-雅片战争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亦不能作僵化理解,应根据具体研究对象来确定研究的时空范围,淡化“上限”概念,拓展中国近代史研究视野,在更为宏大的历史时空中考察中国近代社会历史的走向,将是中国近代史学新科的突破和发展的契机。  相似文献   

19.
杨芳  胡成功 《科技信息》2007,(18):106-106,96
建筑装饰材料是建筑装饰工程的物质基础,装饰材料选用应慎重考虑造型、功能、用途等方面的原因,才能更好地体现出设计者的艺术风格和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20.
装饰工程项目要保证好质量、满足好工期和控制好成本,实现装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重视装饰设计和施工的技术管理工作.如何加强装饰工程中的技术管理工作,是装饰企业面临的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