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尤其是奠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文化基础。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深厚的和谐文化底蕴,因此,挖掘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底蕴并对之进行现代转换,就成为完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工作。故必须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文化创新,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现代文明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既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思想文化的有益养料,又体现和反映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原则和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具有深厚的思想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3.
和谐文化是和谐精神与和谐社会的基础;和谐精神是和谐文化与和谐社会的集中体现;和谐社会是和谐精神与和谐文化的载体。因此,和谐文化、和谐精神、和谐社会具有存在意义上的互动性和发展意义上的统一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遵照三者之间的关系,从中国社会所处的具体时空规定性出发。为此,要充分利用全球化契机,增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动力;大力挖掘传统文化,增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底蕴;加强和谐文化和和谐精神建设,增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太极文化是在中国5000多年的传统文化背景下产生发展起来的,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太极文化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独特的价值,它是构建社会和谐的有效途径,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持。本文阐述了太极文化与和谐社会的内涵,并指出太极文化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最后提出太极文化对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的价值,使得人类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再次闪烁出耀眼的光芒。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特别是在道家和儒家的思想中有许多关于和谐的理念.它们包括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和谐,这种追求理想的和谐社会的思想,为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沃土,立足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以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归,明确了今后时期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性目标,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继承和创新。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柱.而中华传统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墨、道、法诸家所倡导的民族精神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内在统一性.探究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弘扬与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张英岗 《科技信息》2008,(1):317-318
本文从中国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国内国际形势、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和实现的历史任务五个方面论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原因。明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原因,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钟智 《科技资讯》2006,(21):226-226
传统艺术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统一性,加强对传统艺术的认识是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的精神纽带,有利于和谐社会的“长治久安”从而构建具有民族内涵的文化精神”,促进和谐社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冯友兰是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和教育家,一生致力于中国哲学的创新发展,对中国哲学界乃至国外学术界影响深远。他坚守信仰、献身理想的求索精神,拼搏进取、不依傍他人的创新精神,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使命精神,博采众长、严谨求是的治学精神,热爱教育、服务社会的敬业精神,关爱学生、诲人不倦的树人精神以及爱祖国、爱家乡、爱家庭的精神构成了冯友兰精神的基本内涵。学习和弘扬冯友兰精神,对于我们增强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