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城市配电网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结构复杂、用电量大、负荷密集程度高、电能质量和供电可靠性要求较高等特点。为了适应配电网的发展,全面实现配电自动化和用电管理自动化,国内外都在发展适合自身特点的配电自动化系统。配电自动化系统是利用现代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及网络技术,将配电网在线数据、离线数据、配电网数据和用户数据、电网结构和地理图形进行信息集成,构成完整的自动化系统,实现配电系统正常运行及事故情况下的检测、保护、控制、用电和配电管理的现代化。配电自动化系统一般由主站、通信网络、二级主站、配电自动化远方终端DA-BTU(线路FTU、自动读表终端)4个层次组成。包括地理信息GIS、配网调度自动化、10KV馈线自动化、开闭所和小区配电所自动化、配电变压器和电容器组等的检测自动化等。  相似文献   

2.
蔡文红 《中国科技成果》2009,10(3):38-39,42
随着电力系统的改革,供电系统将面临如何进一步提高供电可靠性,降低运营成本以及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等许多新的压力。为使电力系统配电网络更进一步适应市场环境,采用技术先进、功能实用的配网自动化是一项迫不及待的任务。本文针对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要求,提出了配电网的合理规划要求,对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的技术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问题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3.
10kV配电网监控系统,采用移动通信的GPES无线网络,对分布在1OkV配电线路网络的高压开关(负荷)设备实现遥控操作,并及时获悉执行结果;可以随时检测网络内高压开关的电压、电流等相关数据,实现各种异常情况的自动报警。系统操作简单,安全性及可靠性较高,无需现场登杆作业,大大减少了操作的劳动强度,缩短开关设备停复役操作时间,减少了对用户停电时户数的损失,提高了供电的可靠性,改善了10kV配电网络的智能化程度。  相似文献   

4.
采用模块化的方式将配电网工程设计进行规范,将配电网工程设计单元(如箱式站、开闭站等)进行标准分类,按照图标、用料、造价取费等情况进行统一封装,实现配电网工程设计的模块化、标准化、规范化,同时研发标准化设计管理软件,在软件中将配网工程标准化设计单元实例化,并由软件实现由设计自动生成工程造价,做到设计与造价编制的有机统一,这样为配网工程从规划、设计、预算、采购、结算、决算转资到设备运维的一体化管理道路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分析城市工业园区配电网络现状的基础上,指出当前我国城市工业园区配电网络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6.
作为电压变换设备,变压器被广泛应用于输电和配电领域.由于使用量大,运行时间长,变压器在选择和使用上存在着巨大的节能潜力.  相似文献   

7.
陈曦 《科学大观园》2021,(11):58-59
近年来,黄旭带领团队研发了 40多项创新技术,获得了 38项国家专利授权,这些创新成果累计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达6900万元. 刚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黄旭并没有休息.为保证天津市民节假日用电安全,这位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城东供电分公司运维检修部副主任兼配电运检室主任带领团队成员调试城市电力设备.  相似文献   

8.
正东京是一个很神奇的城市,庞大却异常细致。在东京的每一个大区域,几乎都有着自己的鲜明特色:涩谷的年轻新潮,青山的高级优雅,表参道的设计感……代官山则摩登而有品位,关于代官山的另一个关键词——"住宅区",从明治大正年间开始,代官山便是高级住宅区,至今还可以看到已经成为国家文化财产的百年建筑。就连游客走在代官山街头,也会感觉浓浓地生活气息弥漫在身边。2011年的12月5日就在代官山,没有媒体招待会也没有大  相似文献   

9.
低压电器是各种配电与控制系统中不可缺少的元件,其安全性与可靠性直接影响到系统的安危.无数事实证明,由于低压电元件的故障,引发系统工作的失效瘫痪,甚至造成人身与设备的重大事故.可以说,低压电器产品质量关乎国计民生、关乎社会和谐和安全.  相似文献   

10.
英国的一只绿头鸭妈妈的六个鸭宝宝掉入下水道,她听到宝宝呼救的声音,一路追踪,这趟听来不可思议的旅程包括一个繁忙的圆环、无数的街道,一条铁路,一处住宅区,两  相似文献   

11.
城乡规划法要求规划部门只能以控制性详细规划作为核发用地的依据,有必要对已有规划进行梳理,建立规划管理依据一张图,解决各类规划的矛盾;同时,要结合管理准现状动态,在用地层面对控规覆盖区域的各类用地整合,建立规划用地管理动态一张图,辅助管理人员及时掌握用地动态.重庆市规划信息服务中心于2007年开展了"基于GIS的规划信息资源动态整合平台"工作,将规划与管理准现状的动态变化实时反映,为规划管理提供有效资源支撑和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2.
"规划"的失误及其对三门峡工程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国务院副总理邓子恢做了题为:"关于根治黄河水害和开发黄河水利的综合规划的报告"(简称"规划")的政府工作报告.该报告不仅对治理和开发黄河的必要性、可能性和基本方针进行了规划和阐述,而且对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简称三门峡工程)的基本框架进行了详细的论述.然而这个对三门峡工程的决策过程发生了决定性影响的"规划"却存在着一些严重的失误.  相似文献   

13.
影响深远的《1963-1972年科学技术规划纲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63-1972年科学技术规划纲要>是在<1956-1967年十二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所确定的主要任务基本完成的基础上,于1963年制定的第二个国家科学技术发展规划.该规划的实施虽然被"文化大革命"打断,但是这个规划是经历了"反右"、"大跃进"和苏联单方面撕毁援助合同等曲折后中国科研工作的一个新的起点.规划方向明确,目标、任务合理,切实可行,执行措施有力,对指导我国科技事业的稳定发展,起到重要的历史作用.经过60年代初期的知识分子政策的调整,广大科技人员发扬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精神,勇敢地挑起重担,努力开展规划规定的研究工作.从总体来看,第二个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在执行的初期,进展顺利,对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起了很大的作用,使中国的科学技术水平迅速提高.1966年6月开始了"文化大革命",这一冲击使规划的执行基本陷入停顿,但<十年科学规划>的一些指导思想和为实现<十年科学规划>所制定的一些措施,其发生作用的时间并不局限在执行规划的那三年,在一个较长的时期里,<十年科学规划>一直影响着中国科技发展的模式.  相似文献   

14.
中国历次科技规划研究综述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新中国成立后已有过7个科技发展规划,这些规划对中国科技的发展产生过重要的作用,已有对这些规划的研究主要集中于<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草案)>和<1978-1985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文章从科技政策史的取向对相关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规划的个案研究、规划的演变研究和其他专题研究三方面尚待深入研究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5.
带电作业是保证电网安全经济运行、提高设备完好率和供电可靠率,提高供电服务质量的重要手段。为了建设坚强智能电网,为了进一步降低设备停运率、提高供电可靠性、保障电网安全运行,国家电网公司提出要大力开展和推进配电网带电作业的发展。本文拟就目前配电网带电作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以及提出解决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基于浙江省在全国率先开展的以县为规划单元的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成果,研究了领域需求分析与系统服务功能、市县联动信息系统模型、信息系统的风险及其防范技术,开发了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并应用于台州市和天台县,经用户使用,认为可实现对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的数字化管理.  相似文献   

17.
《中国科技成果》2022,(6):72-73
数字化计量二次系统由独立合并单元、数字化电能表及光纤连接线组成,以光电式数字量和光纤网络代替传统计量二次系统的强电模拟信号和控制电缆,减少了传统计量二次回路的各种损耗,具有传输数据快、抗干扰能力强、电能计量误差小、设备运维安全性高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各电压等级变电站及配电网的电能计量.  相似文献   

18.
《1963-1972年科学技术规划纲要》是于1963年制定的第二个国家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对中国科技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一重要规划的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故事呢? 《1963-1972年科学技术规划纲要》(以下简称《十年科技规划》)是在《1956-1967 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以下简称《十二年科技发展远景规划》)所确定的主要任务基本完成的基础上,于1963年制定的第二个国家科学技术发展规划.聂荣臻在回顾该规划的制定及执行情况时说:"当时制定新的《十年科技规划》,总的目标就是要赶上60年代世界先进的科学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9.
王晓敏供稿 《科学大观园》2011,(21):I0002-I0003
1、委内瑞拉盖套房子仅42分钟:在委内瑞拉的巴伦西亚市有一个独特的住宅区.这儿的房子都是用塑料做的。每套塑料房的使用面积为70平方米,用一台机器生产这套房的墙体只需要42分钟,安装起来也很简单。  相似文献   

20.
1956年制定的"十二年科技规划",使中国在短短七八年时间内,跨入现代科学几乎所有领域的大门,但其"台前幕后"的故事至今鲜为人知. 1956年1月,中共中央提出"向科学进军"的口号. 同年开始实施的《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草案)》(下称"十二年科技规划")成为新中国科技发展的新起点. "'十二年科技规划'被公认为中国科技发展规划史上的成功案例.但在制定这一规划过程中发生在'台前幕后'的故事却鲜为人知."吴明瑜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