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郭沫若《天狗》一诗中的天狗形象,充分体现了五四时期彻底否定旧世界的反叛精神,也反映出了泛神论思想及惠特曼的浪漫主义精神对郭沫若五四诗歌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从美学范畴来看,中国的浪漫主义是古典的传统,庄子、屈原、李白,一脉相承。在文学史上“五四”时期浪漫主义可以说是对这种传统的继承,但是作为一种思潮则被认为是来自于西方。作为最早举起浪漫主义大旗的郭沫若,浪漫主义影响了他早期的所有诗歌创作。  相似文献   

3.
论郭沫若的翻译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沫若是一位在中国翻译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翻译家。他的翻译理论与实践,特别是诗歌翻译与戏剧翻译的成就,不但影响着创造社,也影响着一个时代的译坛和文坛。对郭沫若翻译思想的研究,将有助于对“五四“新文学及“五四“翻译文学的研究,也有助于对中国现代文学史及现代翻译文学史的梳理。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现代史上,郑学稼以"第四种人"著称。对早期郭沫若,有过别具一格的论述。郑学稼论郭,主要从郭沫若与创造社、浪漫主义文学和左翼文学的关联中展开。如果说创造社是中国文学史中浪漫主义的符号,郭沫若的名字,则是浪漫主义时期的代表。其中《少年维特之烦恼》的翻译,更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独放异彩的珍珠。郭沫若从浪漫主义文学转到普罗文学,成为中国现代文学政治化的表征,而文学政治化也正是左翼文学的病源。  相似文献   

5.
本文历时地考察了中国现代小说所受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影响的具体表现形态及其特征。文章认为“五四”作家对浪漫派文学的吸收一是它所特有的暴烈的反抗精神;二是它感伤、忧郁和孤独的情调;三是对浪漫主义的自然观的接受;四是浪漫主义传奇性特色。在艺术上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强调感情的抒发,强调自我表现,体式上的散文化和诗化及现代派文学的影响等。30年代中国现代小说的个人抒情小说和田园抒情小说及浪漫传奇小说都有了新发展。40年代以无名氏、徐评为代表的“后期浪漫派”小说可以算是浪漫主义在中国现代小说中的最后一个余波。  相似文献   

6.
从浪漫主义的爱情这一角度分析《女神》的爱情描写,可以发现郭沫若以《女神》将新诗带入发展的高峰.《女神》一直被看作五四狂飙突进精神的代表,同时它也为诗歌的浪漫主义开启了道路,并影响了后继者的诗创作,诗作在浪漫主义的统领下充满了张力,流露出的爱情也更加感人.  相似文献   

7.
创造社是“五四”文坛颇具争议的文学社团之一。应该说它的翻译与它的创作一样。是中国现代文学及翻译文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页。沿着郭沫若、成仿吾、郁达夫走过的翻译道路。追溯创造社与文学研究会的翻译论争,或许可以让我们重识创造社在“五四”文坛及中国翻译文学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郭沫若历史剧以抒情、瑰丽的浪漫主义为基调,但前、中、后三个阶段的创作风格却有一定的差异。前期的诗剧更近于同期的浪漫主义诗作,但有的短剧还不成熟。中期的《屈原》是浪漫主义的巅峰之作,《孔雀胆》则是一部具有转型意义的作品。其后,写实因素在郭沫若历史剧的创作中,不断有所介入并对创作风格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9.
沫若情结与新文学浪漫主义的流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新文学80余年浪漫主义的阶段性特征为背景,运用艺术文化学、符号学理论对郭沫若的文化心理进行深度探讨,认为“沫若情结”与新文学功利浪漫主义有着密切的联系,功利浪漫主义的存在是20世纪中国浪漫主义文学萎顿、消解的主要原因。本文开启了一条别具特色又引人深思的文学思潮研究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李晓燕 《科技信息》2008,(18):128-128
共同的政治和艺术上的竟合阅历,使郁迭夫与郭沫若都表现出浓重的浪漫主义风格,但二者又各自展现出不同的特色。郁迭夫的作品所表现出来的是低格调的,消极浪漫主义,在很大程度上创造出的是一种病态美、忧郁美,带有殉情主义的感伤,而郭沫若浪漫主义创作风格则形成了一种奔放、飘选、积极向上的浪漫主义,其风格表现出一种崇高美、阳刚美,带有理想主义激情。  相似文献   

11.
论文从历史的角度考察了黄修己先生从作家研究和文学思潮研究起步,到独立的文学史著述进而到学术史整理这一宏阔的的学术研究理路,指出其实证的研究方法和科学的研究精神,总结了他对中国现代文学学科的独特贡献,认为其不断修订与自我超越的学术研究心态在当下普遍浮躁的学术语境中值得珍视。  相似文献   

12.
黎锦熙先生是杰出的教育家,培养了毛泽东这样杰出的学生,毛泽东在蔡元培、黎锦熙等一大批人的影响下支持文字改革。毛泽东正确的语文政策里有黎锦熙的影响和功劳。黎先生毕生从事语文现代化事业,在确定国语语音标准、现代汉语语法、汉语词典编纂、反对滥用英文、维护汉语地位、制定和推行国语罗马字、汉语拼音方案、汉字简化方案等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我们要继承黎锦熙先生遗志,维护汉语地位,继承黎锦熙先生的事业,促进语言文字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3.
任访秋一生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国近代文学和中国现代文学三个研究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做出了具有开创意义的贡献。他将乾嘉学派的治学方法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点融合在一起,创造了一种独特的学术风格。志向说、韧性说、方法说是其治学心得。  相似文献   

14.
国学大师钱仲联先生于国学无所不窥,从先秦至清末,淹博通达,其洋洋乎著述可证,而于清诗用力最勤,成就最著,宏论卓识,络绎揭表于几十年来自成系列的文章著作之中。钱先生授徒以清诗,并非一般性叙述,虽以作家为经,却颇注重学术问题的探讨,总是拈出一些学术要点,加以申说,有关清诗的一些主要学术问题,大略都触及到了,对他人的一些学术观点,时有纠驳辩说,这些都不是其他学术著作能包括的,以对清诗的熟稔宏通,钱先生讲述家数或问题,总是自然地在清诗乃至古典诗学的全局当中展开,连类旁征,纵横博论,绝不局限于一人一事的,此又非一般史著所能为。钱先生变注重对作品的举引评说,以其学问识力兼诗人的感悟经验,所举权威性地划出诸家成就之所在,当为治清诗者首重,而评点即使片言只语,亦是方家之见,弥足珍贵,要之,一代宗师对一代诗学的系统讲论,本身所具有的学术价值和文史意义,识者自会。  相似文献   

15.
国学大师钱仲联先生于国学无所不窥,从先秦至清末,淹博通达,其洋洋乎述可证,而于清诗用力最勤,成就最。宏论卓识,络绎揭表于几十年来自成系列的章作之中。钱先生授徒以清诗,并非一般性叙述,虽以作家为经,却颇注重学术问题的探讨,总是拈出一些学术要点,加以申说。有关清诗的一些主要学术问题,大略都触及到了,对他人的一些学术观点,时有纠驳辩说,这些都不是其他学术作能包括的。以对清诗的熟稔宏通,钱先生讲述家教或问题,总是自然地在清诗乃至古典读学的全局当中展开,连类旁征,纵横博论,绝不局限于一人一事的,此又非一般史所能为。钱先生亦注重对作品的举引评说,以其学问识力兼诗人的感悟经验,所举权威性地划出诸家成就之所在,当为治清诗首重,而评点即使片言只语,亦是方家之见,弥足珍贵。要之,一代宗师对一代诗学的系统讲论,本身所具有的学术价值和史意义,识自会。  相似文献   

16.
国学大师钱仲联先生于国学无所不窥,人先秦至清末,淹博通达,其洋洋乎述可证,而于清诗用力最勤,成就最,宏论卓识,络绎揭表于几十年来自成系列的章作之中。钱先生授徒以清诗,并非一般性叙述,虽以作家为经,却颜注重学术问题的探讨,总是拈出一些学术要点。加心申说。有关清诗的一些主要学术问题,大略都触及到了,对他人的一些学术观点,时有纠驳辨说,迷些都不是其他学术作能包括的。以对清诗的熟稔宏通,钱先生讲述家数或问题,总是自然地在清诗乃至古典诗学的全局当中展开,边类旁征,纵横博论,绝不局限于一人一事的,此又非一般史所能为。/钱先生变注重对作品的举引评说,以其学问认力兼诗人的感司经验,所举权威性地划出诸家成就之所在,当为治清诗并联处重,而评点即使片言只语,亦是方家之见,弥足珍贵,要之一代宗师对一代诗学的系统讲论本身所具有学术价值和史意义,识自会。  相似文献   

17.
藏族著名翻译家斋林·旺多先生精通藏、汉、英三种语言文字,在西藏文艺界以其小说创作和译介莎士比亚剧作广为人知。他认为翻译必须遵循忠实的原则,首先要达意,同时译者也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对原作在翻译时进行艺术再创造。2010年旺多先生荣获"资深翻译家"荣誉称号,这是建国以来西藏自治区翻译人员第一次获得的翻译荣誉称号,标志着西藏和平解放以来党对民族文化事业的高度重视和旺多先生在翻译事业上取得的巨大成绩。  相似文献   

18.
国学大师钱仲联先生于国学无所不窥,从先秦至清末,淹博通达,其洋洋乎著述可证。而于清诗用力最勤,成就最著。宏论卓识,络绎揭表于几十年来自成系列的文章著作之中。钱先生授徒以清诗,并非一般性叙述,虽以作家为经,却颇注重学术问题的探讨,总是拈出一些学术要点,加以申说。有关清诗的一些主要学术问题,大略都触及到了,对他人的一些学术观点,时有纠驳辩说,这些都不是其他学术著作能包括的。以对清诗的熟稔宏通,钱先生讲述家数或问题,总是自然地在清诗乃至西典诗学的全局当中展开,连类旁征,纵横博论,绝不局局于一人一事的,此又非一般史著所能为。钱先生亦注重对作品的举引评说,以其学问识力兼座人的感悟经验,所举权威性地划出诸家成就之所在,当为治清诗者首重,而评点即使片言只语,亦是言家之见,弥足珍贵。要之,一代宗师对一代诗学的系统讲论,本身所具有的学术价值和文史意义,识者自会。  相似文献   

19.
国学大师钱仲联先生于国学无所不窥,从先秦至清末,淹博通达,其洋洋乎述可证。而于清诗用力最勤,成就最。宏论卓识,络绎揭表于几十年来自成系列的章作之中。钱先生授徒以清诗,并非一般性叙述,虽以作家为经,却颇注重学术问题的探讨,总是拈出一些学术要点,加以申说。有关清诗的一些主要学术问题,大略都触及到了,对他人的一些学术观点,时有纠驳辩说,这些都不是其他学术作能包括的。以对清诗的熟稔宏通,钱先生讲述家数或问题,总是自然地在清诗乃至古典诗学的全局当中展开,连类旁征,纵横博论,绝不局限于一人一事的,此又非一般史所能为。钱先生亦注重对作品的举引评说,以其学问识力兼诗人的感悟经验,所举权威性地划出诸家成就之所在,当为治清诗首重,而评点即使片言只语,亦是方家之见,弥足珍贵。要之,一代宗师对一代诗学的系统讲论.本身所具有的学术价值和史意义,识自会。  相似文献   

20.
国学大师钱钟联先生于国学无所不窥,从先秦至清末,淹博通达,其洋洋乎著述可证。而于清诗用力最勤,成就最著,宏论卓识,络绎揭表于几十年来自成系列的文章著作之中,钱先生授徒以清诗,并非一般性叙述,虽以作家为经,却颇注重学术问题的探讨,总是拈出一些学术要点,加以中说,有关清诗的一些主要学术问题,大略都触及到了,对他人的一些学术观点,时有纠驳辩说,这些都不是其他学术著作能包括的,以对清诗的熟稔宏通,钱先生讲述家数或问题,总是自然地在清诗乃至古典诗学的全局当中展开,连类旁征,纵横博论,绝不局限于一人一事的,此又非一般史著所能为,钱先生亦注重对作品的举引评说,以其学问识力兼诗人的感司经验,所举权威性地划出诸家成就之所在,当为治清诗者首重,而评点即使片言只语,亦是方家之见,弥足珍贵。要之,一代宗师对一代诗学的系统讲论,本身所具有的学术价值和文史意义,识者自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