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特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历史和逻辑的角度简要分析了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发展,并以西方“他者”作为文化参照背景研究了了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理论特质,分析了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缺陷,揭示了研究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对发展中国现代科技文明的启迪。  相似文献   

2.
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方法,冲破“先前阔”的文化阴影,以尊重科学的态度审视科技史项目,并通过客观的比较可以断定,中国古代科技史是一篇被误读成了“先前阔”的历史,它意味着,作为“李约瑟难题”的推理前提是虚幻的,因而,对它的任何求解都毫无意义。  相似文献   

3.
“科学”是西方话语霸权中的术语。亚美文化连续体是西方文明以外的一个普遍性的人类学现象,它以宇宙整体性、连续性为特征。亚美文化连续体中的“科学”受意识形态的约束,与西方文明中的“科学”有完全不同的意义。“李约瑟问题”实际上是西方中心论的产物,它的学说根源是社会单线发展的进化论。在亚美文化连续体的背景下面,不存在李约瑟所质疑的中国“科学技术”落后的问题。西方术语体系中的“李约瑟问题”只是亚美文化连续体中的一个悖论。  相似文献   

4.
“验历”是中国古代天文历法改革中重要环节之一。验历的内容从汉代使用日月天象扩展到唐宋时代使用五星天象,这不但反映了历法技术上的进步,而且也揭示了五星占与历法的互动关系。通过对10世纪末宋代《乾象历》验历过程中使用的汉以来的五星天象的考证和分析,说明中国古代的五星占不仅仅具有星占学上的意义,而且具有历法上的意义,五星天象观测成为促进历法改革的重要的技术上的因素。研究表明,古代的五星天象记录绝大多数是可靠的,是当时的实际观测描述。出于政治目的而伪造“荧惑守心”和“五星会聚”的情况当是特例。另外,中国古代历法改革,既是科学活动,又是国家政治活动。历法及其天象推算技术(如五星天象),总是在这种技术与政治、国家与科学的张力中得以进展,并受到制约。  相似文献   

5.
论道教与科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姜生 《自然辩证法通讯》2003,25(5):12-17,11
道教特有的长生成仙理想和因此形成的重视生命及现实生活的价值取向,使其与中国科学的许多领域产生了密切关系。道教思想对中国古代科学的发展具有内在的构成性的作用,在科学发展史上有重要贡献。道教的宗教文化特征注定它将科学作为服务其终极关怀的“工具”,因而使它对中国古代科学的发展产生内在的制约作用。中西文明差异,尤其是处于强势地位的西方“科学”概念,导致西方学术界——进而是近代以来中国学术界对道教与科学关系的简单否定。重新认识“科学”,是对中国科学、进而道教与科学关系在真质层面进行把握的前提。  相似文献   

6.
磁罗盘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项伟大发明,它不仅被广泛地应用于生产、测量和军事方面的辨方识向上,而且还被称为“海船的眼睛”而应用于大海的导航上。它的发明与发展,对于促进人类陆海交通范围的扩大,增进世界文明的交流与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这项伟大发明为什么不在其他文明古国中出现而只在古代中国出现?这个问题涉及到磁罗盘发明的社会条件和内在的技术因素诸多方面。本文仅就磁罗盘在中国古代发明的社会因素作一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对"李约瑟难题"质疑的再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约瑟难题”有其合理性。质疑难题的“无科学说”、“伪问题说”和“有毛病说”涉及到历史观、科学观、科学史观和方法论等深层次的问题,如“无科学说”只承认中国古代有技术而不承认有科学,否认中国古代科学的光辉成就,是科学史上的一种西方中心论;“伪问题说”反对科学的连贯性和普遍性,是一种科学特殊论和唯近现代科学论,带有“辉格”的色彩;“有毛病说”反对假设的和逆史实的编史学,是一种狭隘的历史观,不利于历史学的现代化。以上诸说在方法论上有一个共同点,都陷入了形而上学的误区,反对李约瑟创立的中西科学史研究的比较法。“李约瑟难题”是李约瑟中西科学史研究比较法的杰作,对中西科学发展史作了共时性的横向比较和历时性的纵向比较,从而抓住了其中的主要矛盾,具有高度的辩证性,对于揭示中西科学发展的历史规律是很有益的。因此,应以辩证的观点和方法来研究中西科学发展史和理解“李约瑟难题”。  相似文献   

8.
“为什么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产生?”这个被历史学家称作“李约瑟问题”的命题今天仍然是全世界科学史家们关注的热点之一,它的意义已经超越了“科学”和“中国”这两个特定范畴。此文的目的不是对这一问题再添加一个或数个特解,即不讨论与此有关的种种动力因素-无论是从科学内部还是从科学外部;相反,它将对国际上有关“李约瑟问题”的近期研究提供一个广角俯瞰,着重分析这一问题的来源和的发展,指出其在世界范围内科学编史学上的作用,进而将“李约瑟问题”置于人类文化多样性的角度来审视它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9.
从儒家文化的角度看“西学中源”说的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儒家文化的角度分析明清之际“西学中源”说的产生可以看出,这一思潮实际上是儒家文化背景下经学方法对于中国古代科学影响的必然产物。按照经学方法,所有学问,无论是儒学还是科学,都被认为来源于中国古代经典,因此,西方科学也不可能例外。这也许就是“西学中源”说的产生在文化上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国家与社会,绵延数千年,至宋代在国家统治、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的所有方面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官僚制度的繁复、重文轻武的国策、科举取士的完善、新的士人文化的形成、政治变革的规模、水稻农业的发展、经济中心的南移、城市商业的繁荣等等,所有这些变化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实为开新时代之端绪,影响之极,甚至达于近世。无怪乎海外学者称宋代为“中国的文艺复兴”(Chinese Renaissance)。  相似文献   

11.
复杂性研究与隐喻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隐喻是文学艺术中常用的表现手法,虽然科学家也经常使用,但却不太被公开认可,因此没有获得应有的方法论地位.然而,复杂性科学的研究者们却特别强调隐喻在复杂性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在复杂性的概念刻画和理论描述中,隐喻都有着出色的表现.霍兰是运用隐喻方法的高手,在其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和涌现理论中都充分运用了隐喻方法,并获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功.  相似文献   

12.
隐喻(metaphor)是自然语言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这种现象一直是修辞学(Rhetoric)研究的重要内容。例如,“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这个句子的意思是历史发展的轨迹就像车轮那样滚滚向前。这是一个隐喻。在这个隐喻中,用“车轮”这个概念来比喻“历史发展的轨迹”这个概念,“车轮”是我们熟悉的、比较具体直观的、比较容易理解的概念,而“历史发展的轨迹”则是抽象的、不太容易理解的概念。通过“车轮”这样的隐喻,我们对于“历史发展的轨迹”这样比较抽象的、不太容易理解的概念获得了更加明确的、更加形象的认识。在修辞学中,隐喻作为一种“辞格”,一个完整的隐喻一般由“喻体”和“本体”构成,喻体通常是我们熟悉的、比较具体直观的、比较容易理解的一些概念范畴,本体则是我们后来才认识的、抽象的、不太容易理解的概念范畴。在上面的例子中,“车轮”就是喻体,“历史发展的轨迹”就是本体。在认知语言学(cognitive linguistics)中,喻体叫做“始源域”(source domain),本体叫做“目标域”(target domain)。在上面的例子中,“车轮”就是始源域,“历史发展的轨迹”就是目标域。隐喻的认知力量就在于将始源域的图式结构映射到目标域上,使人们通过始源域的图式结构,对于目标域得到更加清晰的认识。因此,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不但是一种修辞手段,而且还是人的一种思维方式,隐喻普遍地存在于人们的各种认知活动中。术语是人类科学知识在自然语言中的结晶,是人类认知活动的重要产物。因此,在术语中,当然也应当存在着隐喻。通过隐喻的“始源域”帮助人们更加清晰地认识“目标域”,应当是术语命名的一种重要方式。下面,笔者以计算机科学中的术语为例子,来说明隐喻在术语命名中的作用。计算机科学中的“防火墙”(firewall)这个术语,就是使用隐喻命名的术语。它的始源域是指建筑物中用于防止火灾的墙;它的目标域是指置于因特网和用户设备之间的一种安全设施,通过识别和筛选,防火墙可以阻止外部未被授权的或具有潜在破坏性的访问。计算机科学中本来没有真实的具体的“防火墙”,通过“防火墙”这个始源域,人们可以更加清楚地理解“置于因特网和用户设备之间的一种安全设施”的这个抽象的概念范畴。计算机科学中的“病毒”(virus)这个术语,它的始源域是:比病菌更小的病原体,没有细胞结构,但有遗传、变异等生命特征,一般能通过阻挡细菌的过滤器,多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见。而它的目标域则是:一种有害的、起破坏作用的程序。通过“病毒”这个始源域,人们可以认识到,一旦在计算机运行“病毒”这种程序,计算机就会像生物染上了病毒一样,给用户带来灾难。计算机科学中的“树”(tree)这个术语,它的始源域是:木本植物的通称。而它的目标域则是:计算机算法中表示结点之间的分支关系的一种非线性的结构。通过“树”这个始源域,人们可以把这种抽象的非线性结构想象成自然界中的树,从而对这个概念获得更加清晰的理解。在计算机科学中,像这样使用隐喻来命名的术语还很多,例如,“槽”“网络”“桌面”“回收站”等等。笔者曾在《现代术语学引论》中提出,术语的命名应当遵循准确性、单义性、系统性、语言的正确性、简明性、理据性、稳定性、能产性等原则。使用隐喻的方法来给术语命名,与这些原则是不是矛盾呢?笔者认为并不矛盾。因为隐喻是人类的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在术语命名中当然也应该使用这样的思维方式,使用隐喻来给术语命名,不仅与这些原则不矛盾,而且能够更好地实现这些原则。前几年在讨论计算机科学中的“菜单”(menu)这个术语的时候,一些学者提出,计算机科学中的“菜单”这个术语中并没有“菜”,与事实不符,因此,他们强烈地反对使用“菜单”这个术语,主张使用“选单”来代替“菜单”,后来,学术界也大力推广“选单”而反对使用“菜单”。可是,在大多数计算机用户中,“菜单”仍然广为使用,而“选单”却很难推广。“菜单”(menu)这个术语的始源域是:记录经过烹调供下饭或下酒的蔬菜、鱼肉等的单子。而它的目标域则是:由若干可供选择的项目组成的表。在显示屏上显示出来的菜单,用户可以用光标来选择,就像人们在吃饭的时候点菜一样方便。使用隐喻方法命名的“菜单”这个术语,准确、鲜明、生动,符合术语的命名原则,所以它才为广大用户喜闻乐见,始终没有被学术界大力推广的“选单”这个术语所替代。这种情况说明,在术语的命名中,不能拒绝使用隐喻这种重要的方法。隐喻是人类重要的思维方式,在术语命名中不能避开这种重要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3.
《自然辩证法研究》2021,(1):103-108
隐喻是一种用熟悉的概念来理解和体验陌生概念的认知方式,这一效果的实现遵循特定的理解机制。在情境语义学的框架下,综合隐喻理解过程中的语义和语用因素,可以对经典的概念隐喻体系进行重构。隐喻概念的功能是通过对信息进行抽象和还原,得到同时满足源域和目标域性质的新情境,实现情境转移。这样得到的新情境通常只存在于认知层面,它作为该隐喻概念下所有隐喻表达的初始情境,满足源域与目标域中所有无矛盾的性质。而在由它派生的实际隐喻语句中,与源域相关的表达将进一步给出相应的制约关系,使隐喻接收者能够选取实现隐喻理解所需要的准确信息。  相似文献   

14.
通过术语“防火墙”和“失效”,探索“借喻”和“隐喻”在术语工作中的不可或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科技术语中的借喻和隐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术语"防火墙"和"失效",探索"借喻"和"隐喻"在术语工作中的不可或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塞尔在对隐喻的比较主义批判的基础上,提出了隐喻性解释的三个步骤和八项原则,以建立一个完备的隐喻理论。但是塞尔重复了布莱克的一些错误,对比较主义的核心论题存在两个方面的误解,他所建立的隐喻解释原则过于宽泛,最后无法避免将隐喻打回术语学解释范围。为了避免把对隐喻的解释仅仅归纳入术语学的范围,文末在分析塞尔关于隐喻的两大反驳论证的基础上,来理清其隐喻理论的核心和缺陷,引入镜像神经元概念来为隐喻的研究提供反驳的基础,并引证来自心理学研究和神经科学研究的其他证据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7.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9,(4):109-115
经济学主流研究与现实世界相互脱节的状态一直饱受诟病。在解决该问题的过程中,经济学修辞学和经济学批判实在论各自提出了"回到实践"和"关注理论本体"的主张,同时两种经济学方法论共同关注到了隐喻方法对经济学理论和实践分析的重要性。本文在探讨经济学隐喻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学方法论的基础上,得出经济学隐喻在经济学研究中所特有的说明优势,并为化解经济学研究与现实世界相脱节的困境提供了可靠的实在性基础。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语言意义系统字面与隐喻的辨证、科学解释的“隐喻重描”性质以及隐喻与科学实在论的关系三个方面对英国著名科学哲学家玛丽·海西的科学隐喻思想进行了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19.
Within Charles Sanders Peirce's semiotical theory, twodifferent kinds of creative metaphorical reasoning inscience can be identified. One of these, the buildingof remainder metaphors, is especially important forcreating new scientific models. We show that theconveyor belt metaphor provides an excellent examplefor Peirce's theory. The conveyor belt metaphor hasrecently been invented in order to describe theoceanic transport system. The paradigm of the oceanicconveyor belt strongly influenced the geosciencecommunity and the climate change discussion. Afteridentifying structures of metaphorical reasoning inscience (section 2), these structures are examined insection 3 for the conveyor belt metaphor in the fieldof oceanography. Finally, concluding remarks are givenin section 4.  相似文献   

20.
理论构成隐喻的指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首先分析科学模型的隐喻性结构,从而引出隐喻词项的指称问题.接着以博义德对理论构成隐喻的指称功能的探讨为主线,分析出隐喻或模型要能隐喻地表达思想所预设的条件是:隐喻词项的隐喻性指称就是第一主概念表达式的所指,指称的固定则是靠第二主概念和第一主概念表达式涵义之间的类比进行的.最后表明理论构成隐喻作为一种以语言适应实在的策略,它的指称功能就在于为科学探究和理论构建提供认识论进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