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孟安明 《科学通报》1993,38(22):2092-2092
DNA 指纹图技术自1985年问世以来,已成为法医学上个体识别和亲缘鉴定的有力工具,而且还广泛地用于研究动植物甚至微生物的群体遗传和进化、以及重要性状的遗传连锁分析.常规的 DNA 指纹分析需要采用特定的 DNA 指纹探针,它们主要为多位点小卫星探针(multilocus minisatellite probes)和微卫星探针(microsatellite probes).目前应用最广的DNA 指纹探针包括人源小卫星探针33.6,33.15,α-珠蛋白-3′HVR;细菌噬菌体 M13;微卫星(TG)_n、(GTG)_n 等.然而,并非任何单位都能获得这些探针,而且制备探针 DNA 既  相似文献   

2.
科技进步日新月异,DNA侦查技术不断创新。在DNA指纹、STR复合扩增、DNA序列测定等先进技术推广应用之后,一些更先进的DNA技术,如澳大利亚科学家发明的从人体肌肤印迹中提取DNA样品的新技术也已出现。当前,美、德等国的科学家,正在研究应用DNA分析法判定罪犯的长相特征,绘制罪犯的模拟头像,以便在不久的将来,能够在追捕罪犯时发出DNA通缉令。  相似文献   

3.
溴化乙锭的三维荧光光谱用于研究DNA构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鄢远 《科学通报》1995,40(18):1664-1664
文献[1]中,我们考察了溴化乙锭(EB)在不同环境介质如不同类型胶束及有机溶剂(甘油)中的三维荧光光谱,本文利用EB的三维荧光光谱研究小牛胸腺DNA(CT DNA)和鲱鱼精子DNA(FS DNA)在不同条件下的构象变化.研究发现,EB的三维荧光光谱不仅可以用作指纹分析来区分CT DNA和FS DNA,而且能够有效地说明EB和DNA的作用机理,指示DNA在不同条件下的构象变化.  相似文献   

4.
常用的DNA电泳技术能分离分子量不同的双链DNA片段,但不能将长度相同而碱基序列不同的DNA片段分开。关于DNA变性的动力学研究表明,长度  相似文献   

5.
一个人的DNA中存在着独一无二的遗传密码,据说全世界所有的人拥有相同DNA的概率只有十亿分之一,DNA检测也因此常被用作司法鉴定和亲子鉴定的检测手段。但是,最近发生的一些案例让人们对DNA鉴定的准确性产生了怀疑。  相似文献   

6.
最近几年,权威科学家已就法医学上的DNA指纹的可靠性展开了激烈争论。这种DNA技术将以其惊人的准确性被用来使犯罪现场的血迹、精液以及头发与嫌疑犯的DNA联系起来。专家们已在一系列案件中就这种技术的每一细节进行了讨论,如两个DNA样品相配的方法,实验室的质量控制,以及解释配型的统计学方法等。全国各地在众多审判前的听证会上,无数的美元花在获取证人的证明上,而不是律师。在评价了持不  相似文献   

7.
指纹——有效身份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很早以前,人们就开始注意到手指的纹路。17世纪初,意大利生理学家马塞罗·马尔皮吉把指纹和指尖上的小孔当作人类皮肤学的一部分研究对象。1823年.生理学家简·伊万杰里斯塔·珀金赫详尽地描述了由手指皮肤纹路所形成的涡旋形、椭圆形和三角形。1870年,驻印度的英国政府官员威廉·赫歇尔出于兴趣,对指纹进行了认真地研究。在研究过程中,他意识到任何两个人不可能有相同的指纹。基于这一事实,指纹被用来作为身份的鉴定。赫歇尔利用指纹建立了一套老兵退休金的领取制度,以防止欺诈行为。他的方法跟银行建账户采取的预留印鉴…  相似文献   

8.
非线性化学指纹图谱技术是一种从非线性化学的角度来研究中药的新技术.采用非线性化学指纹图谱技术,获得了来自4个不同产地的甘草样本以及其他14种中药的诱导时间相同的非线性化学指纹图谱,并用一种基于相似系统理论的新方法进行了相似度计算.非线性化学指纹图谱的直观信息、相似度计算结果都能很好地将甘草从其他中药中鉴别出来.根据甘草指纹图谱诱导时间与检测用量的关系,计算了4个产地甘草活性成分的整体相对含量,并建立了4个不同产地甘草活性成分的当量关系.非线性化学指纹图谱技术为甘草的鉴别和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为甘草的临床用药以及配伍提供用量依据,对提高中药用药安全和疗效稳定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俞静 《大自然探索》2016,(10):52-60
正每个人的身上都围绕着由微生物组成的"微生物云"。就像指纹一样,每个人的"微生物云"都是独一无二的。犯罪现场,狡猾的罪犯清除掉了所有的指纹和DNA痕迹。但是没关系,尽管现场没有遗留下任何看上去可供调查的线索,但犯罪嫌疑人在不知不觉中留下的微生物或将成为他犯罪行为的确凿罪证。最新研究发现,每个人身上都围绕着独有微生物组成的"微生物云"。无论你走到哪儿,都会把专属  相似文献   

10.
致病性念珠菌DNA的AFLP指纹图谱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半知菌亚门中的念株菌(Candida)约有20个种是人体呼吸道,胃肠道,皮肤及生殖器官的常见腐生菌,它们还是AIDS患者念株菌性鹅口疮、食道炎及侵袭性感染常见的原因.通常的血清学鉴定方法是以不同菌体表面多糖抗原物质的差异为依据,但由于念珠菌有些菌体间抗原物质很相似,相互间有交叉反应,因此很难反映出实际的感染情况;而传统的表型分型法除了受环境因素和真菌本身变异的影响外,还受到实验本身重复性差,操作过程繁琐以及实验结果的判断有时并不十分明确等诸多因素的干扰.因此,建立一种稳定、快速、准确的致病性念珠菌基因分型鉴定方法在临床上对指导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由Zabeau等人1992年创立的AFLP(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技术是目前国际上构建DNA指纹图谱的最新方法之一,该方法结合了RFLP(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技术和RAPD(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技术的特点,使用人工接头(Adapter)与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的基因组DNA片段连接并以此为DNA模板,合成系列3’-末端随机变化数个碱基且与人工接头序列相互补的PCR引物进行PCR特异条件扩增,经电泳检测后可获得DNA指纹图谱.本研究针对临床上常见的8种致病性念珠菌,以Pst I酶切基因组DNA构建了致病性念株  相似文献   

11.
利用古代DNA信息研究黄河流域家猪的起源驯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志  向海  袁靖  罗运兵  赵兴波 《科学通报》2012,(12):1011-1018
猪的起源驯化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科学问题.古DNA技术可为家猪起源驯化研究提供更为直接的科学证据.已有研究表明,中国家猪在黄河中下游流域曾发生过独立的驯化过程,但黄河上游的古代猪样品研究尚属空白.本研究选取黄河流域的3个遗址出土的14个古代猪样本为实验材料,通过DNA提取、PCR扩增和DNA测序,结合现代不同品种家猪、野猪及黄河中下游猪古DNA序列信息,系统分析了我国家猪的起源驯化关系.实验共获得5个古代猪样本mtDNAD-loop 179bp的DNA序列,包括2个湖北青龙泉遗址样本和3个青海喇家遗址样本.序列比对分析发现,湖北青龙泉遗址与青海喇家遗址的样本分别共享1种单倍型.结合现代不同品种猪、野猪及黄河中下游猪古DNA序列信息,发现湖北青龙泉遗址样本与山西贾湖遗址的部分古代样本具有相同的单倍型,青海喇家遗址的样本与山西高红遗址和陶寺遗址的另外部分样本具有相同的单倍型,并且这2个单倍型对应于中国现代猪种的2个主单倍型,说明黄河上游与中下游的猪具有相同的驯化中心.本研究填补了黄河流域上游古代猪DNA研究的空白,为中国家猪的起源驯化研究提供了新的科学佐证.  相似文献   

12.
纳米金颗粒在石英晶体微天平检测DNA中的表面修饰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涛  唐季安  韩梅梅  江龙 《科学通报》2003,48(4):342-344
采用石英晶体微天平(QCM)技术, 用不同粒径的纳米金颗粒来进行QCM的表面修饰, 提高对单链靶标DNA的检测灵敏度. 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 通过研究5~60 nm范围内不同粒径纳米金颗粒对QCM表面的修饰作用发现: 金颗粒粒径的大小对DNA探针在石英晶体微天平表面的固定量和DNA的杂交率均有影响. 20 nm粒径的金颗粒对QCM表面修饰作用为最佳, 能最好地提高DNA检测灵敏度.  相似文献   

13.
正亚当·纳什(Adam Nash)还是一个胚胎的时候,生活在实验室的一个培养皿中,科学家检测了他的DNA,以确保没有一种罕见的遗传性血液病——范可尼贫血症。纳什的姐姐莫莉患的就是这种疾病。他们还检查了他的DNA,以确定他拥有与莫莉相同的生物组织类型。莫  相似文献   

14.
高科技的日新月异,不断为司法刑侦工作提供新的破案手段,从指纹足印鉴定到血型尸检报告;从远红外扫描成像重现犯罪现场到DNA测试;从测谎仪到虹膜识别;现在又多了一项声纹识别。它一出现就因其简便、经济、准确等特征立刻博得专业人士的认可,很多疑难案件在声纹识别下真相大白,因为犯罪分子可以逃逸可以整容可以隐姓埋名,甚至可以更换血型,但是,声音却是永远无法改变的——  相似文献   

15.
心理科学的“DNA”:镜像神经元的发现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丁峻  张静  陈巍 《自然杂志》2008,30(4):205-210
1953年,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标志着生命科学黄金时代的到来。50多年后,另一项被誉为可与DNA相媲美的神经科学新发现——镜像神经元,正逐渐成为心理学、神经科学、认知科学等学科的研究热点。镜像神经元是存在于灵长类动物及人类大脑中的一种特殊神经元,它们在个体执行动作和观察相同动作被其他个体执行时均产生放电。  相似文献   

16.
正即使犯罪嫌疑人没有留下指纹和DNA,警方也可以破案,因为犯罪现场还可能有其他线索,例如花粉和孢子。即使是最小心的犯罪嫌疑人也可能沾上这些微小的物质。在英国,科学家使用花粉和孢子来分析考古遗址。在一些疑难刑事案件中,花粉和孢子往往也成为破案利器,警方可通过它们来确定案发地点和犯罪嫌疑人。花粉和孢子体积较小,很容易受静电影  相似文献   

17.
科技传真     
指纹加密技术有望 成为电脑卫士 美国部分公司希望利用指纹加密技术来击退电脑“黑客”的进犯,以达到保护珍贵电脑资料的目的。 世界著名的数据库软件公司奥拉克尔公司日前宣布,现在用户只要花500美元,就可以得到一个掌上指纹扫描仪。该仪器可以将用户的指纹记录下来,存入指纹档案库。当用户登记使用该计算机系统时,扫描仪还会将用户的指纹与库  相似文献   

18.
<正>同卵双胞胎在开始时拥有相同的基因,因为他们形成于同一只受精卵,只不过这只受精卵分裂成了两个胚胎。但是从这一刻起,他们的DNA开始分化。DNA复制机制会在每一代每1亿对碱基中产生大约1个新的变异。人类基因组中有大约30亿个碱基对,因此每个人会在胚胎发育的足够早期阶段出现10~100个新变异,它们会出现在人体的大多数细胞中。一般的DNA检测通常探查不到这些变异,原因是这些检测的对象只是DNA的一小段,  相似文献   

19.
指纹的奥秘     
人各不同 事物都是千差万别的,指纹更具有这种特殊性,所以每个人的指纹都只有自身的统一,甚至孪生子女也不例外.从近百年来各国的指纹档案和侦破案件中的指纹鉴定表明,迄今尚未发现完全重复的实例,由此充分证明指纹人各不同的客观性.  相似文献   

20.
不久前,南京市公安局在建设指纹自动识别系统的同时,将几年前该市一居民家被盗案的现场指纹输入系统检索对比,这枚如人工查档约需10天左右的指纹,在输入计算机25秒钟后,系统即调出一批可疑对象,其中位列第三的夏某指纹经进一步检验后,确认与现场指纹同一,从而夏某落网,案子告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