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CDMA中切换参数的设置及其对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简述蜂窝移动通信切换过程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CDMA (码分多址联接)系统软切换的参数设置,并借助模拟软件CE4进一步分析了软切换参数设置对系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在简述蜂窝移动通信切换过程的基础上 ,重点讨论了 CDMA(码分多址联接 )系统软切换的参数设置 ,并借助模拟软件 CE4进一步分析了软切换参数设置对系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CDMA系统软切换技术的发起、过程,和参数设置对系统性能的影响,以及在实际工程中,如何利用三个指示值分析软切换失败的原因,对于CDMA网络建设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4.
聂晶 《广东科技》2010,19(24):66-67
3G技术中的WCDMA、CDMA2000在很多国家已经相对成熟运营,中国的TD-SCDMA相对另外两种技术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如接力切换技术,但是对于这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技术,在未来网络的发展融合中也有着更大的挑战。本文分析了切换技术,作为3G技术研究的工作,以期待对3G技术有更深层次的研究。并介绍3G移动通信系统三种不同技术标准分别采用的切换技术,包括软切换的实现过程,硬切换发生的场合,接力切换的工作原理等。  相似文献   

5.
主要研究了CDMA移动通信系统中软切换和系统容量之间关系,介绍了CDMA系统软切换的过程以及软切换所涉及的关键参数,通过CDMA系统容量的计算方法分析得到软切换对系统容量的增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并且在此基础上通过使用仿真工具CE4仿真得到在软切换状态下移动台发射功率和基站接收功率以及不同移动台的切换控制比例对于基站接收功率的影响,从而得出软切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系统容量的结论,对实际系统参数的设置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张慧香 《科技咨询导报》2010,(18):31-31,218
介绍3G移动通信系统三种不同技术标准分别采用的切换技术,包括软切换的实现过程,硬切换发生的场合,接力切换的工作原理等。  相似文献   

7.
杨芳 《科技信息》2012,(16):255-256
软切换技术是蜂窝移动网络的特点之一,被用于保证无线资源在小区内和小区间变换时的连续性。由于关系到系统对用户提供的服务质量,所以对于CDMA移动通信系统而言,软切换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小区边界处的呼叫服务质量,并且还与网络的负载情况有紧密的联系。本文首先介绍了CDMA的软切换技术特点和软切换的基本过程,然后重点分析了导频加入门限、导频丢弃门限、导频比较门限、导频丢弃定时门限等参数以及这些参数对系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CDMA网络中移动IP的快速切换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未来全IP CDMA移动通信系统采用移动IP技术来支持用户的移动性,而标准移动IP存在着较大的切换延迟,不能满足实时业务和延迟敏感业务的要求,因此快速无缝切换技术已经成为解决移动性问题的热点.针对在全IPCDMA网络中MN的无缝切换要求提出了L2T的解决方案.该方案在提前时间选得合适时可以消除注册时延对CDMA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卢汉西 《广东科技》2010,19(8):77-80
本文首先介绍了CDMA2000的软切换技术特点,软切换中的导频集的维护及软切换的过程。然后重点分析了导频加入门限、导频丢弃门限、导频比较门限、导频丢弃定时门限等参数对系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随着全球第3代通信时代的到来,CDMA显示出了越来越诱人的魅力.对于CDMA另一通讯特征—软切换技术作出了简要分析,对IS-95A软切换的性能要求及移动台的设计作出了必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11.
接力切换是TD-SCDMA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技术的不成熟和种种原因,接力切换并未在现有网络系统中完全实现。提出了一种基于硬切换并带有接力切换部分特点的切换模式,该模式基于硬切换的演变而来,同时又借用智能天线产生的定位信息,不仅缩短了切换延时而且相对接力切换减少了信令交互的复杂度。基于3GPP的各项标准,按照这种切换模式分析了同步同频和异步异频时的切换具体时延,为将来的TD-SCDMA网络规划和优化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接力切换是TD-SCDMA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技术的不成熟和种种原因,接力切换并未在现有 网络系统中完全实现。提出了一种基于硬切换并带有接力切换部分特点的切换模式,该模式基于硬切换的演变而 来,同时又借用智能天线产生的定位信息,不仅缩短了切换延时而且相对接力切换减少了信令交互的复杂度。基 于3GPP的各项标准,按照这种切换模式分析了同步同频和异步异频时的切换具体时延,为将来的TD-SCDMA网 络规划和优化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从第3代移动通信技术发展趋势看,CDMA2000、WCDMA、TD—SCDMA,3种技术体制最具潜力,是未来3G主流应用技术。本文分析比较了WCDMA软切换算法与CDMA2000软切换算法,并对其应用特点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4.
张建华  王彩红 《甘肃科技》2006,22(7):63-64,28
本文综述了中国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TD-SCDMA),它是基于同步码分多址技术(SCDMA)的未来陆地通信系统,广泛采用了智能天线、接力切换、软件无线电和联合检测技术,工作于TDD方式,并指出了该系统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5.
该文结合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分析了第一代的AMPS、第二代的GSM、CDMA以及第三代的TD-SCDMA系统中的切换技术,探讨了未来移动通信切换技术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主要针对现阶段CDMA系统中传统软切换算法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在多业务模式下进行软切换算法的优化,优化算法对不同的业务类型进行分类并标定优先级,兼顾小区负载平衡,达到各小区之间负载平衡和资源的合理利用的目的。仿真结果表明,优化算法显著降低了切换中断率,提高了系统性能,显示出较大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7.
CDMA网络中移动IP的快速切换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未来全IPCDMA移动通信系统采用移动IP技术来支持用户的移动性,而标准移动IP存在着较大的切换延迟,不能满足实时业务和延迟敏感业务的要求,因此快速无缝切换技术已经成为解决移动性问题的热点。针对在全IPCDMA网络中MN的无缝切换要求提出了L2T的解决方案。该方案在提前时间选得合适时可以消除注册时延对CDMA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CDMA软切换因子对系统资源占用的影响,提出降低欺切换因子的四种方法。实际案例说明,降低歇切换因子在CDMA网络中取得了容量和质量的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9.
主要针对现阶段CDMA系统中传统软切换算法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在多业务模式下进行软切换算法的优化。优化算法对不同的业务类型进行分类并标定优先级,兼顾小区负载平衡,达到各小区之间负载平衡和资源的合理利用的目的。仿真结果表明,优化算法显著降低了切换中断率,提高了系统性能,显示出较大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20.
提出用于CDMA系统上行信道的利用时间转换技术的空—时多用户检测算法,并给出了具有阵列天线的CDMA系统的设计和分析.基于DCMA编码和它们的空间信息,提供了结合阵列形式的WLS多用户检测算法,推导出干扰加噪声率(SINR)和误码率(BER)的计算公式.仿真结果表明,WLS多用户检测器是有效的.有阵列天线的CDMA系统比目前CDMA系统有更高的系统容量和更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