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你喜欢看什么书?""科幻。""那不是给小孩看的吗?""……"很多科幻迷都曾因为喜欢科幻,而被朋友、家长打上孩子气的标签。我们对此愤愤不平,决心和稚气划清界限,热衷于对外宣称科幻作品长于严肃分析未来可能、探索极端环境下人的内心……才不是"给小孩看的东西"。历史上科幻文学被视为儿童文学纯属误解!然而当和科幻作家刘慈欣、韩  相似文献   

2.
正杨鹏,笔名雪孩,中国少儿科幻的旗手,出版的作品有100多部,计1000多万字。目前,杨鹏是迪士尼在中国迄今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被授权创作米老鼠故事的签约作家。在杨鹏看来,科幻作品对一个孩子人生的塑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国内孩子能看到的本土少年科幻作品却太少了,"科幻可以留住孩子的好奇心。为什么说留住,而不是培养?因为孩子的好奇心是与生俱来的,如果没有合理的引导,在他长大的过程中也许就会慢慢消失。孩子的好奇心如此珍贵,这也是促使我一直创作少年科幻作品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正看科幻、武侠等作品长大——问:能谈谈您的创作经历吗?超侠:正式发表科幻作品是在高一的时候,但其实小学就开始写科幻武侠的作品。那时候的作品有科幻武侠的感觉,后来我的作品大都带着科幻、武侠的色彩。高中的时候,我才开始写发明类的科幻作品,也写科幻小说,写完投给《科幻大王》等杂志,第一篇发表的科幻作品是《决斗》。高三那年,学习压力很大,每晚的娱乐就是写科幻小说。当时就写了好几十万字投给了某杂志。大学的时候也出了两  相似文献   

4.
正"美国科幻教父"艾萨克·阿西莫夫说过,"儿童应该尽早阅读科幻作品,在9岁或10岁,不能晚于11岁。"而他本人更是从小就对科幻作品充满兴趣,并一生为此奋斗不息。当代美国最杰出科幻小说作家的桂冠,无疑应属艾萨克·阿西莫夫。他是20世纪顶尖科幻小说家之一,曾获代表科幻界最高荣誉的雨果奖和星云终身成就大师奖,他提出的"机器人学三定律"被称为"现代机器人学的基石",他作品中的《基地系列》《银河帝国三部曲》和《机器  相似文献   

5.
星河 《科学大观园》2004,(10):11-12
与许多并不喜欢科幻的人谈起凡尔纳,他们也照样说的津津乐道,由此可见凡尔纳作品的影响之大。但是接下来的话题就有些古怪,因为他们总是谈到凡尔纳的科普,谈到凡尔纳的预测……而笔者对其中的某些观点却不敢苟同。事实上,有一点一定要搞清楚:一部优秀的科幻作品,也许能够起到普及具体科学知识和对未来进行准确预测的功能。但是,这决不是科幻文学必须承担的义务。我们先谈所谓的预测功能。不妨就以凡尔纳的作品为例。有一个以讹传讹了多年的说法,那就是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预言了潜艇。其实只要稍微查查历史资料,看看潜艇是何时发明的,而…  相似文献   

6.
肖洁 《科学大观园》2004,(12):12-13
新世纪以来,中国科幻迎来了它前所未有的“黄金时代”。这不仅表现在中国原创科幻作品出版的兴盛上,也表现在对外国科幻作品及理论的引进上。2001:中国科幻迎来开门红新世纪中国科幻的繁荣与《科幻世界》“押中”1999年高考作文题有着或轻或重的关联。《科幻世界》的发行量从80年代最少时的几千册猛增至现在的40万册,而且也让人们关注起以前不为人们所重视、甚至对其横加指责的科幻来了。但是人们关注的目光并没有立即带来科幻的成熟,中国科幻仍处于幼稚期。不过新世纪的开始仍让人们迷恋对已有成绩的总结,可以说整个2001年的中国科幻出版都…  相似文献   

7.
正此系列少儿科幻作品中,王晋康在精彩的故事中糅进了宇宙的奥秘和人生的哲理,使青少年读者在享受阅读的快乐时思考哲理,体悟宇宙人生。王晋康是我国著名的科幻作家,自出道以来已经发表了长、中、短篇作品100余篇,近600万字。其作品大多沉郁苍凉,恢宏大气,富有哲理性和思辨性,广受科幻读者甚至非科幻读者的青睐,先后被译成英语、意大利语、日语等多种语言。王晋康少年时异常聪慧,在代数、几何、物理等理科方面极有  相似文献   

8.
对我国科幻文学的调查研究是中国科普研究所开展的一个调研课题。根据此次调研的情况看,不管是在科学(科普)界还是在文学界,对于科幻文学的定位一直是非常模糊的,主流文学界一直将科幻文学排斥在文学的大门外姑且不谈,甚至科学(科普)界也曾经将科幻文学定论为资产阶级精神污染的重灾区,将科幻作品中的“科”斥为“伪科学”,但是,科幻对社会的发展是有利的,庞大的科幻读者群有这样的阅读需求。目前,我国科幻文学发展的主要存在问题是:1.出版阵地问题。刊物只有《科幻世界》和山西的《科幻大王》二家,中国和科幻图书在年出版种类和数量上都相…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发掘天文学历史上未被关注到的大量文献,对19世纪末一些科学人士尝试探索假想火星文明,以及这样的尝试在当时科学界所引发的争论,对科幻作品创作产生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和分析。这些考察除了具有科学编史学的意义之外,也是对科幻作品的科学史意义进行探索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0.
~~鲍里斯瓦利乔科幻作品赏析~~  相似文献   

11.
电影《沙丘》近期热播,引发公众对科幻大作的新一轮关注潮流.我惊喜地发现,在学生交上来的随笔里,有不止一位提出了更高阶的问题:作为一个原著党,我要不要去看电影?——不少学生已经啃完了《沙丘》原书六部,他们对科幻作品的兴趣和热忱让我感到欣慰.当科幻作品邂逅教育,碰撞出了不同寻常的绚丽火花. 虚构和想象是科幻作品的基本特征,这恰恰是当前中学生本该拥有却通常欠缺的基本能力.科幻电影中宏大浩瀚的宇宙场景,科幻小说里浩渺无极的想象触角,都会让学生自觉自愿、充满兴趣地进入一个与日常生活迥异的世界,让他们开放心灵,拓展视野——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脑洞大开".  相似文献   

12.
中国早期科幻小说的科学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选取了两部发表于1904~1905年间的中国科幻小说创始作,通过探讨中国早期科幻创作中的诸多现象,对其中科学观的复杂表现做了重点分析。一方面,不能抹杀早期科幻小说的启蒙意义;另一方面,早期科幻作品与文化精英在科学观方面的认知差距,导致精英们最终放弃了对科幻小说的推广,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预示了中国科幻的未来命运。  相似文献   

13.
地外文明搜寻计划的早期历史源流是一个很值得关注的问题.文章对19世纪末被视为火星信号的几次天文观测结果引发的争论和探讨,及其在科幻作品中的影响,进行了系统考察和论述.该研究不仅具有科学编史学意义,同时也是把科幻作品纳入更广阔的科学文化视野中进行探讨和分析的一次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4.
命殒天涯     
开篇语幻想是人类的天性;正是这种天性,一直激励着人类不断进取和探索。而科幻文学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将科学与艺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展现出一种特别的美丽。这种美丽已绵延了近两个世纪,洋洋洒洒,长盛不衰,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无数的憧憬与愉悦。自本期起,我们开设“科幻时空”栏目,刊登科幻作品和评论。无论您有什么创作译作,或者只是小小的建议意见,都请寄到zhangxinghe@263.net或杂志社“科幻时空”栏目。谢谢您的参与。  相似文献   

15.
正科幻大片《星球大战外传:侠盗一号》中的"死星"空间站引起了科幻爱好者的兴趣。这个直径约120千米的巨大战斗空间站可容纳200万人,其威力也强大到可以摧毁行星。但是,这种强大的战斗空间站在现实世界里是否可行?英国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太空物理学家马丁·阿切尔对"死星"的工作原理、制造可行性等进行了探讨和分析说,在《星球大战》中,这个直径约120千米的空间站由一种被称为"quadanium"钢(科幻作品中  相似文献   

16.
幻想画大师     
《科学大观园》2012,(1):I0001-I0001
在一些著名的国际电影节、科幻节上常常可以见到法国艺术家迪沃克·休德马克和他的作品,迪沃克频繁地小现于各种媒体,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关注。  相似文献   

17.
在一些著名的国际电影节、科幻节上常常可以见到法国艺术家迪沃克·休德马克和他的作品,迪沃克频繁地出现于各种媒体,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关注。到目前为止,迪沃克已经出版了7本个  相似文献   

18.
科幻小说是科学传播不可或缺的研究内容之一。在科学文化的视野里,刘慈欣的科学观是科幻小说生命力的重要部分,科学观直接影响着其对科学形象的塑造,并能够渗透到作品感染受众。刘慈欣及其科幻作品的独特魅力扎根于其自身具有内在矛盾性的科学观,本文将以《三体》系列为立足点,深入研究刘慈欣科学观的内在矛盾性。  相似文献   

19.
2003年出版界对科幻小说出版显现了比较浓厚的兴趣。这表现在2002年就有多家出版社向科幻作家约稿。但真正落实到出版上的,却依然乏善可陈,这其中的原因很多,非典影响很大,还有出版者本身对科幻市场的认识问题等等,就不一一赘述。从出版物的情况来看,原创的与翻译作品数目相差不大。原创中除了作品集,丛书以外,出现了作家的多个单行本,这是比较令人鼓舞的。因为丛书或者作品集,都是对市场没有把握的体现,非要大家扎着堆走,才觉保险。但单行本是粗陋的,不但精致谈不上,就连包装都算不上。从这个角度来看,出版者仍然对科幻小说缺乏信心。作品…  相似文献   

20.
正今年是科幻文学诞生200周年,中国科幻文学也走过了114年的历程。当刘慈欣的《三体》和郝景芳的《北京折叠》两度摘得雨果奖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惊呼:中国科幻文学已经达到了某种高度。当水面之上的刘慈欣和郝景芳承受万众瞩目的时候,我们更应该追问的是,如冰山基座般巨大的中国科幻文学创作群体是何种生态?中国科幻文学的未来又将如何发展?日前,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创始人之一、科普科幻作家、科幻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