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在青海湖收集的寄生于青海湖裸鲤的湟鱼棘头虫(Echinorhynchus gymnocyprii)4个季节的样本研究湟鱼棘头虫种群的季节动态,结果表明:种群的平均丰度,感染强度和感染率都没有明显季节变化。这与湟鱼棘头虫温度依赖死亡、中间宿主的季节数量动态,宿主食性的季改变有关。湟鱼棘头虫种群在宿主种群的分布在各季度中都是聚集性的,这与宿主食性的分化及第一中间宿主(钩虾)的分布不均匀性有关。雄虫体  相似文献   

2.
青海湖鱼类寄生棘头虫在宿主肠中的位置选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青海湖裸鲤和高原硬刺条鳅的肠道寄生有2种棘头虫——青海新棘吻虫和湟鱼棘头虫,在青海湖裸鲤的肠道中,湟鱼棘头虫分布在前,青海新棘吻虫在后;在条鳅肠中,2种棘头虫分布的前后关系不明显。2种棘头虫在青海湖裸鲤中共同感染时:青海新棘吻虫的位置明显后移;它们在条鳅中共同感染时:青海棘吻虫的感染强度显著下降;2种棘头虫在两宿主中的生态位重叠值都因共同感染而下降,其种间协调关系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青海湖裸鲤俗称湟鱼,是青海湖水系的一种特有鱼类,也是青海湖中唯一的、产量极高的经济鱼类,在西北的鱼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近二十余年来,我国许多科学工作者对其展开了广泛的生物学研究,不仅在分类、生态、区系以及个体发育等方面已有一系列的研究报告发表,而且形态解剖方面的研究工作也有人正在进行。关于青海湖裸鲤肌间骨的研究尚属空白,我们对它进行了比较仔细的解剖观察。兹将工作方法和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青海湖裸鲤俗称湟鱼,是青海湖水系的一种特有鱼类,也是青海湖中唯一的、产量极高的经济鱼类,在西北的鱼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近二十余年来,我国许多科学工作者对其展开了广泛的生物学研究,不仅在分类、生态、区系以及个体发育等方面已有一系列的研究报告发表,而且形态解剖方面的研究工作也有人正在进行。关于青海湖裸鲤肌间骨的研究尚属空白,我们对它进行了比较仔细的解剖观察。兹将工作方法和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材料与方法所选用的材料为采自青海湖的,经10%甲醛液固定的七尾青海湖裸鲤[Gymnocyoris  相似文献   

5.
刘华杰 《科技潮》2010,(9):42-43
2010年暑假“集体”(一家3口)出行到青海,以一般的观光为主要目的,没指望遇到特别的植物。实际上5天所走路线与2010年“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线路完全巧合,时间上也是前后脚,我们赶在前面。7月13日,第一天由西宁向西北方面行进,翻越大坂山看门源油菜花,晚上到祁连;第二天返回青海湖,过鸟岛到黑马河。  相似文献   

6.
对于一个鸟类爱好者来说,青海湖鸟岛是一个不能不去的地方。虽然福州与青海远隔万水千山,今年我仍利用暑假拜访了它,了结了多年的心愿。沿途所见从青海省会西宁出发,汽车翻过高峻而美丽的日月山,便来到青海湖  相似文献   

7.
在分析环西宁地区区域背景、区域空间结构、城镇体系的基础上,提出了“景区-城镇”综合集成,“组团-环线”链式空间结构模式,对环西宁地区旅游开发的总体布局进行了初步研究,即强化一个旅游中心:西宁———中国夏都旅游中心;开辟两条旅游环线:青海湖环线与(黄)河湟(水)谷地环线;打造三大旅游片区:青海湖———梦幻天海旅游片区,(黄)河湟(水)谷地———碧水丹山、文化长廊旅游片区,祁连山———八宝祁连旅游片区;重点开发17个旅游组团的“1-2-3-17”总体布局方案。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青海湖叶绿素a(Chl-a)浓度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主要环境因子的相关性,2018年对青海湖Chl-a和主要环境因子浓度进行了野外调查,分析了Chl-a浓度分布特征与水体中营养元素等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青海湖Chl-a浓度较低,符合贫营养水体特征。(2)青海湖5月、7月、8月和9月底Chl-a浓度水平分布空间差异大,且季节变化显著;Chl-a浓度垂直分布大致从表层到底层逐渐增加,季节变化显著。(3)青海湖Chl-a浓度水平分布受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青海湖Chl-a浓度垂直分布与水层深度呈现显著的相关性,紫外线强度在青海湖Chl-a浓度垂直分布中可能起重要作用。本研究将为青海湖Chl-a浓度的卫星定量遥感、青海湖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定量估算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科技潮》2001,(5):15
车队出陕西、进入宁夏、甘肃,真是“疾风冲塞起,沙砾自飘扬”。一路上几乎整天黄沙弥漫,到了青海以后,情况才有所好转,能见度逐渐接近正常。3月19日早晨,我们从青海省会西宁出发,向戈壁深处的格尔木市进发,途经青海湖时停了下来。青海湖蒙语为“可可诺尔”,藏语叫“错温布”,意思都是“蓝色湖泊”。它东西长106公里,南北宽63公里,周长360多公里,面积4200多平方公里,是全国第一大咸水湖。湖水最深处28米,平均水深17米,目前湖水总量为740亿立方米。遗憾的是,它的退水速度在全国也是名列前茅。根据对青海湖古湖岸线的科学考察结果,现在的青海湖比它刚刚生成时,水位下降了100多米,按最保守的算法,湖的面积已缩小将近一半。原来  相似文献   

10.
一九六○年,本人在青海师范学院任教期间,应青海省水电厅设计院和青海湖湖滨工程处的邀请,于三月四日至九日考察了青海湖东部地区,路线为哈尔盖、海晏、克图牙合到倒淌河谷以北地区,重点是海晏湾以南的沙荒区;同年六月五日至廿五日,又应中国科学院地理所的邀请参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大自然地图集》青海湖地貌类型图幅的环湖野外考察。路线是西宁、日月山、倒淌河、江西沟、黑马河、铁布卡、布哈河、沙托寺、刚察,还去了三块石、海心山、海心西山和鸟岛(图一)。考察的部分成果已在上述的《图集》和方永执笔  相似文献   

11.
西宁市大气降尘粒度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宁地处青藏高原东北缘,是柴达木沙尘暴东移的必经之道和沉降区.对西宁3个采样点2013年1月至8月收集的尘暴与非尘暴以及混合降尘进行粒度分析,发现:1)西宁尘暴与非尘暴降尘粒度特征无明显差别,以粉质亚砂土为主,平均粒径Ф值介于5.76~5.23,频率曲线呈近似正态分布,分选较差;2)兰州与西宁的非尘暴降尘物源可能存在明显的差异;3)干法测量粗颗粒组分明显高于湿法,超细颗粒组分湿法高于干法,干法测量有利于获取尘暴降尘的原始粒度特征;4)西宁尘暴和非尘暴降尘粒度特征与西宁黄土样品粒度特征十分相似,说明现代降尘是地质时代风尘活动的继续,现代风积作用仍在进行.  相似文献   

12.
<正>春节过后,人们开始向往春天和随之而来的夏天。动物界亦是如此。最具代表性的是一些候鸟,它们很快就会开始为全球范围内的长途迁徙做准备。其中,黑颈鹤和斑头雁每年都要迁徙到青海湖进行繁殖。青海湖地处青海高原东北部的青海湖盆地内,位于西宁市西北部100公里外,是中国第一大内陆湖泊。黑颈鹤在云贵等地过冬,到了春天就一路向北飞行300D公里来到这里。而斑头雁冬天的活动范围则更往南。远到印度,因此,它们的旅程也更加艰难:一方面是路途遥远,另一方面斑头雁冬天的栖息地与海平面齐平,夏天的繁殖地的海拔则高达3000米,横亘其间的是高大的喜马拉雅山脉。它们至少要飞行到海  相似文献   

13.
2003年8月2日张健成功横渡青海湖,我单位为本次活动提供了水路勘测、导航、水文及气象技术服务.为配合本次活动,我单位开发了"青海湖GPS数据采集及导航系统",该系统采用计算机与GPS相结合,通过计算机串口通讯,实时采集GPS接收机所获得的横渡卫星数据,采用计算机程序对张健横渡时的定位信息进行路线修正处理,为其横渡过程提供最短路线的导航服务.  相似文献   

14.
采用敏感性数值试验的方法,选取发生在青海湖及其附近区域的2次降雪过程,利用非静力中尺度数值模式WRF V3.2,对比分析了青海湖水体分布改变前后局地大气动力和热力特征的变化.结果表明:青海湖在局地近地层有明显的"湖陆风"特征;青海湖水体对局地降雪过程的降雪有一定的增强作用;青海湖水体面积的变化对于改变局地大气的湿度场、动力场、温度场有重要的作用;受大气日变化特征的影响,青海湖水体对降雪的影响机制在白天和夜晚存在差异;青海湖水体的存在,影响的水平范围约为30 km;在垂直方向上,青海湖水体会使白天的边界层高度降低约900 m,夜间增高约300 m.  相似文献   

15.
青海湖流域是青藏高原东北部的特殊生态功能区。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是维系青藏高原东北部生态安全的重要水体。是阻挡西部荒漠化向东蔓延的天然屏障。是区域内最重要的水汽源和气候调节器。同时还是生物多样性与生物物种基因较为丰富的重要地区之一。青海湖流域的生态地位十分重要。采用青海湖流域环湖几个主要入湖水文控制站的水文要素历年实测资料序列,统计分析青海湖流域降水、蒸发、径流、泥沙分布规律以及年内年际间的变化规律;这些统计分析有助于掌握青海湖流域入湖河流的水文特性,为地方及其流域在空间上、地区上保护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提供依据。对于研究流域水土流失规律和综合治理等提了一定的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正1.8月21日,顾朝曦副部长会见了国际移民组织总干事斯温,双方就相关问题交换了意见。2.8月23日-26日,民政部政策法规司在西宁举办了全国民政法制工作培训班。民政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宫蒲光出席开班式并作动员讲话,青海省人民政府副省长韩建华致辞。3.8月25日-27日,民政部党组书记、部长黄树贤深入云南省楚雄州牟定县,昆明市禄劝县、晋宁区、官渡区,玉溪市澄江县调研。4.8月28日-29日,全国殡葬工作座谈会在  相似文献   

17.
由于水位持续下降,我国最大的咸水湖青海湖正在变咸变碱。这不仅是青海湖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一个重要标志,而且将对青海湖地区生态环境进一步产生不良影响。青海省水文水资源局的勘测表明,1962年青海湖含盐量为12.49克/升,目前已达16克/升。同时,由于青海湖水体含盐量较高,且钙、镁、氯离子和碳酸根离子不平衡,平均pH值已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防止单纯经济利益驱动下的掠夺式开发对中国众多风景名胜区的生态环境造成直接破坏。方法针对青海湖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这一特殊的多重复合型区域,在定性分析其特殊性及其保护与开发之间的矛盾冲突基础上,运用集中系数法对青海湖风景名胜区的产业结构现状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可知在青海湖风景区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潜力大,特别是畜牧业和旅游业;而第二产业则发展空间不大。结论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整合经济空间秩序、协调“保护”与“开发”的矛盾和加强区域整治与宏观调控4条途径来实现对青海湖风景名胜区的经济引导,以解决青海湖风景名胜区的生态环境问题,并促进其经济发展,最终实现青海湖风景名胜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小小的湟鱼何以成为全世界的热点? 一位西方哲人曾说:"如果人类不能学会与这颗星球上的其它生物和睦相处,那么,随着其它物种的相继灭绝,人类将陷入彻底的孤独。"  相似文献   

20.
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恶化与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海湖流域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是我国祁连山脉的一个大型山间盆地,具有独特和多样化的复杂生态系统。为了遏制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恶化的进一步发展,文中阐述了青海湖流域的生态环境现状,探讨了生态环境恶化的成因,认为气候干暖化、入湖水量、人类活动三方面主要因素形成了青海湖流域恶化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