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北魏孝文帝改革,完成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但北魏后期的奴隶制度依然严重存在。这是学术界早已公认了的历史事实。然而,奴隶制度的存在,对北魏的封建经济和封建政治,是否产生一定的影响呢?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其中一个重要的历史事实是:奴隶主官僚充当了封建生产方式的代表。 北魏孝文帝在经济上的改革,主要是推行均田制、屯田制和三长制,确立了封建制的社会生产方  相似文献   

2.
一、改革的历史功绩与成功原因北魏孝文帝改革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重大历史事件,历来引人注目。对这一事件的评价也历来褒贬不一。笔者认为这次改革是中国历次改革中比较成功的一次,其重大的历史功绩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一、完成了北魏社会的封建化。魏晋律江b朝时期是他主封建经济大发展时期,不仅汉族劳动人民人身依附关系在加强,从魏晋以来大批进入中原地区的少数族也都逐渐由氏族制和奴隶制进人封建制,这是历史的进步趋势。北魏前期虽然也已开始封建化,但进程比较缓慢,孝文帝时期由于推行了均田制等一系列改革,大大加速了封建…  相似文献   

3.
秦始皇处在我国历史由封建制代替奴隶制的急剧变革时期。他适应历史发展的潮流,结束了诸侯割据的局面,成为统一中国的第一个人。他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大胆革新了旧的政治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并运用法令的权威,肯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在全国范围的合法化,进一步促进了封建经济基础的发展。他崇尚法家,反对儒家,主张革新,。反对复古,在意识形态领域里坚决打击反动奴隶主阶级的复辟活动,是一个厚今薄古的专家。 两千多年来,在我国历史上,那些复古守旧的反动分子,无不咒骂秦始皇。他们极力否定秦始皇的…  相似文献   

4.
《魏书》是北齐著名史学家魏收所著的一部关于北魏王朝的断代史,其中的《食货志》篇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众多史著的篇章当中唯一以"食货志"命名的,它在继承和发扬《汉书·食货志》所奠定的传统"食货志"编撰内容和体例的基础上,详细客观地记载和介绍了北魏时期鲜卑民族入主中原,与汉族接触融合,逐渐接受中原汉族的农业和社会生产方式,逐步汉化并最终完成封建化的这一历史进程。因此,其对研究北魏时期的经济财政制度、社会生产状况等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战国末叶,我国社会由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已基本完成。但是如同任何新旧社会更替阶段的情况一样,奴隶主贵族复辟势力仍然存在,奴隶制的复辟随时都可能出现。革命与复辟,新兴地主阶级与腐朽反动的奴隶主阶级之间的斗争,十分剧烈。在政治思想领域中,反映这两个阶级斗争的,是代表前者的革新进步的法家路线与代表后者的保守倒退的儒家路线的斗争。秦国从商鞅变法开始,经过一百多年的斗争,到秦始皇时完成了统一六国的历史任务。统一六国后,没落的奴隶主阶级的复辟和新兴地主阶级的反复辟的斗争,儒家和法家两条路线的斗争,仍然在激烈地进行着。如何巩固刚刚统一起来的封建主义的中央集权的国家,进一步打击奴隶主贵族复辟与分裂势力,是当时最大的课题。秦始皇在这方面采取了许多措施,建立以国都成阳为中心的交通系统,就是其中之一。和其他措施一样,交通系统的建立,也是在两个阶级、两条路线的尖锐斗争中发展和完成的。  相似文献   

6.
实行科举前怎样选拔人才 在我国历史上,奴隶主阶级和封建地主阶级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曾经采用过各种不同的方式来选拔和任用符合他们政治需要的人才。大约在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到公元前五世纪的奴隶制时代,奴隶主贵族按血缘关系的远近分封自己的亲属。中央和地方的权力,分别掌握在大大小小的奴隶主贵族手中,而且世代相传,不能随意任免。战国时期,这种情  相似文献   

7.
官僚制的固有弊端,20世纪末的西方国家行政改革风潮,中国公务员制度的不尽人意,如此复杂的现状让人产生疑问,如今中国到底应该是进一步完善官僚制化还是效仿西方国家进行行政改革。文本将韦伯官僚制理论与中国实情相结合,指出中国现阶段,既要避免官僚制的固有弊端,又要结合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实际问题,同时借鉴西方改革经验精华,明确进一步官僚制度化的目标,改革和完善我国公务员制度。  相似文献   

8.
(一)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由奴隶制发展到封建制的大变动时期,大规模的奴隶起义沉重地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反动统治,为封建制取代奴隶制创造了条件。代表新兴生产关系的地主阶级积极主张社会变革,他们和反动没落的奴隶主阶级在政治、经济、思想意识各个领域中开展了激烈的大搏斗。当时出现的百家争鸣就是各个阶级、各派政治力量之间的斗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反映。  相似文献   

9.
论日本古代国家官僚制度的形成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化改新在日本古代官僚制度的形成史上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其重要性在于使各级地方官吏的任命、罢免权集中于中央,从而打破了氏姓贵族世袭制的特权,迈出了律令官司制的第一步。天智朝的官制在继承大化时代官制的基础上,通过天智十年施行《近江令》使得官司制得以大大完备,作为一个体系已经确立,在以制度化确立官僚制这一点上可以称为是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到了天武朝时期,无论是从官司制、冠位制,还是从官吏任用、考课等方面来看,都反映出日本古代官僚制作为日本古代国家政治制度的核心制度已经基本确立。持统朝进一步完善了天武朝的官制,持统天皇八年迁都藤原宫,稳固的统治中心从此形成,官僚制度的体系也得以确立。《大宝律令》和《养老律令》的制定和实施,在法律体系上标志着日本古代国家官僚制度的正式形成。  相似文献   

10.
大化改新在日本古代官僚制度的形成史上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其重要性在于使各级地方官吏的任命、罢免权集中于中央,从而打破了氏姓贵族世袭制的特权,迈出了律令官司制的第一步。天智朝的官制在继承大化时代官制的基础上,通过天智十年施行《近江令》使得官司制得以大大完备。作为一个体系已经确立,在以制度化确立官僚制这一点上可以称为是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到了天武朝时期,无论是从官司制、冠位制,还是从官吏任用、考课等方面来看,都反映出日本古代官僚制作为日本古代国家政治制度的核心制度已经基本确立。持统朝进一步完善了天武朝的官制,持统天皇八年迁都藤原宫,稳固的统治中心从此形成,官僚制度的体系也得以确立。《大宝律令》和《养老律令》的制定和实施,在法律体系上标志着日本古代国家官僚制度的正式形成。  相似文献   

11.
《已知世界》是爱德华·P·琼斯关于美国奴隶制度的小说,它描述了主人公亨利·汤森从黑人奴隶到奴隶主的经历。本文结合拉康的自我建构理论,分析亨利在其一生中追寻自我认同的历程,通过拉康的相关理论,分析了以亨利为代表的边缘群体在奴隶制中自我建构的悲剧成因。  相似文献   

12.
巴族国家是什么时候形成的呢?学者至今认识差异颇大。有的认为,《山海经》载太的第三代孙后照称“巴人”。就是建立巴国的人①;有的认为,西周初期,武王封宗姬于巴,此时巴族开始建立国家②;有的认为,约在东周初期,巴族进入阶级社会,开始建立奴隶制王国③;有的认为,巴人在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上较蜀人落后,到战国时期秦灭巴蜀时,巴人才处在奴隶社会初期④;还有的认为巴族在春秋战国时期,才从原始社会家长奴隶制阶段向封建化的大道上过渡⑤。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笔者就此略呈管见,尚祈方家以匡不逮。  相似文献   

13.
奴隶制五刑是一种野蛮的、不人道的、故意损伤受刑人肌体的刑罚。进入封建社会之后,经过刑制的不断改革,最终在《开皇律》中确立了封建制五刑。较奴隶制五刑而言,封建制五刑是一种较文明、较人道的刑罚。由奴隶制五刑向封建制五刑的过渡是中国古代刑制史上的伟大进步。  相似文献   

14.
奴隶制五刑是一种野蛮的、不人道的、故意损伤受刑人肌体的刑罚。进入封建社会之后,经过刑制的不断改革,最终在《开皇律》中确立了封建制五刑。较奴隶制五刑而言。封建制五刑是一种较文明、较人道的刑罚。由奴隶制五刑向封建制五刑的过渡是中国古代刑制史上的伟大进步。  相似文献   

15.
评拓跋焘     
拓跋焘是北魏著名的统治者,是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中卓越的战略家,军事家。他完成北方统一大业,重新打通通往西域的衢道,对于促进黄河流域地区经济与文化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并将北魏统治推向鼎盛阶段。不仅如此,他大规模擢用汉族士人参加北魏政权,以及重视发展文化教育,沟通河西文化和中原地区文化的交流,这样又加速了鲜卑拓跋部的封建化进程,推动了北方各族人民的大融合。  相似文献   

16.
南北战争期间,林肯政府颁布《宅地法》既是为了兑现诺言,争取选民的拥护,也是为了激发美国人民对奴隶主作战的积极性;并且加速了奴隶制的灭亡,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南北战争期间,林肯政府颁布《宅地法》既是为了兑现诺言,争取选民的拥护,也是为了激发美国人民对奴隶主作战的积极性;并且加速了奴隶制的灭亡,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胡远俊 《新余高专学报》2013,18(4):50-51,56
秦的君主专制和官僚政治宗法化导致中国官僚阶层普遍的奴仆化,他们缺乏独立的人格,逐渐匍匐在专制王权的脚下。《史记·李斯列传》是《史记》中的精彩篇章,它记述了李斯由一个闾巷布衣依附王权升至丞相的飞腾历程,但最终在封建集团内部的权力斗争中被陷害致死的悲惨故事。李斯依附王权企图维护自身权势但最终为专制王权所毁足,他的悲剧不仅仅是个人的命运悲剧,更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悲剧。  相似文献   

19.
我国古代奴隶制和封建制之间有个过渡期。这个过渡期,从战国封建地主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开始,至西汉武帝经济改革后结束,历时约五百年之久。以地主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封建制度和残留在工商业中的奴隶主势力之间的矛盾和斗争,贯穿了过渡期的始终。与此相适应,“重本抑末”政策,即成为封建统治阶级维护其统治的基本政策之一。自商鞅变法始,经历了秦始皇的“上农除末”和汉初的“抑末”,“末者”本身有时受到打击和抑制,但工商业  相似文献   

20.
庞慧慧 《科技信息》2013,(13):183-183,230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这部作品极大地批判了奴隶制的罪恶,它不仅写出了处于奴隶地位的黑人们的悲惨遭遇,而且严厉地谴责了种族压迫的可耻行径。同时也反映了作者自己的态度变化:从无知或默许到反对奴隶制的过程。以下几点可以证明:第一,作者自己的成长里程以及他的写作特征。第二,作品背景。南北战争以后,从形式上,奴隶制已经废除,但实际上种族压迫的情况仍然很严重,马克.吐温在小说中再现了蓄奴制盛行的年代,使人们回顾一下那些残忍的岁月,批判了奴隶制的罪恶。第三,在对奴隶制的认识中,作者与哈克的相似性。哈克的认识过程反映了作者的认识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