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一 诗的数量问题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有五百多年间的诗歌305篇,而小雅中的笙诗六篇,有目无辞,不计在内。《诗经》共分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风”包括15国风,有诗160篇;“雅”分大雅、小雅,有诗105篇;“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有诗40篇。周颂全部和大雅的大部分是西周初年的作品;国风的大部分和鲁颂、商颂的全部则是周室东迁以后至春秋中叶的作品。以前只称为《诗》或《诗三百》,汉代始尊为《诗经》。  相似文献   

2.
本以《诗经》风、雅中的几篇“弃妇诗”为例,对《诗经》中的“弃妇”形象各自不同的性格特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作为诗话诗经学的重要成果,毛先舒在《诗辩坻》中对《诗经》多有阐释,他还以《诗经》为准的,从"诗之本源""诗之法""诗之用"等方面来构建其诗学大厦。毛先舒将诗歌的本源推溯至《诗经》,即所谓"归源《风》《雅》";他以《诗经》为标准论诗法,不但对《诗经》之章法韵律推崇备至,还以此作为作诗、评诗的准绳;他强调诗歌的社会伦理功用,倡导温柔敦厚的儒家诗教观。  相似文献   

4.
《诗经》在编订传习过程中出现过一些简次错乱的问题,历代所传《鄘风·载驰》诗的四种不同体式,就是这种错简的表现之一。本文从《诗经》风、雅、颂的分类特征,《鄘风》诗乐章的体式类型以及《载驰》本诗的章句构成、复沓风格、诗义解读和用韵特点等方面,对《载驰》诗的四种不同体式及类属之正误进行考辨,以求文献传承之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孔子诗论》是距今大约2257年左右,即公元前三世纪的重要出土文物。它对《诗经》学中的基本概念,如"风"、"雅"、"颂","诗言志",作出了明确的阐释,在《诗经》发展史上,是儒家诗学系统的产物。在先秦儒家诗学的发展链条中,它在孔子与孟子之间补充了一个新的环节,从而为研究先秦儒家学派对《诗》的继承与创新的过程,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相似文献   

6.
《诗》有六义,风、雅、颂为《诗》之分类,赋、比、兴为《诗》之表现手法。这也是历代《诗经》研究者所形成的共识了,但具体解说到“比兴”的含义,尤其是“兴”的含义,则千百年来聚说纷纭。  相似文献   

7.
元人给其诗文字画、书斋楼宇的命名以及人物取名命字均与《诗经》有很大关系:或表达对于特定《诗》篇的理解,或寄寓文人雅兴,或表达对自己及后辈的期盼,从中可以管窥元人《诗经》接受的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8.
《乐记》是七十子后学公孙尼子关于《诗》乐的论著。公孙尼子几乎完全忽略了诗乐的娱悦人心的审美价值,而全副精神所关注的是诗乐的道德意义。故而提出了“音与政通”“乐以象德”的《诗》乐理论,以《雅》《颂》之创制,旨在节制人情,导引人心,使社会秩序化、道德化,并对《风》《雅》《颂》的音乐形象与道德内涵作了描述。反映了战国儒家学派中兴起的以道德教化拯救颓世的思想潮流。同时《乐记》也披露了关于《诗经》音乐形态的信息与不同于《毛诗》的《诗经》传本信息。  相似文献   

9.
《诗经》的精华是十五国风,而国风的精华是那些反映远古先民爱情的婚恋诗。在这众多的婚恋诗中,平民婚恋诗是先民们最质朴情感的歌唱,本文将对邶、鄢、卫风婚恋诗中的平民男子的婚恋形象和诗中婚恋主旨做一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0.
蒋和森《流派琐谈》称:“中国文学从《诗经》开始就表现了三大流派——风、雅、颂。”可谓对《诗经》风、雅、颂分类的最新解释。不过,其中《雅》不能笼统称为一个流派,因为《大雅》的绝大多数篇章,从时代背景、作者身份、思想内容,到表现方法、艺术风格、美学趣味,都与《颂》诗一致,而与《小雅》有着明显的区别。从总体风貌来看,“三颂”和《大雅》以史诗情结、英雄崇拜意识和雍和典重风格构成为一大流派;《小雅》则以批判精神、民族忧患意识和讽谕风格构成为另一大流派,即钟嵘《诗品》所谓长于“怨悱”的一派。本篇就此派作具体评述。  相似文献   

11.
孔子对《诗经》作"正乐"的工作,其目的是要使"《雅》、《颂》各得其所",这包含了两个层面的含义,其一是从音乐风格的差异明确分《雅》、分《颂》的依据,这是就"辨体"而言;其二是从诗的使用场合、方式等方面使《雅》《颂》"各得其所用",这是就"明用"而言。两个层面结合,正是孔子音乐思想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2.
描写男女约会的诗歌是《诗经》爱情诗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产生有其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是那个时代婚恋习俗和青年男女感情生活的真实写照,不仅内容丰富,而且在艺术上也是多姿多彩。真实自然的情感流露,妙趣横生的场景描绘,以及生动传神的诗歌语言,共同构成了《诗经》约会诗“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美学特色。  相似文献   

13.
《诗经·大、小雅》总的来说,它是一部反映周王朝兴衰的历史。 “正《大雅》”是指《大雅》《文王之什》和《生民之什》中从《生民》至《卷阿》八篇,共为十八篇。它应属周王朝盛隆时期的产物。关于《大雅》这十八篇的创作年代,各家说法不同:东汉郑玄认为《文王之什》是文王、武王时代的诗,《生民之什》从《生民》至《卷阿》八篇为周公、成王之世诗。朱熹认为:“正《大雅》……多周公制作时所定也。”“今按《文王》首句即云‘文王在上’,则非文王之诗矣。《大明》、《有声》并言文武者非一,安得为文武时所作乎?盖正雅皆成王、周公以后之诗,但此什(指《文王之什》)皆为追述文武之德。……”总之他们均认为“正大雅”是西周初年之诗。  相似文献   

14.
赋、比、兴一般称为三种创作手法,它是从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创作中总结出来的艺术经验,后来成为我国古代美学的一组重要范畴。它最早见于战国时代《周礼·春官》:“大师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为“六诗”中之“三诗”,后来亦称“三义”。《周礼》对“三诗”没有作出具体解释。汉以后对之解释、引申、发挥日多,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由于古代文学家、理论家对“三义”的研究、讨论,都是联系着《诗经》创作的实例、《易传》之“立象以尽意”的命题以及诗歌创作中形象思维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班固是一位严谨的史学家,身在经学时代的他,所撰著的《汉书》中大量征引五经文字,其中对《诗经》的征引亦不在少,《纪》《表》《志》《传》都有征引。征引范围涉及风、雅、颂,其中以雅诗为多,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班固正统的思想。《汉书》所引之《诗》固是汉代版本,将其与今流行本勘比,自有其文献学价值。  相似文献   

16.
《诗经》中,国风里的《东山》(豳风)和小雅里的《采薇》,都是描写征夫怀念家乡的作品。它们在艺术手法上有许多共同之点,又各有其独特的风格。  相似文献   

17.
在我们过去关于诗歌的观念中,诗歌似乎是属于高雅、严肃、精英的文学,但诗歌就其本质而言,却是以"通俗"起家的,是在劳动中产生的。《诗经》中不少作品就是古歌谣,文人的搜集、删订和编纂将它们提炼为雅文学,被后人视为诗之源,诗之巅。  相似文献   

18.
《诗经》中有许多寄托怀人情感的诗歌,而这些诗歌中经常出现思念之人的一个动作,那就是"采",诗人常以"采摘"作为思念怀人的一种方式。我们把诗中出现"采"字,且"采"字具有摘取、折取之意的诗歌,归类为"采摘诗",并将它们分为以"采"字起兴的诗歌、采集某种植物表达思念之情的诗歌、记录采摘的过程来表达喜悦之情的诗歌三类。  相似文献   

19.
曹植《洛神赋》中洛神的形象 ,历来为世人所称道。殊不知 ,在洛神身上所表现出的明眸、皓齿、云髻、修眉、削肩、束腰等美好特性 ,正是曹植在继承了前人女性描写手法的基础上进行重新创造的结果。如《诗经》和《楚辞》中的美女形象 ,特别是宋玉《神女赋》中神女形象的塑造对曹植的创作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现代学术范式之区别于传统者,最主要表现在"专业分科细化""经典的对象化与去伦理化"及学者的"知行分离"等几个方面。回到胡适的《诗经》研究可见,不仅其研究带有实验主义的特征,而且其对《诗经》的基本认识,如关于《诗经》是否神圣经典、孔子是否删《诗》、"诗三百"某些篇章主旨、如何科学地研究《诗经》的看法,基本上对应了现代学术范式的各个特征,因而在近现代学术转型的过程中具有实验意义和典范意义。但胡适的《诗经》研究并不完善,值得反思之处也有很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