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在我们的中小学学生中间,骂人、打架、乱扔垃圾、插队、考试作弊等现象随处可见。为什么会这样?是我们没有教好吗?还是我们的孩子根本就不懂该怎样去做?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我们去看看孩子们期末的思想品德考试成绩,有多少孩子不上90分?或者让我们随便拉一个正玩得起兴的孩子问问:“看到地上有垃圾,我们应该怎样做啊?”这孩子保证用最快最好听的声音回答道:“应该把它捡起来放进垃圾桶里!”  相似文献   

2.
李皓 《科技潮》2009,(8):46-47
建“宜居城市”是眼下流行的话题。但什么样的城市才“宜居”?国际上有没有公认的“宜居城市”(livable city)评价标准?中国有没有自己的考核指标来评价“宜居”?为解答这3个问题.笔者查到了有关“宜居城市“的概念归纳、评价标准和方向指引。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电子商务(Electronic Commerce/Business)的快速发展是近10年的事情,对于电子商务学科有什么样的理解?电子商务学科有没有比较明确的学术或学科框架?我们应该如何应对电子商务学科发展的机会和挑战?这是本文想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地球系统科学(Earth System Science)提出将近20年过去了,现在我们对于地球系统科学有了什么样的理解?地球系统科学有没有比较明确的学术或学科框架?我们应该怎样应对地球系统科学发展的机会和挑战?这是本文想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作为医药类高职高专院校,学生计算机教育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所谓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面对”任务驱动”这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笔者就医药类高职高专《计算机基础应用》课程为例,通过任务驱动模式的应用提出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6.
清议 《特区科技》2009,(5):40-47
为什么需要探讨人民币的商业模式?这是因为作为储备货币的美元,已难以继续为世界贸易提供足够的流动性,使得发展中国家缺少用于贸易支付的货币,也使中国出口陷入低潮。那么,人民币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商业模式,是美元靠贬值获利的“储备货币商业模式”,还是日元靠升值获利的“汇兑性收益商业模式”?其本质都是:你的得,就是别人的失!都是货币战争思维!都是以邻为壑的经济学!  相似文献   

7.
在当今教育改革多元化风潮的冲击下——语文、数学、英语等工具课“大热门”,物理、化学、生物、地理、政治、历史等科学课“靠边站”的情形下,我们的高中化学教育是不是就不重要了呢?在素质教育前沿化的大浪下,我们的高中化学教育该如何做得更好呢?在当今的信息时代、电脑时代和科技时代,我们的高中化学教育又该如何做得更好呢?这三个问题,应该是我们当今的高中化学教师认真思考的问题了。  相似文献   

8.
2006年2月19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纪事》栏目播出了题为“少年网游成瘾事件”的纪实报道,胡彬等两名中学生在这起“网游成瘾事件”中自杀身亡。应该说.近两年类似的报道在各种媒体上并不少见。事后.我们总是更多地指责网络,指责网吧老板,指责游戏的开发者,等等。那么,在这些事件背后,我们的学校、老师又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呢?报道中胡彬班主任的一席话,似乎可以作为这个问题的答案。他说:“我们都知道网络游戏不好.但因为大多数家长、老师都不会玩,所以网游不好在哪儿、为什么会让学生上瘾、究竟会有哪些危害,其实并不清楚。”不清楚,怎么会有共同语言;没有共同语言,怎么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沟通;没宵真正意义上的沟通.淡何教育?看来,任这个信息与网络的时代,让教师“触网”.提高信息素养.真的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9.
有一首流行歌曲叫做《可不可以不勇敢》,这样唱到:“我们可不可以不勇敢?当伤太重心太酸无力承担……”的确,在我们所受的传统教育里,“勇敢”、“坚强”是一个优秀人才所必备的品格。相对的,哭泣流泪多数是懦弱胆小的表现。怪不得歌者要小心翼翼的乞求“我们可不可以不勇敢?”然而,在此,笔者却要大胆地提倡:中国的中学语文教学中应该要有也必然要有“哭泣教育”。  相似文献   

10.
研究生导师和研究生的5个层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怎么样才算是个好研究生导师呢?众说纷纭,难有统一的标准,道理很简单.“好”是一个左右结构、雌雄共存的字.想说“好”不容易啊!说好不容易,但可以问什么样的导师是大家所希望的.因为“希望”本身是个中性词,客观得多了。所以.也就有了研究生导师的5个层次之说。  相似文献   

11.
现如今地球上到处都在提倡低碳环保,而污染严重的工业似乎成了“罪魁祸首”。但如果工业真人地球上消失了,那我们的世界将变成什么样?我们将重新回到蛮荒时代,你原始人那样过日子吗?我们能忍爱没有手机、电脑、汽车……的生活吗?  相似文献   

12.
邓爱华 《科技潮》2010,(10):34-37
过去我们中国人见面,常问“吃了没有?”现在有专家认为应该换成“吃好了没有?”在解决基本的温饱问题后,吃好的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您每天吃得饱饱的,但没准您就是一个“隐性饥饿”的患者,您也许不信;如何用生物强化技术解决“隐性饥饿”,普通读者就更不明白。下面请看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张春义的解释,您一定会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13.
假如人们失去好奇心,那我们的世界将会变成什么样呢?当一个苹果“啪”地一声砸在牛顿的头顶时,他会捡起那个苹果,毫不犹豫地把它吃掉,而不会产生“苹果为什么会砸在我的头上,而不飞向天空”这样的疑问,也就不会有牛顿定律的产生了。  相似文献   

14.
 钱学森生前在各种场合不止一次提到: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个问题,钱学森自己其实是有答案的。2005年7月30日,钱学森曾向温家宝总理进言:“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很大的问题。”那么什么样的办学模式能够培养出杰出人才来?20世纪30年代,钱学森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所接受的教育,就是这样一种模式:“在这里,你必须想别人没有想到的东西,说别人没有说过的话。”这种模式说到底就是创新。  相似文献   

15.
唐云江 《科学世界》2011,(11):12-43
元素周期表中有112个得到确认的元素,而在地球上现存的原子序数最大的天然元素是92号铀。地球上天然存在的元素总共约有80种,它们按一定的规则组合演绎,生成我们眼中这缤纷多彩的世界,甚至“组合”出了我们自己。原子为什么要组合在一起?它们是靠什么力量、按照怎样的规则进行组合呢?这少量的元素为什么能“组合”出几乎无限的物质世界?似乎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操纵这一切。本文结合最新的研究,从最基本的原理入手,看看这些组合究竟是怎么发生的。今年是国际化学年,化学曾为我们带来很多新奇,今后也必将在我们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6.
《新闻战线》第10期登载朽木先生文章《有感于张国立要办(谣言报)》。其文大概有两层意思:其一,张国立先生说的是气话,根据我们国家有关出版规则,也不可能办这样一个报纸的;其二,媒体上假新闻现象相当严重,甚至很猖獗,应该下大力气进行“新闻打假”。这也是该文的核心内容。我认为,朽木先生说得很有道理,也很深刻透彻。  相似文献   

17.
“没有广大农村课程改革的成功,就没有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成功”,这是教育界的共识。然而,潮来潮往,当教学科研改革的浪头起落于我们身边之际,各种教育理念更是你方唱罢我登场,而基础教育的实践者——广大农村中小学教师却感觉有点“乱花渐欲迷人日影’,农村学校教学科研究竟需要什么样的研究、如何进行研究?这个问题一直困绕着我们。  相似文献   

18.
《华东科技》2011,(10):46-46
21世纪最贵的是人才。当年葛优在电影中的这句诙谐台词,如今已成了真正的至理名言。随着中国社会自主创新、转型发展的不断深入,对“人才”的认识和讨论也越来越热烈——什么样的人才是我们在创新过程中需要的人才?刨新型人才是怎样成长的?我们应该怎样来培养和使用创新型人才?……围绕这些话题,2011浦江创新论坛“体制创新与人才成长...  相似文献   

19.
《华东科技》2011,(6):78-79
最近,食品安全的话题被再度炒得沸沸扬扬。随着越来越多具有安全隐患的食品被曝光,引发了社会上“我们还能吃什么?”的恐慌。那么,究竟食品安全问题有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严重呢?——让科学来回答。  相似文献   

20.
有一个著名电视栏目的宣传语是:“在聆听中交流,在交流中探寻,在探寻中求证。”这几句话也可以作为学生合作学习的最佳境界。《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和结果”,要“交流”必须有“聆听”,有“聆听”才有“交流”。在课堂上我们常常看到全班或小组“集体讨论”,每个人都张着嘴,但有时听不清在说什么;或者汇报者“所见略同”,听者索然无味;或汇报者一人唱“独角戏”,没发言的人唉声叹气……可见,这样的“合作学习”中学生没有侧耳“聆听”,也不会产生合作的效应。如何让学生学会聆听呢?对此,笔者有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