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针对可信网络连接认证协议的现有方案存在单向认证、平台身份和配置信息泄露、无法抵御伪装及重放攻击等安全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认证协议。该协议通过引入可信第三方实现了双向用户身份和平台身份的认证,防止了伪装攻击。直接匿名证明方法和时间戳的应用,保护了平台身份和配置信息的安全,防止了重放攻击。采用BAN逻辑对协议进行形式化描述及分析,验证了本协议可以提高认证的安全性,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在安全协议的形式化分析方法中,串空间模型和基于串空间模型的协议认证分析方法是比较常用的验证方法.分析了DKNRP协议存在一定的缺陷,并提出一种新的电子邮件协议,基于扩展的串空间模型采用认证测试方法,验证了新协议可以满足其安全目标.  相似文献   

3.
为了加强借记卡处理安全电子交易(SET)协议的身份认证,在SET支付协议的基础上,提出了两种对借记卡身份进行认证的协议,使借记卡可以进行SET支付,第一种协议是在SET协议中增加个人密码的加密传输,第二种协议是采用服务器钱包模型,由服务器钱包对借记卡进行身份认证和余额检查,这两种协议可适应不同情况,较好地解决了SET协议对借记卡的支持。  相似文献   

4.
一体化标识网络解决了传统网络中IP地址二义性问题,是一种基于网络的身份与位置分离体系.本文在一体化标识网络中提出一种用户身份认证协议,基于该协议设计了一种利用数字证书构建的接入标识.这种接入标识唯一的表示一体化标识网络中的终端,实现用户身份信息与终端的绑定.该用户身份认证协议基于Diffie-Hellman密钥交换完成用户到用户真实身份的双向认证,采用谜题机制和无认证状态防止应答方受到DoS攻击.通过C-K安全模型分析用户身份认证协议的安全性,分析表明该协议是会话密钥安全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先对CHAP身份认证协议进行了概述,指出了CHAP协议的安全缺陷,然后将CHAP协议进行了改进,结合密码学技术、身份认证技术以及硬件加密设备技术,设计了一种基于硬件加密设备的身份认证协议,即UBAP(USB Key-based Authentication Protocol)协议,它采用软硬件相结合一次一密的强双因子认证模式,实现了服务器端和用户端双方可靠的双向身份认证,并对该协议进行非形式化的分析,证明其能够抵御重放攻击、服务器欺骗、网络监听、插入信道攻击、中间人攻击以及暴力攻击。  相似文献   

6.
针对面向服务体系结构(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SOA)的身份管理中存在的安全问题,提出了一种面向服务的统一身份认证协议,阐述了其认证原理,分析了其安全性和性能。该协议以认证Diffie—Hellman密钥交换协议为基础,结合SOA的特点,为各SOA应用提供了强身份认证,并能简易地实现单点登录。从理论上分析,该协议是简单、安全、有效的,具有一定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Kerberos认证系统的分析和改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首先介绍Kerberos的认证过程,特别是分析Kerberos认证协议的局性性,然后采用RSA加密算法的一种Yaksha改进算法,给出一种公钥认证协议,这种协议由用户验证自己产生的时间戳,这样就解决了时间同步的问题,并且克服了Kerberos的某些局限性。  相似文献   

8.
移动代理是一种能在不同平台之间移动的程序。移动代理安全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认证移动代理所声称的历史路径(执行平台)是否属实。针对移动代理认证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身份加密的认证协议。此协议能使自组织网络中移动代理平台相互之间建立一种信任关系。通过对移动代理所声称的历史路径进行验证,进而建立基于身份信息加密的签名路径链,使移动代理系统在无可信第三方参与下实现身份认证,有效防止恶意的移动代理。  相似文献   

9.
目前桌面云环境下用户身份认证过程中用户属性可能存在泄漏。针对此种安全威胁,提出了一个远程桌面认证模型。在该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零知识证明的远程桌面认证协议ZPBRDAP。该协议包括属性注册协议(AR协议)与身份认证协议(IA协议),在不暴露用户身份属性的同时完成用户身份认证。最后,分析了该协议的正确性、安全性以及协议效率,表明该协议具有良好的可用性。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一种分布式移动通信身份认证密钥分发协议.基于实体间互不信任假设,采用随机数和单向陷门函数,实现了实体间的分布式身份认证.理论分析表明,它具有双向认证、用户身份保密和安全分区、服务提供与否可仲裁等特点.  相似文献   

11.
一种分布式移动通信身份认证密钥分发协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分布式移动通信的身份认证密钥分发协议,基于实体间互不信任假设,采用随机数和单向陷门函数,实现了实体间的分布式身份认证,理论分析表明,它具有双向认证,用户身份保密和安全分区,服务提供与否可仲裁等特点。  相似文献   

12.
提出一种基于阈下信道的两方口令认证密钥交换协议.协议中,服务器存储用户口令的验证值抵御服务器泄漏伪装攻击,用户的口令明文采用阈下信道生成签名信息传送给服务器,服务器计算出用户的口令明文恢复出阈下信息,再计算口令验证值以实现对用户身份的认证,从而建立起会话密钥.对所提协议的安全性和效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协议安全可行且有效.  相似文献   

13.
王嵩 《当代地方科技》2011,(23):92-92,112
本文分析了几种动态口令身份认证方案,在事件同步基础上,使用SSL协议,实现了双方身份认证,并且对用户的每步操作进行认证。提出了在自动化控制中的设计方案和分析。  相似文献   

14.
一次性口令一次一密的认证机制具备较高的安全性,其实现简单、成本低、无需第三方公证,十分适合于受限的移动商务环境。结合一次性口令认证机制和椭圆曲线密码体制提出移动商务身份认证协议MCIA,并利用Opnet验证MCIA协议在真实移动商务环境的运行效率和性能,结果表明其适合移动商务的身份认证。  相似文献   

15.
越来越多的网站访问都需要进行身份认证,这对信息安全领域又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解决HTTP协议的无状态性,提出了Cookie这一概念,Cookie是实现身份认证的主要手段之一,首先对身份认证技术及Cookie的特性进行研究,提出了基于Cookie的Web平台的身份认证机制。该认证机制主要分为两部分,用户名、密码初始登录身份认证和登录后的身份认证。初始登录身份认证使用MD5加盐加密算法以及给时间戳设定实效性的方法来提高该身份认证机制的安全性;登录后的认证采用PHP扩展库中的加密算法以及验证IP和User-Agent信息来提高认证机制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随着高校信息化建设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很多高校在不同阶段开发出了许多应用系统,这些系统可能是跨平台跨域的,都有其独立的安全验证机制.用户使用的应用系统越多,所必须记住的用户ID和用户密码就越多;客户出错、泄露密码等直接威胁到系统安全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因此,建立一个统一身份认证系统,对网络用户实行统一的管理、认证和授权是校园网建设中的一个重要步骤.从LDAP协议出发,描述了典型的校园网络中如何实现多系统之间的统一身份认证.  相似文献   

17.
实体间的身份认证和鉴别是电子支付协议的基础.近年来研究工作者提出了一系列的身份认证协议,但是都存在一定的不足.2005年,Ren-Junn Hwang提出了一个高效的适用于移动网络的域间身份认证协议,虽然他利用BAN逻辑证明了其安全性,但通过几个模拟攻击过程,依然可以发现该协议仍存在着一些安全漏洞和不足.本文给出了一种新的改进方案,使改进后的协议具备了以上这些特征.最后将改进后的协议应用于Yong Zhao提出的电子支付协议中,弥补了该支付协议中用户和仲裁机构没有身份认证的不足.  相似文献   

18.
Web服务统一身份认证协议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实现基于Web服务的多应用系统的用户身份安全认证,采用统一身份认证方案,结合已有的Web服务安全规范,提出了一个多应用环境下的基于Web服务的统一身份认证协议Web Services Single Sign-on(WSSS),并详细描述了WSSS的模型、消息定义及流程,采用形式化方法对协议进行了表示和分析,同时对协议进行了安全性分析.WSSS所定义的统一身份认证服务可用于为网络中各种基于Web服务的应用提供Web服务的安全身份认证。  相似文献   

19.
项顺伯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22):5493-5495
对于口令认证密钥交换协议的服务器泄漏伪装攻击,提出一个针对该攻击的两方口令认证的密钥交换协议,并分析了该协议的安全性。所提出的协议中,用户保存自己的口令明文,服务器存储用户口令明文的验证值,用户和服务器之间通过身份标识和含有口令验证值的信息来认证对方。分析表明,所提出的协议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20.
基于扩展的认证测试的改进迂回路由协议的安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RFC3775文档中,迂回路由协议被用来保护从移动节点到通信节点的绑定更新.由于迂回路由协议存在诸多的安全漏洞,提出了一种改进的迂回路由协议,并用扩展的认证测试安全协议形式化方法分析了这种改进的迂回路由协议的安全性.分析结果显示,该协议的发起者和响应者能相互验证身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