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采用盐水胁迫发芽、盐水浇灌盆栽和田间耐盐实验,研究植物的耐盐能力,筛选黄河三角洲滩涂重度盐渍土适生的耐盐植物.结果表明:高质量分数NaCl对耐盐植物种子的萌发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发芽率与盐质量分数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盐胁迫下植物苗期相对生长量由大至小依次为盐地碱蓬>柽柳>中亚滨藜>二色补血草>三角叶滨藜>海边月见草>海滨锦葵>田菁>罗布麻.筛选出耐盐性极强的、能在盐的质量分数为20 g/kg以上的重盐土上生长的植物2种,即柽柳和盐地碱蓬,为黄河三角洲滩涂重盐土的生物改良提供了实验材料.  相似文献   

2.
作物耐盐性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本文从作物耐离子胁迫、耐渗透胁迫和细胞编程性死亡调节三个方面概述了作物耐盐的生理生化机制;介绍了目前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克隆与植物耐盐相关的基因,并根据作物的耐盐机理,对这些与耐盐相关的基因进行了分类;总结分析了转耐盐基因植物的研究现状及其转基因植物的耐盐生状况,并提出了利用转基因技术,改良植物耐盐性的方法和对策。  相似文献   

3.
根据盐碱地的产生原因,通过结合盐碱地治理生物措施、物理措施、化学措施、水利工程措施来进行综合治理,本研究结合隔盐阻盐材料、有机改良剂和耐盐苗木,提出一种盐碱地改良技术模式。模式主要包括碎石淋洗+暗管排盐、隔盐阻盐、土壤有机改良、栽植苗木、抚育管理等五项工序。本次研究以沧州渤海湾新区盐碱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工序组合来探究适宜渤海湾泥质盐碱地的绿化技术模式。在本次改良渤海湾土壤研究中,优先选择"暗管排盐+木炭隔盐阻盐层+有机液体改良剂(竹醋液稀释150倍)+国槐"改良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4.
随着土壤盐渍化的日益加剧,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受到威胁.人们从改良盐渍土和植物耐盐育种两个方面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对现有植物物种进行耐盐性筛选和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创造新的耐盐品种是进行植物耐盐育种的两种主要方法.随着对植物耐盐分子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和转基因技术的不断完善,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方法培育高效耐盐作物品种已成为当今的研究热点.本文对近年来有关植物耐盐突变体筛选、耐盐相关基因的克隆和转基因研究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5.
植物耐盐的生理生态适应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植物耐盐机制的研究对盐渍土改良利用和选育培育耐盐植物新品种具有重要意义。盐分胁迫下,植物表现一系列生理生态适应性变化。根据近年来对植物耐盐的研究,本文重点阐述了植物体内渗透调节、抗氧化酶活性、光合途径的转变、激素信号转导、植物体内相关蛋白的高表达、形态结构的改变等耐盐的生理生态适应性机制。进一步分析表明,植物耐盐的适应性受多方面调节和控制,应该把多方面的因素都联系起来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6.
植物耐盐性研究及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回顾了关于盐渍化现状的研究 ,概述了植物对盐胁迫的适应方式 ,从盐离子的吸收、在植物体内的分布、细胞内的区域化、在体内合成有机溶质以及形态分化等方面 ,探讨了植物耐盐的机制 ,并指出了对盐渍化环境进行改良、开发利用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7.
植物耐盐性研究及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回顾了关于盐渍化现状的研究,概述了植物对盐胁迫的适应方式,从盐离子的吸收、在植物体内的分布、细胞内的区域化、在体内合成有机溶质以及形态分化等方面,探讨了植物耐盐的机制,并指出了对盐渍化环境进行改良、开发利用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8.
黄河三角洲地区因地势低平、海水倒灌、排水不畅等原因,导致土地盐碱化严重,通过土地整理等活动可以改善盐碱地土壤条件.以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土地整理项目为例,通过改善土地灌排设施条件、安置排盐暗管等措施改良盐碱地.土地整理2a后,经过连续2次土壤调查,发现试验区内高含盐量盐土的含盐量降低到3 g/kg以下,但土壤pH变化不大;研究同时表明,土地整理改良过程也会通过灌溉等途径排出土壤中的养分,在后续种植中需要及时补充肥料.  相似文献   

9.
综述了离子转运体系促进植物Na+动态平衡的分子机制,并对盐生植物和淡土植物对盐应答反应和运输中的基因功能进行了比较.将盐生植物中独特的耐盐转运蛋白基因和下游调控基因作为潜在的遗传资源,可为进一步的作物耐盐遗传改良服务.  相似文献   

10.
植物耐盐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盐胁迫对植物生长发育及生理代谢的影响,植物的耐盐机理以及利用基因工程手段改良作物耐盐性等方面,对近年来植物耐盐研究的一些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植物耐盐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采取野外调查、室内试验与资料查阅相结合的方法,对厦门海岸线、漳州海岸线和泉州湾等滨海区耐盐园林绿化植物的应用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该地区至少有各类耐盐园林绿化植物40科,58种,其中48种属高度耐盐,10种中度耐盐.目前只有47种耐盐园林绿化植物已在园林绿化中得到应用,占81%,尚有11种未被开发利用,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为进一步开展华南滨海耐盐园林绿化植物的应用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2.
指出了在沿海盐碱土地种植盐生植物对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分析了以往农田林网建设不能全功的原因,提出了营造盐碱地改良林、防护林,营造地上水源截流林和建设海防林、风景林的设想以及适宜的植物种类.  相似文献   

13.
盐碱地是人工造林的重要潜在资源,而土壤盐胁迫危害是制约林木健康生长的突出问题。揭示林木盐胁迫调控机制,开发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是实现盐碱地资源化和生态保护的关键。笔者从林木生长发育、光合效率、生理代谢调控及矿质营养等角度,论述了制约盐碱地人工林生产力低下、土壤资源利用效率不足的盐胁迫主要过程。利用林木逆境下进化出的一套以自身生化调控和菌群互作消减为核心的综合耐盐机制,是研发盐碱地造林关键技术的方向,有助于我国盐碱地区人工林高效培育和多目标经营。  相似文献   

14.
综述了我国盐碱地改良技术现状;研究了干旱地区节水灌溉条件下农田不同地面条件土壤水盐定 向迁移特征,提出了“盐分上移地表排”的排盐模式,对我国干旱农业灌区盐碱地改良治理新方法的研究探索 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我国盐碱地面积大,分布广,盐碱地由于含有大量盐离子不适合普通作物的生长.如何开发和利用好这些盐渍化土地对于解决我国的粮食和资源短缺问题至关重要.冰叶日中花是一种既耐干旱又耐盐碱的盐生植物,兼具食用价值和生态价值,在拓展盐渍化土地方面有很大的潜力.本文综述了冰叶日中花的耐盐机理并展望了其在盐碱地上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黄河三角洲是我国三大三角洲之一,总面积达5.4×105 hm2,其中盐碱地面积达70%以上,并且仍在以每年1.3×105 hm2的速度增加.黄河三角洲地区土地盐碱化程度高,夏季降雨集中,春秋季较干旱,这些不利的环境因素导致该地区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绿化造林难度大,植被覆盖面积小,当地的景观生态系统比较单一.因此,筛选优质抗盐碱树种并建立一套完整的绿化栽培体系,以提高黄河三角洲地区的绿化面积是现在所面临的严峻问题.沙枣由于抗旱耐盐碱成为改良黄河三角洲地区的绿化树种,本文综述了沙枣作为黄河三角洲地区盐碱地绿化树种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张世启 《天津科技》2002,29(3):16-17
指出了在沿海盐碱土地种植盐生植物对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分析了以往农田林网建设不能全功的原因,提出了营造盐碱地改良林、防护林,营造地上水源截流林和建设海防林、风景林的设想以及适宜的植物种类。  相似文献   

18.
吉林省西部地区盐碱地面积较大,分布广泛,普遍存在土地退化的现象,潜在的盐碱化问题严重,因此,盐碱地改良技术研究也成为普遍关注的问题.介绍了吉林省西部地区的自然条件概况,针对土地盐碱化现状提出了多种改良盐碱地的治理措施,同时为吉林省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大自然》2021,(4)
正位于渤海之滨的天津市是京津冀地区的海边明珠,这里海岸线长、滩涂广阔,盐碱地及生长其上的盐生植物便走进了植物学家的视野。这类植物有着怎样的特征?在天津沿海地区分布有哪些种类,又有哪些可供发掘的种质资源呢?土壤盐碱化是一个世界性的环境问题,全球盐碱地面积近10亿公顷,约占全球陆地总面积的1/3,而我国的盐碱地面积接近1亿公顷,主要集中在华北、西北和东北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  相似文献   

20.
盐胁迫抑制植物的生长,影响植物组织的离子分布,且不同浓度的盐溶液对植物的生长影响存在差异.为研究肯氏南洋杉(Araucaria cunninghamii)在滨海盐碱地的生长适应性,探讨其耐盐机制,对肯氏南洋杉幼苗进行盐胁迫试验.肯氏南洋杉种子在非盐胁迫条件下萌发,用1/2 Hoagland营养液培养1年后,设置6个NaCl质量分数(0,0.7%,1.4%,2.1%,2.8%和3.5%)进行盐胁迫试验,胁迫第30天统计其盐害情况,并测定其生物量及K+、Na+、Cl- 3种离子在根、茎、叶中的含量.研究表明:当NaCl质量分数为1.4%时肯氏南洋杉幼苗尚能正常生长,其耐盐阈值范围为2.1%~2.8%;盐胁迫时,肯氏南洋杉幼苗发生盐害的症状为叶片枯焦、枝条枯萎,发黄的面积从叶尖扩散到整个叶片,从枝条先端弥漫到枝条基部,从下层枝条发展到上层枝条.肯氏南洋杉幼苗的耐盐策略主要是:通过根部限制盐分进入植物体内,并将进入植物体内的盐分分隔到特定区域(Na+主要贮存于茎,Cl-主要运往叶),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