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惠永正 《科学通报》1981,26(20):1240-1240
研究有机萃取剂的化学结构与萃取性能的关系是实现高效能萃取剂分子设计的重要途径,已被认为是萃取化学研究的组成部分。以往这类研究一般均限于考察某一结构效应,因此较难对分子结构的总特性作出评价。模式识别是近年发展起来的借助电子计算机分析多维数据的有效方法。本文系报道应用模式识别法研究某些有机磷化合物的多种结构因素对萃取铀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龚钰秋 《科学通报》1987,32(23):1799-1799
迄今,在金的萃取化学研究中,以中性含氧萃取体系为最多。我们曾对含有碳氧、硫氧和磷氧的萃取剂对金的萃取作过报道,新近,又有芳香氮氧化物用于金和铂族金属的萃取研究和金的固体络合物的合成,但用脂肪氮氧化物TOAO萃取分离金未见报道。因此,开展中性氮氧萃取剂对金的萃取及其络合物的研究将是有意义的。本文以TOAO为萃取剂,从  相似文献   

3.
1974年研究了几种氯化S-烷基异硫脲液-液萃取铂族金属。我们发现此萃取剂对于Au(Ⅲ)离子亦有较好的萃取性能。试验方法试剂:氯化S-十二烷基异硫脲系按文献的方法制备,产品熔点为124~125℃(未校正)。  相似文献   

4.
《科学通报》2021,66(25):3261-3271
金属卤化物作为一类新型光电材料,在发光二极管、太阳能电池、光电探测器、激光器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其晶体结构丰富且易被调节,通过在分子尺度上的控制,可由三维(3D)逐渐扩展至二维(2D)、一维(1D)及零维(0D).与三维金属卤化物相比,低维金属卤化物通常展现出更大的结构扭曲、更强的量子限域效应以及显著提升的激子结合能,使其成为在照明和显示领域备受关注的高效发光材料.现阶段,低维金属卤化物结构和光学性调控在依赖于传统化学手段的同时,也能够通过高压等物理手段完成.与传统化学调控手段不同,高压技术能够在不改变化学组分的前提下,对金属卤化物的结构和性能进行连续调制.本文首先介绍了传统化学手段对金属卤化物的结构和光学性质调控,随后讨论了高压技术在金属卤化物结构演变和光学性质优化方面的应用,重点阐述了其结构与光学性能之间的内在联系.本文为发光低维金属卤化物的合理设计与精准合成提供了重要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龚钰秋 《科学通报》1986,31(1):28-28
在金的萃取化学研究中,人们对醇、醚、酮、酯和胺类萃取剂研究较多。在含磷酰基的萃取剂中研究得最多的要算磷酸三丁酯,还有烷基膦氧化物、芳香膦氧化物虽有用于铀、铌和钽等三元混配络合物的固体合成,但用于金的萃取及相应络合物的制备方面还未见报道.本文以TPPO为萃取剂,苯为稀释剂,从盐酸溶液中萃取金,用多种物理化学方法确定了  相似文献   

6.
萃取有机相中凝胶态的形成与FT-IR光谱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沈玉华 《科学通报》1997,42(1):37-41
从70年代末吴瑾光等发现皂化酸性萃取剂是一个形成油包水型微乳状液(w/o mi-croemulsion)的过程以来,萃取有机相的聚集态结构研究越来越受到萃取化学家和胶体化学家的重视.各种传统的测试手段(如金属离子的液液分配平衡、界面张力的测定等)及现代化实验方法如FT-IR,NMR,TEM,LS(光散射),PCS(光子相关光谱)等被用来研究萃取有机  相似文献   

7.
《科学通报》1977,22(1):36-36
1966年Seeley和Crouse研究以二甲苯为稀释剂的氯化三烷基甲铵(N-263、Aliquat-336)对于63种金属萃取吋,报道了由盐酸—氯化锂或盐酸介质中萃取铂族金属的数据。1968年Campbell报道了氯化三烷基甲铵对钯和铑的萃取和反萃。他们的数据都是放射剂量测得的。从电解镍的阳极泥和砷铂矿的处理溶液中提取铂族金属,都是在盐酸或氯化物介质中。鉴于此萃取剂对于铂族金属有较好的萃  相似文献   

8.
徐元植 《科学通报》1986,31(4):275-275
芳香羟肟类化合物作为铜(Ⅱ)的特效萃取剂,已广泛地应用于湿法冶金工业。研究铜(Ⅱ)-芳香羟肟类配合物的结构与其萃取性能之间的关系,对于合理选择或设计配体的结构,可以提供有用的依据。 由于铜(Ⅱ)离子的顺磁性,ESR波谱能为这类配合物的结构提供重要的信息。我们曾报道过这类配合物在室温下的ESR波谱。近年来,O'Brien报道了某些商品羟肟类萃取剂如:SME-529,P-50以及Lix-63等的铜(Ⅱ)配合物的ESR波谱。 为了进一步研究这类芳香羟肟萃取剂对铜(Ⅱ)的萃取能力,我们合成了上述芳香羟肟类  相似文献   

9.
蔡起秀 《科学通报》1982,27(8):479-479
近年发展起来的萃取色层对研究纸层析与液液萃取间的关系是较有成效的,我们的研究工作表明萃取剂结构的极性效应和空间位阻在反相纸层析与溶剂萃取过程中对金属络合反应的影响是相似的,因此应用反相纸层析技术作为萃取过程的模拟是可行的,它具有操作方法简便,快速及节省试剂等优点。本文选用类型相同,分子量差别不大的八种烃基膦酸单辛酯:苯基膦酸单正辛基酯(Ⅰa),苯基膦酸单异辛基酯(Ⅰb),苯基膦酸单仲辛基酯(Ⅰc),邻甲苯基膦酸单正辛基酯(Ⅱa),邻甲  相似文献   

10.
过渡金属原子簇化合物的合成化学与结构化学是当前化学学科中比较活跃的领域,这个领域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对某些催化过程以及生化活性的认识,同时也必然会促进合成化学  相似文献   

11.
黄春辉 《科学通报》1989,34(14):1077-1077
自从Jensen于1959年合成了一系列1-苯基-3-甲基-4-酰基吡唑啉酮-5以后,作为一类重要的萃取剂和位移试剂,它们已被广泛地研究和应用。我们曾合成了一系列在4-位上为卤代乙酰基的吡唑啉酮,并就它对稀土元素的萃取性能进行了研究。这类萃取剂与中性萃取剂一起具有一定的协萃性能。作为系统研究的一部分,我们合成了稀土系列的1-苯基-3-甲基-4-三氟乙酰基吡唑啉酮-5(HPMTFP)和三苯基氧化膦(Ph_3PO)的协萃络合物RE(PMTFP)_3·(Ph_3PO)_2(RE=La—Lu及Y,除Pm外),并对其中Nd(PMTFP)_3(Ph_3PO)_2的红外光谱及单晶结构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丁二润 《科学通报》1998,43(2):222-223
过渡金属原子簇化学是当今化学学科中非常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由于它对合成化学和理论化学具有重要意义,以及它在催化和超导等方面的应用前景,而倍受各国化学家的重视.金属交换反应是一种重要的合成异核金属羰基簇合物的途径[1].我们也曾经研究了以SFeCo2(CO)9为前体簇合物与金属交换剂Na[M(CO)3CpC(O)R](M=Mo,W;R=H,CH3,C2H5O)之间的反应,合成了一系列杂原子四面体簇合物[2].本文首次合成了两种新型的金属交换试剂:Na[(CO)3MCpC(O)C6H4C(O)CpM(CO)3]Na[M=Mo(3),W(4)],这类交换剂可与…  相似文献   

13.
张正斌 《科学通报》1979,24(21):980-980
海水中纯金属的电化学电位,是海洋环境中金属腐蚀和保护研究的一个最基本的物理-化学量。它不仅在腐蚀理论上,是确定某一腐蚀体系的阳极或阴极、估计在某一金属结构物上不同金属的配伍性等等的依据;而且在防腐技术上,是电化学防腐中选择阳极材料,金属-涂料保护层等等研究上都必不可少的一个基本参数。此外,它也是研究海水中氧化-还原反应的一个最基础的物理-化学量。  相似文献   

14.
中国科学家在大块非晶材料领域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卫华 《科学通报》2008,53(6):617-617
块体金属玻璃是通过现代冶金的方法, 抑制合金熔体的形核和长大, 保持液态的长程无序结构, 从而获得具有与玻璃类似结构的合金材料(称之为非晶化或玻璃化). 因而, 块体金属玻璃是兼有液体和固体、金属和玻璃特征的金属合金材料. 它具有许多独特、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能. 研究发现, 几乎所有的物质都可以被玻璃化, 但使金属合金玻璃化是最困难的, 因为金属合金的形核和长大过程非常快, 很难控制[1,2]. 因此, 虽然玻璃材料的制备和发展历史已有几千年, 但金属玻璃的历史只有几十年. 而且由于金属玻璃具有非同寻常的力学、物理和化学性能, 自它诞生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 短短的几十年间, 金属玻璃已经在很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同时, 金属玻璃材料的出现拓展了凝聚态物理的研究内容和视野, 金属玻璃为研究很多凝聚态物理问题提供了模型材料, 玻璃物理或非晶态物理已成为材料和凝聚态物理领域的前沿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5.
李冕  倪文秀  詹顺泽  周小平  李丹 《科学通报》2014,(15):1382-1397
超分子配位化学是当今化学学科的前沿研究中最为中心和发展最迅猛的分支之一.其中晶体工程,尤其是金属一有机框架材料的合成、结构和功能,正引起国内外越来越多的化学工作者的关注和参与.本文结合本课题组的研究成果,简要总结了超分子配位晶态聚集体的自组装合成、结构和功能方面的若干规律.主要介绍了原位反应与模板合成,调控构筑基元的尺寸、形状、连接性、相互弱作用等结构策略,以及发光金属一有机框架材料的热致变色、化学传感等功能,并简要阐述了构效关系,为今后进一步研究开发光功能金属一有机框架材料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二(2-羟基苯乙酮肟)-铜(Ⅱ)的分子与晶体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康靖 《科学通报》1985,30(4):266-266
羟肟类化合物萃取铜与电极工艺相结合是近十年来溶剂萃取应用的重大进展。2-HO-5-C_9H_(19)-C_6H_3C(NOH)CH_3(SME-529)是对铜有较高选择性的萃取剂。这类化合物的萃取机理虽有报道,但其萃合物的晶体结构尚未见记载。研究这类羟肟络合物的分子结构对进一步确定萃取机理及研制高效萃取剂均有重要意义。我们以邻羟基苯乙酮肟为模型化合物,并由它制得二(2-羟基苯乙酮肟)-铜(Ⅱ)[Cu(C_8H_8NO_2)_2]。并用X射线衍射法测定了这个萃合物晶体的结构。  相似文献   

17.
马兴瑾  彭华龙  杨慧丽  刘崇波 《科学通报》2019,64(31):3188-3195
多孔碳材料由于其较高的比表面积、质轻、电磁衰减能力强等特点,作为吸波隐身材料获得科学家越来越多的关注.金属-有机骨架(MOFs)材料由于其有序规整的结构,以及结构和功能可设计性等优势而成为材料化学各个领域的研究热点. MOFs经高温煅烧可制备结构有序的多孔碳复合材料,近年来在电磁波吸收方面也有优异的表现.本文综述了基于MOFs的多孔碳复合材料作为微波吸波剂的吸波性能、优势、制备方法和在吸波方面的研究现状,并展望了基于MOFs的多孔碳复合吸波材料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刘让苏 《科学通报》1985,30(14):1059-1059
由于非晶态合金具有许多优异的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在材料科学领域内,受到科学家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尤其是对有重要发展前途的铁族金属(Fe、Co、Ni)-类金属非晶态软磁合金,已开展了相当广泛的实验研究。但对其非晶形成能力与类金属含量的关系的微观机理尚不够清楚。为此,本文试图从作者新近提出的“双层单元结构模型”出发,在文献[1,2]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分析其“双层组合单元”的结构层次,探讨其类金属原子在模型中的具体分布,并从化学短程序键合强弱的观点,导出在金属-类金属三元系非晶合金中:当类金属总含量为  相似文献   

19.
梁映秋 《科学通报》1984,29(4):210-210
一、引言自从Jensen将1-苯基-3-甲基-4-苯酰-吡唑酮-5(以下简称HPmbP)引用为螯合萃取剂后,由于它在分离分析各种金属方面所表现的优良性能,引起了人们广泛的研究。Roy等曾报道他们合成了Ln(PmbP)_3·nH_2O以及它和乙醇等加合物。Okafor等报道他们合  相似文献   

20.
李薰 《科学通报》1963,8(11):1-1
金属与合金的用途主要是由性能来决定的,而影响性能的因素首先是它们的成分和结构。因此,研究成分、结构和性能变化之间的关系,寻找导致这种变化的科学原理或规律,以指导金属材料质量的提高和合金品种的发展,是金属科学工作者长期以来的努力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