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Fe—C—Cr—Mn系耐磨合金的结构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总结了Fe-C-Cr系铸造金属基础上提出Fe-C-Cr-Mn系铸造合金碳化物体化比和奥氏体基体成分计算公式,并熔炼一系列实验合金进行了验证,按此计算了方法,可以进行Fe-C-Cr-Mn系亚稳奥氏体基耐磨合金结构设计,并为进一步实现合金结构设计的计算机模拟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通过腐蚀重量法实验及电化学测试,研究了Fe-Mn-Si-Cr形状记忆合金的耐腐蚀性能,并与Fe-Mn-Si形状记忆合金及18-8铬镍不锈钢的耐腐蚀性能作了比较。结果表明,Fe-Mn-Si-Cr合金的耐腐蚀性能明显高于Fe-Mn-Si合金,在Fe-Mn-Si-Cr合金中随着铬含量的增加,其耐腐蚀性能也相应提高。  相似文献   

3.
对现有Fe-Mn-Si,Fe-Mn-Si-Cr-Ni系形状记忆合金的成份和γ→←ε马氏体相变温度的实验测定数据进行了多元线性回归处理,建立了马氏体相变器Mεs,Aεs以及相变热滞(Aεs-Mεs)与合金成份之间的定理经验关系,结果表明:Mn,Cr,Ni元素均降低相变温度Mεs和Aεs,但Si明显使用升高,同时表明此类合金中的Si,Cr含量增加,合金的相变热滞增大,这一结果为此类合金的成份设计提供了  相似文献   

4.
MnS添加方式对Fe—Cu—C—MnS烧结钢力学性能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比较了混合法及预合金法添加MnS的Fe-Cu-C-MnS烧结钢中的MnS分布特点和钢的力学性能的差异,结果发现:采用混合法添加MnS时,存在于铁颗粒间的MnS将影响铁颗粒间的烧结。降低了铁颗粒间连接强度,降低了烧结钢的力学性能;而采用预合金法添 加MnS时,MnS均匀分布于烧结体内部,对铁颗粒间烧结影响很淡,主不影响Fe-Cu-C-MnS烧结钢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5.
用静电音频内耗仪测量了Fe-30.3Mn-6.1Si,Fe-29.05Mn-6.27Si-RE,Fe-26.4Mn-6.02Si-5.2Cr形状记忆合金在150 ̄600K温度范围的内耗及模量变化,确定了三种合金的TN温度及Ms温度,通过计算ε→γ相变内耗峰的面积,研究了奈尔温度TN对γ→ε马氏体相变的影响。结果表明,合金成分显著地影响TN温度,其中RE和Cr均降低TN温度。随着TN温度的降低,Ms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SEM显微组织观察及烧结过程模型研究了Fe-Cu-C-MnS烧结钢显微组织形式与实际工艺过程的关系,认为Fe-Cu-C-MnS烧结钢中MnS的分布与MnS添加方式密切相关,采用混合添加MnS时,MnS通常分布在铁颗粒烧结颈附近,而采用预合金添加MnS时,MnS则分布于铁颗粒内。  相似文献   

7.
固溶硬化对Fe-Mn基合金SME的影响Fe-高Mn-Si合金会发生γ(fcc)→(hcp)马氏体转变,并显示出显著的形状记忆效应(SME)。研究表明,为了获得良好的SME,合金的形状变化必须通过应力诱发马氏体转变来完成,而在奥氏体相(γ)中不发生永久...  相似文献   

8.
用TEM和XRD详细研究了Fe-28Mn-6Si-5Cr合金在不同温度下经多次“训练”后的应力诱发马氏体相变及微观组织。发现了4H-(2,2)和6H-(3,3)两种具有正交点阵的新结构,并提出了相应的切变模型。上述正交结构被认为是应力诱发γ→ε马氏体相变及其逆相变受到阻碍而协调的结果,正交结构的出现不利于形状记忆效应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Fe—Mn二元系中相能量MEAM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修正嵌入原子法(MEAM)研究了Fe-Mn二元合金中γ相(fcc)和α(bcc)随Mn含量变化的不同能量,它们的能量变化趋势与Fe-Mn二元相图的推测结果一致,由此表明,用MEAM法研究Fe-Mn二元系中两种立方相的能量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空气氧化湿法制备的MnFe2O4在H2还原下,生成氧缺位铁酸锰MnFe2O4-δ(0<δ<1),利用XRD和Mossbauer谱等技术,对它的性质(还原性,晶格常数稳定性)进行了详细地研究,考查了在氧缺位铁酸锰(MnFe2O4-δ,δ>1)及MnO-FeO固溶体下CO2分解成C的活性,结果表明(MnFe2O4-δ,δ>1)能够有效地分解CO2成C,并且在反应以后自身转变成了化学计量的MnFe2O4,MnO-FeO分解CO2以后,一部分变为MnFe2O4,一部分仍然保持MnO-FeO固溶体结构  相似文献   

11.
空气氧化湿法制备的MnFe2O4在H2还原下,生成氧缺位铁酸锰MnFe2O4-δ,利用XRD和Mossbauer谱等技术,对它的性质(还原性,晶格常数稳定性)进行了详细地研究,考查了在氧缺位铁酸锰(MnFe2O4-δ,δ〉1)及MnO-FeO固溶体下CO2分解成C的活性,结果表明能够有效地分解CO2成C,并且在反应以后自身转变成为化学计量的MnFe2O4,MnO4-FeO分解CO2以后,一部分变成  相似文献   

12.
比较了混合法及预合金法添加MnS的Fe-Cu-C-MnS烧结钢中MnS分布特点和钢的力学性能的差异。结果发现:采用混合法添加MnS时,存在于铁颗粒间的MnS将影响铁颗粒间的烧结,降低了铁颗粒间连接强度,降低了烧结钢的力学性能;而采用预合金法添加MnS时,MnS均匀分布于烧结体内部,对铁颗粒间烧结影响很小,故不影响Fe-Cu-C-MnS烧结钢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3.
借助于Fc-Mn-Si合金层错几率Psf的X射线测量,计算了Psf与合金成分的关系,得到Fe-Mn-Si三元系的1/Psf表达式。结合层错形核的热力学模型,经回归得Fe-Mn-Si合金fcc(γ)→hcp(ε)马氏体相变的临界相变驱动力的Pesf的关系式,进而得到临界相变驱动力与合金成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Fe-14Mn-5Si-9Cr-5Ni合金温轧板材在不同温度固溶处理后的形状记忆效应,结果表明,以700℃加热600s水冷固溶处理,完全回复应变达2.2%,回复率为90%以上,固溶处理态奥氏体的微观结构对形状记忆效应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5.
采用不同的预处理工艺,在Fe-14Mn-5Si-9Cr-5Ni合金的原始组织中,引入不均匀的全位错、回复亚晶、α′马氏体和化合物相来强化母相奥氏体,测试了合金在不同组织状态时的形状记忆效应.结果表明:对母相奥氏体的强化,能有效抑制预应变时奥氏体的不可逆塑性变形,从而使合金的回复应变和形状回复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6.
用光学及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分析研究了Fe-17Mn-10Cr-5Si-4Ni合金中热诱发γ→ε马氏体相变形核特点。通过观察母相中堆垛层错结构及ε马氏体形核区特征讨论了ε马氏体形核机制。实验证明,ε马氏体借助层错层重迭带中的SHOCKLEY不全位错组的特定组合结构而形核,由于这种结构的要求而导致当在Ms以下等温时ε马氏体的形核与堆垛层借带数量之间不存在确定的对应关系,即层错带数量的增多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用于深冷条件下的Fe-Mn-Ni-Al系合金的化学成分、金相组织和低温机械性能.结果表明,Fe-22Mn-3.5Ni-2.5Al-0.1C合金具有稳定的奥氏体组织和良好的机械性能,可用于-196℃下工作的低温铸件结构.试验中还发现,夹杂物的含量对降低低温冲击韧性具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Fe—Mn—Si基合金fcc反铁磁与马氏体相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电阻和内耗分析测定了不同Mn含量Fe-Mn-Si基形状记忆合金(SMA)相变临界点Ms、Mf、As、Af和TN,研究了母相反铁磁状态时γ←→ε马氏体相变热诱发和应力诱发的影响。发现,随着Mn含量的增加,Ms、Mf、As、Af降低,而TN升高直至热马氏体完全被抑制。当TN接近Ms时,母相反铁磁状态并不能完全抑制马氏体相变,而是使相变温区延伸到TN以下达-150℃的低温。即使热马氏体完全被事应力仍  相似文献   

19.
用静电音频内耗仪测试了Fe-Mn-Si-Cr形状记忆合金在-100 ̄300℃温度范围内耗及模量变化,研究了γ→ε马氏体相变及其逆相变的内耗特征。结果表明,γ→ε马氏体相变及其逆相变具有不同的机制,在相变过程中未出现软模现象,可见该合金的层错形核可能无需点阵软化。相变过程中的模量变化归因子于ε相模量高于γ相的模量。  相似文献   

20.
借助于Fe-Mn-Si合金层错几率Psf的X射线测量,计算了Psf与合金成分的关系,得到Fe-Mn-Si三元系的1/Psf表达式.结合层错形核的热力学模型,经回归得Fe-Mn-Si合金fc(γ)→hcp(ε)马氏体相变的临界相变驱动力和Psf的关系式,进而得到临界相变驱动力与合金成分的关系.借助Psf建立了成分与相变驱动力之间的关系,结合有关热力学分析计算得到的Fe-Mn-Si合金γ和ε两相Gibbs自由能曲线,预报了Fe-Mn-Si三元系合金的fcc(γ)→hcp(ε)马氏体相变的温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