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赣东北革命根据地体育史略唐仁基赣东北革命根据地亦称“闽浙赣”、“闽浙赣皖”根据地,它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由方志敏、邵式平、黄道等同志领导赣东北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建立起来的。它经历了由弋横而信江、而赣东北、而闽浙赣的历史发展过程,最后扩大到闽浙...  相似文献   

2.
赣东北革命根据地,是一九二七年八月至一九三五年一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由方志敏、邵式平、黄道等革命知识分子,率领赣东北广大党员、红军战士和工农群众,经过艰苦奋战、流血牺牲创建的。这里仅就方志敏同志,创建赣东北革命根据地的思想和实践,谈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赣东北(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建立后,方志敏同志长期从事政府工作。他先后担任了信江苏维埃主席团主席、赣东北特区苏维埃政府主席、赣东北省苏政府主席和闽浙赣省苏政府主席等职,在全国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上,还当选为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执行委员和主席团委员。在这期间,方志敏同志非常重视并以极大的精力领导了赣东北革命根据地的经  相似文献   

4.
方志敏领导创建了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和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并使赣东北革命根据地成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共领导的主要革命根据地之一,在经济、政权和军事建设上都取得突出成绩,成为其它根据地学习的榜样。究其原因,是他创造性地采取了六大举措,充分发挥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又在尊重群众主人翁地位的基础上,有效调动群众的革命激情,深入践行了党的群众路线。  相似文献   

5.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国民党统治区文化教育每况愈下,而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革命根据地内,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我党制定的苏区教育方针和广大人民群众按照这一方针所进行的具体实践,在中国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方志敏领导下的赣东北苏区是当时全国六大革命根据地之一,苏维埃政权建立比较早,那时,如何兴办苏区教育尚无可资借鉴的范例。赣东北党和政府根据斗争的需要和苏区实际,自行制定了一整套教育方针、政策,建立了较完善的教育组织形式,表现出可贵的革命首创精神。  相似文献   

6.
方志敏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赣东北革命根据地的实际结合起来,创造性的开展工作,为中国革命作出了许多开创性的贡献。他是江西第一个地方党团组织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是党内比较早认识到"农民问题"并积极组织开展农民运动的革命家;是"大革命"失败后党内最早举起共产党的旗帜、举起武装起义的旗帜、举起土地革命旗帜的领导人之一;领导创建了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创建了我党历史上最早一批苏维埃政权;领导闽浙赣苏区最早实行通过发展国民经济的办法来增加财政收入,最早实行对外贸易,最早发行红色股票;红十军的主要创始人;十分重视改善民生,领导创建了我党历史上第一个人民公园;他的爱国情怀、爱国思想和爱国篇章,铸就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又一座丰碑,是最早被称为"民族英雄"的共产党员之一;他的清贫精神和清贫思想,在中国共产党党史上具有标杆意义。  相似文献   

7.
方志敏是杰出的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赣东北红军和赣东北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始人,他在赣东北革命根据地进行了经济、政治、军事活动,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适合当地发展的政策,从而使得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得到巩固和扩大,人民武装得到发展和壮大。他是高举抗日救国旗帜以身殉志的民族英雄,是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的杰出楷模。  相似文献   

8.
闽浙赣革命根据地,位于闽、浙、皖、赣四省边界。苏维埃区域和游击区有50余县,人口达100余万,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全国六大革命根据地之一,是中央苏区坚强有力的右翼。1930年1月,毛泽东把这块根据地称之为“方志敏式”的革命根据地,与“朱德、毛泽东式”相并称。1934年毛泽东在第二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上称颂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在全国苏维埃运动史上有很重要的地位。”在“血战东南半壁红”的武装割据斗争中,  相似文献   

9.
前中共江西省委第二书记、江西省省长、中共八届中央候补委员、赣东北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始人之一的邵式平同志(1899——1965)是我党老一辈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也是一位富有创造力的无产阶级教育家。他的一生和教育事业十分密切,并为此作出了重大贡献。一九二五年他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史地系。大革命时期,他一面从事党的工作,一面还创办了“国语专修馆”,并兼任了江西弋阳县立高等小学校长;土地革命时期,他身任赣东北军委主  相似文献   

10.
弋横暴动后,方志敏、邵式平、黄道等同志创建了赣东北根据地。经过艰苦的斗争,到一九三○年初,扩展为纵横数百里,人口约一百万的一块重要的革命根据地。在这场艰苦的斗争中,赣东北兵工厂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然而,对赣东北兵工厂的情况,历来论述很少,并且语焉不详。下面,根据我们所接触到的史料和采访记录,对兵工厂作个粗略的阐述。弋横暴动胜利后不久,赣东北出现了一支二十余人①,三十余支枪②的革命武装,到一九三○年七月,赣东北红军发展到三万余人③,各县还有游击队、赤卫队等地方武装。地方武装装备很差,除拥有极少的步枪  相似文献   

11.
信江苏维埃政府,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赣东北特区苏维埃政府的前身。它存在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历史作用不容低估。一一九二七年农历十二月的弋横农民年关暴动,揭开了赣东北波澜壮阔的土地革命运动的序幕;尤其是横峰的年关暴动,其范围占全县一半地区。通过武装暴动,在弋横两县邻区创建了最初的革命根据地。虽然这里“横直只有七八十里”,但是“有组织的武装群众,一致起来捕捉豪绅地主,抢借字,抢田契,杀猪起伙食,整顿队伍准备与  相似文献   

12.
闽浙赣苏区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全国六大革命根据地之一。流行在这块土地上的红色歌谣,产生于党领导的群众革命运动之中,在旧民谣的基础上经过改革、创新而迅速发展起来的。它以当地群众喜闻乐见形式出现,表现苏区人民反压迫求解放斗争的崭新内容,真实、生动地展示了闽浙赣苏区人民火热斗争生活的图景。在现代诗歌发展史上,有着自己重要的影响和作用。苏区创建初期,闽浙赣红色歌谣就萌芽  相似文献   

13.
东固革命根据地几乎是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同时建立的我党最早的革命根据地之一.但由于诸多原因对东固革命根据地了解的人并不多.东固革命根据地党组织的建立、发展与演变的诸多事情更是鲜为人知.本文在搜集大量材料的基础上对东固革命根据地党组织的建立、发展与演变做了详细的梳理,以期为世人所了解.  相似文献   

14.
统一战线历来是我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我党克敌制胜的三大法宝之一。本文论述了在湘赣革命根据地时期的统战工作,以及对我们今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土地革命时期,方志敏领导的赣东北人民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作为这一革命斗争产物的苏区文学也具有新民主主义文学的性质,即属于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文学。当时,党的总任务是:开展武装斗争、深入土地革命和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赣东北苏区文学服从于这一总任务,正如方志敏所指出的,它坚持“为工农大众和革命战争服务的方向”,为群众所创造,又服务于群众,有力地推动了革命斗争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婺源生态旅游开发对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婺源是赣东北革命根据地之一,素有“书乡”之称,“茶乡”之誉,婺源生态旅游开发有几点对策:1.以“文化”和“生态”为主题,开发完善景点布局;2.重“特色”和“精品”之建设,突显婺源旅游风格;3.使“宏观”与“微观”相结合,丰富提升景点内涵。  相似文献   

17.
根据我校发展趋势的要求,为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使我校科研工作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为地方做出贡献,努力把我校办成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师专,我校于一九八四年三月成立了“高等师范教育研究室”、“中学教材教法研究室”、“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研究室”、“赣东北方言研究室”、“赣东北历代作  相似文献   

18.
土地革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党争取革命的主体——农民——踊跃加入统一战线的重要举措。毛泽东土地革命思想萌芽于20世纪20年代初,它继承了苏联土地革命、孙中山和国民党20世纪20年代的土地革命思想,总结了1927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民运动的经验,深化了认识,并提出新的主张,从而为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转入农村,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是全国六大根据地之一,是土地革命时期极其富庶的根据地.在方志敏领导下,根据地制定并执行了一系列正确的经济政策:制定的土地政策,使根据地的农民、富农、地主都获得土地,并确立了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制定金融政策,发行货币并确保了币值稳定,率先发行红色股票稳定金融市场;制定税收政策,超低的税率调节了市场货物供需,稳定了物价;制定的贸易政策,保护了贸易自由,沟通了苏区与白区的贸易,保障了根据地人民生活需求.这些经济政策最终赢得人民对革命的大力支持,为闽浙皖赣苏区的建设和中央苏区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为中国革命做出了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20.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毛泽东同志创建的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它像一盏不灭的明灯指引着革命。彭德怀同志正是在这盏明灯的照耀下率部来到井冈山,与朱毛会师,在危难之际又顾全大局固守井冈山,后来再度挥师井冈山,对巩固和发展井冈山根据地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