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9 毫秒
1.
江南 《科学之友》2006,(3):58-59
美洲的印第安人中有一种古老仪式,每当玉米要结出棒子的时候,年长的印第安妇女和老人就到玉米地里跟“玉米妈妈”交流,用商量的口吻与一株株玉米谈话,以期达成友好共识:“啊!让你的孩子,玉米种子们养活我的孩子吧!我也要让我的孩子养活你的孩子,并且要让我的孩子世世代代都种玉米。”这些传统文化中流传的东西,体现了人与植物的交流。原始人对自然的畏惧,很可能是出于他们对自然的了解。  相似文献   

2.
美洲印第安人有—种古老的仪式,每当玉米要结出棒子的时候,许多年长的印第安妇女、老人就到玉米地里跟“玉米妈妈”交流,他们用商量的口吻与一株株玉米谈话,以期达成友好共识。“啊!让你的孩子——玉米种子们养活我的孩子吧!我也要让我的孩子养活你的孩子,并且要让我的孩子世世代代都种玉米。”  相似文献   

3.
周闻 《科学之友》2004,(11):56-57
美洲印第安人中有一种古老仪式,每当玉米要结出棒子的时候,年长的印第安妇女,老人就到玉米地里跟“玉米妈妈”交流,用商量的口吻与一株株玉米谈话,以期达成友好共识:“啊!让你的孩子,玉米种子们养活我的孩子吧!我也要让我的孩子养活你的孩子,并且要让我的孩子世世代代都种玉米。”  相似文献   

4.
江南 《科学之友》2006,(5):58-59
美洲的印第安人中有一种古老仪式,每当玉米要结出棒子的时候,年长的印第安妇女和老人就到玉米地里跟"玉米妈妈"交流,用商量的口吻与一株株玉米谈话,以期达成友好共识:"啊!让你的孩子,玉米种子们养活我的孩子吧!我也要让我的孩子养活你的孩子,并且要让我的孩子世世代代都种玉米."  相似文献   

5.
美洲印第安人中有一种古老仪式,每当玉米要结出棒子的时候,年长的印第安妇女、老人就到玉米地里跟"玉米妈妈"交流,用商量的口吻与一株株玉米谈话,以期达成友好共识:"啊!让你的孩子--玉米种子们养活我的孩子吧!我也要让我的孩子养活你的孩子,并且要让我的孩子世世代代都种玉米."  相似文献   

6.
美洲印第安人有一种古老的仪式,每当玉米要结出棒子的时候,许多年长的印第安妇女、老人就到玉米地里跟"玉米妈妈"交流,他们用商量的口吻与一株株玉米谈话,以期达成友好共识."啊!让你的孩子--玉米种子们养活我的孩子吧!我也要让我的孩子养活你的孩子,并且要让我的孩子世世代代都种玉米."  相似文献   

7.
二 关于火地人的情况,今天所能见到的最权威的记载,恐怕只有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创始人达尔文的著作了。 达尔文是亲眼见到过火地人的科学家,并且是对火地人的体型特征、生活方式以及他们的风俗习性做了细致入微的观察研究的第一人。 1831年,年轻的达尔文随英国海军舰艇“小猎犬号”开始为期5年的环球航行,于1932年底来到火地岛进行科学考察。那时,火地岛上还有很多奥纳印第安人及其他两支火地人,达尔文称他们为“火地岛人”。  相似文献   

8.
马铃薯亦称土豆,有“土苹果”的雅号。马铃薯每到一个国家,都有一个特殊的名称。西班人管它叫“地豆”;法国人叫“地苹果”;德国人叫“地梨”;美国人叫“爱尔兰薯”;俄国人叫“荷兰薯”;中国人对外来的东西一般要加上个“洋”字,马铃薯在清代经由菲律宾传入后,人们称它“洋芋”、“洋山芋”,而大多数人都习惯称它为“土豆”,也有称“地蛋”或“山药蛋”的。 历史记载表明,早在公元前60年,马铃薯就是美洲印第安人的“活命粮”了。至今印第安人还把马铃薯当作崇拜物刻在容器上。 1565年奴隶商贩把马铃薯传入爱尔兰和苏格兰,可是当地居民拒食这种“危险的食品”,他们认为马铃薯是由块茎长成的,不是粮食,  相似文献   

9.
直到1586年4月结束,却一直不见格伦威尔救援船队的影子.同年6月,当初英国人对印第安村庄的毁灭行径召来了报复.印第安人袭击了罗诺克堡垒,但被英国殖民者挡回.这次袭击后不久,英国爵士德雷克在加勒比海成功袭击西班牙海军后回国途中,在罗诺克堡垒停留,他说可以带一部分殖民者返回英国.包括一名冶金技师在内的多名殖民者愿意回国.这些殖民者最终把烟草、玉米和土豆等美洲植物带到了欧洲.  相似文献   

10.
箭毒     
箭毒——库拉雷(curare),这一词来自圭亚那印第安人土语库拉里(curari),是南美印第安人从马钱子属植物和粒子碱属防已科植物中提取并用来涂箭头的毒物,它也是亚马孙河流域森林中的药材,长期以来颇有点神秘,至今围绕着它,仍流传着许多传说。至今仍以锋利石器打猎为生的印第安人,以这样漂亮的词藻形容它:“这是一种专门杀小无赖的武器。”因为使用箭毒,可以不惊吓森林里其他常住居民,如猴子、鸟类等等。  相似文献   

11.
科技传真     
“透视”地下文物 美国阿肯色州大学的科学家研究出不必进行挖掘,可从地面“透视”探测地下文物的方法。这种“透视”由4种不同的方法完成:测量文物埋藏地的磁场;测量土壤的电导率;对土壤进行分析;采用无线电波束和雷达扫射。这4种方法的每一种都获得1种“图像”,然后用电脑对这4种“图像”进行综合,便会得到1个地下文物全貌图。 美考古学家利用“透视”法首先对一古代印第安人居住地试行探测。被探测的古村落被1米厚的泥土所掩埋,考古人员借助“透视”法探测出地下埋藏的是印第安阿里卡拉部族人的祖先,距今已有1300年左右。利用对泥土磁场分析的方法显示,村落里的物件曾在高温的作用下改变了原来的面貌,它可能被焚烧过,部分的挖掘完全证实了地面“透视”探测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墨西哥地处拉丁美洲和北美洲的衔接地带,是纵贯南、北美洲陆路交通的必经之地,其形状像一只倒放的羊角浮浸在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素有“陆上桥梁”之称。国名“墨西哥”3个字是由纳瓦语“墨西特耳”演化而来的。欧洲人来此之前,当地有一支印第安人的游牧部落叫阿兹蒂克,他们所崇拜的战神叫“墨西特耳”。  相似文献   

13.
触动我写这篇文章的契机,是刊载于1999年6月13日《参考消息》上的一则毫不起眼的消息。 由路透社6月3日播发的这条消息,说的是“阿根廷最后一名纯种奥纳印第安人昨天离世,南美洲南端不断受到殖民者和搜捕者侵扰的奥纳部族长达9000年的历史就此结束”。  相似文献   

14.
正这些颜色缤纷的颗粒散发着如多彩糖果、玻璃珠甚或人造珠宝的闪耀光泽。但实际上,它们是100%纯天然的玉米粒。几近半透明的多彩玉米发现于美国俄克拉何马州,由一位印第安原住民在一次偶然中碰见的。每颗玉米粒都独一无二、晶莹剔透。没有PS、没有伪造、更不是转基因,甚至还可以吃(但不推荐直接生吃,可以做成爆米花或磨成玉米面粉)。一位名叫巴尼斯·普特的农夫突发奇想,决定试试人工栽培保护其稀缺性。经过多年的培育,最终实现了当年的基本设想,实现了一定的量产。在他去世之前,他将自己采集的原生种子和培育需知传授给了自己的好友,希望好友能够将印第安原住民的农业遗产保护、传承下来。几年后,好友最终决定为玻璃宝石玉米找寻一个永远  相似文献   

15.
翡翠有宝石之王的美誉。据说,在西班牙人征服南美洲的哥伦比亚之前,居住在哥伦比亚首府波哥大以北的山区居民曾向加塔维塔湖中扔进过许多翡翠。这是怎么回事呢,难道土著印第安人不识宝?其实,向水中投宝是印第安人沿袭已久的祭祖方式。每逢祭日,印第安首领全身涂满蜂蜜,再撒上金粉后乘船来到湖中央后便跳入水中,以全身的金粉条奉上帝。这时挤在岸边的入群纷纷将自己的祭品抛入水中,富人们扔进湖中的都是翡翠。西班牙人登上新大陆后经过数十年的艰苦探寻并付出巨大代价后,终于找到了印第安人的珍宝──翡翠矿。这一消息令那些对美洲…  相似文献   

16.
北美印第安人原本是2万多年前从亚洲迁徙到美洲的一个古老民族,经过漫长的岁月,印第安人遍布于北美大陆,并在那里繁衍生息。北美印第安人是勤劳、充满智慧的民族。尽管处于一个原始的社会阶段,北美印第安人在生产和文化方面都有着了不起的贡献。他们培养和改良了多种野生植物,使之成为食用作物,发现了多种草药,学会制造陶器和编织精美的织物。  相似文献   

17.
“航兴一号”是北京市大兴区农科所与航天部合作,采用卫星搭载诱变育种的手段,选育出的杂交一代西瓜新品种。“航兴一号”以其稳产、优质、外形美观、皮薄耐运的优点深受瓜农喜爱,在大兴地区推广面积已达200hm2以上。在2002年大兴区第十五届西瓜节擂台赛上北臧村瓜农李春红选送的“航兴一号”西瓜获得大型西瓜综合瓜王奖第1名。现将其品种特性和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其实,因纽特人才是他们真正的名字,“爱斯基摩人”是印第安人对他们的蔑称,意思是吃生肉的人。不过,健康学家感兴趣的是,他们主要摄取脂肪,很少食用蔬菜水果,为何身体还如此健康呢?  相似文献   

19.
路原 《科学之友》2003,(9):24-24
据说印第安人在砍树或锯树枝之前会请求树木原谅,现在一些科学家认为,美洲土著居民的这种传统习俗,可能会成为科学家们研究植物也有语言的一种依据。波恩大学应用物理研究所在对植物进行最新声学研究后发现:人采花时,花朵会“哭泣”,人摘黄瓜时,黄瓜会“尖叫”;甚至连正常生长的水果也会发出咯咯的声音。看来现代科学的研究成果,似乎还真为民间的传说提供了佐证。  相似文献   

20.
每当一些美国人看到“杜鲁门”号航母,就会高喊道“:看,我们亲爱的亨利·S·杜鲁门总统出去旅游回来了!”鉴于美国人的此种航母情结,许多美国总统均希望在就职期间或卸任后,能够有幸以自己的名字来命名新航母。迄今为止,以美国前总统名字命名的航母有“华盛顿”号“、罗斯福”号“、杜鲁门”号“、艾森豪威尔”号“、肯尼迪”号“、林肯”号以及“里根”号和“布什”号(正在建造中)。“肯尼迪”号:惟一的一艘训练航母“肯尼迪”号航母(CVA67),以美国第35任总统约翰·F·肯尼迪命名,为“小鹰”级航母的第4艘,也是美国建造的最后一艘常规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