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3 毫秒
1.
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制造纳米级结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大气环境中用STM进行纳米级超微加工,以高定向热解石墨(HOPG)和金薄膜作为样品,通过在STM探针和样品之间施加一定的脉冲电压制造出了尺度在纳米量级的结构,还对所形成的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总结出部分规律。  相似文献   

2.
用于超精微观形貌检测的STM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制了一种具有原子级和纳米级分辨率的宽范围扫描隧道显微镜(STM),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论证,介绍纳米级精度微进给机构的原理及特点,研究了一种适于该仪器的简易、有效的隔振系统及探针夹持方法,并对夹持精度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该仪器可用于原子级与纳米级精度微观形貌的检测。  相似文献   

3.
光子扫描隧道显微镜(PSTM)是一种高分辨率的扫描探针式显微镜。本在简略地介绍了PSTM的工作原理及实用系统的基础上,着重讨论了光纤探针的制备和扫描偏移、耦合误差的定理计算这两具关键技术问题,提出了一种分析扫描偏移及耦合误差的理论计算方法,并由此推导出计算公式,应用自行研制的PSTM系统、成功地对光栅、鱼鳞片等样品显微成象并作了分析,图象的质量和分辨率达到了较好的水平。  相似文献   

4.
介绍一种用于nm级制造具有xyz三维微定位能力的扫描探针显微镜(SPM).采用电磁足周期性地夹紧与松开,结合压电陶管的轴向伸缩变形的微位移爬行器构成三维微定位机构.扫描范围可达20μm×20μm,且探针可在样品表面x和y方向上10mm×10mm范围内实行nm级的定位.探针在z方向接近样品表面也可自动进行.给出了微定位器的运动分辨率、速度与工作频率,以及在扫描道显微(STM)方法下测得的高定向石墨表面原子图像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一种采用双单元扫描隧道显微镜实现纳米超微定位超微加工的新方法,双单元扫描隧道显微镜由两个Z向同轴STM单元上下组合而成,分别作为样品测量加工单凶与参考定位单元,两者共用一个XY扫描器,参考定位单元以规则的晶格空间为参考,采用原子阵列伺服寻踪和针尖锁定剂到原子的技术,可以实现纳米级超微定位,与参考定位单元具有相同定位精度的样品测量加工单元采用电压脉冲法可以形成样品表面上的纳米级特征结构。  相似文献   

6.
微波种子聚合法合成均分散无皂高分子微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微波脉冲辐射的方法进行了ST(苯乙烯)和MMA(皿基丙烯酸甲酯)的种子聚合,用动态光散射(LIS)以及透电镜(TEM)等手段对聚合物微球进行了表征,比较两种高分子微求的形成过程,获得了一些关于微球形成的可贵信息,PST微球的形成过程主要是在界面上进行,而PMMA在低浓度下,过程主要是在液相中进行:高深度下过程则主要是在界面上进行。  相似文献   

7.
对自行研制的双功能扫描隧道显微镜(STM)的性能特点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影响其纵、横向分辨率的有关因素;对其用于超精微观表面形貌的检测精度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其灵敏度、分辨率及视场连续可调的原理;并通过实验检测了原子级分辨率和纳米级分辨率的微观表面形貌,探讨了用STM在不辨率条件下对于微观形貌进行检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对自行研制的双功能扫描隧道显微镜(STM)的性能特点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影响其纵、横向分辨率的有关因素;对其用于超精微观表面形貌的检测精度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其灵敏度、分辨率及视场连续可调的原理;并通过实验检测了原子级分辨率和纳米级分辨率的微观表面形貌,探讨了用STM在不同分辨率条件下对于微观形貌进行检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扫描近场光学显微镜有源光纤探针研究明海张国平陈晓刚杨宝谢建平吴云霞(中国科技大学物理系合肥230026)扫描近场光学显微镜(SNOM)是通过光探头探测样品表面倏逝波的超高频信息,可以获得纳米量级的空间分辨率。通常的SNOM光纤探针只作为传输和探测光场...  相似文献   

10.
钨—铜系纳米材料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X射线衍射(XRD)和航向电镜分析(TEM)等手段,研究了钨-铜(不互溶合金)系在机械合金化过程中的固溶合金化和纳米化行为。结果发现,铜固溶在钨中,并形成了转换固溶体。  相似文献   

11.
纳秒级脉冲电压的电光测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避免强电磁脉冲EMP(electromagneticpulse)的瞬间电场对军用和民用设施产生很大的破坏,准确测量EMP的高速变化的电场,从而利用铌酸锂(LiNbO3)晶体的电光效应,采用横向运行方式,研制成电压、电场传感器。以理论分析和计算作定性估计,指导调整光学器件;巧妙利用机械加工的精确度保证传感器上光学器件的相对定位和准直;用实验调整进行定量研究。利用纳秒脉冲电压发生器(MFD-1)产生的方波电压,对此传感器性能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传感器上升时间小于5ns(波形有一点过冲)和7ns(波形无过冲);测量误差在5%左右。  相似文献   

12.
从河北、内蒙古、山西、黑龙江、福建等省区采集虎头、克疫、紫花白、同薯8号、克新1号、克新4号和克新6号、燕子以及米拉等不同栽培品种感染PSTVd的马铃薯样品中,制备PSTVd粗提取物,以加拿大PSTVd强毒株系(S-PSTVd)和强毒株素(M-PSTVd)作对照,采用往返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R-PAGE)进行株系鉴定。结果表明,感染中国不同马铃薯品种PSTVd的电泳迁移率均与加拿大M-PSTVd  相似文献   

13.
扫描隧道显微镜针尖的电化学腐蚀制备方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利用电化学腐蚀方法设计并搭建了一种扫描隧道显微镜(STM)针尖制备的直流腐蚀电路。电路中使用了9013三极管和LM311快速比较器,使电解池切断时间低于500ns。成功地制备了质量较高的钨针类。  相似文献   

14.
对钨磷、钨硅、铝磷、钼硅四种Keggin结构杂多蓝进行了细胞毒性实验.抑制MT-4细胞增殖实验及抗艾滋病病毒活性实验.结果表明:Keggin结构杂多蓝配合物具有较低的细胞毒性及较强的抗艾滋病病毒活性,其中钨硅和钨磷两电子杂多蓝对由艾滋病病毒引起的细胞病变作用(CPE)具有较强的抑制活性,对CPE的半数抑制浓度(EC50)明显低于pM-19.  相似文献   

15.
用光核反应产生的11C和18F作为指示剂,从实验上确定200MeV电子束轫致辐射的最佳转换靶(钨片)厚度为4.2mm(18F)或5.2mm(11C),角分布半宽度为3°.研究了在转换靶与样品靶相对距离改变时该轫致辐射在辐照室不同高度处光通量的变化,并指出利用它们开展凝聚态物理和辐射化学研究时应注意辐射热、样品的辐射变色和被活化等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为克服传统的基于负载匹配法设计的匹配电路存在导致容性负载上脉冲电压上升率明显降低的不足,提高脉冲电源在容性负载下的应用效果,提出了将频响分析用于设计脉冲电源与容性负载问匹配电路的方法.基于此法设计了一种由电感(Lm)支路和与其并联的阻-容(Rm-Cm)串联支路构成的匹配电路,当Lm、Rm和Cm满足使容性负载上的脉冲电压(u2)与脉冲电源输出的脉冲电压(u1)之比(u2/u1)的频响特性,在脉冲电源输出的脉冲电压的有效频谱范围内接近不失真系统频响特性的条件时,可在容性负载上得到既无振荡,且上升率高的脉冲电压.实验验证该匹配电路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从河北、内蒙古、山西、黑龙江、福建等省区采集虎头、克疫、紫花白、同薯8号、克新1号、克新4号和克新6号、燕子以及米拉等不同栽培品种感染PSTVd的马铃薯样品中,制备PSTVd粗提取物,以加拿大PSTVd强毒株系(S-PSTVd)和弱毒株系(M-PSTVd)作对照,采用往返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R-PAGE)进行株系鉴定.结果表明,感染中国不同马铃薯品种PSTVd的电泳迁移率均与加拿大M-PSTVd的迁移率相同.初步表明侵染中国马铃薯的PSTVd主要是M-PSTVd.用PSTVd虎头分离物,采用针刺块茎幼芽和叶片摩擦接种方法,分别接种到无PSTVd的健康虎头和克皮上.检测结果表明,在初感染和续发感染植株中,PSTVd浓度分布有共同的规律,从顶部叶片、中部叶片到基部叶片中PSTVd浓度依次逐渐减少.PSTVd接种明显抑制了植株生长,并造成较大的产量损失.由不同品种初感植株收获的块茎,均有很高的PSTVd感染率.  相似文献   

18.
在场发射显微镜(FEM)中使用1万伏以上的电压对钨针尖进行了放电处理。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的观察表明在处理后形成了纳米尺寸的突起。从经过处理的钨针尖能够支取高达1.55mA的场发射电流。针尖的场发射像呈现四重对称,表明它来自单个突起。场发射电流与电压关系符合Fowler-Nordheim (F-N)理论。根据F-N理论算得的场发射面积与TEM下观察到的突起的面积在量级上一致。  相似文献   

19.
实现农残污染物的高灵敏度检测,对于认识环境问题、保护人类生命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和研究价值。采用纳米荧光探针可实现农残污染物的快速原位检测,但存在实验成本高、消耗高、荧光探针制备周期长,有毒有害物质对实验人员的危害以及环境污染等难题。通过团队科研成果转化,基于三维虚拟技术,设计开发了纳米荧光探针检测农残污染物虚拟仿真实验平台。虚拟仿真实验平台通过设置纳米荧光探针制备、标准样品准备、果蔬样品前处理、农业废水样品前处理、检测样品制备、纳米荧光探针的检测性能分析、纳米荧光探针与检测对象间作用机制7个模块,让学生掌握材料的合成、仪器的操作、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实验数据的处理分析。通过该平台教学,有助于学生利用虚拟实验培养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增强了学生的科研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20.
研究脉冲机制中不同电压和占空比下,交流电源对TiO2纳米管形貌以及光催化性能的影响. 通过脉冲电源,采用不同脉冲电压和占空比,在纯钛基体表面制备TiO2纳米管,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 和能量色散光谱仪(EDS) 分析该膜层的表面形貌和元素组成,探究制备TiO2纳米管较优的电压和占空比参数. 采用优化条件下的TiO2纳米管探究其光催化降解甲基橙的性能. 实验结果表明,当脉冲电压从50 V 升高至80 V,占空比为15%时,获得TiO2纳米管表面质量最好,管径随电压的升高而增大;光催化6 h后,甲基橙溶液降解了21.2%. TiO2纳米管可通过脉冲电压阳极氧化法制备,并具有光催化降解甲基橙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