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国《作物与土壤》1976年28卷7期25页报道〕由于豆科植物本身能固氮,许多人可能对这些作物完全不施氮肥.得克萨斯大学研究人员发现,对花生施少量氮肥可以增产. 研究人员在肥力一样的同一地点种植花生五年.研究每年花生对在不灌溉与灌溉条件下施肥的反应.结果表明,在大多数试验中,每亩施3.78斤氮或与磷钾共施,可获得  相似文献   

2.
<正>花生是地上开花,地下结果的作物。结实率低,空秕率高,是夺取花生高产的一大障碍。采取以下技术措施,可有效地提高花生产量l.中耕除草。花生根系的生长和荚果的发育,均要求土壤有适宜的湿度和孔隙度,及时中耕除草松土,  相似文献   

3.
<正> 河南省项城县地处淮北平原,沙颍河南岸。砂姜黑土占全县总面积的51.7%。主要作物有小麦、大豆、红薯等,从未种过花生,砂姜黑土究竟能否种花生?产量又如何?为探讨这个问题,我们在1979年小面积试种花生获得成功,亩产300多斤。1980年以后,根据砂姜黑土结构不良、易涝易旱等不利因素,采取起埂种植、增磷补氮、根外追肥等技术措施,花生亩产提高到600斤左右。1982年花生丰产田,亩产达800斤。实践  相似文献   

4.
<正> 本文叙述的是印度西北部地区在灌溉条件下进行两年试验的结果。豆类间作物的后季作物小麦,在生长、产品品质、产量和氮吸收等方面均增加。各种豆类间作物,例如花生、豇豆(饲料用和籽粒用)和绿豆,与高粱相比较,后季小麦所需氮肥减少30—84公斤/公顷。材料与方法试验是在1976—1977年和1978—1979年的7至4月份,在新德里印度农业研究院农  相似文献   

5.
李荣田教授     
李荣田教授,1963年生,1985年本科毕业于吉林农业大学农学系;1991年毕业于东北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专业,获硕士学位;1999年毕业于东北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专业,获博士学位;1999年12月至2001年12月在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生物学博士后流动站做博士后工作。  相似文献   

6.
<正> 试验证明,亚硫酸氢钠(NaHSO_3)对C_3作物的光呼吸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光合效率提高10~20%。江苏农学院高煜珠等同志研究,光呼吸对光合作用有双重效应,即降低净光合的消极作用和对光合机理的保护作用。在不同条件下,光呼吸的作用地位也不同,因此,亚硫酸氢钠对C_3作物的抑制是有限度的。超过一定的限度,将影响光合作用的正常进行。花生是C_3作物,光呼吸的作用较强,呼吸消耗较多。为了找出亚硫酸氢钠在花生上喷洒的最佳时期,减少光呼  相似文献   

7.
段敬杰 《河南科技》2002,(14):17-17
<正>一、受害原因l. 上茬作物施用除草剂时期较晚,造成土壤残留,如小麦田3月中旬以后施用苯磺隆类除草剂,虽用量不多,但也会对下茬作物西瓜、甜瓜、豇豆、四季豆、花生、棉花等造成影响。2.上茬作物施用量过大造成残留,如在小麦田用杜邦巨星除草时,亩用量超过1.5克时.虽年前施用对小麦无影响,但会使下茬作物花生、棉花及大部分的瓜菜类不出苗或出苗后不长或死亡。亩用量超过3克以上时,使玉米植株畸形不长果穗。  相似文献   

8.
蛴螬是鞘翅目金龟甲科幼虫的统称,按其食性可分为植食性、粪食性、腐食性三类.植食性种类食性杂、寄主广,可同时危害双子叶和单子叶作物.尤其在花生、红薯、大豆、玉米、蔬菜等秋作物田发生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9.
蛴螬是鞘翅目金龟甲科幼虫的统称,按其食性可分为植食性、食性、腐食性三娄。植食性种类食性杂、寄主广,可同时危害双子叶和单子叶作物:尤其在花生、红薯、大豆、玉米、蔬菜等秋作物田发生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10.
王尧红 《河南科技》1992,(11):19-20
<正> 本文就磷肥施用于一种作物或花生—小麦轮作中的两种作物后,磷肥施用量对作物产量,Olsen可提取磷(有效磷)的吸收、积累、消耗及磷肥回收的影响进行了探讨。试验在半干旱有灌溉条件的土壤上做了6年试验,结果表明,花生对直接施磷、残留磷及磷分施的肥料效应较小且不稳定,而小麦在所有年份中都有较大且稳定的磷肥效应。磷肥直接施用于小麦很有效,直接施磷13、26、39公斤/公顷,小麦平均产量分别增加35%、50%和54%,以每公顷施磷26公斤的经济效益最好。该试验在印度Punjab农业大学研究农场的砂壤土上进行,土壤PH值8.7,有机质含量0.38%,(按Olsen法提取)每公顷土壤有效磷含量为11.6  相似文献   

11.
观赏植物 此类植物有异形枣、葫芦枣、茶壶枣等,彩色水果(彩色葡萄等),彩色甜椒,彩色作物(彩色玉米、彩色花生、彩色地瓜等).  相似文献   

12.
<正> 小麦、花生是兰考县传统的优势作物,搞好小麦、花生双高产研究及开发,是本县科技兴农的突破口。1990年以来,我们在十万亩开发区,引入“四个三结合”(即农科院、农业院校农季相结合;领导、科技人员、农民相结合;技术、物资,资金相结合;责、权,奖惩相结合)的管理机制,采用“上(县)、中(乡)、下(村)相结合:“点、片、面相结合”;“试验、示范、推广、培训相结合”的实施路线,深化研究了小麦,花生双高产的新技术领域和增产潜力,着重一系列先进技术、科技成果的组装配套、应用,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3.
<正> 作物施肥由单养分化肥向多养分、高浓度的复(混)合肥和专用肥方面转化,是当今化肥工业现代化大生产和土壤农化科技进步相结合的必然趋势,省农科院土肥所利用近年来在全省各大土类不同作物上配方施肥取得的研究成果,1986-1990年相继研制出了适合全省的小麦、玉米、棉花、烟草、西瓜、花生等专用复混肥。一、在生产工艺上,综合了国内外近年来复混肥现有的普钙-尿素、钙镁磷肥尿素、碳铵-普钙等几种生产体系,利用多种原材料反复模拟研制,筛选出  相似文献   

14.
秸秆生产沼气主要是采用麦秸,玉米、花生、大豆等作物秸秆做发酵原料,通过添加秸秆发酵菌剂制取沼气.该方法有效地解决了某些地区建沼气而粪源短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正> “7841”,化学名为3—(2—吡啶基)丙醇,由南开大学元素所于1978年合成,又名“PGR—1”,是一种新型高效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经七个省、市的有关单位四年来的药效试验表明,“7841对大豆、花生等作物增产效果显著。据统计,以每亩用1克“7841”调节剂的稀释药液浸种1.5—2小时,大豆可增产22%,花生可增产16—26%。如天津市蓟县,在2,000亩花生田作示范试验,平均每亩增产15.9%,共增加收入36,000元,药剂费只化了80元。再如黑龙江省牲丹江地区,在110亩大豆田上作试验,经喷洒药剂的办法处理后,增产大豆5,000余斤,扣除药费,净增加收入1,500元左右。“7841”对人畜  相似文献   

16.
杨新海是安阳县崔家桥乡杨辛庄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任职以来,他把发展农村经济,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作为奋斗目标,大力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成为科技兴农致富的"领头雁".2002年,他主动承包了漳河故道300亩沙滩,开发建设了"高效农业示范园",种植了日本甜柿、花生、西瓜等作物,实现了果树成行,瓜菜成方的种植生产新格局.在他的带动下,全村共种植西瓜350亩、花生360亩、蔬菜300亩,杨辛庄村成为闻名的特色农业村.  相似文献   

17.
花生麸肥(花生压榨后的副产品)常见使用方法有两种,现简单介绍如下: 1.将花生麸肥放入水中,使其在缺氧环境下分解,2-12个月后便可使用.时间越长,腐熟程度越高,越不易烧伤植物.  相似文献   

18.
《河南科技》2011,(1):97
<正>张新友,男.1963年8月出生,硕士。现任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河南省油料作物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作物学会油料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河南省作物学会理事长张新友先后获得省级以上科技成  相似文献   

19.
<正> 开封市四十七万亩粮、棉、油作物高产高效益综合技术开发示范研究(简称“双高”开发),自1990年起,历经三年,取得丰硕成果。三年累计新增小麦7386.25万公斤,玉米3632.3万公斤,红薯100万公斤,水稻226万公斤,棉花526.6万公斤,花生1376.8万公斤。其中,小麦“双高”开发三年跃上三个台阶,今年比1989年亩均增产43.6%,比1990  相似文献   

20.
秸秆生产沼气主要是采用麦秸,玉米、花生、大豆等作物秸秆做发酵原料,通过添加秸秆发酵菌剂制取沼气。该方法有效地解决了某些地区建沼气而粪源短缺的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