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今年以来,与美国在中东连遭挫折、少有作为的情况适成对照,苏联在中东的外交活动相当活跃,其影响明显回升。从三月开始,苏联先后派出了包括苏共政治局委员、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阿利耶夫等在内的党政要员访问了叙利亚、伊拉克、黎巴嫩、约旦、科威特和埃及等国。此外,莫斯科市副市长还访问了以色列。与此同时,应邀访问苏联的阿拉伯国家的领导人有伊拉克和叙利亚的副总统、科威特国防大臣等,这些  相似文献   

2.
半月述评     
最近一个时期中,社会主义国家继续采取了积极主动的外交措施:以苏联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米高扬为首的苏联政府代表团访问了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缅甸,越南、中国、蒙古等国;瑞典首相应邀访问了苏联,同苏联发表了联合公报;继马林科夫之后,苏联国家领导人布尔加宁和赫鲁晓夫将于4月18日到英国进行访问;在伦敦裁军小组委员会上苏联又提出了新的裁军建议;我国对外贸易部部长叶季壮访问了埃及和苏丹。这些措施都有助于各国间的友好合作,促进国际局势的进一步缓和。另一方面,菲律宾的反美浪潮正日益高涨,锡兰亲西方的集团已在选举中遭到失败。北大西洋集团中最小的成员国冰岛,也要求修改冰美"防御协定",撤退美国驻  相似文献   

3.
9月12日由主席洛敦·林钦率领的蒙古议会代表团抵京访问我国。 13日布基纳法索外长让一马克·帕尔姆开始访问我国。 14日巴解执委会主席阿拉法特昨今访问欧洲议会。 15日匈牙利和以色列总理在布达佩斯举行非正式会谈。塞浦路斯希土两族领导人在尼科西亚开始正式会谈。国际“反饥饿计划”组织授予津巴布韦总统穆加贝1988年度非洲杰出领导人奖。 18日中国特使、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慕华访问斯里兰卡。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就同亚太国家关系等问题发表重要讲话,并提出新建议。欧共体和欧洲自  相似文献   

4.
英国首相麦克米伦于2月21日至3月3日到苏联去进行了十天的访问。陪同他前去访问莫斯科的英国代表团团员包括外交大臣劳埃德,外交部首席副次官迪安和外交部助理次官墨莱、奥尼尔和安东尼·朗博耳德,内阁秘书布鲁克,外交部新闻司司长侯普、北部司司长布赖姆劳,贸易部负责人荷南以及英首相的私人随员等共三十人。麦克米伦抵莫斯科后,受到以赫鲁晓夫为首的苏联领导人的热烈欢迎。在访问期间,麦克米伦和苏联领导人进行了一系列重要的会谈,并且访问了基辅和列宁格勒。麦克米伦和苏联领导人的会谈于3月3日结束,并且发表了公报。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对于苏英会谈公报都表示欢迎。麦克米伦的访苏是为大家所注意的一件大事。英国首相在这个时候对苏联进行战后十四年来的第一次  相似文献   

5.
10月26日日本首相和外相分别会见在日访问的苏联最高苏维埃代表团团长库纳耶夫. 洛塔尔·施佩特当选为联邦德国参议院议长. 苏联领导人契尔年科在欢宴蒙古领导人时说,苏中关系正常化有助于亚洲局势健康化.意大利公布刺杀罗马教皇案的调查报告并决定将保加利亚人安东诺夫  相似文献   

6.
半月述评     
铁托总统访问苏联最近以来,受到世界公众和舆论极大注意的重大国际事件之一,就是南斯拉夫总统铁托应苏联政府的邀请,到苏联进行的访问,以及在访问期间苏南两国政府领导人举行的会谈。 6片2日,铁托总统到达莫斯科,他表示他这次访问是怀着衷心的敬意和南斯拉夫各族人民对苏联各族人民的最好祝愿的。在莫斯科和在讯问过程中所到过的各个地方,铁托总统都受到了苏联政府和人民最诚挚的、兄弟般的热烈欢迎和极其友好的款待。  相似文献   

7.
由于苏联和人民民主国家和平外交政策的推动,在一切爱好和平国家的努力之下,总的国际局势近来已在趋向进一步的缓和。在西欧,今年以来,西欧人民反对战争、要求和平中立的意願已形成舆论的主流。这就使得英法等许多西欧国家的政府在拟订外交政策的时候不能不对这些要求加以考虑。苏联国家领导人布尔加  相似文献   

8.
在这友好访问和各国国家领导人之间的个人接触频繁的时日里,莫斯科刚刚送走法国总理摩勒不久,又迎接了从亚得里亚海畔来的贵宾——南斯拉夫总统铁托和他的随行人员。这个在一年前就已传出消息的访苏之行,决不象西方国家曾经预测和希望的那样,只是“合乎国际外交程序”的酬答性访问而已。它的意义要远比这重大得多,正象铁托总统在临行前发表的声明中所说的:“应当认为,我们访问苏联是我们两国关系极其迅速地正常化和建立了友好合作联系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西欧与苏联、东欧的关系中正在出现一些新的动向。最近,苏联外长葛罗米柯访问了西德,法国外长谢松定于2月中访苏。去年底波兰宣布中止军管并释放了原团结工会领导人瓦文萨之后,西欧对波兰局势的反应较前有所平静。与此同时,苏联新领导频频向西欧发动和平攻势,今年初华约集团还向北约提出了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新一届政府上任已经一年。一年来,中国外交出现了值得注意的变化,可以初步总结出下面四大新特征。第一,重视新兴国家,推动国际力量格局的平衡发展。传统上,中国外交以大国关系为核心,其中对美外交是关键。可是在新一届政府上任之初,国家领导人没有选择访问传统西方发达国家。国家主席习近平首次出访选择了俄罗斯,随后到访南非,参加在那里举办的"金砖国家峰会"。两个月后,习近平的第二次出访选择了拉美。随后他又历史性地访问了中亚。总理李克强先去了南亚,随后到访东南亚;国家副主席李源潮初访南美。不到一年,中国领导人对"金砖国家"(除巴  相似文献   

11.
编辑后记     
苏联同南斯拉夫两国之间的关系,一年来有了迅速的发展,最近南斯拉夫总统铁托的访问苏联和在莫斯科举行的两国领导人的会谈,更具有十分重大的国际意义。陈维同志的“苏南友好合作的新发展”一文,就苏南两国关系的现状和广阔远景作了分析。美国和李承晚集团一贯企图破  相似文献   

12.
今年9月2-5日苏联第五次非常人民代表大会做出了改变苏联最高国家权力结构的决定。根据大会通过的《关于苏联总统和10个共和国领导人声明中提出的过渡时期重要措施的决议》以及《过渡时期苏联国家权力机构和管理机构法》,在新的国家权力结构中,取消了于1989年5月建立的苏联人民代表大会,代之以权力不再平等的两院制的苏联最高苏维埃和苏联国务委员会。  相似文献   

13.
《奇闻怪事》2013,(3):19
1956年4月,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和布尔加宁对英国进行了首次访问。两位领导人是乘坐当时苏联海军最现代化的舰艇"奥尔忠尼启则"号巡洋舰抵达英国的。笔者作为随行记者目睹了后来所发生的一切。4月18日,"奥尔忠尼启则"号巡洋舰顺利抵达英国朴次茅斯港,英国首相安东  相似文献   

14.
在苏联政权存在的七十几年里,苏联共产党的历届领导人都对其国家政治体制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改革,但都未能解决好这一问题,从而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带了严重的后果,本文从苏联政治体制改革这方面入手,对苏联解体与苏联政治体制改革的关系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马维英 《世界知识》2014,(18):42-43
<正>8月21至22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蒙古国进行国事访问。这是中国国家领导人时隔11年再次访蒙、也是习近平就任中国国家主席后首次访蒙、更是中国国家最高领导人进行的为数不多的"点穴式"访问,被誉为"走亲戚式"的访问。与以往不同之处在于,此次访问,政治安全合作被提到重要议程,这也可以看作中国对蒙战略政策的一种微调。  相似文献   

16.
外交动态     
<正>李克强总理赴欧举行第二十一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第八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并正式访问克罗地亚4月8日~12日,经中欧双方商定,并应克罗地亚总理普连科维奇邀请,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赴布鲁塞尔欧盟总部出席第二十一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赴克罗地亚出席第八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并正式访问克罗地亚。4月9日下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布鲁塞尔欧洲理事会总部同欧洲理事会主席图斯克、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共同主持第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50年代中叶相继发生的波兰、匈牙利危机,极大地震动了社会主义阵营。苏联作为社会主义国家老大哥在处理社会主义国家和兄弟党关系时,不能摆脱旧的思维与模式,干预兄弟党事务甚至他国内政,导致矛盾复杂和升级。在中国共产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密切关注和真诚帮助下,苏共领导人适时调整了应对策略和措施,最终使危机得到了缓解。中国共产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做法给以后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和政府如何处理党际、国际关系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18.
沈志华  董洁 《世界知识》2011,(13):16-18
1953年朝鲜停战协定刚刚签字,朝鲜领导人金日成首先想到的寻求经济援助的对象是苏联。但是,莫斯科的热情并没有朝鲜人期望和宣传的那么高。然而,这一年金日成在访问中国后,却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收获。  相似文献   

19.
科界要闻     
正中国科协代表团访问美国、哥斯达黎加、智利5月14—24日,中国科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徐延豪率中国科协代表团应邀赴美国、哥斯达黎加、智利访问。代表团此行的主要任务是加强中国科协与上述国家相关机构在科学传播、科技政策制定及STEM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并邀请相关机构领导人和专家出席将于2018年9月在北京举办的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从而推动建立、完善中国与美国、哥斯达黎加、智利等国家的双边科技人文交流机制。  相似文献   

20.
孙岩峰 《世界知识》2014,(15):50-51
<正>日前,习近平主席参加了于巴西举行的第六届金砖峰会,首次以国家主席身份访问巴西、阿根廷、委内瑞拉和古巴,主持召开了中国与拉美国家领导人会晤,并宣布了若干推动中拉发展的重大举措,签署上百项双边合作协议。中拉关系将借习主席此次出访东风,迎来新机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