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3 毫秒
1.
透视中国加入WTO的进程及利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回答了三方面的问题:一,中国复关(入世)之路为何如此漫长而艰难?二,中国为此做了哪些努力?三,凭什么说中国入世利大于弊? 加入世贸组织(“入世”)是我国进一步融入国际经济社会和深入改革的需要、近13年来,中国为“复关”(恢复在关贸总协定缔约园地位)和入世做出了极大的努力,中国迟早将成为 WTO 的一员。对中国来说,入世将获得较大的利益,但也要付出一定代价。  相似文献   

2.
《创新科技》2011,(11):7
<正>在日前举办的"龙行天下风起南方——中国入世十年总论坛"上,原中国入世谈判首席代表、博鳌亚洲论坛原秘书长龙永图等人在肯定中国入世十年取得成就的同时指出,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尚未完善,仍需推进。龙永图介绍,中国入世十年来,在入世承诺的完善法律法规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在执法方面仍存在很大问题。中国现在最核心的问题是有了规则之后能不能真正地  相似文献   

3.
这是一颗在入世间仅生存了20年就匆匆陨落的数学明星。伽罗瓦,1811年出生于法国巴黎。他诞生在拿破仑帝国时代,经历了波旁王朝的复辟时期,又赶上路易·腓力浦朝代初期,他是当时最先进的革命政治集团——  相似文献   

4.
2001年11月中国入世前后,有关WTO的图书出版这3700种之多,但其中涉及传媒的部分甚微,以致有“传媒入世的杜撰”一说。 当初,中国入世谈判并没有将传媒单独放在开放的市场里面来谈,而是作为服务行业内的一项内容。中国政府承诺:加入WTO一年之后,书刊零售市场对外开放,国外书刊可以零售;三年后,发行批发企业外资可以进入。但实际上,目前国外资本已经通过间接和直接的方式进入了中国,传媒市场的开放是必然的。 但,中国传媒作为意识形态产业,  相似文献   

5.
初揭谜底     
赵晓 《科技智囊》2005,(2):10-10
中国入世究竟是福是祸?在中国渐趋多元化的时代,可以说从来就不是一个声音。从过去三年来看,非常清楚的是,在宏观层面,WTO给中国经济增长带来的动力甚至超出了最乐观的人们的预测。如中国当前的投资增长高达30%-50%,原因就在于WTO所带  相似文献   

6.
在过去的经济发展中 ,中国没有能够抓住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机遇 ,从而使中国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中处于“界外”.如今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已不可逆转 ,“入世”是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的一个重要方面 .当然 ,“入世”对中国企业来说既有机遇又有挑战 ,加快企业技术创新是中国企业抓住“入世”机遇 ,迎接“入世”挑战的出路 .该文针对中国“入世”后的权利和义务 ,分析了当前我国主要行业企业的现状 ,旨在提出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的紧迫性及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中国“入世”在即,目前对此的讨论极多。但迄今为止,各种讨论大多集中于“入世”对中国各行各业的具体影响、权衡“入世”利弊等上面 本文则试图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来探讨这一问题,着重分析“入世”对我国经济的制度影响 一、我国有效制度供给严重不足 笔者认为,“入世”对我国经济在制度上的影响才是最根本的影响,因为这将加快我国经济自由化进程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吸引外资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特别是中国入世后,世界各国企业普遍看好中国市场,我国经济的发展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机遇。知识产权作为世界贸易组织的三大支柱之一,越来越受到各国的普遍重视。2003年3月20日,出  相似文献   

9.
在全球化和软经济潮流的强烈冲击之下,加入 WTO,进一步融入全球经济潮流已经从一种历史的必然逐步变成现实,种种迹象显示,中国入世已经进入倒计时。入世标志着中国在经济上开始全面适应全球游戏规则,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一个里程碑。入世对于中国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其影响将是全面的,中国必须抓住机遇,做好入世的充分准备。本文就入世对中国知识产权领域的影响及其对策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TRIPS和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现状 TRIPS(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是第一个在多边自由贸易框架下达成的知识产权协定。协定为各…  相似文献   

10.
从本世纪20年代初在巴黎结识周恩来、李富春等中国共产党人,到1969年逝世,在近半个世纪中,胡志明主席同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在中越两国进行革命斗争的过程中,胡志明以中国为依托,开展对越革命工作。他在中国进行活动期间,在中国共产党支部过组织生活,曾担任支部书记,所以他常说自己曾是中国共产党的一名党员。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年多的时间里,身体状况已不允许他再作  相似文献   

11.
“世贸组织”、“WTO”和“入世”是这些年中国最流行的字眼之一。2001年11月11日,中国外经贸部部长石广生在卡塔尔首都签署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议定书。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该组织,成为第143个成员。转眼之间,中国入世一年了,而世贸组织也换了总干事。曾任泰国副总理的素帕猜2002年9月1日正式接替原新西兰总理穆尔,担任世贸组织新的总干事,任期3年。他是担任世贸组织总干事职务的第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士。记者在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上有幸专访了这位世贸组织的新掌门人。  相似文献   

12.
钟伟 《科技智囊》2004,(2):20-24
也许是特别考虑到美国股市闭市的时间,当1月6日新华社发出通稿,告知450亿美元将注资到国有商业银行时,已经是凌晨三点钟。而短短的这一条消息,让钟伟,这位长期关注并跟踪研究金融改革的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教授,坐在电脑旁思绪万千。  此事件引发各种议论与猜测。当日钟伟教授致电本刊表示有话要说。在他看来,这一事件看似简单,却需要相对复杂的答案,通过对注资事件整个背景和前因后果进行剖析,可以把最新的国有银行的格局展现给读者。  相似文献   

13.
总的来说,我国有成为下一个世界工厂的比较优势和外部环境,如果中国能够充分利用入世的契机,全面发展经济,中国将在今后20年里,有望经过努力成为“世界工厂”。为加快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应在多个方面进行努力: 首先,是对在21世纪前十年中具有成长优势的制造业,应根据不同产业的现状制定不同类别的发展战略,以充分发挥潜力和优势。一是对于具有比较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入世谈判时间冗长,条款纷繁复杂,听者如坠雾里。人们关心的是,中国入世谈判到底做了哪些让步?说没让步,不可能!谈判就是讨价还价,知情人透露有让步,而且让得还不少。说让步也好,说承诺也罢,归纳起来有九大方面之多——  相似文献   

15.
编辑札记     
经济学人眼中的人民币走向《科技智囊》很多的选题是同我们专家合作的结晶,本次“人民币悬念”的诞生也不例外。何帆在去海南度假之前专程来到杂志社,他对人民币汇率的问题一直有个情结,他认为这里面大有文章可做。于是乎,被钟伟称之为杂志社“锵锵三人行”的傅强、冯宗智还有我马上与何帆一起策划本期选题,搭建文章的框架结构。最后我们达成一致:选题的落脚点是企业,人民币升值可能对企业造成怎样的影响,企业如何应对。说白了,就是让企业做好人民币国际化的各方面准备。隔日,与钟伟谈起人民币汇率的选题,钟伟依然特立独行、慷慨…  相似文献   

16.
多年来,中国入世谈判的内幕一直鲜为人知。虽然随着谈判不断取得进展,领导关心、国外注意、媒体大肆报道、百姓津津乐道,表面看起来风风光光,其实中间那许许多多酸甜苦辣只有谈判者自己知道。日前,一位参与中国入世谈判的权威人士披露了中国从“复关”到“入世”整个进程的艰难曲折,从他的叙述中,我们可以清楚地体味那一段不同寻常的历史——  相似文献   

17.
2006年,中国加入WTO后过渡期结束,全面履行开放承诺.可以说,中国入世的5年也是中国实施"走出去"战略的5年.全面入世对"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影响深刻,企业尤其是科技型企业作为"走出去"的主体是科技兴贸工作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亚洲道路     
为什么东北亚国家,日本、韩国和台湾非常富有,而东南亚国家泰国、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相对贫穷?是地理气候的原因造成的,还是因为国家领导人选择了一条错误的方向?《亚洲模式:全球最具活力地区的成败教训》一书回答了这个问题。该书的作者是1997年创办《中国经济季刊》的乔·史塔威尔,他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亚洲(主要是香港和北京)从事新闻工作。他在新书中说,东南亚国家变成了工业化的  相似文献   

19.
经济全球化及其加速发展是当今世界进步的显著特征。随着中国的入世,我国经济正全面深刻地融入世界经济大循环中。就传 统农业面言,可以说是挑战更大,机遇也更多。本文在分析加入WTO对传统农业的深刻影响的同时,提出了应对之策。一 由于自然条件及多种历史原因的影响,当前,传统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运行中的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日益突出。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20.
入世五周年:六大产业发展环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零售业汽车业中国入世五周年,全面履行入世承诺,赢得了世界贸易组织大多数成员的好评,入世效应也初步显现,一方面,对外贸易超高速增长,外商投资规模扩大,跨国公司纷纷向中国转移投资,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取得重大进展,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国际经济贸易惯例已经成为被社会广泛接受的规则,政策透明度提高。另一方面,许多产业在对外开放中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这里选取人们广泛关注的农业、银行、保险、证券、零售、汽车等重点产业,分析其发展环境,预判其在入世五周年后的发展前景。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