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PCM在埋地管道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一种新型埋地管道检测技术--PCM检测系统.通过分析PCM的工作原理以及检测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影响因素,结合现场埋地管道检验、分析、测定和评估过程,对提高埋地管道的检测效率和检测精度总结出了一些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2.
埋地管道的腐蚀防护工程对处于长期不间断运行状态的多段线长距离管道至关重要,以外加电流阴极保护(ICCP,Impressed Current Cathodic Protection)为主的腐蚀防护方案在埋地管道工程中的应用广泛,能有效抑制金属构件在土壤中的腐蚀削弱。针对ICCP在埋地管道工程中的应用进行理论分析,主要涉及金属腐蚀原理及管道防腐蚀基本方法、腐蚀检测过程分析、管道锈蚀后的再保护、外加电流法在管道工程中的应用以及局限性分析、保障管道防护工程安全性和完整性的针对措施,并对ICCP的管道工程应用要点进行了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3.
长距离埋地管道运输是目前石油天然气资源的主要输送方式,由于埋地管道运行环境复杂,各种原因造成的管壁腐蚀直接影响管道的使用寿命.如何了解管道的腐蚀状况,有针对性地对管道进行维修,确保管道的安全运行,延长管道的服役时间,是进行管道内检测的根本目的.我们对鲁宁输油管线共检测了647公里,获取了第一手检测资料库,为进一步分析鲁宁管线腐蚀情况和安全评估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埋地钢管外腐层检测方法进行了分析。以期能对埋地管网腐蚀评价的技术规范制定、实际管道腐蚀检测的实施、埋地管网腐蚀评价起到指导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埋地管道泄漏检测进行了分析与研究,提出了突破式声信号检测技术在管道泄漏距离判定中的应用,并对管道泄漏状态进行实时监控提出了技术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针对超声导波技术在不同地理环境下埋地管道的缺陷检测问题,对埋地管道中纵向模态的频散和衰减特性进行了分析。建立了埋地管道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了激励频率和土壤类型对纵模导波传播的影响。在埋地管道中粘贴压电陶瓷片激励和接收L(0,2)模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激励频率增加,L(0,2)模态能量衰减也逐渐增大,而在激励频率为40 k Hz时,弹性模量较小的硬黏土对纵模导波的衰减相对较小,表明采用低频纵向模态超声导波对较低弹性模量土壤覆盖的管道检测效果较好,可有效提高导波在该类埋地管道中的检测距离。  相似文献   

7.
针对超声导波技术在不同地理环境下埋地管道的缺陷检测问题,对埋地管道中纵向模态的频散和衰减特性进行了分析。建立了埋地管道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了激励频率和土壤类型对纵模导波传播的影响。在埋地管道中粘贴压电陶瓷片激励和接收L(0,2)模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激励频率增加,L(0,2)模态能量衰减也逐渐增大,而在激励频率为40kHz时,弹性模量较小的硬黏土对纵模导波的衰减相对较小,表明采用低频纵向模态超声导波对较低弹性模量土壤覆盖的管道检测效果较好,可有效提高导波在该类埋地管道中的检测距离。  相似文献   

8.
针对超声导波技术在不同地理环境下埋地管道的缺陷检测问题,对埋地管道中纵向模态的频散和衰减特性进行了分析。建立了埋地管道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了激励频率和土壤类型对纵模导波传播的影响。在埋地管道中粘贴压电陶瓷片激励和接收L(0,2)模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激励频率增加,L(0,2)模态能量衰减也逐渐增大,而在激励频率为40kHz时,弹性模量较小的硬黏土对纵模导波的衰减相对较小,表明采用低频纵向模态超声导波对较低弹性模量土壤覆盖的管道检测效果较好,可有效提高导波在该类埋地管道中的检测距离。  相似文献   

9.
我国目前铺设的埋地管线都是永久性管线,临时性管线很少,如何保证巨大的管道投资发挥出最长最大的效益,管道的防腐蚀便成了铺设管道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0.
王俊  封辉  高琦  王鹏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0,20(33):13660-13666
针对不同因素对管道泄漏工况的影响进行了模拟研究。管道的铺设方式一般为埋地铺设,长时间埋地管道会因为外力破坏或管道自身老化、腐蚀穿孔等因素造成管道泄漏。管道泄漏时会造成重大压力损失和管道流体的损失,管道大孔泄漏后容易在地面上被检测出来,小孔泄漏不容易被检测出来。因此采用数值模拟方法,通过模型简化,同时考虑计算精度和计算成本,建立了埋地管道小孔泄漏扩散模型。分别研究泄漏压力、泄漏孔径、管道埋深、土壤性质、环境温度、泄漏孔形状和障碍物等因素对埋地管道泄漏扩散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一种高性能聚酰亚胺作为油田管道防腐涂层的防腐效果,通过击穿电压测试、溶液浸泡测试、耐高温高压腐蚀实验、耐盐雾实验、附着力测试实验、耐磨性能测试等方法研究了特种聚酰亚胺作为油田管道涂层的化学性能和机械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盐雾试验中测试样板版面划线处任意一侧腐蚀扩散宽度小于2 mm,未划线处无生锈、起泡、开裂和脱落等腐蚀失效现象;在耐磨性能实验中参考二氧化锆的磨损量为0. 001 67 g/h,PI-S涂层的磨损量比二氧化锆还低,仅为0. 00 084 g/h;涂层耐高低温交变湿热实验结果表明涂层很好的经受高低温交变环境,实验后未出现鼓泡、脱层、针孔、裂纹现象;酸性高温高压模拟环境实验表明在高酸性模拟环境中浸泡168 h后,涂层表面未出现鼓泡、脱层、针孔、裂纹等现象;涂层能很好地经受住N-甲基吡咯烷酮(NMP)、盐酸、硫酸、氢氟酸、次氯酸的腐蚀,浸泡60 d后试样厚度有轻微的减小,基材没有出现腐蚀现象。  相似文献   

12.
在分析反映管道堵塞工艺参数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的细小液体管道预测方法,通过收集管道堵塞时的各种工艺参数,建立预测模型。仿真结果表明,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际堵塞结果非常吻合,并能成功用于实际的细小管道的堵塞预测。  相似文献   

13.
The epoxy powder exterior anti-corrosion coating production line for bent pipes with a single (double) course production is a technologically advanced bent pipe anti-corrosion method with cost efficiency, environment friendliness and stable coating quality. The quality of the coating on the bent pipe fully meets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current national and industrial standards. The application of the technology has filled the gap in the bent pipe anti-corrosion coating area of China, and leads the world technologically. With this technology the coating quality of the bent pipe has greatly improved, resulting in significant social and economic benefits. With the use of the technology in various large scale pipeline projects such as the “West to East Gas Pipeline Project”, it will exhibite a greater potential in the future pipeline projects with a broad application prospect.  相似文献   

14.
从检测仪的检测灵敏度和检测激光对管道自主定位时保证检测管道不漏检两方面对载机的飞行路径进行规划。确定在两管段接头处载机的具体飞行方位。基于检测仪的检测灵敏度得到载机的可飞行高度与偏离管道距离的关系。结果表明:考虑实际检测时各因素的影响,建议载机飞行时偏离管线的距离应在45 m之内,飞行高度应低于110 m,且在保证飞行安全的前提下尽量降低飞行高度。  相似文献   

15.
管道泄漏检测技术是保障管道安全生产的重要手段.为了延长管道使用寿命、及时发现和处理管道泄漏事故,通常采用基于声波检测的管道泄漏检测方法.对基于声波检测的热网管道泄漏检测方法进行了研究.对经验模态分解方法进行了分析,针对其存在的端点效应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方法,经过仿真实验和性能对比,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将这种改进的EMD算法应用在热网管道泄漏检测中,取得了较好的管道信息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16.
在海底管道的外检测过程中,为明确海底管道的真实赋存状态,常使用工程物探和潜水摸探对其进行调查,其中声学探测技术的应用最为广泛。本文以SONIC 2024多波束测深系统、SES 2000参量阵浅地层剖面系统、KLEIN 3000侧扫声呐系统为例,系统介绍传统声学探测技术在北部湾某单点系泊(SPM)海底输油管道外检测中的应用。在此基础上,结合扫描声呐、合成孔径声呐等声学探测技术,探讨各类声学探测技术的优劣性及适用条件,指出海管外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多种声学探测技术的综合运用是准确评价海底管道状态的基础,海底管道外探测方案的选择应综合考虑海域条件、设备优缺点、作业载体、工作成本等因素。海管外检测技术向着设备集成化、检测精细化、识别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管道缺陷图像检测的准确率,提出一种基于改进RefineDet的管道数字射线成像(digital radiography,DR)缺陷图像检测模型。该模型针对管道DR缺陷图像数据少、目标少等特点,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改进。首先,在骨干网络设计方面,使用Swin transformer代替VGG16作为主干网络,在提高特征提取能力的同时减少主干网络参数量。其次,针对管道DR缺陷图像目标数量较少而易受背景干扰问题,通过在主干网络与特征融合阶段之间加入全局注意力模块来强化模型对重要特征的关注,从而提高检测性能。最后,在后处理阶段,针对传统的非最大值抑制算法直接去除非最好预测框问题,使用软非最大值抑制算法以更合理的方式去除非最优预测框。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实现管道DR缺陷图像的检测,并且相比于其他4种常用的目标检测模型,提出的模型可以有效提升管道DR缺陷图像检测的准确率,研究成果可为DR缺陷图像检测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滑坡灾害导致的山区管道局部应力集中严重威胁油气管道的安全运行。而现有技术难以确定滑坡管道局部应力集中位置及其严重程度,亟需一种滑坡管道应力集中检测与评价方法。因此,提出了一种埋地管道应力磁检测技术,用于确定滑坡管段的局部应力集中位置,并提出了应力状态评估方法。将该技术应用到中石油某长输支线滑坡管道,然后利用金属磁记忆检测手段对应力磁检测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磁场梯度模量与管道应力状态存在密切联系,利用应力磁检测技术可以有效识别滑坡管道局部应力集中位置,现场开挖检测结果验证了该技术的可行性与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
地下排水管道缺陷检测是地下管线高效管理的基础,也是实现“智慧城市”的关键性问题。针对工程项目中对管道缺陷判别的需要,提出并实现了一套实用的地下排水管道缺陷智能检测FEDDR(frame extracting-detection-duplicate removal)系统,将视频缺陷检测过程分为检测前的视频预处理阶段、缺陷检测模型构建阶段以及缺陷检测优化3个阶段,采用帧间差分算法及VGG16网络对管道视频抽帧处理,筛选出兴趣检测帧,减少待检测数据量;选取YOLOv3为网络主框架,用轻量高效的EfficientNet结构替换原来的主干网络,采用迁移学习策略,用自建数据集Pipe-DATA对其进行训练,建立起高效的管道缺陷检测模型,并在检测帧输出检测结果时采用两次输出的优化策略来防止缺陷漏检;对检测出的缺陷帧图像进行文字识别,去重优化自动生成结果表单。将该方法应用到了某区域的将近3 km的管道视频数据中,共检测出了656个缺陷,与人工判别结果对比,准确率达94.3%,召回率达到98.7%,整个过程一体化完成,大大减少了人工成本,提高了排水管道缺陷的检测效率,具有工程实用性。  相似文献   

20.
随着排水管道使用年限的增长及输水能力要求的提高,对排水管道进行状态评估已成为必须要做的工作,但管道状态评估很大程度上依靠管道的检测结果,为全面了解排水管道的检测方法,本文对目前用于排水管道检测的主要方法做了综述,分析了各检测方法的原理和特点,并介绍了基于计算机视觉和图像处理的自动化缺陷检测技术,对排水管道检测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认为闭路电视检测方法结合深度学习缺陷识别技术,可以实现排水管道检测领域的自动化和高效率,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