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正>2019年3月24-28日,四川峰顶寺茶业有限公司在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茶叶加工中心主任研究员叶阳,国家茶叶体系宜宾实验站站长、宜宾农业科学院副院长陈叙生,宜宾学院川茶学院院长赵先明教授等专家指导下,在落润乡公益村锅圈岩组,选择盛产期优良茶业新品种中茶108、302和"天府红1号"100余亩进行机采,并将使用四川一贝新能源开发公司生产的CCJ-270锂电单人采茶机采集的鲜叶,利用鲜叶分级比选机进行分类分级  相似文献   

2.
<正>2015年5月8日—11日,第四届中国(四川)国际茶业博览会在成都新会展中心开幕。宜宾川红茶业集团在6号馆展出,历来提倡用互联网思维来做茶叶的川红集团,打出了"四川茶企电商引领者"的牌子,同时将线上活动搬到线下,用整点众筹、合伙人招募、幸运大抽奖、微信秒杀等"四大招"引爆了成都茶博会。200万、2000万、8000万,在川红集团展位的左边,有这么几个数字,分别代表的是2013年、2014年、2015年(2015年是目标)该公司的电商销售金额。"我们一直在用互联网思维来做展会,这一次参加茶博  相似文献   

3.
<正>由四川省农业厅、省商务厅等共同主办的第四届中国(四川)国际茶业博览会于5月8-11日在成都举行。在省委、省政府提出"打造千亿川茶产业"的背景下,本届茶博会围绕"提升消费氛围、推动全民饮茶"主题,搭建茶业消费、贸易、交流平台。本届茶博会布展面积达4万平方米,分设国际名茶馆、中国名茶馆、四川名茶馆、茶具茶道文化馆等四大主题馆。来自云南、福建、安徽、湖南、广东等20余个省(区、市)以及斯里兰卡、韩国等国家的近500家茶叶、茶具、工艺品企业参展。本届茶博会将刷新多个"第一"——四川展团企业第一次实现大规模增长;全球最大的茶包生产商将参会并做主题演  相似文献   

4.
<正>为适应机构改革后如何深入推动我市科技创新工作的新形势,2015年1月6日,市科技局组织召开全市科技创新工作培训会。市科技局班子成员、调研员、各科室及直属事业单位负责人,各区(县)科技局全体班子成员参加了培训。培训会分为现场调研学习和集中培训交流两个阶段。在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培训学员参观了川茶集团生产车间,详细了解了川茶集团新型制茶工艺,观看了农业园区  相似文献   

5.
在成都武侯祠旁边有一座高约7米的门楼,这便是锦里一条街的入口。牌匾上两个金色的“锦里”大字熠熠生辉,下边一副对联“史标三国辉秦汉,客聚五州乐古今”格外醒目,黑色的大门凝重、森严,一股厚重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从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跨进大门,一条长长的青石板路蜿蜒前行,宅邸、府第、民居、客栈、商铺、万年台坐落两侧,房上的青瓦错落有致,整个建筑体现了四川明清时代的风格,与武侯祠博物馆现存的清代建筑融为一体。川茶、川菜、川酒、川药、川戏、名小吃、手工艺品等代表蜀文化的精华尽在其中,让人恍若置身古老的成都市井。在宽约二三…  相似文献   

6.
<正>"这几届茶博会‘屏山白茶’都取得了较大突破,这一次的曝光率更高了,我们很满意。"5月12日,刚刚参加完第四届中国(四川)国际茶业博览会的屏山县天仙玉叶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钟永清告诉宜宾新闻网记者,这一次茶博会,"屏山白茶"受到了客商和市民的关注,现场销售两万多元,并与外地客商谈了十多万元的合作。"屏山白茶"的展位位于新会展中心6号馆的宜宾茗茶馆,是不少客商和市民逛展的中心区域。"每天前来品茶和买茶的市民都很多,对企  相似文献   

7.
唐代是我国茶叶生产和茶商贸易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唐中后期以前,巴蜀地区茶业经济较发达.种茶区域广泛、名茶众多,茶业经济已成为带动当地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但自唐中后期以后,茶业经济逐步呈现出衰退趋势.本文将通过茶叶的经济价值功能这一视角,进而论述唐代巴蜀地区的茶业经济发展情况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8.
略阳县从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茶产业从无到有,产业很弱。但在茶业指导机构设立和茶业技术人员到来,分析略阳县具有研制名优茶的基本条件后,就借鉴主产茶县的经验,研制出名优绿茶,引领了略阳县茶业的发展。进入21世纪后,响应汉中市政府关于整合茶叶品牌的决定,使略阳的名优绿茶灵岩仙茗融入了汉中仙毫名茶品牌之中,促进了略阳县茶业再创辉煌,显示了名优茶研制对略阳县茶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茶业是思茅的传统和优势产业,具有独特的自然环境,具备观光生态旅游业发展所需要的自然景观资源和优美的旅游生态环境.藉此发展思茅观光茶业生态旅游业是思茅经济发展的-个新的"增长点".本文从生态旅游建设入手,探讨生态旅游业的内涵、思茅地区创建观光茶业生态旅游业的基础优势、现实意义和实施措施,旨在为思茅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0.
本刊讯有关专家指出,我国加入WTO后,茶业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严峻的挑战.   我国加入WTO之后,将加强同国际市场的结合,加快引起外资、技术和设备,这将促进我国茶业经济结构的深层调整和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我国茶业经济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  相似文献   

11.
榷茶法是禁榷法的一种,起源于唐,兴于宋。宋代四川茶叶运销的法律规定主要有三种:通商法、茶马法、茶引法。相对于“书本上的法”,我们更应重视“实际中的法”。考察宋代四川茶马法的运作情况,可见一些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因素。但从总体上看,宋代的榷茶法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相似文献   

12.
四川茶树品种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四川茶树种质资源、茶树良种选育、茶树育种方法以及茶树育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等方面的现状进行了综述,分析四川茶树育种发展趋势及提出了四川茶树育种的前景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导了四川省产春稍茶叶中15种化学元素背景值,新梢与老叶中15种元素含量的差异.探讨了气温、茶树品种、土壤类型对茶叶元素含量的影响.并研究了元素间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
四川省中、高等旅游教育的现状及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四川省中、高等旅游院校进行详细调查的基础上,对四川省旅游教育现状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期对未来四川省旅游教育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城镇体系的发展分布研究是区域经济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实现地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手段。川中地区是四川省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城镇的建设与发展在四川省,乃至西部地区均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云南省普洱茶文化与旅游互动发展战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普洱茶属我国十大名茶之一,茶文化源远流长,饮茶之久、茶区之广、茶艺之精、品质之好,堪称世界之最。当前,以茶会友、以茶养心、以茶修身已成为当代人的生活时尚。普洱茶文化贯穿于普洱茶叶的采摘、制作、选茶、煮茗、饮用、礼仪以及普洱茶诗、茶画、茶俗、茶歌、茶舞等诸方面。基于此,科学合理地开发和利用普洱茶文化,借助云南普洱茶产地多民族风情和生态茶园建设,将其全方位、多层次渗透于旅游六大要素,设计多种符合游客需求的茶文化旅游产品,以重塑茶马古道旅游线和澜沧江普洱茶旅游带品牌形象,使云南普洱茶文化与普洱茶产业、普洱茶文化旅游、区域经济形成共赢局面,现已成为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本文通过阐述普洱茶文化内涵以及茶文化与旅游之间的关系,在分析普洱茶文化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云南省普洱茶文化与旅游互动发展的一些战略对策,以期对普洱茶文化旅游发展和滇西旅游多元化发展方面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以种植在四川茶区的乌牛早等4个特早生茶树品种为材料,观测在自然条件下形成的遭受1级霜冻危害的芽叶与正常芽叶的长度、质量,测定芽叶主要生化成分含量并进行茶样的感官品质审评.研究比较了早春霜冻对不同茶树品种新梢生长量、芽叶生化成分及茶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正常茶样,受冻茶样的芽长、芽重,主要生化成分含量均呈下降趋势,其中,水浸出物、氨基酸、茶多酚、咖啡碱降幅分别为1.72%~7.76%、4.29%~10.26%、3.82%~20.06%、1.99%~8.31%;游离氨基酸组分、儿茶素组分总量的降幅分别为3.42%~8.17%、9.06%~21.78%.霜冻胁迫对氨基酸含量、游离氨基酸组分总量和儿茶素品质指数有显著性影响.感官审评结果也表明,各品种受冻芽叶所制茶样的品质均下降.研究结果还显示,早春1级霜冻对名山特早芽213、福选9号的芽叶生化成分及制茶品质的影响程度大于川茶3号和乌牛早品种.  相似文献   

18.
川剧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民营剧团在川剧的振兴中发挥了重大作用。民营剧团使川剧剧目得以传承、创新,为川剧事业培养了一批人才,加紧了川剧与群众之间的联系,其发展壮大得到了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发展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19.
宜昌旅游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旅游产品由观光型向多样化发展,茶文化的旅游开发有利于推动宜昌旅游产品向纵深发展。本文在分析宜昌茶文化的资源概况的基础上,简要介绍了宜昌的名茶开发意义,提出了宜昌茶文化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20.
从1978年以来数学教育改革在校、系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积极支持下,紧紧把握国际数学教育改革的热点,开展国际交流,结合本校实际,进行改革。教育部立项的世界银行贷款JG312课题;四川省重点课程(解析几何)建设项目研究成果。数理系在研项目:省重点研究课题SA02—006已形成成果。外籍院士陈省身、杨振宁博士及中国科学院吴文俊院士、马志明院士、张景中院士、刘应明院士给课题主持入来信关注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