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基于条件价值法(CVM),通过构建假想市场,询问游客对保护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的最大支付意愿(WTP),评估三坊七巷非使用价值.研究结果表明,58.11%的游客愿意为三坊七巷的永续存在而支付一定费用,平均支付意愿值为41.89元·a-1;2013年三坊七巷非使用价值为3.88亿元,其中存在价值、遗产价值、选择价值分别为2.16,1.23,0.48亿元.其次,不同支付动机直接影响到三坊七巷非使用价值的内部差异程度;游客个人月收入、满意度以及其他因素(抗议性因素、不信任因素、不认可因素、经济因素、不感兴趣因素以及游客对三坊七巷的了解程度等)也是影响三坊七巷非使用价值的重要因素.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游客对三坊七巷修复改造后非使用价值的认可程度,为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进一步制定历史文化街区可持续保护性开发决策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游客满意度是旅游产业的重点研究对象,它反映了旅游产业的核心竞争力。该研究以福州市三坊七巷为例,采用Fuzzy-IPA法,借助SPSS软件进行因子分析,确定评价维度,并运用主成分分析对各评价指标赋权,构建历史文化街区游客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三坊七巷游客满意度,并据此提出提升福州市三坊七巷游客满意度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福州市历史街区游客意象空间感知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讨福州市三坊七巷历史街区游客意象空间构成情况,揭示不同属性特征的游客对三坊七巷历史街区意象空间感知的分异性特征。借助城市意象理论,首先采用深入访谈法,基于游客自身的游览体验描述,总结出游客意象空间因子,其次借鉴相关文献资料,总结出每种意象空间因子包含的最具代表性的意象空间元素;最后采用问卷调查法,详细了解游客对意象空间因子及元素的感知情况。研究表明:三坊七巷历史街区意象空间由坊巷道路、边界、名人文化景点、地标物以及非物质文化5个因子构成,各意象因子包含对应的意象元素;三坊七巷历史街区具有较强的"可意象性";游客的个人属性对意象空间感知具有一定的影响。文章认为,三坊七巷历史街区的发展,需要拓展历史街区意象空间范围,大力整合周边环境,突出历史街区文化意象元素,挖掘深厚文化内涵,针对意象空间感知差异特征,打造特色旅游产品。  相似文献   

4.
以黄山市屯溪老街为研究对象,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和SPSS分析方法,以游客感知质量和感知价值为中介变量,探究非遗旅游街区游客的地方感对满意度和忠诚度的多元化影响路径.结果表明,游客地方感对满意度和忠诚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满意度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地方感对感知价值质量的显著正向影响大于感知价值;感知质量和感知价值在地方感对满意度的影响中均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地方感、满意度和忠诚度之间存在多重中介路径关系.  相似文献   

5.
以南京市夫子庙游憩商业区为例,搜集大众点评网上的游客评论,采用文本分析以及专家打分法,从游览娱乐、特色小吃、购物、环境四个方面分析南京市本地居民和外地游客的关注度及满意度.结果显示外地游客与本地居民对游览娱乐、特色小吃、购物及环境四个方面的满意程度相差不大,但是关注程度有所差异.他们对游览娱乐的满意程度最高,环境最低,总体满意度高于一般水平.本地居民对购物和环境的关注度高于外地游客,而外地游客对小吃的关注度高于本地居民.游览娱乐的关注度远远高于其他几项因子.建议南京夫子庙游憩商业区今后应进一步提升旅游景区的文化内涵,改进游憩商业区的环境质量,提升特色小吃的质量以及服务水平,改善购物环境.  相似文献   

6.
构建富有文化感、艺术感与生活感的整体性文化空间,提升文化竞争力,是三坊七巷历史街区可持续保护的关键所在。通过对三坊七巷文化空间的实地调研与考察,发现其文化空间的构建面临着重构文化空间与现代商业文化的冲突、文化附着物的消解、文化空间的“文化空心化”、游客居民满意度不高等问题。三坊七巷的改造应该本着建构完整文化空间模式的理念,让历史文化积淀在实体空间中,为游人营造“真实”可感的文化感知,从而提升其文化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以河南省信阳市郝堂村乡村旅游为例,从旅游拉力动机视角出发,运用因子分析法和结构方程模型,探索乡村旅游拉力动机维度及其与游客满意度、忠诚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乡村娱乐项目、乡村体验项目、乡村民俗、乡村文化、乡村景观共同构成乡村旅游拉力动机维度,各拉力动机之间存在强度差异;乡村民俗和乡村文化拉力动机对游客满意度、忠诚度具有直接显著正向影响,乡村体验项目和乡村景观拉力动机对游客满意度、忠诚度有影响但不显著,乡村娱乐项目拉力动机则与游客满意度、忠诚度呈负相关关系;中等强度的拉力动机对游客满意度、忠诚度的影响最大,而随着拉力动机强度的增强或下降,对游客满意度、忠诚度的影响则随之下降.  相似文献   

8.
以"都江堰"为旅游目的地测试品牌,基于偏最小二乘法结构方程模型(PLS-SEM),探讨旅游目的地品牌体验不同维度对游客忠诚度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将旅游目的地品牌体验划分为感官体验、情感体验、行为体验和知识体验4维度,并构建了"旅游目的地品牌体验-游客满意度-游客忠诚度"的概念模型.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旅游目的地品牌体验4个维度对游客忠诚度都有显著正向影响,但旅游目的地品牌体验不同维度对游客忠诚度的作用机制差异较大.具体而言,知识体验是驱动游客忠诚度最重要的维度;游客满意度对感官体验与游客忠诚度的关系具有部分中介作用;游客满意度对情感体验与游客忠诚度的关系无中介作用;游客满意度对行为体验与游客忠诚度的关系起着部分中介作用;游客满意度对知识体验与游客忠诚度的关系无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博物馆不同类型的游客忠诚度及其影响因素,本文用SPSS 18.0对294份有效调查问卷数据进行对比,主要分析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和浙江省博物馆3个样本的游客的重游意愿与推荐意愿的差异.然后以满意度为出发点,探讨博物馆游客忠诚度的影响因素.根据忠诚度指数进行聚类分析,将上海博物馆的游客忠诚度划分为高度忠诚游客(Ⅰ级)、中等忠诚游客(Ⅱ级)、低度忠诚游客(Ⅲ级)3种类型,并分析不同忠诚类型的游客其满意度差异.影响忠诚度的各满意度指标依其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是:所售纪念品、讲解服务、预约服务、公益讲座、会员制度、网站建设、对外宣传、标识指示牌、参观氛围、志愿者服务、员工态度、管理水平、展品陈列、知名度、安全保卫、人数限制、建筑设计、环境卫生和门票免费.  相似文献   

10.
真实性理论在旅游研究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真实性包括了游憩者客体因素的原真性和游憩者感知的真实性.本文从游憩者对旅游真实性感知的角度出发,以福州市三坊七巷为案例地,分析了游憩者对历史文化街区的真实性感知程度及差异,研究表明:三坊七巷游憩者对其呈现的"舞台真实"有较为明确的认识,并且认为三坊七巷基本符合心目中对历史文化街区的期望.  相似文献   

11.
“词组”和“短语”都可以用来指称“比词大又不成句”的语法单位。比较而言,用“短语”来指称这一级语法单位更合适一些,但在使用时需赋予其新的内涵。我们认为用“短语是由词或超词形式借助一定的语法手段构成的、比词大又不成句的语法单位”来界定“短语”会使其指称范围更加科学、全面。  相似文献   

12.
本文阐述了连音符的产生和种类,尤其是对各种连音符的时值计算作了详细论述。而切分节奏从切分法和音值组合入手,分析切分节奏的形成和各种类型,以及在音乐作品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朓""肭"考释     
"朓"朒"是中国古代天文历法中的两个专用名词,它们的含义在发展过程中有两次演变,前后经历过对日食的描述、对月相的描述和作为计算日月运动不均匀性时的修正值这三个阶段.词义的变迁,包含了古人对天象理解的过程,从汉朝的"日月乱行",到唐朝僧一行<大衍历>里将其作为"理数然也" ,是概念上由"变"至"常"的一次比较特殊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国书馆“传统”与“现代”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藏书结构、服务模式、管理方式等方面阐述了传统图书馆模式的特点,并从图书馆的虚拟化和图书馆管理的人本化方面分析了现代图书馆的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15.
"劳务经济"与"三农"问题探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是中国农民、农业、农村问题的核心。"劳务经济"是增加农民收入、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现阶段发展"劳务经济",有关部门应给予政策支持和措施保障,最终促进农民收入更快增长,国泰民安。  相似文献   

16.
法家主张"定分明法"而重君,黄老道家主张"道生法"而重民,秦汉间政治流变的过程说明了立法当以民为本。但是法家法治的工具理性在国家治理模式中有优越性,汉初道、法合流,是中国古代社会"王霸杂之"治理模式实践性的开始。  相似文献   

17.
对语气副词"偏"、"偏偏"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角度进行考察,揭示二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便全面、准确地把握二者的用法.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区分了“小康”和“小康社会”,分析了小康社会的基本特征及内涵。  相似文献   

19.
对语气副词“偏”、“偏偏”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角度进行考察,揭示二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便全面、准确地把握二者的用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测量全义》与《规矩元法》中的科学技术传播价值。方法文献比较与分析。结果《测量全义》一书中主要使用了矩度和表等测量仪器,与《规矩元法》中所使用的平板仪等测量仪器相比,在解决问题的广度与测量的精度方面略显逊色。结论西方测量技术开始传入中日两国时,传入日本的测量仪器优于中国的测量仪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