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个国际科学家小组的研究表明,尤卡坦半岛陨星撞击事件早于恐龙灭绝30万年前就发生了,根本不能构成恐龙灭绝的原因。自从上世纪80年代墨西哥尤卡坦半岛希克苏鲁伯陨石坑被发现以来,科学家们一直相信它就是6500万年前的一次陨星撞击地球后留下的,并相信这次撞击导致了恐龙灭绝。  相似文献   

2.
科学家的新发现科学家认为在6500万年以前有一块巨石撞击了地球,从而使环境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结果恐龙和许多种动物及植物死亡。现在科学家有了新的发现。他们认为正是因为这一小行星撞击了墨西哥尤卡坦半岛这一特殊地点,造成的影响才会这么严重。这个地方有大量的...  相似文献   

3.
看起来太空石撞击地球的可能性比科学家想像的要大的多。这种太空石叫做小行星.美国科学家已经发现了一群小行星在地球与月亮之间的空间围绕太阳运转。他们认为这就增加了有可能撞击地球的小行星数量.不过多数小行星都很小,不会给地面造成破坏。  相似文献   

4.
王庆 《世界科学》2001,(8):18-19
通过模拟地球与彗星的高速碰撞 ,科学家们发现 :彗星上搭载的有机分子有可能在撞击中幸存下来 ,并为地球传播生命的种子  相似文献   

5.
正2009年,科学家在加拿大西部艾伯塔省发现了一个疑似的巨型陨击坑。由于时间和冰川磨蚀,大部分证据已经被抹去,当时科学家还不能确定这个坑究竟是不是陨星撞击地球所致。最近,经过地质学和地震学研究,科学家宣布,这就是一个巨大的陨击坑。这次天体撞地球发生在大约7000万年前,它当时造成的陨击坑直径达8千米,深度达1600~2400米。科学家推测,如此规模的撞击一定会把大量残骸甩进空气中,造成全球性后果,而且影响时间可能长达几十年。要是这么大的陨星今天撞在同样的位置,那么加拿大西南部城市卡  相似文献   

6.
谢懿 《世界科学》2009,(5):19-21
当去年10月发现的一颗名为2008TC3小行星正迎头撞向地球豹时候,科学家们便有了第一次从头到尾研究小行星撞击地球事件的机会——  相似文献   

7.
星球     
《科学之友》2005,(7):12-12
美国要试验太空武器,科学家发现地球“大表哥”,7月4日“深度撞击”撞彗星,中国研制人造太阳基本成形,一些小行星上可能曾熔浆涌动  相似文献   

8.
一个国际天文学家小组最近称,他们揭开了困扰科学家百年之久的一个谜:宇宙射线的来源。一个世纪前,科学家们首次发现了撞击地球的能量粒子。但在天体物理学中,这些能量粒子来自哪儿仍然是一个不解之谜。现在,天文学家们利用在非洲的4台望远镜首次得到一幅图片,图片显示宇宙射线  相似文献   

9.
四海 《科学之友》2007,(17):30-31
2007年6月30日是"通古斯大爆炸"发生99周年的日子,这个困扰科学家近百年的爆炸原因,不断又有新的解释被提出.最近科学家在爆炸地点附近发现了一个湖泊,这个湖宽300 m、深50 m,形状类似一个低速撞击坑,为行星撞击说提供了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10.
《大自然探索》2010,(7):4-4
<正>一个国际科学家团队近日宣布,他们对墨西哥希克苏鲁伯陨石坑的最新研究发现,一颗城市大小、直径约为15千米的小行星在6500万年前撞击了地球,导致恐龙以及当时地球一半物种灭绝。  相似文献   

11.
陨星送水     
说到陨星撞击,其实在我们地球的近邻--月球上有更多的证据.如果说地球早期遭遇撞击的痕迹已经因地壳运动和风化侵蚀作用而消失殆尽,那么在月球上,撞击的证据还依然保存完好.研究这些撞击证据,科学家得以了解月球的很多秘密.  相似文献   

12.
虽然撞击点处于太阳的光照面,因而从图像上看,“坦普尔1号”彗星表面呈白色,但实际上“坦普尔1号”是一个深黑色的球体,这与科学家以前的观察相一致。但“坦普尔1号”的外形并不像科学家原先认为的那样是个不规则体,而更像一个长条土豆。“深度撞击”传来的高清晰度照片显示,“  相似文献   

13.
景明 《大自然探索》2003,(10):75-75
最近,美国航空航天局公布了一幅高清晰度的照片。此照片被认为是科学家终于找到了历史上地球曾遭受一颗巨大彗星或小行星撞击的证据。据说,那次撞击在地球上留下一个180千米宽、900米深的大坑。科学家早在1980年就已经注意到这个位于墨西哥尤卡坦半岛上的大陨石坑。但由于它藏在石灰石岩层下,即使人走在上  相似文献   

14.
2007年6月30日是"通古斯大爆炸"发生99周年的日子,这个困扰科学家近百年的爆炸原因,不断又有新的解释被提出。最近科学家在爆炸地点附近发现了一个湖泊,这个湖宽300m、深50m,形状类似一个低速撞击坑,为行星撞击说提供了有力证据。有意大利科学家指出"通古斯大爆炸"很可能是坠落在当地的一颗巨大陨石引起的;但俄罗斯研究人员认为坠落的不是石制的陨石,而是一颗由冰和干冰组成的彗星。  相似文献   

15.
四海 《科学之友》2007,(9A):30-31
2007年6月30日是“通古斯大爆炸”发生99周年的日子,这个困扰科学家近百年的爆炸原因,不断又有新的解释被提出。最近科学家在爆炸地点附近发现了一个湖泊,这个湖宽300m、深50m,形状类似一个低速撞击坑,为行星撞击说提供了有力证据。有意大利科学家指出“通古斯大爆炸”很可能是坠落在当地的一颗巨大陨石引起的;但俄罗斯研究人员认为坠落的不是石制的陨石,而是一颗由冰和干冰组成的彗星。  相似文献   

16.
我们在运动中可能会受到撞击,在车祸中可能受到撞击,意外失足也会受到撞击。撞击让不少人受伤,更让数以万计的人失去了生命。最近,英国科学家研制出一种特殊的可抗撞击的衣料,可减轻人们在撞击过程中的伤害。这种名为D30的材料平时轻而柔韧,但受到撞击时会在0.001秒内变硬,而且撞击力越强,变硬的反应越快。经常从事体育运动的人,特别是那些职业运动员,在训练或比赛过程中,身体难免会在高速运动时受到意外撞击。比如,滑雪时在滑道上摔倒,骑车时翻车或撞车,骑马时跌落,做体操时从单双杠上失手落地……虽然这些状况谁都不愿意遇到,可是为了追…  相似文献   

17.
来自世界一些国家的科学家近日聚会墨西哥,开始对“奇科苏卢布天体撞击坑”进行第二阶段的科学研究工作。 “奇科苏卢布天体撞击坑”是由约6500万年前的一次天体撞击形成的。它直径约180千米,深度在45千米一60千米之间,现已被1000多米厚的沉积物所覆盖,被公认为迄今为止地球上最大的天体撞击境之一。 据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所属的地球物理学研究所所长乌鲁蒂亚介绍,来自美国、俄罗斯、日本、加拿大、荷兰、法国、德国和墨西哥等国的科学家经过两年多的科学认证和准备,计划于近期花费巨资在坑内挖掘一口700米深和三口…  相似文献   

18.
尽管由于地质环境的关系,大部分的证据已经不复存在,但科学家们断定:地球在不断地受到陨石、小行星以及彗星的撞击。  相似文献   

19.
兰西 《科学之友》2006,(7):20-20
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报道,一颗小行星正风驰电掣奔向地球。为此,科学家决定发起一项离奇的末日救地球任务——“劫持”另一颗无害小行星,撞向这颗杀手小行星,从而使它偏离地球轨道!科学家设计“末日救地球”新法科学家相信,直径100m左右的小行星每隔几百年就会撞击一次地球,  相似文献   

20.
正鸟儿为什么没有牙齿?科学家最近提出,现代鸟类的祖先之所以能挺过导致恐龙灭绝的小行星撞击,原因是这些祖先有喙,因而能吃种子。白垩纪末期小行星撞击地球后,飞行的肉食性爬行类(例如翼手龙)难以获得食物,而小鸟状恐龙以其碎壳能力,崛起至啄序(指最凶的可啄次凶的,次凶的可啄一般的,依此类推)顶层。科学家对白垩纪的似鸟龙(例如手盗龙)了解不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