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建"义新考     
"建"之本义,自汉代"立朝律"以来众说纷纭,似各有局限,将其进行新的考释势在必行."建"中之"聿",理应为动词,并非以往认可的名词"笔"或"木柱";从殷墟卜辞等"建"字早期形态来看,构字中承担主要内涵的部分实为"|";"|"作动词,主要涵义为"由下而上、升高";以往研究中常被忽略的"止"与"土","止"义为足,引申为下基,"土"为数"点",指扬土溅尘事.因此,将"建"字构形中"手""|""止""土"合而观之,"建"之本义实为"填土造垣以立城"."建"字之"廴",并非"从彳引之",而是从"L"而来;"L"亦非所谓的"庭中",而应是"区"的意思;"区"中有"品",品为众,以此使"聿"既不是只造一墙,亦不为笔、杖,而与"立城以盛民"关联契合.  相似文献   

2.
"辛","(辛)"二字声近形似,意义相通,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分为两部.但历来各家争说纷纭,或谓"辛',"(辛)"当为一字,或谓两字.关于二字的本义,各家又从甲骨文、金文等字形上加以分析,各有说法.本文从形、音、义三方面分析认为"辛"、"(辛)"甲骨文字形一致,古音相近,意义相通,本为一字,假借而为十干之辛."辛"、 "(辛)"为会意字.二字的本义当为"罪也.从干二,二,古文上,干亦声."干之本义为盾,引申为"犯也."犯上即罪也,"辛"、 "(辛)"为会意字.  相似文献   

3.
"于"字的本体极有可能是一个表吹奏乐器之类的象形文字.但在我们能够见到的早期材料中,其本义由于受到记词表义的限制,却很少在语言中使用.在古代文献里,"于"字一般都被用作借字记词的符号,除被用作国名和姓氏之外,多具有虚词中连词与介词的表达功能,有时也可与其他词共同构成复式虚词.  相似文献   

4.
作为语法成分的"中",主要表示"中间"义和"内部"义.将表示"中间"义的"中"称为"中".表示"内部"义的"中"称为"中2","中1"和"中2"的主要区别:"中1"乃指线性的两端之间或中间,因此参照项应该是两项,常与"左、右""前、后""南、北""东、西""上、下"等相对;而"中2"则指一个封闭的界限内或三维空间的内部,参照项应该是一项,常与"外""表"等相对.现结合汉语史上的使用实例,略论"中"的语法意义与语法功能.  相似文献   

5.
表"呕吐"的"变"是"(疒反)" 的音借字,"(疒反)" 之"恶心呕吐"义为古代字典词典韵书习训.的或体又作、.早在汉代扬雄<方言>就有了,与变只是字用关系,记录的词义或义位是一样的.的"呕吐"义当是反胃恶心引申而来.对谭代龙和王绍峰二先生对"变"表"呕吐"义的词义引申理据分析作了适当辨正,指出二君皆是惑于"变"的字形而导致词义探因失当的.  相似文献   

6.
中医"八纲"构成了中医在诊断疾病时辨证的纲领,"八法"为治疗提供准则,而这些"纲""法"在临床辨证施治实践中,突显出不足.时至科学发达各种有害物质作用于机体的今天,"八"纲"八"法更显得力不从心,对所谓"不治之症"的"异证族"理念显得朦胧,实用性不强,造成了辨证错误和施治不得法."异"纲"变"法说将其在"八纲"基础上增进一"异"纲,便于归类辨证,"八法"施治上补进"变法"进行施治,达到对不治之症"异证族"的有效治疗,提供最佳的"理、法",衍生出具有特殊疗效的"变法之剂""方、药".  相似文献   

7.
从古文字资料看,"五"字的本义当为"交午、交错",于省吾等学者皆有考释,而表数量的数词用法乃是其假借义。"五"字的本义还保留在一些常见的词语中,如"四分五裂""五花肉"等。由于缺乏古文字学知识,"五"的本义多不为人所知,而常见的工具书也并未对其非数词用法做出释义,这容易造成人们理解上的偏差。  相似文献   

8.
填空补白     
本游戏供读者读刊闲暇之余自娱自乐,并获取一些小知识。读者可根据下面"横"行、"纵"列的文字提示,分别填上相应的文字。纵:1.古代书籍。它是中国第一部按义类编排的综合性辞书,是疏通包括五经在内的上古文献中词语古文的重要工具书。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古代历史中,"史官"和"使官"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主要是从文字学的角度分别对"史""使"二字的本义做一介绍,从而发现"史官"与"使官"命名之由来。另外,还从文化史角度对这两种官职中的主要称谓进行了阐述与辨析。  相似文献   

10.
"以"字考     
古代汉语教学中的难点之一是一词多义的解释.弄清词的多个义项在特定语体环境中的具体运用,有助于对古代文选的熟悉和对词义的把握.要正确把握词义,就要了解词的本义,及其引申、假借而产生的变义.古代汉语中常用虚词"以"字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考释"以"字的源流及其演变轨迹.了解怎样掌握词义的方法,对于人们把握或研究古代汉语词义定会有所补益.  相似文献   

11.
以上古时期"停止"概念场主导成员"止、已、息、休、罢"五个为研究对象,选取上古12部代表文献为语料,考察了五个成员在上古时期的共时基本状况,归纳了其概念词汇特点。  相似文献   

12.
道德说     
从训诂、义理两方面探求"道德"概念之本义,"道"即天道,"德"即天德。"道""德"二字同源,创生于一时,与上古天官之学、世畴制度相关。"文明"观念由此而出,"人文"观念亦由此而出。如果割裂天道,偏指人事,则不免流为以人治人之弊。后世种种引申泛论,率多违误。  相似文献   

13.
通过考察上古到中古文献中"走"与名词宾语的搭配变化,可以看出"走"的意义和语法功能的变化过程,上古时期的"走"带目的宾语的功能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有明显的衰退.  相似文献   

14.
尝试体态标记词"看"作助词经常出现在重叠动词后,但有时也可用在"VO看""VC看"等 形式中,这是因为动作的尝试性经常表现在动作的重复进行,但尝试也有一次成功的情况。尝试体态标 记词"看"来源于连谓结构中充当连谓后项的实义动词"看"句子中心地位的丧失。  相似文献   

15.
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这一句接上一句"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几个短句环环相扣,逻辑紧密。识解这一句的时候,首先引我发问的是"仪"字,古人为何用两仪而非两端或两类、两处?查要看"仪"的本义,《说文解字》中是这样解释的:度也。度,法制也。毛传曰。仪,善也。又曰。仪,宜也。又曰。仪,匹也。其义相引伸。古书仪但为义。今时所谓义,古书为谊。按如文王传曰义,善也。翻译过来的意思是,仪通义,是法度的意思,也作适宜、  相似文献   

16.
四川方言中"跨越"义为一常用词,但在现代汉语中却无对应之字;方言文献中常写作""。但结合《说文解字》、《广韵》等字书韵书的分析,可知""非该义本字,本字当作"跨";此外,本文还分析了"跨"、"胯"的同源关系。  相似文献   

17.
根据<诗经>等传世文献,圣字的本义是聪明睿智,只言才不言德,圣人只是能人而已.根据<论语>与<左传>分析,大约到春秋晚期,圣字开始出现道德含义,圣人是伟人的意思,但当时多数人仍沿用本义.到战国早中期,圣字的变义迅速取代本义,<墨子><老子>的圣字,基本上都是变义,<孟子>的圣字没有一个是本义.从<诗经>到<孟子>,圣人中既有古人,也有当代活人.孔子生前已被人称为圣人,死后有种种尊称,其中"至圣先师"至今确不可易,无可挑剔.  相似文献   

18.
通过《中国知网》的"期刊""特色期刊""博士论文""硕士论文"和"国内会议"五大子库,对谷胱甘肽硫转移酶M1和T1(GSTM1、GSTT1)基因多态性与疾病风险关系Meta分析的文献进行了跨库检索,经筛选,得到40篇以中文发表的Meta分析文献,并用文献计量方法对其发表年度、来源子数据库、学科、发表期刊、作者、机构、基金等进行了统计分析,以期对关于GSTM1、GSTT1基因多态性与疾病风险关系Meta分析的国内文献的发展趋势有更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释"奮"     
分析了"奮"(现简化为"奋")字的金文形体,其形体为从隹从衣从田的会意字,<说文>"从奮在田上"的形体分析不确."奮"字的形体义为鸟从原来在衣中停留不飞的状态中奋飞而出,飞向田野之中."奮"一词的本义为鸟展翅奋起.  相似文献   

20.
《歧路灯》中"把 名 谓语"其谓语可以是复杂的结构形式,也可以是单个的动词;根据"把"后宾语与谓语之间的语义关系可将《歧路灯》中"把"字句划分为处置义、使役义、处所义、工具义等类;"把""被"融合、主语后置、宾语加长以及谓语空缺等是《歧路灯》"把"字句的特殊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