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毒的鸟类     
沈阳的一位读者—赵丰同志来信说:“我是一名动物爱好者,也是《大自然》杂志的一名忠实读者。我读过很多有关鸟类的文章,从未听说任何一种鸟有毒,今天读了《辽宁日报》一则消息:‘巴布亚新几内亚有一种剧毒啄木鸟。’请贵刊代为解释:世界上是否有有毒的鸟,如果有,有多少种?中国有无分布?”根据赵丰同志要求,我们请庞秉璋教授撰写了《有毒的鸟类》一文,以答读者问。  相似文献   

2.
《大自然》杂志请读者投票,选出大家最爱读的文章,这是个好办法.去年《大自然》刊载的文章大约一百五十篇.在这一百五十篇中,得票最多的是《天鹅之歌》、《杂交水稻之父》和《动物远航之谜》.这三篇文章的确写得好,应该受到读者的欢迎;也可见读者的确有眼力.编刊物走群众路线,应该经常向读者请教,《大自然》采取了好些措施,这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3.
四川绵竹县读者罗德富来信说:“1994年1月7日《人民日报(海外版)》有一篇文章——《虎骨有了代用品》,介绍一种名叫‘塞隆’的功物,说它可代替虎骨。请问‘塞隆’是什么动物?”据悉。“塞隆”是藏语,这种动物的名字,叫高原鼢鼠。我们请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冯祚建先生撰文介绍于下:  相似文献   

4.
话说蜂鸟     
世界上鸟类究竟有多少种,至今没有确切的答案。据莫罗尼(Morony)等人1975年出版的《世界鸟类参考总目》一书,估计有9016种。而1985年克里斯托弗(Christopher)等人编写的《鸟类百科全书》,已知现今世界鸟类为27目164科9021种。千姿百态的鸟类中,有一类身体小巧、羽色鲜艳、嘴部细长的蜂鸟。蜂鸟的英文名字为 hum-ming bird,其意为发嗡嗡声的鸟。因为蜂鸟在飞行时双翼拍动很快,每秒钟大约70次,飞起来双翼模糊不清,并产生一种如同蜜蜂发出的嗡嗡声,蜂鸟的名字大概由此而来。全世界的蜂鸟大约有112属315种,分布于南美洲麦哲伦海峡到北美洲的阿拉斯加。西印度群岛、巴哈马群岛以及南太平洋的斐南得群岛也有分布。  相似文献   

5.
再说雀天蛾与蜂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地域内不存在蜂鸟,有些人看到的“蜂鸟”究竟是何物早有定论。《大自然》1997年第一期刘思孔先生的《蜂鸟与雀天蛾》一文权威性的盖棺,结束了自1994年到1996年三年间在《大自然》上对这个问题的争论。而今再说此话题,意在将我拍摄到的几幅不是蜂鸟又酷似蜂鸟的照片展示出来,以飨读者。1998年10月初的一个黄昏,太阳西垂,在我校(云南师范大学)的小花园内,几个学生惊呼着说看到了“蜂鸟”。询问得知,此物白天不见,约下午六点后飞来花丛中觅食。为了弄个明白,第二天和第三天同一时辰,我进行了两次观察和现场拍照,拍照后立即用昆虫捕捉网把被摄物捕住。在观察中我发现,这个所谓的“蜂鸟”飞行速度极快。它突然出现,不知从何处飞来,找准一朵小花后身体悬  相似文献   

6.
《大自然》1994,(3)
最近本刊收到两位读者的来信,分别叙述他们见到过的类似蜂鸟的小鸟。浙江绍兴柯桥中学胡鸿纺同志在信中写道:那是1981年春天。在浙江省诸暨市西部山区的马剑镇边,一条小溪沟穿过校园汇入富春江的支流壶源江。溪边土坎上栽种着南瓜、丝瓜等蔬菜作物,瓜棚就搭在溪沟上。春天丝瓜、南瓜花盛开。一天早晨,我在棚边赏花,突然看到一只我从未见过的飞行物,飞近丝瓜花,在飞行中它前进、后退一下,就在空中定位,然后把长长的尖端伸入丝瓜花内,似乎在吸花蜜。它的翅膀扑动速度之快,形成了白茫茫的一个弧  相似文献   

7.
哪种鸟是世界上最小的鸟?哪种鸟是中国最小的鸟?这无疑是广大鸟类爱好者和自然爱好者们非常感兴趣的问题之一,最近《大自然》杂志也收到很多涉及这些方面内容的读者来信,本文谈谈我对这些问题的看法。提到世界上最小的鸟,大家马上会说是蜂鸟。这个答案不能算错,但也不完全正确。的确,  相似文献   

8.
鲍杰 《少儿科技》2008,(3):47-48
下面是一封对本刊长期关注的老读者的来信。在来信中,这位老先生坦诚地提出了对改版后的《少儿科技》的意见与建议。这是对本刊的鼓励和支持。本刊会一如既往地努力为少儿朋友奉上一道道科学大餐,也会不断改革,不断创新,与时俱进,争取让《少儿科技》越来越贴近读者,越来越受读者的喜爱!  相似文献   

9.
倒飞的鸟     
在茫茫的亚马逊热带丛林,生活着一种倒飞的鸟,它的名字叫蜂鸟。传说,这种鸟以前并不是倒着飞的,而是和其它鸟一样往前飞,虽然蜂鸟的体形小,但它的家族兴旺,如果全体出动,那将是一个庞大的阵容。它们扇动着翅膀,可以遮云蔽日,让大片的森林笼罩在它们的阴影之下。蜂鸟的家族还有一个规矩,就是只准前飞不准后退,如果有胆小的蜂鸟临阵退缩,就会遭到其它蜂鸟的围攻,最终死在自己同伴的手中。那时的蜂鸟也不像现在这样只吃蜂蜜,只要是它们想吃的东西,它们就一定能吃得到,整个热带丛林,没有哪种动物没有遭到过蜂鸟的袭击,每种动物都害怕蜂鸟,它们就…  相似文献   

10.
1890—1893年之间,吴友如为《飞影阁画报》绘制的《中外百兽图》描绘了全球范围内的100种动物,在当时颇具新意。在对这100种动物进行了名物考证之后,又发现无论是画报中的文字描述还是图像绘制,吴友如都直接参考了西方传入的动物学知识。吴友如最主要的西方知识来源是韦门道的《百兽图说》,但在文字描述中又融入了一些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和自己的认识;绘画亦是直接将《百兽图说》中的很多动物形象移植到中国传统的动物画法之中,然而由于许多动物并未亲见,不免存在想象与虚构的成分。尽管舛误难免,但这并不影响《中外百兽图》成为一座将专业知识转化为一般知识并向大众传播的桥梁。  相似文献   

11.
鸟粪蛛     
2013年10月,我刊收到热心读者陈斯琪的来信。信中说:"我是广东省增城市的一名大学生,平时比较喜欢去郊外玩,见识过很多神奇的生物。上一周,我在郊外的薏米叶底下发现了一只类似蜘蛛的昆虫,形态十分奇特。让我意外的是,在网上查阅了很多资料,依然不能确定它的名字。我知道《大自然》是宣传自然生态环境保护、普及生物科学知识的科普杂志,实力雄厚,有很多专家学者的支持。因此,我怀着求知之心向你们请教:这究竟是什么动物?期待你们的回信。谢谢!"  相似文献   

12.
《大自然》2016,(6)
正2016年10月21日,甘肃省的热心读者仲子良来信,说:"昨天,发现我家楼前的连翘开花了。秋天来到了,天气很冷,但是连翘还会开花,请问这是怎么一回事?"就此问题,我刊特邀请了北京自然博物馆的植物学专家徐景先研究员进行了解答。您观察到连翘在秋天开花,相信您是一个细心的读者,也是对大自然超级热爱的人。的确,根据我们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连翘是春季开花、秋季结果的,《中国植物志》等专著也是这样记载的。然而,您看到的现象在自然界中并非个例。显花植物的整个生命周期都会经历发芽、展叶、开花和结实的过程,这是显花植物在  相似文献   

13.
关于爱因斯坦和相对论的讨论——来信来稿摘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刊发表了李柯《评爱因斯坦的时空观》(一九七三年第三期)一文以后,陆续收到各地读者评论爱因斯坦及其相对论的许多来稿和来信,积极支持本刊开展对爱因斯坦及其相对论的讨论,并提出了各种不同的看法。这是对本刊的鼓舞和鞭策。本刊将继续刊登这方面的文章。欢迎各地读者继续来稿来信参加讨论,并对已发表的文章,包括本期发表的《评爱因斯坦的运动观》一文,提出意见。  相似文献   

14.
中国有没有蜂鸟?答案是否定的,前几年本刊已回答了这个问题。但时至今日,仍有一些人存有疑惑,陶国峰先生的文章很有代表性。对这个问题,我们再发表韩俊先生的一篇短文做答。封三还有韩俊先生拍的一组照片,可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国内报刊上时常见到“某某被载入《世界名人录》”的消息,许多读者纷纷来信询问:何谓《世界名人录》?现根据有关资料作一简要介绍。“名人录”英语原文是“WHO'SWHO”。目前世界各国出版的形形色色的“名人录”不下数十种,其中有按地区、国别编印的,如《远东及大洋洲名人录》、《美国名人录》;有按姓别、年龄编印的,如《国际妇女名人录》、《青年名人录》;有按专业编印的,如《国际科学家名人录》、《世界艺术家名人录》等等。其中,最负盛名、最有  相似文献   

16.
读文小议     
由于工作上的疏忽,本刊1984年第三期曾发表过一篇有知识性错误的文章.嗣后陆续收到一些读者的来信,指出了该文中的错误,对此我们深表感谢,并借此机会向读者致歉.为了向读者负责,本期特选登《读者小议》,以修正错误.  相似文献   

17.
《中国直销》栏目,到本期,已经是第四期了,自推出之后,读者反响很大,不断有读者来信来电话探讨相关问题。在2002年12期《中国直销》栏目中,我们记述了中国直销行业面临的种种彷徨,但无可否认的是,WTO的确是给中国直销业带来了无限机遇。 这里就有一位长久关注中国直销业的读者,阐述了他的观点。《中国直销》栏目非常欢迎对直销感兴趣的朋友们都能来积极参与讨论,一起为中国直销业的健康发展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相似文献   

18.
读者来信     
近日,有热心读者在《科技导报》博客(http://www.kejidaobao.blog.sohu.com)上留言或致电,询问我刊封面"科技导报"四字是由谁题写的。为了解答读者的疑问,本刊编辑部特约原《科技导报》总干事、中国黄河文化经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谢善骁来信回答上述问题。同时感谢各位读者的关心。  相似文献   

19.
谁也没有想到,在地处热带、亚热带的广东、海南,能见到大量古冰川遗迹;谁也无法预料,在如此低的纬度、如此小的海拔高度上,还完好保存着古冰川运动留下的大量冰臼。真是世界之大,无奇不有!自从去年《大自然》杂志发表《话说河北、内蒙古的冰臼奇观》之后,编辑部和作者本人先后收到来自全国十几个省(直辖市、自治区)读者的来信,有的还寄来彩色照片,反映当地有关冰臼的信息。其中来自南国广东、海南的消息,尤其引人注目,笔者借回乡探亲之机,去年底至今年初,对广东省的揭西、潮州和海南省的琼中、通什等地进行了一次考察,证实上述地区不但有大量冰臼存在,而且冰臼的发育程度和特征等,完全可以与河北、内蒙古的相媲美。  相似文献   

20.
在上期我们为读者介绍了一下有关《译典通》的概况,最近接到了很多读者的来信,表示很感兴趣,要求详细介绍一下《译典通》的具体使用方法。感谢地瓜为编缉部及时送来了这篇《译典通使用指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