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是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治国思想的新发展。这两个治理国家的路径共同体现着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促进作用,并且统一于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规律。“治理”意味着调整社会关系,解决社会矛盾。“法治”与“德治”分别从对立性与同一性两个方面着眼于社会矛盾的解决。矛盾对立统一的规律要求必须将法治与德治有机地结合起来,必须将法治置于解决社会矛盾的主导性地位,同时以德治来保证法治的社会主义方向,忽视二者的结合或巅倒二者的关系,都将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治理国家的终极目标发生背离。  相似文献   

2.
“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以往有昏君奸臣说、外重内轻说,有各种社会矛盾、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总爆发说等等。笔者认为“安史之乱”的爆发还有其政治学上的原因,比如权力的变更等。虽然“安史之乱”前后社会状况反差极大,却并不排除一些偶然因素,诸如人事的变更等等在起作用。  相似文献   

3.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我们伟大的祖国.这是邓小平关于”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科学构想的成功实践,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80年代初,中国统一问题被提到议事日程,邓小平以超人的胆识和气魄,创造性地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科学构想.他指出:“我们的政策是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具体地说,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十亿人口的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和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1]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在阶级社会里,国家的统一是各种矛盾特别是阶级矛盾的暂时缓和,而国家…  相似文献   

4.
宋代"二程"的国家忧患意识及其对时代挑战的回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宋时期,中国的封建制度已开始衰落,社会矛盾极为尖锐复杂,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交织在一起。具有国家忧患意识的封建士大夫程颢、程颐,面对国家积贫积弱的局面,“以兴其斯文为己任”,忧国忧民,积极参与社会变革,综罗百代,融合三教,创立新儒学,适应了时代的要求,回应了时代的挑战,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恩格斯当年共识于“价值是对效用和劳动花费的衡量”。这种价值理论与唯物史观原理相适应,因为,这里的“价值”与“生产力”同义。但是,这种价值理论在《资本论》各卷中的展述却是按照“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从抽象的“劳动价值论”出发,一步一步上升为“具体”的。细读之,可以发现,每向“具体”前进一步,都靠使劳动价值论与某种突现使用价值决定性的理论相结合而完成,其理论实质是使劳动价值论被纳入唯物史观生产力决定性的框架。其中包括,《资本论》第二卷指出,一旦要具体考察社会总资本的流通,就不能只囿于劳动价值论,还要考虑社会规模的使用价值即社会效用,并依此建立了再生产理论;《资本论》第三卷又进而指出,从总体上考察资本主义生产,更不能囿于第一卷在劳动价值论基础上对价值规律的抽象论述,而要充分理解:价值规律的进一步具体化,包括了对社会规模的使用价值即社会效用决定意义的承认,此即马克思主义的“效用/劳动价值论”。显然,马克思恩格斯的价值理论不限于劳动价值论,它是由抽象劳动价值论上升为具体的宏观“效用/劳动价值论”的理论体系。西方学者关于《资本论》第一第三卷彼此矛盾的说法,以及一些马克思主义者针锋相对的反击,虽各有些合理之处,但也均陷入了对马克思恩格斯劳动价值论的绝对化和形式主义错解,无足为凭。  相似文献   

6.
在多党制国家中,政党必然发生持续的新陈代谢,其根本原因是社会在持续变化.尽管西方社会的主要矛盾会发生变化,但其社会主要矛盾的内核,即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是稳定的.物质的分配必然产生阶级矛盾,人自身的生产必然产生民族矛盾,在一个正常的社会中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是同时存在、相互渗透的.由于在不同历史阶段中这两种矛盾的表现形式不...  相似文献   

7.
杜亚泉是我国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也是我国20世纪初期重要的思想家。他所生活的时代是中国社会剧烈动荡的时代,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日益激烈,外国列强的入侵使中华民族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机。于是,救亡图存成为时代的主旋律。早年抱有经世救国思想的杜亚泉在广泛接触西方科学文化同时,试图寻求救国的出路。他客观对比中西,冷静反思传统,针对当是的现实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主张,如:政治改革,教育改革,个人改革等等。社会是由个人所组成,在他的一系列改革救国思想中,又是以个人改革为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8.
试论法国1968年“五月风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68 年 5 月前后,法国发生了一系列学潮、游行示威、罢工等群众运动,史称“五月风暴”。这场风暴是戴高乐执政以来国内阶级矛盾加剧、经济疲软、反对派势力加强以及青年学生受西方学潮的影响,对现存制度不满等一系列矛盾的总爆发。它虽然很快吹走,但给法国政治和经济都带来了较大冲击,在客观上也促进了法国加快改革的步伐,缓和了各种矛盾。本文试图就法国1968 年“五月风暴”产生的背景、过程、影响作一论述,从中总结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9.
加快发展中国的"第三方物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当前存在的对“第三方物流”认识模型的问题,给出了“第三方物流”的明确定义;具体阐明了为什么要发展“第三方物流”;并全面分析了发展“第三方物流”能获得的社会、经济效益;通过多方面的阐述与分析,进一步指出中国需要迅速发展“第三方物流”,最后,从多方面详细论述了如何加快发展中国的“第三方物流”。  相似文献   

10.
元代的绘画中,“四君子”题材比较突出。中国文人受“比德”文化思想的影响,喜欢用梅兰竹菊寄托理想品格。据夏文彦《图绘宝鉴》记载,元代画家一百七十余人,画水墨梅兰竹菊者几乎占到三分之二。元代水墨“四君子”的兴盛原因有二:一是民族矛盾导致社会生活的变化,使文人阶层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了变化,当精神追求与社会现实存在矛盾时,文人们寻求象征性艺术来表达创作意念;二是艺术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其中以书法入画技法促进了“四君子”的写意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