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我们今天生活的地理环境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有自然的因素,但更多是人为的因素———要发展就必须了解过去。一个人如果忘记了过去,就等于没有了记忆。没有记忆的人是不完整的,他的发展方向更无从谈起。——侯仁之语录  相似文献   

2.
听说拜泉县有一群野生梅花鹿,我有些不相信,因为在黑龙江的省城齐齐哈尔呆了这么多年,我从来没有听说过,更没有看到过。其实,就连许多当地人也没有着到过,甚至此前有关科研部门也未进行过相关研究,以至于我在写这篇文章时,都查找不到专家对这群梅花鹿的科学定论。  相似文献   

3.
记忆的奥秘     
人脑的“记忆闸门” 人的记忆靠大脑。大脑的记忆,按时间长短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短时记忆,如记得吃了什么早餐,当天的电视新闻内容等,这种记忆如同飞鸿踏雪泥,偶然留鸿爪,第二天常忘得一干二净。也正因为忘得快,大脑才有足够的空间及注意力去接收更新的事物。但是如果大脑完全没有办法让记忆长存在脑海中,人类就没有办法进步、学习。所幸,大脑具有留住信息的功能,即第二类记忆——长时记忆,  相似文献   

4.
大脑与记忆     
有人说过,人的任何知识说到底都是关于记忆的知识;而记忆则是大脑的功能之一。人脑的功能是世界上最复杂最高级和最完美的活动,对大脑功能的破译和模仿将会使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质的飞跃,比如IT行业的智能计算机,智能机器人等。但是迄今人类对大脑的认识仅限于皮毛,其中大脑与记忆的研究稍稍有一些内容。  相似文献   

5.
人们在古代时就知道记忆术。这是一种把记忆对象同另一些事物牵强附会地联系起来进行记忆的方法。它对记忆没有关联的事项和人名是有些效用,但用在其他地方是否有效,可就值得怀疑了。 现在,利用心理学和大脑生理学进行的研究,已在很大程度上弄清楚人是怎样进行记忆的。利用这些知识总结出来的记忆方法要比牵强附会的记忆术高明得多。  相似文献   

6.
正坐地铁是很多人选择的出行方式,但乘坐地铁必须对乘客随身携带的物品进行安检,有人就开始担忧:水果、食品和水等食物过了安检机,会有辐射残留吗?市场上也有一些辐照食品,这些食品有没有放射性,可以放心食用吗?食品照X光不会有残留市民王女士是典型的"地铁族",上下班都要乘坐地铁。她的挎包里总塞些水果,每次坐地铁过安检机时王女士就会担心,水果过安检机会不会被  相似文献   

7.
你见过昆虫打瞌睡吗?我敢打包票你没有见到过,肯定也没有听说过。不错,就连科学家以前都认为昆虫不需要睡眠,尽管他们承认睡眠是鸟类和哺乳类动物(包括人)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然而最近科学家发现果蝇每晚都会进入梦乡。  相似文献   

8.
重塑记忆     
<正>假如,你能去除一些让你伤心难过的记忆;假如,你能将一些全新的体验植入脑中;假如,你能轻松记住考试的所有内容……很多人都曾有过这样的幻想:如果自己拥有超强的记忆能力,就能轻松自如地记下周围人的姓名和模样,记忆各种数据资料,在考试测验中取得超好的成绩……  相似文献   

9.
腾月 《科学24小时》2013,(12):55-56,F0003
<正>正如宇宙学上存在着一个让所有物理定律都失效的"奇点"一样,信息技术正朝着"超人类智能"的奇点迈进。计算机科学家雷蒙德·库兹韦尔相信,这个信息奇点即将到来,那时,人工智能将超越人脑。这是真的吗?有不少人在记忆知识的时候或许会想,我的大脑要是台电脑就好了,可以一直记住那么多知识且永远都不会忘记。但是,如果真的把你的大脑变成电脑,你会同意吗?或许没有一个人愿意,  相似文献   

10.
正"我爱花,所以也爱养花。可我还没成为养花专家,因为没有工夫去作研究与试验。我只把养花当作生活中的一种乐趣,花开得大小好坏都不计较,只要开花,我就高兴。"老舍在其《养花》一文中曾有过这样质朴的表述。对于花园,也许很多人都有过想象:一个花园般的阳台,一间洒满阳光的花房。尤其是到了春天这个播种的  相似文献   

11.
你睡得好吗     
你睡得好吗?每天的睡眠时间充足吗?每天醒来后是不是感觉很舒服,没有疲劳感。也许你的回答恰恰相反,你觉得你的睡眠不够,而且是严重的不够。你也许还会说,现在的中学生都这样,功课重,作业多,做完作业就很晚了,自然是不能早睡,再说,现在社会竞争这么激烈,同学们不用功怎么行,不多花时间学习怎么能提高学习成绩。但你是否想过,以牺牲睡眠时间来换取学习时间会给我们带来什么?睡眠状况对人的生活、学习、心理都有直接影响,睡眠不足,会导致神经衰弱及其他心理疾病。睡眠在集中注意力以及与注意力相联系的学习和记忆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许多睡眠不…  相似文献   

12.
动态     
《科学24小时》2014,(10):40-41
美好的记忆是每个人都希望珍藏的,而痛苦的记忆则都希望从脑海中删除。能够抚平人们痛苦记忆带来的创伤,听起来似乎是难以实现的事情,但是有美国科学家声称,他们已经获得了突破性进展,发现了一种潜在删除大脑记忆中创伤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科学之友》2020,(6):64-65
正日常生活中,你可能偶尔会有这样的感觉:明明眼前的事是第一次发生,却有一种异常的熟悉感。人物的表情、对白,甚至周围环境的摆设,都好像曾经发生过,但是这种熟悉感往往一闪而过。有的人甚至认为,这是一个人前世记忆的闪现,是灵魂存在的证明。其实这是再正常不过的生理现象,科学家称之为"既视感"。  相似文献   

14.
记忆与学习     
记忆是大脑最重要的功能之一,我们的知识都是以记忆为基础而构建的。每一个想法、每一次行动以及每一种自我特征都来源于记忆。没有记忆,我们的所有经历都会变得毫无价值。一位脑科学家的话  相似文献   

15.
心理咨询室老师:我是一名高中生,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听说过这样一个笑话:说是有一个人站在街上向天上看,过了没多久,他身后就站了一大群人,跟着他一起朝天上看,其实天上什么都没有。当时我听了这个笑话觉得这些人真傻,他们的行为很可笑。可是现在我发现自己也有点像他们一样了,比如某个同学买了一件衣服,从内心讲我并不认为这件衣服好看,可是同学们都说好,我也就会认为它好看,而且也会要求家长去买一件。再比如同学们经常一起到网吧去玩游戏,我知道这样会耽误学习,可同学们都说偶尔去去没问题,自己也就跟着去了。有时在课间休息的时候,同学们…  相似文献   

16.
很多资料上都这样记载:人的大脑可以记忆一亿本书的信息量。我们通过下面的简单计算就可以发现该数字有问题。假设每本书有200页,每页有500个汉字,则五亿本书就有50万亿个汉字。已知大脑中约有150亿个神经元。50万亿个汉字/150亿个神元=8333.3个汉字/神经元。也就是说要记忆五亿本书的信息量,每个神经  相似文献   

17.
我对两个物理现象的认识吴耀棠1.物体运动,大家都见到过,普遍存在于我们周围。我们人能够在地球上运动,必须用脚蹬着地球,地球就向反方向推我们前进。人所以能这样是有条件的。那就是必须要有地球同时存在,假如没有了地球,只有我们孤零零的一个人,不论我们的脚无...  相似文献   

18.
记忆对每个人的一生都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处于学知识长本领阶段的学生,记忆更是每天必不可少的宝贵财富.但学生们却常在记忆观念、记忆方法方面陷入诸多误区,以致影响了学习甚至于前途.具体的表现大致有两种:一是有些学生,尤其是文科生,平时不抓紧复习,一到考试前就搞突击,而考出来的成绩却并不很差,因而洋洋自得;还有一种是平时刻苦学习,从早到晚都在读啊背啊,而一旦考试,成绩却并不理想.以上现象反映出学生陷入了误区:①平时不必重视记忆的积累,因而临阵磨枪--不快也光,②记忆就是死记硬背.  相似文献   

19.
文心 《科学之友》2006,(4):88-88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座断背山,只是你没有上去过。往往当你终于尝到爱情滋味时,已经错过了,这是最让我怅然的。  相似文献   

20.
记忆之谜     
有一个40来岁的女病人葛露利亚得了一次脑病毒感染后,完全丧失了记忆力。凡是她刚读过、看过的东西,很快就忘得一干二净;刚见过面的熟人,人一走,就忘了;刚发过脾气或遇到激动人心的事情,不到一分钟的工夫,什么都忘了。使科学家们感到奇怪的是,她依然能够学会把数据输入到电子计算机中去的成百条程序和条例。 记忆到底是什么?它储存在大脑的哪一部分?为什么印度门格洛尔的拉嘉·斯里尼瓦森·默哈德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