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一、河道治理的速度和效益与人民群众迫切要求之间的差距。从我县总的河道治理进展情况来看,自八十年代至目前,渭河干流上已修建护岸工程29.7公里,在一级支流上共修建护岸8756米(包括砂堤及砼或浆砌石护岸)。渭河护岸工程规划护岸长度为50.31公里,一级支流治理工程规划护岸长度57段38公里。目前渭河干流及一级支流实际完成护岸工程分别占规划任务的59.1%和23.04%。  相似文献   

2.
杨普锋 《广东科技》2014,(2):89-89,52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水利工程也呈现出不断增多的态势,因此,堤防护岸工程也愈发显得重要起来,关于堤防护岸的相关问题也给我国的水利事业带来了许多阻碍发展的因素,导致许多水利项目的真正作用难以完全发挥。因而,有必要针对当前实际工作出现的各类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有效措施进行解决。也正是由于堤防护岸的施工技术与水利工程作用发挥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必须对其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3.
用数学模型模拟计算了广西藤县城区防洪护岸工程所在浔法河段的水面线和流速分布,分析该护岸工程对浔江河段行洪的影响范围、程度及河床演变趋势。  相似文献   

4.
匡水英  黄志刚 《广东科技》2013,(24):161-162
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堤岸防护施工技术是保证堤岸坚固,从而提高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的重要措施。堤岸防护工程要针对堤岸存在的实际问题,分析具体原因,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水利工程的堤防护岸施工技术关系着水利工程的安全及其作用的发挥,必须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5.
由于河床和水流之间相互作用,常常会造成河岸崩塌而导致河势的改变,严重危及河道的堤防和城镇村庄的安全、为了保证河岸的稳定性、保证排涝行洪的安全性,在河道防洪排涝工程中,采取有效的河道护岸整治措施,从而对提高防洪河堤的安全性,保证河岸的稳定性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根据多年来辽宁省辽河、鸭绿江流域200多处应用土工合成材料防洪护岸工程技术研究与推广成果,论述了土工合成材料防洪护岸工程的结构型式,土工织物软体排的制作和施工工艺,以及砂堤砂基土工膜防渗施工机械和工艺。尤其是软体排冰期施工工艺以及液压传动锯槽式铺膜机填补了土工合成材料施工技术的空白,为类似工程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浅谈生态治河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目前常用的几种生态护岸型式.结合太原市河道的具体特点,分析了传统河道护岸型式对环境和生态的负面影响,提出了建设生态河堤是城市河流治理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太原市生态河道护岸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介绍了生态护岸理念与国内河道治理现状,探讨了太原市河道生态护岸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三门峡库区的塌岸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论述了防冲刷工程,防风浪工程和生物布防工程三种护岸工程的结构与特点,为岸区治理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工程方案。  相似文献   

10.
郝建平 《科技信息》2009,(5):368-368
大体积柔性材料在流沙地质环境中的小型护岸水利工程非常实用,如铅丝笼、土袋、梢捆、木杩槎锚桩等材料具有制作简单、施工方便、容易成型、体积大稳定性好使用年限较长,造价低廉等优点,本文简单地分析了铅丝笼、土袋、梢捆、木杩槎锚桩大体积柔性材料等在流沙地基护岸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11.
滹沱河水系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其污染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采集了滹沱河干流及其支流共17个采样断面的表层沉积物样品,对其Cu、Cr、Cd、Co、Mn、Fe、Hg、Pb、Ni、Se、Sn共11种重金属元素含量进行检测,并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污染负荷指数法对流域重金属污染水平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滹沱河流域表层沉积物中Cd含量达到中度污染水平,滹沱河五台县15号采样断面重金属污染达强污染水平,主要污染金属有Cd、Cu、Cr、Pb、Sn,下游深泽段主要污染金属为Cd和Cr。本研究将为滹沱河水系的重金属控制与治理,改善流域水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洞庭湖位于长江中游,荆江的南岸。荆江两岸是长江洪涝灾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荆江北岸大堤形成于明朝张居正当政时代,为荆北平原的重要保障。因而长江洪水向南溃决,泛滥成灾。近几十年来,由于长江泥沙在湖区淤积,洲滩成群,湖盆淤浅。加之过量围垦,致使湖泊容积减少。且长江湖口以下干流河床淤积抬高,湖口排水受托,洪水渲泄不畅。因此,湖区的洪涝渍灾害日趋严重,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本文在收集资料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洪涝灾害成因进行了分析,并对洞庭湖的综合治理和减轻长江中下游的洪涝灾害提出治理意见。  相似文献   

13.
洞庭湖洪涝灾害成因和治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洞庭湖位于长江中游,荆江的南岸.荆江两岸是长江洪涝灾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荆江北岸大堤形成于明朝张居正当政时代,为荆北平原的重要保障.因而长江洪水向南溃决,泛滥成灾.近几十年来,由于长江泥沙在湖区淤积,洲滩成群,湖盆淤浅.加之过量围垦,致使湖泊容积减少.且长江湖口以下干流河床淤积抬高,湖口排水受托,洪水渲泄不畅.因此,湖区的洪涝渍灾害日趋严重,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本文在收集资料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洪涝灾害成因进行了分析,并对洞庭湖的综合治理和减轻长江中下游的洪涝灾害提出治理意见.  相似文献   

14.
近年调查和监测发现,滹沱河超采区地下水中硫酸盐含量日趋增高,范围逐渐扩大,高浓度的硫酸盐主要分布在滹沱河、石津灌渠及黄壁庄水库副坝附近,并有向地下水降落漏斗区扩散的趋势,使该地区水资源矛盾更为突出。以滹沱河超采区为研究范围,结合水文地球化学理论开展了野外调查及取样工作,并基于长时间序列、多点位交叉动态监测数据分析以及硫氧同位素技术进行研究,得出:滹沱河超采区地下水硫酸盐异常与上游地表水有着紧密联系,黄壁庄水库及入流冶河受上游采煤活动影响,硫酸盐含量较高,地表入渗补给造成研究区地下水硫酸盐污染。通过分析研究区地下水硫酸盐的迁移转化特征,建立了滹沱河超采区地下水硫酸盐在地表水-包气带-地下水中的迁移转化模式,指出上游防控是减缓滹沱河超采区地下水硫酸盐污染的有效方式,为石家庄地区的地下水环境污染防治与地下水可持续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5.
石家庄市滹沱河地下水库调蓄功能研究初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针对石家庄市右持续发展中面临的水资源短缺和滹沱河生态环境问题,提出了滹沱何地下调蓄工程方案和实施措施。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滹沱河平山段鱼类的种类组成和生长状况进行了初步研究,揭示了它们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并提出对经济鱼类实施保护和增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浅谈长江江西段堤岸的治理与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分析江西长江堤防建设的历史过程出发 ,探讨了长江堤岸存在的洪涝灾害、岸线崩塌、人为影响等问题 ,并提出了治理、保护长江堤岸的几项措施 .  相似文献   

18.
宽戗堤截流二维数值模拟计算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单戗堤立堵截流随着戗堤宽度的增加的水力特性,采用平面二维浅水方程对宽浅河谷单戗立堵截流进行了数学模型试验,通过对截流时的分流流量变化,戗堤进占过程的戗堤中轴线流速和上下游水位落差变化,探讨了立堵截流中戗堤的宽度效应.计算表明,随着戗堤顶宽的增加,龙口前壅水高度逐渐增加,截流落差逐渐加大,戗堤进口处跌水跌幅减小,使得龙口内水流变得相对平顺,降低了龙口水流对戗堤的冲刷,减小了抛投料粒径并有利于抛投料的稳定.  相似文献   

19.
以滹沱河上游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4种基于Budyko假设的弹性系数法和SWAT模型,量化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径流变化的贡献率.结果表明:1961—2016年,滹沱河上游流域年降水、年径流分别呈下降、显著下降趋势,而潜在蒸散发呈显著上升趋势,流域的干旱化趋势明显.基于弹性系数法的计算结果显示,气候变化对径流减少的贡献率为49.62%~61.67%,人类活动的贡献率则为38.33%~50.38%.而SWAT模拟结果却表明:气候变化的贡献率高达84.42%,而人类活动贡献率仅为15.58%.这种差异性主要源于Budyko方程中的下垫面参数反映的不仅是人类活动,还包括气候变化的影响.因此,气候变化是滹沱河上游径流减少的主要因素,但人类活动对径流的影响正日益增强.使得滹沱河上游径流减少的具体人类活动并非是土地利用类型的改变,而是经济、人口的增长所导致的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20.
长江江苏河段嘶马弯道崩岸与护岸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长江江苏河段把弯道来水来沙,河床边界组成,弯道横向环流情况下的水沙运动和河床演变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嘶马弯道崩岸坍江的原因,特点和工程防护措施,对弯道的稳定性运用钱宁公式进行了计算分析研究。结合嘶马河段护岸工程实践,对丁坝,沉排,平顺抛石等护岸形式进行总结比较,探求最佳护岸类型,进一步对长江扬中河段特别是嘶马弯道作出系统的整治规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