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针对望远镜在室外使用的特点,提出了变对比情况下望远镜主观象质评价概念,并设计了变对比分辨率板照明装置.  相似文献   

2.
建设中国下一代大型地面太阳望远镜是我国太阳物理学科的共识.与当代1 m量级口径的地面大型太阳望远镜相比,下一代地面大型太阳望远镜更关注太阳和恒星物理的基本问题,对分辨率和磁场测量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计划中的中国巨型太阳望远镜是一架分辨率口径达到8 m,有效聚光面积不小于20 m2的望远镜,可探测太阳大气的基本结构及其演化.中国巨型太阳望远镜将为人类最终解决恒星磁场的起源、日冕加热等基本物理问题提供详尽的观测证据,为准确预报空间天气提供必要的理论和观测依据.  相似文献   

3.
将数个小口径望远镜对准观测目标,测量两两小口径望远镜之间相干强度的大小和相位,只要得到足够数目的相干强度值.就可以借助傅里叶逆变换来得到观测目标的图像,所得图像的分辨率大大高于单口径望远镜的分辨率.光综合孔径成像原理及实现过程可以用图示法清楚地表示出来.图3,参6.  相似文献   

4.
正几乎所有动物都有视觉,但只有人用"身外之物"成功地延伸了自己的视觉,这其中,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星空是最值得大书特书的事情。但望远镜刚刚出现的时候,也经历了艰难曲折的发展阶段,这个阶段很漫长,几乎占了望远镜观测史中3/4的时间。这时望远镜的倍率很小,分辨率低,还只能在可见光波段上观测,所以人们对宇宙的认识还是相对缓慢的。然而,正是在这段  相似文献   

5.
斯皮策太空望远镜是一架天文观测航天器,它以红外线波段对太空进行天文观测,而且具有非常高的灵敏度和分辨率。红外线能够穿透星际尘埃等物质的遮蔽,因此,这架望远镜可以观测到用可见光无法看见的某些天文现象,尤其适合观测恒星的诞生。斯皮策太空望远镜在被发射上天以来的一年半的时间里,陆续拍摄到了大量清晰的红外线照片,其中许多照片揭示出以前从未见到过的宇宙景象。  相似文献   

6.
甚长基线干涉测量(VLBI)的出现为天文学研究提供了很高的角分辨率(空间分辨率),为人们认识和理解活动星系核(AGN)现象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毫米波VLBI以其独有的优势正在成为天体物理学研究中最有效的研究工具之一.本文简要回顾了射电干涉测量的发展历程,重点介绍了毫米波VLBI的发展历史与现状,及其在活动星系核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展望了未来几年随着大口径毫米波段望远镜以及望远镜阵列的加入,毫米波VLBI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聚焦凹面镜     
无论什么样的望远镜,有一点是重要的,就是尽量把光线多收集一些,以提高分辨率。用什么方法来实现呢?  相似文献   

8.
正全球最大的太阳望远镜—直径4米的Daniel K. Inouye太阳望远镜(简称:DKIST)终于开始运行。下图为2020年1月29日公布的DKIST最新观测图像,也是迄今为止太阳的最高分辨率图像。图像为我们展示了太阳表面的过热气体是如何搅动的。其中,形似细胞的明亮结构代表了刚从太阳内部喷射  相似文献   

9.
4.3m天文望远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出新建一台4.3m光学红外新技术望远镜;与2.16m望远镜用真空管道联机集像作CCD照相和光干涉测量,集光能力可达4.8m口径,分辨率达10余m口径.  相似文献   

10.
<正>天文学是一门基于观测的学科,即便是理论或数值模拟研究,其出发点还是源于观测的发现,其最终目的也是为了解释各种观测现象及规律.对于天文观测而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夜天文如此,对太阳观测也是这样.太阳物理学家不断地刷新着望远镜的空间分辨率、时间分辨率、光谱分辨率、精度和  相似文献   

11.
<正>6月15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首颗X射线空间天文卫星"慧眼"。这是继中欧合作地球空间探测双星、"悟空"号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之后,我国又一颗重要的空间科学卫星。一、"重装"出击造就我国首个空间天文台"慧眼"卫星主要有效载荷包括高能X射线望远镜、中能X射线望远镜、低能X射线望远镜和空间环境监测器,共有单机设备111台,重量981千克。被有关专家称为我国真正意义上第一个空间天文望远镜、第一个空间天文台。"慧眼"卫星有三大优势:具有大天区、大有效面积的宽波段X射线扫描巡天观测能力;具有大面积、宽波段、高时间分辨率、高能量分辨率的定点观测能  相似文献   

12.
太阳大气等离子体动力学射电成像探测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揭示太阳爆发活动的起源、研究太阳活动规律、预测预报太阳爆发事件的发生既是一个重要的天文学问题,也是保障近地空间环境安全和众多现代高技术系统安全运行的重要依据.要达到这一目标,要求望远镜具备探测太阳元爆发、并能覆盖太阳爆发能量释放区域和传播演变区域的能力.上述科学需求和太阳望远镜技术的发展趋势表明,未来伴随地基大口径光学望远镜的发展,将主要向太阳空间望远镜发展,地基则应该是发展大型射电望远镜设施.本文指出在我国现有的新一代厘米-分米波射电日像仪MUSER和即将建设的子午II期米波-10 m波射电日像仪的技术基础上,未来可建设一个地基望远镜探测阵列,其最大基线长度为30 km左右,最高空间分辨率达到0.2″,具备对太阳大气等离子体中各种爆发现象的元爆发过程进行详细观测的能力.本文对相应的阵列方案、技术参数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和设计.  相似文献   

13.
<正>自适应光学技术源于地基光学/红外望远镜观测中遇到的大气湍流扰动问题.由于大气湍流的存在,空间目标发出的光波穿过大气层到达地球表面时,其振幅和相位都会受到大气湍流的扰动.相对于光波的振幅而言,相位受到的随机扰动更加严重,所以目前的自适应光学技术主要克服光波相位受到的随机扰动.大气对来自空间目标发出光波相位的随机扰动,导致望远镜的成像质量严重降低,望远镜的实际分辨率也  相似文献   

14.
由于“千德拉”和“XMM牛顿”两个轨道天文台的建立,使近年来的X射线天文学发生了巨大变化,天文学家由此能够获得比以往更高分辨率的谱线和图像。新的观测引起从原恒星到宇宙论的讨论,该领域主要的权威人士希望皇家天文协会组织一次讨论会,评论最近X射线望远镜的观测结果,本书是这次讨论会的文集。  相似文献   

15.
综合分析了望远镜的功能结构和成像原理。指出常见的望远镜可简单分为伽利略、开普勒、和牛顿式望远镜。并以开普勒望远镜为例介绍简易望远镜的制作方法。  相似文献   

16.
自动调焦技术在现代天文望远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大型的空间望远镜,由于发射和在轨工作环境复杂,且常要求在多波段下工作,从而使得在轨自动调焦成为必不可少的一项关键技术。根据空间太阳望远镜[1](SolarSpaceTelescope,SST)F/39主光路在轨工作的调焦需求,在地面调焦实验系统中,以分辨率板为目标源进行了图像边缘法、图像标准差和图像熵等多种调焦判据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所选取判据中,基于Sobel与Prewitt算子的图像边缘法只需加减运算,易于硬件实现且半峰值宽度小,波形陡峭,重复检焦精度达到0.06mm,在选取调焦判据中性能最优。  相似文献   

17.
众所周知,现代的天文望远镜的核心部件都是用玻璃凸透镜和凹透镜组合而成的,属固体望远镜。但现在世界上已经有了用水银这种常温下呈液体的金属制成的望远镜头。为什么要用水银作望远镜?为什么水银可以作望远镜?为什么透明的水银能作望远镜?要说清楚这个问题,还得简要回顾一下天文望远镜的历史。  相似文献   

18.
天望远镜的准确指向是正常观测的重要保障,也是望远镜系统本身的一项重要测试指标,南京大学天系65cm望远镜的成像OCD的视场较小,实际观测时,指向精度不高,待测天体的像往往不在视场内,为了修正南京大学天系65cm望远镜的指向精度,2004年7月-8月,对该望远镜的指向精度进行了测量并通过指向误差函数进行了指向精度的修正,首先建立指向误差修正模型,通过对不同天区恒星的观测可得到该望远镜在相应方位的观测指向误差值,将观测值和理论模型拟合,从而得到指向误差修正函数.建立南京大学65cm望远镜的指向误差修正模型,然后对其观测的指向误差值进行拟合,最后用拟合函数对观测进行指向修正,结果表明,通过指向误差函数对指向误差进行修正,提高了该望远镜系统的指向精度,目前,不仅可以使观测的星象能在CCD视场内,而且改正后的指向精度略优于1′,在修正前望远镜系统的指向精度RMS(均方差值)是117″,修正后望远镜系统的指向精度RMS(均方差值)提高到38″。  相似文献   

19.
LAMOST望远镜(郭守敬望远镜)配置了16台低分辨率多目标光纤光谱仪,一次曝光可同时获得4000个天体的光谱信息.LAMOST低分辨率光谱仪采用新型体位相全息光栅,双通道大视场施密特光学系统,准直光束口径200mm.每台光谱仪分红、蓝区两个通道,红蓝区各配置按工作波段优化的4K×4K科学级CCD芯片,CCD采用液氮制冷.光谱仪波长覆盖范围370~900nm,光谱分辨率R=1000~10000.研制完成后的16台光谱仪安装于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站LAMOST焦面楼光谱房内,这些光谱仪已经用于科学试观测并取得了一批科研成果.  相似文献   

20.
本文具体讨论了一种用现有综合技术快速获得高分辨率太阳射电图象的方法。做为例子,对一具口径9.2米,工作波长4毫米的综合设备进行了具体分析。结果表明,这种设备缓和了大型毫米波望远镜制造中的主要困难:减轻了抛物面、机械传动系统及馈源支杆的精度要求,减少了风力、重力及温差形变的影响。它的分辨率较高,并能快速成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