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0年4月14日早晨的地震山摇,将全国人民的目光焦点拉向了唐古拉山麓.通天河畔,三江之源——玉树,那早该被我们所有中华儿女铭记的地方.却以这样一种悲壮的方式震撼登场。  相似文献   

2.
反哺玉树     
雪山没有西藏的苍茫博大,风光没有新疆的秀美旖旎,草原没有内蒙的广袤深邃,青海一直是大西北最容易被人忽略的一员。但是,作为大西北与内地的连接板块,以玉树为代表的青海板块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她付出了最多,不求回报;她抚育了最多,心甘情愿。所谓大道无形,大音希声,也许她早已习惯了这种低调。但当地震发生时,当玉树  相似文献   

3.
玉树的民风     
玉澍偶地名,使人发生一样美感,为什么呢?我国的文人描写女人的漂亮,多喜欢用个玉字,所谓「亭亭玉立,所谓「燕度佳人,美者颜如玉」,都说不了「玉字,所以玉树纵里面的一个玉字,已很容易使人以为它是一个风景美丽的地方,虽不敢奢望如杭州的西湖,至少也如山东的青岛吧,其实单一个玉字,不能尽其妙处,它是玉树呀,玉的树是多么实真的东西呵,所以玉树二字不特  相似文献   

4.
仰望玉树     
北京时间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许,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北纬33.1°,东经96.7°)发生7.1级地震。本次地震震源深度33公里,且断裂面正向通过玉树州州府、玉树县县城所在的结古镇,造成结古镇90%以上的房屋倒塌,该州处于断裂带附近的多个乡镇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失。据青海省抗震救灾指挥部通报,截止4月25日下午17时,玉树地震已造成2220人遇难,失踪70人,伤者超过10000人。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灾后玉树城镇的现状存在的优势和劣势研究基础上,分析灾后玉树城镇的辐射力,并提出其城镇发展战略分析,以期为玉树灾后经济发展提出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根据青海省玉树州高寒区的地域特点,结合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玉树地震中G214、S308沿线桥梁调查评估报告》项目,对玉树地区桥梁抗震性能和破坏程度进行了抽样调查与结果分析。结果表明:玉树地区桥梁结构主要为梁式桥;结构形式为简支梁桥和连续梁桥;震害表现形式分为支承破坏及落梁、桥墩损伤或破坏、地基震害、伸缩缝或桥面连续破坏、主梁结构性损伤、桥台损伤或破坏6种类型。同时,以玉树G214线上的禅古寺一号桥梁的破坏为主要的典型案例,对玉树高寒地区的桥梁抗震加固措施进行了探讨,并就维修加固和新建设计方面提出了抗震加固措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根据玉树地震灾区的气候特点、地理环境、雷暴特征、土壤理化性质等资料,对玉树地震灾区过渡安置房的防雷进行了研究,重点分析了玉树地震灾区雷暴特征和土壤腐蚀程度,确定了过渡安置点的适宜安置区和禁止安置区,并对3个安置点的雷电防护设计给出了科学可行的防护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8.
玉树巴塘断裂晚第四纪滑动速率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树巴塘断裂是甘孜-玉树断裂带玉树段的一条主要的分支断裂, 沿线发育第四纪巴塘盆地、波洛滩和当涌滩。通过遥感影像解译、野外构造地貌填图、断层剖面分析以及断错地貌面的光释光和14C年代测定, 发现该断裂沿线河流阶地、洪积扇断错明显, 是一条以左旋走滑为主, 兼具逆冲分量的全新世活动断裂。该断裂最新活动时代为全新世晚期, 距今2.72 ka。晚更新世晚期以来的左旋滑动速率为2.3~3.7 mm/a, 垂直滑动速率为0.2~0.6 mm/a, 该断裂在甘孜-玉树断裂带玉树段起着变形分解作用, 吸收了玉树段内约1/3的走滑变形。研究结果可以解释甘孜-玉树断裂带内玉树断裂走滑速率偏小的构造现象, 并为评价甘孜-玉树断裂带玉树段的地震危险性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玉树地震的房屋震害调查和分析,简要总结了玉树地震房屋震害特点,并对农牧民自建房的结构抗震,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认识和看法.  相似文献   

10.
两个美国人偶然一趟玉树之旅,不仅领略了藏区风光,居然还亲身入住牦牛帐篷,体验了现代文明与游牧文明的冲击。到玉树去坐了20个小时的长途汽车,我和马特终于抵达了此行的目的地。我走下汽车,第一眼看到的就是湛蓝湛蓝的天空,但因为闻着充满柴油味的汽车尾气,我的脑袋依然感觉有点晕乎乎的。一位藏族小姑娘朝我冲了上来,往我手里放了一叠藏族人用来祈福用的经幡  相似文献   

11.
王联英 《科技资讯》2014,(26):209-210
震后玉树藏族民间文化的传承是我们在重建过程中需要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在分析震后玉树藏族民间文化传承所处的一般环境(PEST)的基础上,探讨文化传承的渠道,找出其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12.
地震破坏了灾区的资源环境、地质构造,对区域人居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从改善和创造适宜人类居住的环境这一整体宏观战略出发,将玉树灾后重建规划与人居环境建设有机联系起来,从人居环境建设的自然、人类、社会、居住和支撑等系统角度探讨玉树重建思路.玉树灾后重建,必须尊重灾区自然地理条件、地质条件、生态环境保护、现有人口经济发展状况、社会文化环境等,充分考虑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借鉴国内外灾后重建经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重建中强调人与自然、文化的和谐统一,重建一个更加安全、和谐、有特色的新玉树.  相似文献   

13.
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青海省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地震震中位于玉树县县城附近.截至4月19日上午,玉树地震已经造成了1700余人死亡.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余悸未消,玉树地震又在人们心头蒙上阴影.  相似文献   

14.
<正>4月16日下午,泰州市科技局根据应急办和市政府领导批示精神,号召全体党员干部职工,伸出友爱之手,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踊跃捐款,支援玉树灾区人民。另外,为响应  相似文献   

15.
青海玉树地区近61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玉树地区1953-2013年逐月气温和降水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5年滑动平均、变异系数和M-K检验法,分析玉树地区近61年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61年来玉树地区气温显著升高,增幅为每10年增加0.32℃,20世纪50年代气温变异系数最大,各个季节的增温变化从大到小依次为春季、夏季、冬季、秋季,M-K突变检验表明该地区在1989年发生显著突变;降水量总体减少,减少速率为每10年减少3.21mm,20世纪50年代降水变异系数最大,其中春季和夏季是各个年代降水比较丰沛的季节,秋季和冬季是各个年代降水量偏少的季节,M-K突变检验表明该地区降水量在1997年发生显著突变.  相似文献   

16.
周敬平 《科技资讯》2011,(26):42-42,44
本文基于笔者多年从事工程测量的相关工作经验,以基于CORS技术的玉树灾后重建工程测量为研究背景,分析了玉树灾后重建CORS系统应用的作业要求,并结合工程实例给出了几点建议,全文是笔者长期工作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升华,相信对从事相关工作的同行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张晓苏  董峰 《甘肃科技》2010,26(21):166-168,106
根据青海玉树地区民间提供的藏医治疗肿瘤验方,对藏药治疗肿瘤的主味藏药玉树地区生长的莨菪提取物进行了抗肿瘤研究。实验设计采用动物体内药理学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18.
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地震灾害特点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海玉树7.1级地震发生后,国家减灾委立即组织专家赴玉树开展现场调查与评估工作.本文在现场调查基础上,阐述了这次发生在高海拔、少数民族聚居区地震灾害的主要特点,分析了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对正在开展的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提出了一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9.
成文浩 《科技信息》2010,(32):389-389,391
玉树地震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本文主要从区域经济增长、区域产业和区域就业三个方面分析了玉树地震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同时指出,通过构建和完善灾害应急处理机制、加快建设城市(区域)应急联动系统,能够降低重大自然灾害对区域经济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0.
对界限含水量的测定表明,玉树隆宝湖地区的粘性土,由东至西粘性逐渐增强,可塑性也随之增大,其塑性指数在10左右;并作了土质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