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唐孝威 《科学通报》1981,26(16):1024-1024
正负电子在■态湮灭时产生两个能量511 KeV的光子,角动量守恒要求这两个光子具有相同的圆极化,也就是说,它们是右旋-右旋光子对或左旋-左旋光子对。测量两个光子的圆极化关联,可以研究湮灭过程中角动量守恒问题。 迄今为止,唯一进行过正负电子湮灭光子圆极化关联实验的是Clay和Hereford(1952)。他们利用γ射线在极化电子上的背散射来分析光子圆极化,用符合方法测量两个光子圆极化的关联,他们  相似文献   

2.
郑雨军 《科学通报》2013,58(2):146-150
基于最近发展的单分子体系光子发射产生函数(generating function)方法, 具体讨论了单分子体系发射光子统计的有关问题. 从统计的意义上讲, 所引进的产生函数可以认为是单分子体系发射光子系综的广义配分函数, 并对相关问题作了简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3.
离子的极化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游效曾 《科学通报》1974,19(9):419-419
引言离子极化作用的概念可用于解释一系列化合物的性质和结构。在有关离子极化等作用的讨论中最基本参数之一是“自由”离子的极化率。波恩、柯尔底斯等对于等电子序列离  相似文献   

4.
当前,量子光学研究的是低能(软)光子在空间线度为10~(-8)~10~(-9)厘米的电磁过程.而产生高能光子当必是短距离空间中的量子电磁现象.两者的统计分布可能有别.对短距场须用量子电动力学(QED)的重正化群方法来讨论其光子数分布. QED中发射N条光子外线的(N 2)点截断格林函数(?)~(N 2),如图1所示,其重正性导致渐近能量下满足方程:  相似文献   

5.
徐在新 《科学通报》1983,28(3):141-141
弱玻色子在非极化PP或P碰撞中产生及其衰变过程已为许多作者所研究。本文目的是讨论其极化效应。近些年来,基本粒子过程中的极化效应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验上,已引起不少作者的兴趣。我们计算了非极化质子与极化质子碰撞产生大横动量玻色子W-过程的不对称度,对P→W-X和πP→W-X中的自旋不对称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声子极化激元是晶体中的光学支声子与电磁波耦合形成的元激发,具有独特的中远红外介电响应、低损耗等特性,在波导、超透镜、增强的能量感应与传输等方面展现了巨大的应用潜力,因此近年来发展迅速.声子极化激元的主要实验研究手段是扫描近场光学显微镜技术,但由于缺乏合适的光源,目前在远红外波段的研究严重受限.此外,光子与声子之间大的动量失配问题也限制了光学显微镜激发大动量的声子极化激元.本文介绍了近年来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电子能量损失谱技术在研究声子极化激元方面的主要进展.相比于近场光学方法,电子能量损失谱具有大动量转移、宽频激发与探测、高空间分辨能力、高激发探测效率、多模式激发等优点,并且能在自支撑样品上测量,避免衬底影响.因此,基于此,研究人员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该方法已成为近场光学方法很好的补充.本文简要总结以上研究进展,并对下一步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尤立星  申小芳  杨晓燕 《科学通报》2009,54(16):2416-2420
单光子探测技术是量子通信系统中量子密钥分发实现的关键技术之一. 超导纳米线单光子探测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单光子探测技术, 相对于传统的半导体单光子探测器件具有高计数率、低暗计数等明显的优势. 介绍了基于低温超导NbN超薄薄膜的超导纳米线单光子探测器件以及实验室超导单光子探测系统. 对超导纳米线单光子探测器件的单光子响应脉冲特性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和研究, 讨论了测试系统带宽等参数与脉冲波形的关系. 并利用电路模拟对超导单光子探测电信号波形进行了分析, 模拟结果和实验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通过这些工作进一步理解超导单光子探测机理, 为未来建立量子通信用超导纳米线单光子探测系统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万恩三 《科学通报》1990,35(10):744-744
Compton研究X射线散射时,在推导散射光子波长变化的公式中假定一个入射光子被散射体中单个电子所散射,得到散射角θ的光子波长变化为其中λ和λ′分别是入射光子和散射光子的波长。但Compton也曾讨论过同一个入射光子在散射体中被两个或多个电子同时散射的问题。他指出,散射光子的波长变化和散射中心的质量成反比。若光子被质量为m的散射中心散射时,上式中的m_((?))应当用m代替。例如,  相似文献   

9.
许兴胜  张道中 《科学通报》2006,51(20):2337-2346
光子晶体这类新型材料的出现使人们操纵和控制光子的梦想成为可能, 全光集成也将会因光子晶体的应用有突破性进展. 光子晶体集成能否实现将以光子晶体器件为基础, 因此首先要研究并实现将在光子集成上有很大应用前景的半导体材料的各种有源和无源光子晶体器件. 二维光子晶体研制的最实用和最重要手段是微加工方法. 总结了近红外波段的二维光子晶体微加工方法, 包括电子束曝光、模板选用和干法刻蚀等, 并进行了评述和展望, 介绍了自己的工艺方法.  相似文献   

10.
光子晶体的制备与应用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治 《自然杂志》2004,26(5):274-277
光子是极具潜力的信息载体,光子晶体是能够操控光的人造物质.文中阐明了光子禁带生成的基本原理,简述了光子晶体的主要制备方法,展望了光子晶体的技术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1.
赵学庄 《科学通报》1979,24(19):882-882
前文中讨论了利用Noether定理分析具有点群对称性体系中有关的点称(pointy)守恒选择规则,并对热化学反应过程中轨道对称守恒问题作较深入的分析。本文则将讨论在有光子参与的过程(光谱跃迁过程与光化学反应过程)中有关点称守恒的选择规则,这些过程与热化学反应的一个重要不同点在于粒子数不守恒。光子在有关过程中湮灭或产生,因此必须考虑光子的内禀点称。光子的内禀点称一般为其偏振方向矢量所相应的一维既约表象的特征标。此外,在本文中还将对各种过程(包括热化学反应在内)进行算符化处理,得到各种过程算符,对于点称守恒允许或禁阻的情况,相应算符将有明确的反映。  相似文献   

12.
Sagnac干涉仪中差分相位调制的单光子干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光  周春源  曾和平 《科学通报》2003,48(13):1393-1397
介绍一种稳定的长距离单光子干涉仪,即光纤Sagnac单光子环形干涉仪,其平衡结构有效地补偿了由于光纤长度随时间缓变带来的相位涨落和光纤本身形状随时间缓变引起的偏振态涨落.在Sagnac环形干涉仪中通过分时相位调制实现了1550nm波长27km单光子干涉,对比度大于90%.进一步的讨论表明该单光子干涉仪可用于长距离稳定的单光子路由和量子保密通信.  相似文献   

13.
唐孝威 《科学通报》1981,26(6):382-382
量子电动力学认为光子的电荷和磁矩绝对为零。过去曾用电场加速方法在实验上测量过,光子电荷的上限值不超过10~(-15)电子电荷。但实验上还没有给出过光子磁矩的上限。我们用精密测量光子穿过介质后能量变化的实验来估计光子磁矩的上限。  相似文献   

14.
等离激元纳米结构具有很强的光子散射和吸收性能,在光热转换、光化学转换和光电转换等领域有重要应用.本文采用时域有限差分方法(FDTD)对金属/介质、介质/金属纳米结构的光子吸收特性进行模拟,讨论了各层相对厚度对不同组合形式纳米结构光谱特性的影响.金属表面等离激元共振效应的激发,产生强烈的近场效应,使得散射和吸收性能显著增强.通过调节粒子尺寸和各层厚度,可以实现共振吸收强度和共振位置在较宽波段范围的有效控制.同时,讨论了金属、介质两种材料的不同组合形式对光谱特性的影响,相比于金属/介质核壳结构,介质/金属复合结构的光谱特性调节作用更强.控制SiO 2/Ag核壳结构各层相对厚度,可以实现光子吸收特性在宽波段范围内的调节和控制,在光热转换领域将有重要应用.  相似文献   

15.
在文献[1]中,我们探讨了ⅡA族、ⅦA族离子极化率的定量关系,在这里将讨论ⅡA族、ⅦA族和Ⅰ族、ⅥA族离子极化率的统一计算问题。我们发现ⅡA族、ⅦA族和ⅠA族、ⅥA  相似文献   

16.
网格是20世纪末发展起来的,它主要应用于大规模的科学计算.光子网格体系结构重点研究的是建造光子网格技术、光子网格的所有组成部分的关系、各个部分集成的方法和它们与网格应用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现在理论物理学家们都认为真空有复杂的结构,根据量子力学和量子场理论提出了许多关于真空的概念。一般认为真空是可以极化的虚粒子的凝聚体,并不断地进行着无规则的涨落。这种虚粒子不仅是理论上的概念,而且包含着可以直接观测到的效应。表现在电动力学方面的效应,熟知的有:①原子和原子核的自发辐射就是虚光子气的涨落效应;②卡西米尔效应可用真空虚粒子的概念来解  相似文献   

18.
汪容 《科学通报》1957,2(5):141-141
当我们像 Gupta 和 Bleuler 那样用不定度规方法把电磁场量子化时,规范不变物理量的平均值总是与波函数中所含纵光子、标光子的个数无关。因此很自然地人们要问:在波函数的纵光子、标光子个数由零转变到不等于零时,非规范不变物理量的平均值是不是经历一个规范变换?如果不的话,在怎样的  相似文献   

19.
近些年来,有人讨论了强子非弹性碰撞导致大横动量光子产生的过程。我们研究了该过程的极化效应,认为,由于强子的组分是有自旋的客体,所以强子碰撞过程中的自旋效应  相似文献   

20.
史天一 《科学通报》1986,31(17):1304-1304
为了研究光子在外场中转化为正、负电子对的过程,即计算光子对产生的吸收系数,通常必须解在外场中狄拉克方程,求得精确电子波函数,然后计算散射矩阵,求出吸收系数。但是,求解外场存在时狄拉克方程往往很复杂。对于既有电场,又有磁场的情况,现在还没有精确求解狄拉克方程的方法,因而也就不可能按这种方法求得光子吸收系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